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中國大學集體淪陷,校訓難逃八字咒

2020-12-16 歷史研習社

作者丨羊菓(歷史研習社專欄作者)

我們留心可以發現,中國大學的校訓均有格式規整、措辭莊重的特點,句式建構上尤其流行二言八字。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南開大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南京大學的校訓「誠樸雄偉,勵學敦行」

哈工大的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

……

均是二言八字的魔性標準款

此外,四言八字式校訓也是爆款,比如

北京大學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同濟大學的「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對此我們頗有些好奇

中國的大學喪失想像力了嗎?

為什麼大學都酷愛這種八股式校訓

句式對稱、字數統一

羅列大詞

千篇一律

毫無個性

……

作家馮唐曾在一篇文章中說,有個協和老教授曾告訴他:「原來的協和校訓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後來解放了,新社會了,校訓只剩前半句——『吃得苦中苦』。」這條別致的校訓固然傳達了醫學生耐苦耐勞的拼搏精神,也十分特色鮮明。不過,現在的協和醫學院校訓也改成了典型的四言八字式——「嚴謹、博精、創新、奉獻」。

其實不僅是協和,近代以來中國各大學個性化色彩鮮明的校訓,都逐漸發展成為氣質莊重、格式對稱的規範樣式了。其中,以「二言八字」、「四言八字」這樣的八字「魔咒」最為流行。

1 「校訓」是個舶來品

在今天中國的大中專院校裡,有校訓固然習以為常,沒有校訓才不正常。各個學校的校訓精彩紛呈,彰顯不同的校園文化魅力。

其實,「校訓」一詞,如同「畢業典禮」、「校歌」、「校徽」一樣,原為傳統中國所無,都是西方的舶來品。據學者王彩霞推斷,我國現代漢語中的「校訓」這個詞是從日本引進的,引進的時間大約是中日甲午戰爭後到1914年之間。當「校訓」最初被引進中國時,還是一件新鮮事物。

雖然傳統中國沒有「校訓」一詞,但學校裡有「學規」、「學約」或者「教條」等概念。儘管其內涵與今天的「校訓」有所區別,有時也起到類似的作用和影響。比如,無錫東林書院有一副知名度極高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幅千古名聯,反應了該書院仁人志士的行為準則和共同心聲,儼然是東林書院的「校訓」了。

無錫東林書院的名聯

2 開風氣之先的教會大學校訓

晚清西學東漸以後,隨著西方傳教士紛紛來華,一批教會大學在中國創立。1905年,由美國傳教士在中國上海創辦的聖約翰書院正式成為聖約翰大學。這所後來被譽為「東方哈佛」、「外交人才養成所」的大學,是我國唯一用外國名字命名的教會大學。聖約翰大學最初制定的校訓是——「Light and Truth」,意即「光和真理」。有心者會發現,這條校訓是耶魯大學校訓的倒置。

聖約翰大學走出了榮毅仁、顧維鈞、林語堂、鄒韜奮、周有光、張伯苓等名人

不過,更多的教會大學校訓是取材自聖經,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這與其傳教的宗旨是分不開的。1919年,燕京大學正式成立,這所由基督教新教創辦的教會大學,其英文校訓是「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中文即——「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務」。該校訓源自《聖經·約翰福音》第八章「你們必須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和耶穌所說的「人本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這兩句話。

再如華南女子大學的校訓——「受當施」(英文校訓:Saved for Service),也源自聖經。《聖經·使徒行傳》第20章「我凡事給你們做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紀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3 中國校訓哪家強?

近代中國的大學受到國外大學影響,形成制定校訓的熱潮。其中,以引自中國傳統典籍的校訓最能彰顯中國文化特色,最受師生喜愛。讀者朋友們對清華大學的校訓必然不會陌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該校訓引自《易經》中乾、坤二象辭。《易經》為儒家「五經」之首,乾、坤二卦又是六十四卦之首,清華大學的校訓取材於此,與該校在中國高校中泰山北鬥的地位不謀而合。

出自中國古代經典的校訓還有很多,比如使用頻率極高的「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原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傳》中「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一語。北洋大學(即今天津大學)、湖南大學等學校都以「實事求是」作為本校校訓,而浙江大學的校訓「求是」,也來源於此。

許多大學的校訓,出自名家之手。經由名人題詞的校訓,不僅能夠提升學校名氣,而且能夠激勵全校師生奮發進取的校園精神。比如,在廣東大學成立典禮上,孫中山為慶祝該校成立,親自題寫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這一「十字訓詞」便是後來中山大學的校訓。

1923年,孫中山手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兩句書聯贈送給蔣介石。1927年,東吳大學首任中國籍校長楊永清先生將此兩句作為該校中文校訓(英文校訓為:Unto a Full-grown Man),這十個字即為今天蘇州大學的校訓。

要說出自名人之手並且名聲響亮的,那要數陝北公學的校訓。這是由毛澤東親自製定的八字校訓——「忠誠、團結、緊張、活潑」。此外,他還為陝北公學審定了由成仿吾作詞、呂驥作曲的校歌。

南京大學校史上的第一條校訓也是經由名人題詞的。1905年,被譽為「中國近代書學之宗師」的李瑞清提出了一條非常接地氣的校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這條樸實而充滿個性化色彩的校訓一般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校訓,取材自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一書。後來,南京大學的校訓也改成措辭莊重、氣質深沉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

和南京大學一樣,許多大學原本各具特點、個性鮮明的校訓,最終均演變成了用語工整、氣質深沉莊重的「二言八字」爆款。

還記得你們校訓的各位

你們大學的校訓逃脫「八字魔咒」了嗎?

參 考 資 料

陳功江著,《校訓:大學個性化之彰顯》

朱壽標著,《中國知名教會大學校訓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美院發布八字校訓 彌補建校88周年校訓空白
    中國美院發布八字校訓 彌補建校88周年校訓空白 2016-04-08 22:06:02   中新網杭州4月8日電 (記者 謝盼盼)「行健 居敬 會通 履遠」八字校訓刻於一百噸巨石上,墨綠色的字與校園交相輝映。
  • 中國256所大學校訓調查:192所是四詞八字口號式
    中國256所大學校訓調查:192所是四詞八字口號式 2014-08-27 09:13:42踏進嚮往已久的大學校園,學子們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校園裡刻在石碑上的校訓。有公開資料顯示,現代各校校訓中,「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詞語。記者選取北京市內54所大學的校訓進行統計發現,這些學校的校訓也未脫此藩籬,「勤奮」與「創新」兩詞出現率最高,均為20%。
  • 國內大學校訓:八字校訓最多,「學」和「德」兩個字最受歡迎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國內高校眾多,有許多大學的校訓高度雷同,已經說不清是誰借鑑誰,因為百年大學變得越來越多了。採用最多的是譬如厚德、博學、團結、創新之類的詞彙,其中八字校訓成為最大熱門,因為讀起來霸氣對仗,符合喊口號時的習慣。
  • 中國大學最「貼切」的校訓與最「萌」的校訓
    從北京大學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到清華大學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中國的大學紛紛以極具歷史擔當的箴言警句為校訓,作為引領大學生和青年的精神航標。去年五四,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時,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處著眼,進一步提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與高等學府的校訓相映照,對大學生和廣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
  • 為什麼八個字的校訓能數十年如一日風靡全國?
    [摘要]近代以來中國各大學個性化色彩鮮明的校訓,都逐漸發展成為氣質莊重、格式對稱的規範樣式了。其中,以「二言八字」、「四言八字」這樣的八字「魔咒」最為流行。我們留心可以發現,中國大學的校訓均有格式規整、措辭莊重的特點,句式建構上尤其流行二言八字。
  • 中國大學校徽校訓——北京大學!
    如果要說到中國的最高學府,你認為哪所大學才是中國排名第一的高校呢?如果按照綜合實力以及國際知名度來說,大部分同學們肯定會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大學,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的社會民間中這兩所大學,可以說被稱之為中國的最高學府一點也不會過。
  • 中國大學校徽校訓:清華大學
    水木清華對於中國的學生們來說,肯定是一個比較神聖的詞語,因為這個是清華大學中的一個詞也是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想每個人聽到清華大學這四個字的時候心裡都會泛起一波漣漪,因為我們努力的結果主要就是為了能進入像這樣中國最高層次的學府,但是每年錄取的人數卻是寥寥無幾,每個高中甚至是每個縣裡面僅僅有一個學生能考入這所學校
  • 福建醫科大學:八字校訓是醫者的一份承諾
    福建醫科大學八字校訓是醫者的一份承諾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是福建醫科大學的準繩,一代代福醫人薪火相傳,將這八字校訓鐫刻於心,卻鮮有人知道,校訓來源於1987年,提出者是時任福建醫大校長的殷鳳峙。  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殷鳳峙老校長回憶起校訓的誕生,言語間仍充滿從容和自豪。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各大高校最容易重複當屬校訓,估計你一定想不到。有這樣一張圖片,或許會讓大家非常吃驚,為什麼有這麼多高校校訓重複,其實這僅僅是統計了900多所大學後得出的結論。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此外,受中國5000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古籍文獻中有太多絕佳的成語或詞彙,其中的一些詞彙非常適合用於校訓,比如:博學、厚德、篤行、求實、創新等等。
  • 各大學校訓盤點,校訓雷同、沒有校訓、超長校訓,你一定好奇
    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國有近80%的大學校訓選擇了8個字,而八字校訓最常見的組合為XX, XX, XX, XX或XXXX, XXXX,畢竟這樣的組合會讓校訓更加工整、對仗、朗朗上口。再者,我國高校曾經歷過多次大規模的重組,一所大學有多個起源並不奇怪,在重新選定校訓的時候,都會更傾向於源頭更著名的高校的校訓。加之一些高校比較年輕,並沒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有深度、有特色的校訓更無從談起,何不隨大流?這些都讓中國大學的校訓很相似。
  • 大數據分析了2740所大學的校訓,我們「記不住」校訓的原因找到了
    02大數據分析中的校訓:「創新」至上,卻又千篇一律 教育部2020年6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擁有2740所普通大學,運用python爬蟲,遍歷並整理了我國2740所大學的校訓,結果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結果: (1)八字校訓被青睞
  • 大數據分析了2740所大學的校訓,我們記不住校訓的原因找到了
    (1)八字校訓被青睞校訓通過最精煉的文字,闡述校園文化與理念,最短的不過兩個字,最長的也就20多個字,如下圖是我國大學校訓字數分布,2740所大學中,無校訓或未收集到校訓的大學有582所,也就是說,我國有近八成的大學擁有明確的校訓。
  • 福建醫科大學八字校訓是醫者的一份承諾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是福建醫科大學的準繩,一代代福醫人薪火相傳,將這八字校訓鐫刻於心,卻鮮有人知道,校訓來源於1987年,提出者是時任福建醫大校長的殷鳳峙。  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殷鳳峙老校長回憶起校訓的誕生,言語間仍充滿從容和自豪。
  • 高考後 看校訓 選大學
    圖源:百度百科近現代中國早期高校中,由歐美基督教機構贊助的教會大學資金雄厚、師資力量強,辦學質量很高,像是1949年之前的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齊魯大學等都是教會大學,校訓制度就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等教會大學引入中國的。
  • 讓大學校訓真正傳承特色
    校訓,原本是學校校長講話中的關鍵詞語,因為既有底蘊又有實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師和學子們傳遞下去,時間一長,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話語,這就是校訓。  在日前召開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說,要廣泛開展校訓育人活動,用光榮的校史、傑出的校友和校訓背後的故事,用文化標識、文化活動等載體,讓學生銘記校訓、踐行校訓,使之成為伴隨一生的精神財富。  校訓既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
  • 高校校訓有什麼特點?「德」字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高校校訓有什麼特點?「德」字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9月,各大高校紛紛開學。新生了解學校的時候,校訓往往必不可少。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絕大多數高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
  • 從校訓看中國大學的價值追求——關於「211工程」高校校訓的分析與...
    從秦漢儒學到唐宋書院,類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表述,展示出我國歷代教育機構的辦學理念與教育智慧,諸如此類形式工整、寓意深遠的文句漸以固定文本的形式標示學校的培養目標,逐漸形成大學校訓。19世紀末中國出現第一批近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校訓成為每所大學應有必有的育人之綱。
  • 大學校訓存在的意義何在?
    校訓像一面鏡子,它之於學生的記憶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程度。   近日,一項針對國內256所大學的調查顯示,六成大學生對校訓「不感冒」,甚至有在校老師工作七年竟不知校訓。   為「標配」   生憋出一個校訓   學生為什麼對校訓不感興趣呢?   原因很簡單,校訓「擺設化」很嚴重。此次調查顯示,有192所學校的校訓都是「四詞八字」的口號式,還有個別大學校訓甚至完全相同,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
  • 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四詞八字最常見最長校訓28字
    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絕大多數高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日前,網易數讀對2454條學校校訓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最長校訓28個字  何謂校訓?
  • 八字案例分析(倔強難逃二婚的女名)
    --【悅千相簡介】--     職業命理師,哲學碩士,精通相學與八字輔證式命理推演,善於風水布陣以化解改運,實戰10年,家裡祖輩兩代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