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
第二次研討會分會場活動
現場直擊
2018年12月13日下午,由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辦、杭州市西湖區學前教育指導中心承辦的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第二次研討會分會場活動分為兩個分會場開展,分別在西湖區留下幼兒園和西湖區文苑學前教育集團舉行,一起來看看分會場現場實錄。
留下幼兒園分會場
2018年12月13日下午,以「園本化課程的構建與實施」為主題的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第二次研討會分會場活動在杭州市西湖區留下幼兒園音體室舉行,與會領導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點評專家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教授王春燕,杭州市基礎教研室幼教教研員、特級教師汪勁秋,以及大市教研員、特級教師、課改組專家等省市各幼教專家共一百六十餘人參會代表,共同走進留下,走近野趣,感受「沒有屋頂的教室」。
本次活動由留下幼兒園副園長沈佳老師主持。
第一篇章·沒有屋頂的也是教室
課程介紹:
「沒有屋頂的也是教室」——野趣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鄭秀鳳】
鄭秀鳳 (杭州市西湖區留下幼兒園園長)
留下幼兒園作為西湖區首輪課程孵化園,基於盧梭的自然教育提出「沒有屋頂的也是教室」為口號的「野趣課程」。
>
一首自編的小詩來作詮釋:
《沒有屋頂的也是教室》
外面的世界無限魅力!
充滿好奇的心靈,
豈是一間
小小的教室能容下?
和孩子一起踏上
體驗的旅程,
去探索,去發現,
收穫成長的驚喜。
留下,
快樂的足跡!
留下幼兒園處於留下古鎮,一句「西溪且留下」賦予這個地方諸多的浪漫和詩意。為此,鄭園長特別準備了一段視頻讓在場的老師們感受孩子們在幼兒園每個有趣的瞬間。
我們的課改理念
我們期待拓寬這一條無形的「邊界」,
努力把權利還給孩子!
1.從兒童的立場出發,打破教育環境的裡外「邊界」:
打破室內和室外的邊界、打破園內和園外的邊界,給予孩子更多的活動空間。
2.從兒童的立場出發,減少教育活動中的「不可以」;
賦予孩子更多的活動權利。讓孩子可以決定去哪裡玩?玩什麼?
我們的野趣課程
它是基於盧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提出,是一種關注幼兒的現實生活、採用讓幼兒走進「現場」親身體驗和感知,在快樂的情感中獲得學習與成長的課程。
野趣課程的目標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發現這個世界,收穫成長,悅自然、覓自然、品自然。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成為快樂悅納生活環境的兒童;樂於探究周邊環境的兒童;能品味環境變化、分享自然所得的兒童。
我們的野趣課程故事
和孩子一起回歸自然
以課程故事
「野營」為例
留幼:徐非
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
以課程故事
「搭帳篷」為例
留幼:陳雯駿
在野趣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一邊做,一邊也在努力凝練屬於自己的課程味道。實踐至今,野趣課程收穫了許多的肯定。我們更開心的是,實踐至今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每一次的野趣活動中,孩子的心在馳騁,每一次遊戲都是一次心靈的翱翔。通過野趣課程的實踐,我們的老師理解了「一日生活皆課程」,成長為自信的課改實踐者。
第二篇章 · 留下……的印象
大班項目活動展示:
《留下……的印象》
執教:葉舟萊(留下幼兒園)
Sweet Memories
本活動旨在激發幼兒主人翁意識,能大膽地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幼兒園,能夠藉助句式圖,將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
在活動中,孩子們拿著自己製作的桂花糕、桂花香水等禮物送給客人老師,給客人老師留下一個甜蜜的印象。
同時,葉老師也請孩子來當嚮導,向客人老師介紹幼兒園裡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引導孩子們用表格記錄的方式將自己最喜歡的幼兒園一角介紹給客人老師們,鼓勵孩子們大膽向客人老師進行驗證,大膽的嘗試在孩子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到客人老師答案後,孩子們還為客人老師送上優美的琴聲,希望將這份美好永遠留在彼此的心底。
第三篇章 · 園本課程建設中的教研支持
現場論壇:
園本課程建設中的教研支持
主持人:張豔貞
發言人:沈佳、柴溪楠、薛亞妮、陳超
這支由留下幼兒園教研組和小和山幼兒園教研組組成的「心心相惜」教研團隊,通過探討話題的方式,聚焦問題、有效教研、推陳出新、搭建鷹架,讓教研變得更有效。
「園本課程的建設和教師課程領域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的積累,我們要繼續實踐《指南》、《綱要》精神,也要繼續立足於我們的兒童立場,去發現課程、重塑課程,讓我們的課程體系越來越完善,提升教師的課程能力。」張園長說。
專
家
點
評
Zhuan Jia Dian Ping
第四篇章 · 養根而竢實
1
杭州市基礎教研室幼教教研員、特級教師
汪勁秋
養根而竢實
讓好的「對話」託起幼兒園的課程改革
-----------------
「養根而竢實」,出於大文學家韓愈的一片文章中,寓意教育需要等待,果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須有紮實的根基,在幼兒園課程中教師需要具備一種好的「對話」的專業素養,才能託起整個幼兒園園本化建設與實施。
01
當我們說要「讓孩子站在課程的中央時」,教師應該站在那裡?
優質的「對話」是託起兒童在課程中的真實學習與發展的最有效、基本的保障。
02
當我們在這裡看到和聽到:如何教研支持,如何打開邊界、如何賦權兒童……
我們應當在內心認同並領悟到:這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探討教師要怎樣獲得以及要獲得怎樣一系列「對話」的專業本領。
與人的對話
與孩子的對話中應該投以溫情的注視,關注、理解的目光;與教師自己的對話,不斷通過自我的內省力來提升自己;與同伴、家長、社區等資源的對話,通過系列性的「對話」讓課程建設和實施更精準。
與環境的對話
汪特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環境都是課程中有意義的環境?怎樣讓孩子和環境發生有意義的互動是我們需要思考並實踐的。關注孩子在環境中的興趣需要,利用環境中的資源,賦予環境課程的意義,這樣的環境才是課程的環境。
與文本的對話
與綱要、指南中綱領對話,將它們內化成課程的理念、目標等可實施的內容。
提升教師在幼兒園課程改革中的「對話水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件「養根而竢實」的事,期望通過堅定踏實地長期蓄養教師建設和實施好課程的這一專業素養,最終真正讓我省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落到實處!
2
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
王春燕
王博士表示:
01
只有當環境能引發兒童去建構個人的經驗的時候,只有當環境蘊含了發展的價值,只有當環境能引發孩子做一系列深入探究的時候,環境才能成為課程的環境。
02
課程故事它有限定,並非簡單只講一個故事,需要有目的、有內容、有收穫,在課程故事中,我們的孩子學會了什麼?獲得了什麼?建構了什麼?達到了什麼樣的能力?這些需要老師們做更多的連結。
03
課程裡必須有文化,在項目中是否可以延伸出更多引發孩子持續深入探究學習、帶來持久興趣的「後續」?
04
課程不僅僅只是興趣,對老師而言更多的是智慧,是一種專業的引領。如果我們將項目活動場景還原到在戶外,我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說、敢說、有話說,把我的理念落實到每一點,這才能實現「落地起飛、紮根成長」。
我們的課程從冰冷走向了溫暖,和幼教人的努力和美好是分不開的。我感受到老師在課程推進過程中認真紮實的美好,希望通過這一份美好推進教師和課程的發展。
3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 滕春友
滕主任指出:
01
我們在課程改革中,一定要樹立很強的目標意識,要清楚該項目在具體的領域中到底指向什麼?
02
我對我們的課程改革很有信心,論壇準備的過程就是一種很好的研修。
03
老師們在課程實施中要留下更多的數據和故事,逐年積累下去就能找到好的課程故事。
◆ ◆ ◆ ◆
感謝各位專家、同行帶給我們課改的「營養液」,讓我們在課改之路上走得更加紮實有底氣,在課改之路上,我們且思且行,讓我們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攜起手來,將課程改革進行到底!
這是一道穿越線
開啟空間穿越
讓我們走向幸福
一起走進
文苑學前教育集團
文一街幼兒園分會場
幸福就是,
我看見你,你看見我。
幸福就是,
尋常的日子裡,我們在一起。
幸福就是,
和你一起分享最甜美的時光。
2018年12月13日下午,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第二次研討會分會場走進了杭州市西湖區文苑學前教育集團文一街幼兒園,研討會以園本化課程的構建與實施為主題,與會領導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虞莉莉老師,點評專家原浙幼師附屬幼兒園總園長、特級教師王芳,海寧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特級教師周勤以及大市教研員、特級教師、課改組成員等省市各幼教專家一百五十餘人參會代表共同看見幸福文苑的一百個幸福瞬間,感受一百種幸福的味道。
分會場活動
由文一街幼兒園園區負責人袁一萍老師主持
1
2
1
2
Part
1
幸福種子
課程介紹
幸福種子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杭州市西湖區文苑學前教育集團
總園長 馬曉芽
杭州市西湖區文苑學前教育集團總園長馬曉芽從對教育目標的再思考出發,介紹了文苑學前教育集團園本化課程——幸福種子課程的實踐與思考:以關注「存在」先於「發展」、推崇「關係」優於「教育」 、強調「過程」重於「結果」為遵循的原則,內容主要涵蓋:幸福種子主題、幸福日園本節日活動、幸福故事三大板塊,其中幸福故事作為課程的主要評價方式。文苑人希望通過「大氣、有底氣」的幸福教師團隊打造,「溫暖、意義」的幸福種子課程建構、「合作、分享」的家園共育機制建設讓在園兒童的每一天,是充實的意義的,同時也為他們未來的幸福人壽奠定基礎,成為自信、有責任、能堅持、懂尊重、會關愛、善合作的幸福兒童。
課程審議
體驗式主題前審議
《幸福種子之「尊重」》
杭州市西湖區文苑學前教育集團
黃雯君 袁一萍 夏瑾嵐
肖方方 姜程璐 王玉芳
幸福種子課程的第二部分介紹通過現場教研的形式呈現,由文苑學前教育集團副園長黃雯君老師帶領的6人教研小組通過體驗式對話的方式,對幸福種子之「尊重」進行了主題前審議。
基於前期開展的尊重民族差異、接納長處與短處、尊重勞動成果、尊重禮儀的主題活動以及體驗選擇、感受被尊重的節日活動的過程,文苑團隊對尊重的內涵理解也不斷深化。
本次現場教研即以中二班姜老師提到的幼兒生活中會發生的一些藉由引發的交往事件與「尊重」相連結後蘊含的學習機會出發,通過與《指南》的連結、理解「物權」概念,到從體驗反觀兒童和教師自身去釐清主題目標,基於目標的定位延展主題框架。
在梳理出具體化目標的基礎上,在主題開展過程中,要不斷觀察兒童的行為表現與發展情況,評估主題實施的成效,不斷調整主題的節奏,增減主題內容,在一種動態過程中真正實現有效的主題開展。
Part
2
幸福瞬間
跟隨著文苑學前教育集團馬曉芽總園長和文一街幼兒園園區負責人袁一萍老師,與會代表分兩條幸福之路開啟了捕捉文苑一百個幸福瞬間的環境參觀。
1
一百個幸福瞬間
彰顯欣賞的環境
在文苑,許多兒童學習、遊戲的幸福故事都呈現在環境中,讓兒童的學習、兒童的努力被看見被肯定;在各個班級的活動室,每個兒童都有個性化展示作品的機會,他們的表達、發現、探索的過程也會被呈現出來,兒童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和欣賞的。在公共區域還有兒童展現自我優勢的角落:我會下棋、我是小模特等主題推介讓我們看到兒童獨特的一面,這也讓兒童感受到自己讓重要他人看到並肯定,進一步體驗成功感。
Summer
Sunshine
2
一百個幸福瞬間
體現自主的環境
無論是幸福種子主題課程、幸福日節日課程,還是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始終嘗試要為兒童的生活創設自主、可選、可控的環境。如在「堅持」主題中,我們通過訪談,了解兒童各自的「堅持」情況,和父母共同協商,制定「親子堅持任務」,並共同堅持執行。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兒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點心、自己期待的飯量,自己喜歡的活動,進行自我服務,安排自己的生活。再如在幸福運動日中我們設計了16個運動項目,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來選擇挑戰任務,更利於兒童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建構對自我的認識。
3
一百個幸福瞬間
積極成長體驗的環境
兒童的學習不僅是主題活動的學習,也滲透在遊戲活動,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再幸福種子主題中,創設豐富的繪本情境、問題情境、還原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幼兒體驗,推動兒童在充分的體驗和感受中積極表達;我們結合幸福日體驗、儀式教育中來落實六顆幸福種子的目標;我們在區域中創設不同領域目標指向的遊戲材料和內容,推動兒童探究、合作、表達。
Part
3
園長論壇
此篇章中,來自三所幼兒園的園長,也是其幼兒園園本化課程領銜人以「源於兒童」為主題,為大家帶來幼兒園園本化課程實施路徑探索之路的分享。
1
第一部分
各幼兒園課程介紹
不完美小孩課程
西湖區政苑幼兒園 葛素文
政苑幼兒園有十二年的辦園歷史,辦園初確立「融入孩子的世界,用愛聆聽,用心感悟」的教育理念,一直用心地在實踐傾聽孩子的表達,尊重孩子的思想。2015年,園本課程「不完美小孩」初步形成,課程的核心思想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支持孩子認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小公民課程
西湖區文新幼兒園 薛嫋娜
文新幼兒園作為西湖區首批課程孵化園,「小公民」園本課程初步形成,課程以小公民三維核心素養「自信擔當、表達探究、尚美創造」的培養為著眼點,希望通過小公民園本課程不僅促進幼兒個體在社會性方面的成長、自我發展的完善,並且能夠影響幼兒懷揣著這些良好品質,當成人後參加更多的社會生活時,能夠幫助建立、維持一個和諧、均衡、運作良好的社會。因此,課程願景是「今天,我是文新小主人;未來,我是社會好公民」。
榜樣共情課程
楓華府第幼兒園 蔣蓓
楓華府第幼兒園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原則,在「眼中有人,心中有善」的教育理念引領下,積極探索社會教育的路徑和策略。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通過「榜樣擇取」、「榜樣解讀」、「模仿學習」、「內化實踐」四步驟,支持孩子通過模仿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孩子成為夢想中的自己。
1
第二部分
各幼兒園課程實施路徑分享
課程實施路徑一
始於對兒童個體特質的觀察
●多角度持續觀察,解讀孩子的特點
●積極正面地引導,促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創造各種成功的機會,引導孩子體驗成功,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課程實施路徑二
始於對兒童生活資源的挖掘
●站在兒童視角看待資源、挖掘內容,構建其對生活的感性經驗——了解生活
●基於小城真實生活事件、賦權兒童,積澱其對生活的態度能力——學會生活
課程實施路徑三
始於對兒童成長渴望的傾聽
●關注孩子成長需求,尋找模仿榜樣
●解讀榜樣優秀品質,挖掘榜樣價值
●模仿榜樣優秀品質,獲得成功體驗
●實踐內化,成為讓自己驕傲的榜樣
Part
4
專家點評
海寧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
浙江省特級教師
周 勤
周勤特級教師表達了自己的三個感受:
1.感受到課程的內在邏輯線索的重要性:這關係著課程是否能支持幼兒習得終生品質,課程內在邏輯共分為四個方面:課程目標、課程框架與內容、課程的實施的策略與方法以及多元的課程評價機制。
2.感受到浸潤在顯性的兒童視角理念下:兒童視角下生發的課程是真正基於孩子內在成長需求的課程,又能夠涵蓋孩子全面發展的課程,幼兒園若能以基於發現兒童的視角去實施課程,那我們課程的生長力會更強。
3.感受到應進一步提煉實施常模:在課程頂層架構和實施的過程,需要給一線老師更多實施方法的規律。提煉課程實施操作板塊的實施常模,是我們大家後續要去繼續研究、梳理、歸納提煉的內容。
原浙師大附屬幼兒園總園長
浙江省特級教師
王 芳
體現與立足
學前教育越來越體現專業性和科學性。課程不僅僅是形式主義,而是立足於兒童,為了兒童的發展。
共性與價值
四所幼兒園的課程都從社會角度切入,但不僅關注到社會角度,而是關注到兒童整體發展。若五大領域是四肢,那社會是心臟。社會整體的核心內容,是人發展的基礎,若純粹說教則無法達到知情意行,從今天的課程分享,我們看到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幼兒園的課程從社會走向全面發展,突破了原有的社會是說教。
關係與教育
馬園長提出的「關係」優於「教育」非常值得我們關注。關係是課程的基礎,未來好的一定是具有非常好的師幼關係,接納每一個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每一個孩子,看見他。
Part
5
幸福尾聲
西湖區幼教教研員
浙江省特級教師
沈穎潔
作為東道主,今天幸福地迎來了全省各地的貴客。文一街幼兒園分會場集結的四所幼兒園共同對兒童社會性品質有著執著的研究和追求。從最初理想地談幸福、談成為最好的自己,到不斷回歸兒童,觀察兒童,找到了獨特的課程內容與資源,找到了方法和路徑,對社會性的認知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課程理念有了文化的提煉,成為了他們想要成為的自己。
文苑人說
我們的幸福種子課程,
總是希望給人溫暖的感受,
希望孩子能
感受到、察覺到、體驗到、表達到
對愛對幸福的理解與感受,
希望內心的成長被肯定被看見。
幸福雖然無法徹底到達,
但可以無限靠近,
我們的課程一直在路上,
希望我們的幸福種子課程
能在孩子心中紮根。
敬請期待研討會後續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