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今天來聊一個老生常談,卻又熱度不減的話題——早教!
平時大家只要一提到早教,首先想到的是各種早教機構班。真的是這樣麼?
1.早教≠早教機構
所謂早教,就是幼兒的早期教育。凡是能夠讓寶寶增進見聞、提高能力、助推成長的事兒,都可以劃入早教的範疇。
早教班,只是實現的一個場所。
換句話說,寶寶的早教是無處不在的,在家也能早教,去幼兒園也能早教,去公園也能早教,這些場所沒有高下之分,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高不可攀。
如果你還不能很好區分早教和早教班,先別急著帶孩子去早教。
自己可以先自學一些基本知識,包括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心理發展特點等。不然你帶孩子去早教,只會給自己增加焦慮。
畢竟,早教中心就是一個「別人家孩子」相對密集的場地,沒有知識儲備,媽媽們的玻璃心就會無限放大。
2.要不要給孩子做早教?
答案是,不僅要做,而且是越早開始越好。早教的核心不是去學什麼,而是發展身體(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感官等能力。而這些刺激,主要通過運動、活動和遊戲來達成。
一歲以前
主要刺激孩子各個感官以及體能的發展。
一歲
給孩子更多的互動和社交機會來促進思維、語言的發展和情緒情感的理解等。
兩歲以後
需要讓孩子通過和其他人(包括同齡人和成年人)的交往,學會體察他人的情緒和感受,去了解家庭之外的一些社會準則。
當你和寶寶一起玩撕紙遊戲,通過模仿你的動作,寶寶從不會抓握到可以完成撕的動作,這就是一種精細運動的早教。
和寶寶一起吃他喜歡的點心,通過語言和行為的互動,讓他慢慢了解「你的」、「我的」、「分享」這些概念,就是一種認知上的早教。
而你日常說話的語氣、與人交流的方式、對待他人的態度等等,都會變成寶寶日後的行為基準,這難道不是最初的早教麼?
所以你看,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早教的影子,小到一片葉子,一個塑料瓶都可以成為教具。
只要寶寶從中得到了收穫,這種教育就是有意義的,而且意義往往比你想像的要大的多。
3.理智為孩子選擇早教班
當然,不可否認,專業的早教機構也有它的優勢。不論是系統有針對性的教程,還是專業且經驗豐富的老師,都可能會讓寶寶在接受引導時更容易,從而獲得更快更大的進步。
但要強調的是,即便如此,早教班不是「早教」唯一可實現的路徑,但也不用一概而論。
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不要上早教班,可以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我為什麼要送孩子去上早教班?這樣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很多育兒的盲目性。
2.平時自己能否有時間也有精力陪伴孩子?
3.有沒有條件保證孩子每天的運動量?
4.孩子有沒有相對固定的玩伴?
4.如何選擇早教中心?
早教品牌很多,選擇不少,但良莠不齊。麻麻們該如何選擇呢?
其實並不難,現在的早教中心基本都有免費的體驗課,麻麻們可以帶孩子去上一堂體驗課感受一下。
通過體驗課你可以了解:硬體設施、環境
了解該中心的許可證、資質,環境是否能保證寶寶的安全。
課程體系、特色
比如早教品牌是從國外引進的還是國內自創的;整個體系是否科學,有多少年的實踐。
每個早教中心有自己的側重點和特色,比如一些注重情緒的引導,一些側重運動方面的培養。根據自己孩子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早教品牌。
老師的水平
有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培訓,是如何培訓獲得資質的,及其工作經歷等。
孩子是否有興趣
這一點很重要,無論何時都記得尊重孩子,看孩子是不是感興趣。
其他方面
另外你也可以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教學理念和專業度。通過其他家長了解早教班一直以來的情況,他們的評價通常是最中肯的。
我們不提倡孩子大腦的過度開發,更加不希望家長因為「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功利心而失掉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們需要在充足親子陪伴的基礎上,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在這些吃飯穿衣的日常生活細節中,用心營造一個有愛的環境,激發孩子內在的潛能,順應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