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不粘鍋,也稱「微突晶紋不粘鍋」,是近年來不粘鍋市場的「新寵」,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市場中的份額也逐漸攀升。在宣傳時通常會打上「物理防粘」、「不怕剮蹭」、「經久耐用」等標語,那這類不粘鍋又有什麼門道呢?
蜂窩不粘鍋的原理圖如下,由微突晶紋結構+塗層(特氟龍)構成的不粘鍋表面:微突晶紋(通常呈蜂窩狀)呈一定規律間隔分布,間隙部分塗有不粘塗層,是傳統特氟龍塗層不粘鍋的升級版,其本質仍是塗層防粘。可以合併至第一類中,這裡之所以單獨列為一類,是因為小編認為這種結構存在兩種防粘機理。
蜂窩不粘鍋優缺點:
這種結構的微動,看似簡單,卻大大改善了傳統特氟龍不粘鍋的缺點,其的優勢在於:
微突晶紋通常是高強度的不鏽鋼材料,因此,可以擺脫傳統高氟龍塗層鍋不能使用鐵鏟的限制,讓習慣使用鐵鏟的廚師們用起來更省心;
受到蜂窩晶紋的保護,塗層不易脫落,使用壽命更長久;
由於晶紋間隙較小,食材不能進入凹陷處,而高溫下,在晶紋凹陷處會形成一層高溫水蒸氣膜,隔開食材與鍋底,受熱更均勻且不易糊鍋不鏽鋼具有更高的食品安全性。
蜂窩不粘鍋這麼多的優點,那是不是「完美」的呢?答案當然是:No,常言道,萬物都是矛盾體,優點與缺點必然是共存的,下面列舉了一些不足之處:
清潔性不如傳統塗層鍋:由於微突晶紋佔有一定空間,雖然不鏽鋼表面可形成緻密的保護層,但其摩擦係數和表面能還是遠高於聚四氟乙烯的,因此,其清潔效果是要差於特氟龍塗層完全覆蓋的傳統塗層鍋的;
導熱性:不鏽鋼材料的導熱性以及受熱均勻性要差於鋁合金;
更複雜的工藝:需蝕刻出蜂窩紋理,且使紋理居中與鍋體,而後塗層與鍋基體複合之後需要機械打磨去除晶紋凸點處的塗層;
更高的價格:價格的增加主要在於2方面,一是更複雜工藝帶來的成本增加,二是不鏽鋼材料的成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