國稅總局負責人就個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答記者問

2020-12-23 中華會計網校

  一、為什麼要制定《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

  答: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擴大了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的範圍,規定「個人所得超過國務院規定數額的」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納稅人應當自行納稅申報。隨後,國務院通過了修訂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將「個人所得超過國務院規定數額的」明確為「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情形,並授權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具體管理辦法。依據上述規定及其它稅收相關規定,國家稅務總局在廣泛聽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專家、學者和基層稅務機關意見的基礎上,經過深入研究、反覆論證,本著「方便納稅人、調節高收入、便於稅收徵管、突出管理重點」的原則,結合1995年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納稅暫行辦法》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條款,制訂了《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共分八章、四十四條,分別從制定辦法的依據、申報對象、申報內容、申報地點、申報期限、申報方式、申報管理、法律責任、執行時間等方面,明確了自行納稅申報的具體操作方法。《辦法》的制定施行,可以從制度上保證將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有關擴大自行納稅申報範圍的規定落到實處。

  二、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有幾種?

  答: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代扣代繳,二是自行納稅申報。此外,一些地方為了提高徵管效率,方便納稅人,對個別應稅所得項目,採取了委託代徵的方式。

  三、什麼是自行納稅申報?

  答:自行納稅申報是指以下兩種情形:

  (一)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後,根據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項目、數額,計算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並在稅法規定的申報期限內,如實填寫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報送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終了後,根據全年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項目、數額、應納稅額、已納稅額、應補退稅額,在稅法規定的申報期限內,如實填寫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報送稅務機關、辦理相應事項。

  四、哪些人需要辦理自行納稅申報?

  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和《辦法》第二條的規定,凡在中國境內負有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具有以下五種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規定自行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

  (二)從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三)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五)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五種情形中,第一種和第五種情形是修訂後的個人所得稅法新增加的規定。其中,「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沒有具體明確是哪種情形,因此,《辦法》規定,這種情形的納稅申報具體辦法,根據國務院明確的具體情形另行做出規定。

  五、個人年所得超過12萬元,但平常取得收入時已經足額繳納了稅款,年終還需要申報嗎?

  答: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辦法》的規定,如果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所得超過12萬元,無論其平常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已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否已向稅務機關進行了自行納稅申報,年度終了後,均應當按《辦法》的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六、平常取得收入時已經足額繳納了稅款,為什麼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年終後還需要再納稅申報?

  答:個人所得稅主要實行代扣代繳稅款的徵收方式,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前,法律上沒有賦予高收入者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後,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不論其所得平常是否足額繳納了稅款,都負有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是個人所得稅的重點納稅人,他們取得的所得,如果扣繳義務人沒有扣繳稅款,或者沒有足額扣繳稅款,個人又沒有申報義務的話,就難以確定納稅人應繳未繳稅款的法律責任,從而影響稅法的執行力和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因此,在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所得稅制模式的情況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稅法,賦予高收入者自行納稅申報的義務。這樣做,一是有利於培養納稅人的誠信納稅意識,明確納稅人的法律責任,提高稅法遵從度;二是有利於稅務機關加強稅源管理,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三是有利於加強分析比對,進一步推進個人所得稅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四是有利於為下一步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混合稅制過渡創造條件、積累經驗。

  七、「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應怎樣把握?都包括哪些內容?

  答:《辦法》規定,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以下11項所得合計達到12萬元:「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

  八、哪些所得可以不計算在年所得中?

  答:在計算12萬元年所得時,對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規定的免稅所得以及允許在稅前扣除的有關所得,可以不計算在年所得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項:

  (一)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項至第九項規定的免稅所得,即: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即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按照國務院規定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5、保險賠款;

  6、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7、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8、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籤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可以免稅的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

  (三)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簡稱「三費一金」)。

  九、各個所得項目的年所得怎樣計算呢?

  答:《辦法》根據2005年個人所得稅法修訂的精神,將「年所得」界定為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須在中國境內繳納個人所得稅的11項應稅所得的合計數額;同時,從方便納稅人和簡化計算的角度出發,在不違背上位法的前提下,明確了各個所得項目年所得的具體計算方法: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未減除費用(每月1600元)及附加減除費用(每月3200元)的收入額。也就是與任職、受僱有關的各種所得(單位所發的工資單內外的所得),剔除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以及「三費一金」以後的餘額。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應納稅所得額。即:實行查帳徵收的,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計算;實行定期定額徵收的,按照納稅人自行申報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或按照其自行申報的年度應納稅經營額乘以應稅所得率計算。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的應納稅所得額,比照上述方法計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計算。即: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實際取得的經營利潤,加上從承包、承租的企事業單位中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額。

  財產租賃所得,是指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繕費用(每月不超過800元)的收入額。

  財產轉讓所得,是指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轉讓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餘額,即應納稅所得額。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指不減除任何費用的收入額。

  例如:2006年,某納稅人全年取得工資收入144000元,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400元,國債利息10000元,企業債券利息5000元,稿酬所得6000元,保險賠款3500元,房屋出租收入12000元,個人按照規定繳納了「三費一金」14000元,單位也按照規定為個人繳付「三費一金」28000元,則該納稅人應申報的年所得為153000元,具體計算過程是:工資收入144000元-個人按照規定繳納的「三費一金」14000元+企業債券利息5000元+稿酬所得6000元+房屋出租收入12000元。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400元、國債利息10000元、保險賠款3500元、單位為個人繳付的「三費一金」28000元(未計入個人工資收入)不需計入年所得,個人按照規定繳納的「三費一金」14000元可以從工資收入中剔除。

  十、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申報時都要報送哪些資料?

  答: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年度納稅申報時,只需要根據一個納稅年度內的所得、應納稅額、已繳(扣)稅額、抵免(扣)稅額、應補(退)稅額等情況,如實填寫並報送《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適用於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申報)》(以下簡稱納稅申報表)、個人有效身份證件複印件,以及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個人有效身份證件,主要有中國公民的居民身份證、華僑和外籍人員的護照、港澳臺同胞的回鄉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人身份證件等。

  十一、從哪兒能領到納稅申報表呢?

  答:《辦法》規定,稅務機關應當將納稅申報表登載到稅務機關的網站上,擺放到受理納稅申報的辦稅服務廳,供納稅人隨時免費下載和取用。因此,納稅申報表既可以從地方稅務機關網站上免費下載,也可以直接到地方稅務機關的辦稅服務廳免費領取。

  十二、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納稅申報時需要填報哪些信息?

  答: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年度終了後的納稅申報時,一般只需填寫個人的相關基礎信息、各項所得的年所得額、應納稅額、已繳(扣)稅額、抵免稅額、應補(退)稅額。個人的相關基礎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照類型及號碼、職業、任職受僱單位、經常居住地、中國境內有效聯繫地址及郵編、聯繫電話,如果是外籍人員,除上述內容外,還需填報國籍、抵華日期等信息。

  十三、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應在什麼時候申報呢?

  答:按照實施條例和《辦法》的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也就是說,每年的公曆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的任何一天,納稅人均可辦理納稅申報。以今年為例,2006年年所得達到12萬元的納稅人,應該在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到主管地方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十四、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應該到什麼地方申報呢?

  答:《辦法》規定,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年度終了後的納稅申報地點應區別不同情況按以下順序來確定,具體為:

  (一)在中國境內有任職、受僱單位的,向任職、受僱單位所在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二)在中國境內有兩處或者兩處以上任職、受僱單位的,選擇並固定向其中一處單位所在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三)在中國境內無任職、受僱單位,年所得項目中有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或者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下統稱生產、經營所得)的,向其中一處實際經營所在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四)在中國境內無任職、受僱單位,年所得項目中無生產、經營所得的,向戶籍所在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在中國境內有戶籍,但戶籍所在地與中國境內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選擇並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在中國境內沒有戶籍的,向中國境內經常居住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經常居住地,是指納稅人離開戶籍所在地最後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十五、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必須到辦稅服務廳申報嗎?

  答:根據《辦法》的規定,納稅人可以採取多種靈活的方式辦理納稅申報,如可以在地稅機關的網站上進行申報,可以郵寄申報,也可以直接到地稅機關的辦稅服務廳進行申報,或者採取符合主管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方式申報。因此,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不一定都去辦稅服務廳進行納稅申報,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方便、適合的方式進行申報。

  需要注意的是,納稅人採取數據電文方式申報的,應當按照稅務機關規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關紙質資料;納稅人採取郵寄方式申報的,以郵政部門掛號信函收據作為申報憑據,以寄出的郵戳日期為實際申報日期。

  十六、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可以委託他人辦理申報嗎?

  答:考慮到個人所得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計算複雜,一些納稅人難以準確自行辦理納稅申報事宜,根據稅收徵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應允許納稅人委託中介機構或者他人代為辦理納稅申報,因此,《辦法》明確規定:「納稅人可以委託有稅務代理資質的中介機構或者他人代為辦理納稅申報」。

  十七、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後,稅務機關能為納稅人保密嗎?

  答: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八條的規定,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為納稅人的情況保密。如果一旦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沒有依法為納稅人保密,外洩了納稅人的有關信息,按照稅收徵管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十八、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沒有在納稅申報期內辦理納稅申報,要負法律責任嗎?

  答: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沒有在納稅申報期內辦理納稅申報,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一方面,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如果納稅人未在規定期限內(即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另一方面,按照稅收徵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因此造成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十九、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不如實申報,目的是為了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答: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對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另外,依照稅收徵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納稅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十、納稅人有扣繳義務人支付的應稅所得,而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的,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答: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二十一、個別稅務幹部濫用職權,刁難納稅人,有沒有相應的懲戒措施?

  答: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的,一經發現,調離稅收工作崗位,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二十二、委託他人代為辦理納稅申報,如果由於代理人的原因造成少繳稅款的,稅務代理人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答:根據稅收徵管法實施細則第九十八條的規定,稅務代理人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造成納稅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除由納稅人繳納或者補繳應納稅款、滯納金外,對稅務代理人處納稅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二十三、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該如何辦理納稅申報?

  答: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納稅人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於取得所得的次月七日內,選擇並固定在其中一處任職受僱單位所在地的主管地稅機關辦理納稅申報。申報時,應報送《個人所得稅月份申報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相關資料。

  二十四、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納稅人,該怎麼進行納稅申報呢?

  答:按照《辦法》的規定,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納稅人,應當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0日內,向中國境內戶籍所在地的主管地稅機關申報。在中國境內有戶籍,但戶籍所在地與中國境內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選擇並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在中國境內沒有戶籍的,向中國境內經常居住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申報時,納稅人應報送《個人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相關資料。

  二十五、《辦法》出臺後,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夥企業投資者,以及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人,其納稅申報辦法跟以前相比,有變化嗎?

  答:你所提到的這三類納稅人,其日常納稅申報與以前相比沒有什麼變化。但其中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除了要象以前一樣進行日常納稅申報外,年度終了後還需按照《辦法》的有關規定,再辦理一次納稅申報。

  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合夥企業投資者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分月預繳的,納稅人在每月終了後7日內辦理納稅申報;分季預繳的,納稅人在每個季度終了後7日內辦理納稅申報。納稅年度終了後,納稅人在3個月內進行彙算清繳。

  納稅人年終一次性取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自取得所得之日起30日內辦理納稅申報;在1個納稅年度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在每次取得所得後的次月7日內申報預繳,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彙算清繳。

  二十六、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夥企業投資者,以及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人,其納稅年度中間的日常納稅申報地點是怎樣規定的?

  答:個體工商戶向實際經營所在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個人獨資、合夥企業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的,區分不同情形確定納稅申報地點:

  1.興辦的企業全部是個人獨資性質的,分別向各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2.興辦的企業中含有合夥性質的,向經常居住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3. 興辦的企業中含有合夥性質,個人投資者經常居住地與其興辦企業的經營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選擇並固定向其參與興辦的某一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所在地主管地稅機關申報。

  二十七、納稅人取得其他各種情形的所得時,納稅申報地點是怎樣規定的?

  答:納稅人取得其他各種情形的所得,按稅法規定須申報納稅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7日內,向取得所得所在地的主管地稅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二十八、納稅人能否改變納稅申報地點?

  答:納稅人的納稅申報地點確定後,一般不得隨意變更,因特殊情況變更納稅申報地點的,須報原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二十九、納稅人能否延期納稅申報?

  答:根據稅收徵管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七條的規定,納稅人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確有困難,需要延期的,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稅務機關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內辦理。納稅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可以延期辦理;但是,應當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後立即向稅務機關報告。稅務機關應當查明事實,予以核准。

  三十、稅務機關為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提供哪些服務?

  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管地稅機關應當在每年法定申報期間,通過適當方式,提醒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辦理自行納稅申報。

  (二)受理納稅申報的主管地稅機關根據納稅人的申報情況,按照規定辦理稅款的徵、補、退、抵手續。

  (三)主管地稅機關按照規定為已經辦理納稅申報並繳納稅款的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

  (四)稅務機關依法為納稅人的納稅申報信息保密。

  三十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的自行納稅申報,在我國是第一次,稅務機關準備採取哪些措施保證明年申報期順利開展這項工作呢?

  答:明年1月1日至3月31日,是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辦理2006年度納稅申報的申報期,也是去年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後,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按修訂後的稅法規定自行納稅申報的第一年。為了做好這項工作,近日,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關於做好受理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工作的通知》(國稅發[2006]164號),從加強組織領導、宣傳輔導、受理申報等方面對稅務機關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

  (一)要求各級地稅機關認真研究分析受理納稅申報的各個環節需要做好的工作,預計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困難,提出應對問題和困難的預案措施,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工作。

  (二)稅務機關將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對納稅人的宣傳、輔導,幫助納稅人掌握自行納稅申報的內容、地點、時間、程序、法律責任等事項。

  (三)稅務機關將在年底前,通過多種方式將適用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發放到方便納稅人取用的場所,如掛到稅務機關網站,擺放在辦稅服務廳,送到高收入個人較多的單位等等,方便納稅人領取申報表。

  (四)在辦稅服務廳設置專門接受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申報的窗口,或者放置簡易快捷的接收納稅申報表的設施,方便納稅人報送納稅申報表,同時,應設立專門受理申報補稅的窗口,為申報補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五)稅務機關要開闢各種申報途徑,方便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申報,如條件具備的稅務機關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網上申報系統,推行網絡申報,要運用郵寄申報,等等。

  (六)稅務機關要對進行申報的納稅人按人建立檔案,通過匯集相關信息,實施動態管理。

  相關法規: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的通知

相關焦點

  • 1月扣繳的個稅2月如何辦理扣繳申報?國稅總局答記者問
    據國家稅務總局網站,國家稅務總局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近期接到納稅人來電諮詢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首期申報相關問題,中心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問1:扣繳義務人2019年1月扣繳的個人所得稅,2月份如何辦理扣繳申報?
  • 個稅自行納稅申報地點不能隨意變更
    廣州從化市民黃先生分別任職位於廣州市白雲區和從化市的兩家企業,近幾年來,黃先生都按照廣州市白雲區企業財務的提醒,每月自行向廣州市白雲區地稅局進行個稅申報。近日,黃先生剛好到從化市地稅局幫朋友辦事,他想一併把2011年12月工資薪金所得在從化市地稅局申報,卻被辦稅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告知不能受理,黃先生對此表示疑惑。
  • 中國第二次高收入者個稅自行申報工作啟動
    我國第二次高收入人群個稅申報工作日前啟動。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管理司司長孫瑞標12日表示,國稅總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稅務機關認真做好明年對2007年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自行納稅申報工作。   孫瑞標在國稅總局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說,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要進行年度申報,是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
  • 個稅自行申報今日截止 年終申報無需重複納稅
    4月2日是全國個稅自行申報截止日期。據國家稅務總局消息,截至3月29日,全國各地稅務機關受理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人數達到137.5萬人。個稅申報期限已近,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個別人對個稅申報內容仍存有疑問。為此,稅務部門針對人們普遍關注的內容進行了解答。
  • 個稅零申報等於沒納稅?國家稅務總局官方回應
    國家稅務總局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近期接到納稅人來電,諮詢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後納稅記錄有關問題。據悉,在去年10月個稅改革後,尤其是今年1月1日起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落地後,不少群眾無需再繳納個稅。有人擔心個稅零申報是否等於沒有納稅記錄。
  • 國家稅務總局:年入12萬以上 無須自行納稅申報
    針對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首期申報情況 國稅總局解答納稅人來電諮詢  年入12萬以上 無須自行納稅申報  2019年1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手機App「個人所得稅」正式上線,用於個人遠端填寫專項扣除信息。
  • 北京地稅局:個稅自行申報可通過網絡等三種方式
    據悉,個稅申報有三種方式,包括網上電子申報、掛號信函郵寄和直接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北京晨報報導,北京市地方稅務局已向各區縣地稅局轉發了國稅總局
  • 12萬成自行申報個稅門檻 個人年所得如何計算?
    中新網11月8日電 國稅總局網站今日刊載的國稅總局負責人就個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答問中,就如何界定「個人年所得超過12萬元」,即哪些收入應計算進年所得,哪些可以不計算在內進行了詳細介紹,部分內容如下:
  • 國家稅務總局:今年起納稅人無須再辦理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
    央廣網北京2月1日消息(記者張茜 劉柏煊 李思默)今天(2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近期接到納稅人來電諮詢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首期申報相關問題,中心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問1:扣繳單位2019年1月扣繳的個人所得稅,2月份如何辦理扣繳申報?
  • 國稅總局:解聘補償超年均工資3倍需繳個稅
    本報訊(記者趙鵬)單位解聘員工的經濟補償如果未超上年度平均工資3倍,就不需要繳納個稅了。14日,國稅總局納稅服務司針對近期納稅諮詢熱點問題做專門解答時還透露,勞動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籤,單位由此給員工的經濟補償金則要徵收個稅。
  • 國家稅務總局:自行納稅申報不應心存僥倖
    自行納稅申報工作進展順利  據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實施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自行申報的頭一年,1月1日以來,全國各級稅務機關高度重視、積極主動、準備充分、周密部署,個人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果。
  • 國稅總局最新50個問答來了,個稅抵扣新規下,年終獎怎麼繳稅?
    今天,國稅總局在其官微上,發布了「關於個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常見疑問50答」,券商中國記者則進一步歸納梳理好了需要快速了解的20個問題,全面解答疑惑。關於年終獎怎麼繳稅1、2018年第四季度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繳納?
  • 國稅總局最新50個問答來了,個稅抵扣新規下,年終獎怎麼繳稅?租住房...
    12月26日,國稅總局在官微上發布了「關於個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常見疑問50答」,其中關於年終獎如何繳稅,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等與人們關切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 國家稅務總局:個稅零申報不影響納稅記錄連續性
    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負責人就「個稅抵扣後零納稅影響購房購車資格」作出回應。該負責人表示,個稅零申報並不等於沒有納稅記錄。個稅改革實施以後,許多市民享受到了減稅的福利。國家稅務總局今年1月宣布,自2018年10月個稅改革,新政施行3個月為民減稅約1000億元,全國7000多萬個稅納稅人的工薪所得無需再繳稅。但許多人由此擔憂,此前一直跟個稅繳納掛鈎的購車、買房、積分落戶等是否受到影響?
  • 國家稅務總局:個稅零申報並不等於沒有納稅記錄
    國家稅務總局:個稅零申報並不等於沒有納稅記錄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朱開雲)昨日,國家稅務總局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負責人就「個稅抵扣後零納稅影響購房購車資格」作出回應。該負責人表示,個稅零申報並不等於沒有納稅記錄。
  • 1月1日起,納稅人無須再辦理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
    國稅總局:1月1日起,納稅人無須再辦理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國家稅務總局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負責人就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首期申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國家稅務總局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近期接到納稅人來電諮詢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首期申報相關問題,中心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個稅自行申報試水遭冷遇 委員建議為納稅人立法
    個稅自行申報試水遇冷  政協委員建議為納稅人立法以培養意識  個人年度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須自行辦理納稅申報———國家稅務總局2006年11月發布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
  • ...負責人就納稅信用A級 納稅人取消增值稅發票認證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首頁 >>財稅新聞>>總局動態 >> 正文 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負責人就納稅信用A級 納稅人取消增值稅發票認證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 個稅零申報等於沒納稅?官方回應
    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個稅減稅紅包,有人卻選擇主動放棄,或者選擇少申報一些額度,以讓自己能保持連續繳納個稅,從而保證自己的購房、購車的資格不受影響。在北京工作的獨生子女張女士,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6000元,其本可以享受1500元的住房租金抵扣,這樣一來她每月就可以免繳個稅了,但聽說「個稅零繳稅視同中斷納稅」的網絡傳言,為了不讓自己在北京購房、購車的資格前功盡棄,無奈選擇了放棄申報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個稅零繳稅影響購房、購車資格?
  • 個稅零申報是否等於沒有納稅記錄?
    問: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後,個稅零申報是否等於沒有納稅記錄?答:納稅人2019年1月1日以後取得應稅所得並由扣繳義務人向稅務機關辦理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或根據稅法規定自行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的,不論是否實際繳納稅款,均可以申請開具個人所得稅《納稅記錄》。也就是說,即便是零申報,均在納稅記錄中連續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