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一篇美文。
反應了當下社會普遍情侶的交往現象。
即一言不合就拉黑。
多數主發人,偏多於女性。
男友不聽話,拉黑……
男友惹氣自己,拉黑……
男友未能滿足自己的條件,拉黑……
女友們對這招屢試不爽!
因為,拉黑男友後,他會乖乖聽話,接受自己支配,原先不被滿足的條件,都會一一實現。
凡以後男友再有表現不如意的地方,這一招就會再度出現。
不為抨擊女性,忠告部分女性一點,男人的世界是沒有假性分手的。
男人願意為自己的女人肝腦塗地,表現得毫無尊嚴。
但並不代表著底線能隨意被踐踏。
在情感裡,當一個人男人決定離開,就真的不再回頭,任憑你如何的妥協,也無濟於事。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間廠勞作三年,雖說生活優先,收入為大,領導的氣,能受就受,難受時也想辦法消受。
一言不合,領導就發飆:「愛幹不幹,不幹滾蛋。」
反正你不幹,多的是人替代。作為領導的我這麼罵你,你只有選擇承受。
因為你拖家帶口,上老下小,無不需要開支。只要員工不聽話,我就要你滾蛋。或者以扣薪水相威脅,你就會乖乖的唯命是從。也是屢試不爽。
物極終必反,是亙古不變的定律。
90年往後的人,在這方面的行為,也算「大快人心」。
他們叛逆,不吃大餅,比領導更懂道理,分的清真假,也沒有生活壓力的約束。領導不聽話,就會炒了他。
漸漸的,社會也形成了招工難的風氣,即使工資待遇可觀。
不過,對於炒領導的痛快招法,也該適可而止。
平日裡,我們為人也該厚道些。
不能因為握著可鎮壓對方的籌碼,而屢屢越底線。
極端著會有極端行為。
在學生時代,有一件真實的事情,同學甲殺死了同學乙。
只因聊到遺傳話題時,同學甲口誤,說自己的爸爸也很像自己。
正確的邏輯應該是,自己的相貌很像自己父親。
從此乙同學凡見到甲同學,便以此作笑料,嘲笑對方。
在以後的日子,如有學習上辯論,甲同學也會被「父與子」理不清的梗,當作藥引來否定他的一切觀點。
因為父與子,誰像誰,都分不清的人,又怎麼能有其他方面正確理論的發生。
終於有一天,甲同學的爺爺生病了,從小他就被爺爺帶大。他探完病後返校,被乙同學問到:「你爺爺一定很像你爸爸吧?」
隨即乙同學遭受到了座椅蓋頭,經搶救無效死亡。
他也許並不想殺乙同學,而事實也是意料之外的結局。奈何著火點被刺激到了頂端。
旁觀者也許會說甲同學傻,或者甲同學的行為較偏激。
在死者為大的觀念裡,人們多會抨擊甲同學的極端,替他不值。又有多少人會去責罵乙同學為何被殺。
沒經歷當事人的感受,請不要貿然抨擊。
其實這又何必?一開始若懂得適可而止,人們也是很樂意和平共處的。
嘴下留情,得饒人處且饒人,對於屢試不爽的點,請記得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