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德拉吉「謝幕」與財政政策崛起

2020-12-22 同花順財經

歐央行剛剛公布10月議息會議決議,在9月會議推出降息+QE的寬鬆包後,歐央行此次會議上按兵不動,保持存款便利利率在-0.5%不變,11月按計劃以每月200億歐元速度啟動QE。

在這場平靜的議息會議上,現任歐央行行長馬裡奧﹒德拉吉完成了「謝幕秀」。決議公布後歐元表現相對平靜,市場也以足夠的尊重送別了這位「超級馬裡奧」。

在歐央行這八年的任期中,德拉吉最大的成就是在歐債危機期間捍衛了歐元,避免了歐元區走向分崩離析。但他在任內實施了超過2.6萬億歐元的量化寬鬆政策,以及2014年起實施的負利率政策,卻沒有換來通脹完成設定的目標(2%)。

向前看,繼任者拉加德作為歐央行刺激計劃的鴿派人物,大概率可能延續德拉吉的貨幣寬鬆框架,但歐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空間相對有限。正像學術界所論證的那樣,負利率是有極限的(短期看歐元區是-0.8%)。當負利率下降至一定水平,央行進一步加深負利率將導致銀行面臨盈利壓力增大,可能使得銀行提高貸款利率,以彌補負利率帶來的損失。這將與央行推進負利率來進一步拉低實體經濟融資利率,刺激需求的初衷背道而馳。

資產購買規模方面,根據歐央行QE1.0時期的資產購買規則,可以簡單測算QE2.0的購買空間。首先,國債(PSPP)項目:歐央行不能購買任一發行國國債超過33%的規則下,測算PSPP購買空間大概為6300億歐元;其次,公司債(CSPP)項目:歐央行購買投資級公司債不能超過單只債券面值70%的規則下,測算CSPP購買空間約3900億歐元。所以,PSPP和CSPP加總的空間大約為10200億歐元。如果歐央行後續加快每月購買速度,這個空間將被很快耗盡。

貨幣政策空間有限,不光體現在歐元區,在其他發達國家(甚至美國)也出現了類似情況。過去40年來,貨幣政策被各國用來解決經濟危機,被用到極致。但由於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每次使用後的效果都在減弱(通脹疲軟),導致政策空間逐漸減小。在瑞典、日本、歐元區等國家和地區的利率甚至跌破了理論下限,施行了負利率政策。美國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在2008年之前美聯儲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處於5.25%,很好地保證了應對「次貸危機」的貨幣空間(目標利率迅速降為0%);但2018年是2.5%,並且美聯儲已經開始了新一輪降息,貨幣空間是否足夠應對下一次的經濟危機,已經被全球廣泛討論。

在貨幣政策空間受限的情況下,財政政策是解決之道。財政政策屬於結構性政策,能更好地解決財富分配不均、支持新興行業發展,甚至可以直接緩解就業壓力。但是各國財政政策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發國債、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基建),靈活性還有待提高。比如,可以開發「準財政」政策,央行可以更多地購買MBS等風險資產,讓更多的國債等無風險資產在市場上流動,從而降低風險溢價和提升無風險利率,以此來提高機構的信用創造能力、逆轉負利率水平。

中國的貨幣政策空間要好於發達國家,但也處於空間減少的過程中。我國的貨幣供應量(M2)從2008年12月的47.5萬億元上漲了到2019年9月的195.2萬億元,上漲了4倍多。如果2008年4萬億的一攬子計劃放到現在執行,效果恐怕要打個大大的折扣。由於我國近兩年的大量減稅(2018年減稅1.3萬億,2019年2萬億),造成我國財政的可持續性存疑。未來應更多地施行「準財政」的政策,比如增持信貸資產(支農、支小、扶貧的再貸款,扶持小微企業的再貼現,支持棚改的PSL等);另外,未來央行應停止縮表,同時結合結構調整政策,比如不支持房地產行業。

來源: 新浪財經

相關焦點

  • 德拉吉臨危受命!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錯綜複雜的義大利政壇,德拉吉能獲得各黨派廣泛接受並不常見,今後他能否帶領新政府有效控制疫情、恢復經濟,備受各方關注。新政府就職典禮  臨危受命  德拉吉現年73歲,曾先後擔任義大利財政部長、央行行長,2011年至2019年擔任歐洲央行行長。
  • 發達國家政策框架轉向:貨幣主導or財政主導?
    在高債務、削減赤字和去槓桿的三重壓力之下,這些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在金融危機之後已從貨幣主導轉為財政主導。貨幣政策被迫為財政政策埋單,價格水平並沒有給定。財政主導的背後是人口主導,包括老齡化和撫養比上升、人口紅利減少、高福利模式等難以為繼。財政主導是否財政政策就缺乏空間或者無效?這是個實證問題,在一定條件下,比如財政乘數效應較大、新增產出所帶來的稅收大於債務增加,舉債刺激的效果要好於增發貨幣。
  • 楊德龍:四大基礎條件支撐中國股市「黃金十年」
    在12月27日《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三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美股已經走過了十年牛市,現在預期美股見頂的投行越來越多,美股大概率會在2020年見頂;中國股市經過不斷深化改革,積極接納科創型企業,有望迎來黃金十年。 對於美股長牛的原因,楊德龍認為,得益於完善的企業進出制度。
  • 北大學者林雙林:財政改革要研究財政赤字政策問題
    人民網北京1月2日電(薛白)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將公共財政改革作為下一輪經濟改革的重點,關於這一改革措施,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林雙林在接受人民財經專訪時強調,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公共財政改革決策的意義重大深遠,會議提出了提高財政政策的運用水平,這就要求我們對是否實行赤字財政政策進行研究。
  • 如何翻譯「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如何翻譯「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許多媒體都是用prudent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來表達。例如,「謹慎的財政政策是新加坡經濟管理的重要特徵。雖然有更大的開支壓力和較緊的預算,但我們必須保持這個謹慎的財政政策。」那麼,穩健的財政政策是什麼呢?
  • 深圳財政總收入超臺灣 臺媒:巨龍崛起 臺灣人卻無感
    然而這些還不夠,23日,臺媒又在蔡英文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稱大陸深圳一個城市的財政總收入早已超越臺灣的財政收入。臺灣「中時電子報」23日發表題為「深圳財政收入竟超臺灣巨龍崛起臺灣人最無感」的文章,文中稱,根據大陸《每日經濟新聞》報導,2016年深圳市的公共財政收入超過7900億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9.1%;其中,中央級收入實現4765億人民幣,增長5.6%;深圳市地方級收入實現3136億人民幣,增長15%。
  • 傅光明:優化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
    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涉及國內也涉及國際,既包括供給側也包括需求側,需做好整體謀劃和統籌安排,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作用。首先,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重振中的雙保障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主動作用,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經濟運行基本恢復。
  • 人民日報刊文: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效應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效應(大家手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世界各國調節經濟運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當宏觀經濟運行出現波動時,單純依靠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難以有效應對,需要充分發揮二者的協同效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續健康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中央根據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同效應,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了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 如何理解2021年的積極財政政策?
    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保持適度支出強度,預計中央一般公共預算赤字保持穩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赤字和新增專項債額度可能有所下降,但降幅不會太大。➤ 積極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和更可持續。首先,隨著經濟在逐步恢復常態,積極財政政策將穩妥退出一些臨時性救助政策,以提高宏觀跨周期調節能力,為更長期不確定性保留一定政策空間。
  • 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財政政策要圍繞保障民生做文章
    不過,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當前財政政策的使命應當從需求管理、供給管理,轉向對公共風險的管理,財政政策必須考慮以人的發展為本、把人放到首位,要圍繞保障人基本需要的民生做文章。如何看待今年經濟工作會議中有關財政政策的表述?「比較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關財政政策的表述,積極的財政政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內容表述以及實施方式上。」
  • 積極的財政政策15要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產生影響的情況下,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財政政策將如何更加積極有為,成為幹部群眾關心的重要問題。  近期,2020年第4期《求是》雜誌刊發財政部長、黨組書記劉昆同志署名文章《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小編為您梳理15個要點,一起來看!
  • 「六保」財政政策措施問答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是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求的重要舉措,是財政部門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為幫助社會各界及時、準確掌握和適用「六保」財政政策措施,我們從政策受益者和政策落實者角度,分類梳理了出臺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六保」財政政策措施問答》,供查閱。
  • 中國失業問題與財政政策研究
    本報告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深入研究失業與宏觀調控及財政政策的關係,揭示當前我國政府及財政促進就業政策的成效和問題,並在借鑑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近中期我國緩解失業壓力、建立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宏觀對策思路和財政政策取向。
  • 芬蘭文化財政政策解讀(上)
    文化財政資助制的緣起在自治的頭十年,對藝術和文化的財政支付,主要流向數量較少的公立文化機構和文學組織。資助制的功能開始於1864年,行政院在其預算中預留出一部分經費,撥付給代表芬蘭形象的優秀藝術形式。作為福利體制的實施者,文化事業單位努力加強管理,力求平等目標實現,並追求公共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支撐達到更高水準。對福利國家的文化政策而言,藝術事務異常複雜。為了使公共支出更加具有適應性,一種藝術形式如藝術攝影,必須證明其非營利性。如想獲得公共財政支持,必須提供特定藝術形式的藝術合法性,需要證明其符合現行文化政策領域,而且一旦得到公共財政支持,這一藝術形式就必須實現非消費化和非娛樂化。
  • 深度丨2021年度財政政策展望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衝擊,為更好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我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財政政策方面,先後宣布減稅降費、擴大預算赤字、發行抗疫國債、增發專項債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託底經濟,全力做好「六穩」「六保」。
  • 財政政策如何發力?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要讓資金直達...
    按照中央的部署,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將採取適當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等多方面措施。積極財政政策有多大空間?今年赤字率能到什麼水平?債務規模有多大?所以,我覺得當前財政政策要針對中央提出的「六保」發力,最大限度拓展政策空間,精準施策,讓資金直達「六保」,讓居民就業、市場主體、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的風險得到有效對衝,給經濟社會注入更大確定性。中央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從整體上把握,要旨就是要對衝風險。
  • 財政部:精準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財政部獲悉,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加大優化支出結構力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全面落實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的要求;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 2021年有必要延續積極的財政政策
    近期關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常態化的討論比較多。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要經過權衡取捨,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才能實現既定目標。特定時期的經濟政策是結合經濟環境作出的選擇。對於經濟政策的評價,同樣不能脫離當時的經濟環境。這一輪積極的財政政策從2008年開始,已經持續12年,但具體內容和運作方式在不同年份呈現不同特點。
  • 餘永定:未來貨幣政策或趨於寬鬆 配合擴張性財政政策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6日電 (羅琨 董湘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央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隨著國內疫情轉向緩和,貨幣政策又該如何轉舵?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6日在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間隙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在需要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速的情況下,中國需要擴大財政擴張力度,同時貨幣政策要配合。「這個時候就需要壓低國債的收益率。它(財政部)為什麼能夠發債?因為有貨幣當局配合,這樣就可以防止發國債造成的擠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