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崛起,實體店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2020-12-23 騰訊網

跟實體店相比,網店有它自己的弊端。我們到實體店消費能親手觸摸到產品,更加真實,而網店的一大缺陷就是消費者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片了解產品,沒辦法觸摸到產品本身。

就算是這樣,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慢慢習慣了網購,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

跟電商相比,實體店到底輸在哪裡?2021年起,實體店又該如何反敗為勝?

一、效率

懶是人的一大天性,在賺錢路上,懶惰就是最大的敵人之一。實際上,只要能克服懶惰就能超越大多數人。

在商業活動中,很多產品和服務的出現都是在迎合大多數人的「懶」,淘寶、拼多多、美團也不例外。

因為懶得出門逛商場,所以選擇網購,因為懶得出門吃飯,所以選擇點外賣,因為懶,所以選擇在手機上訂機票、訂酒店。

你可能會發現,很多產品和服務的出現都在解決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效率」問題。

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的高鐵,它跟以前的綠皮火車相比,最大的改變是速度,高鐵的速度是綠皮火車的很多倍。

換句話說,高鐵的出現就是在幫助乘客省時間,提升效率。

再看看電商平臺的出現,也是在解決效率問題。在20年前,不少人為了買一套衣服可能會花費一整天的時間去趕集、逛商場,現在掏出手機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就能搞定。

同樣都是買衣服,前者需要花費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的時間,站在一個「大忙人」的角度,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有不少實體店的老闆經常抱怨生意難做,抱怨電商搶了自己的生意,但或許大多數實體店的老闆都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到底輸在哪裡。

在我看來,跟電商相比,實體店絕對不是輸在產品上,而是輸在用戶體驗上,輸在效率上。

電商雖然有它自己的弊端,但很多電商老闆懂得運用補償法則,用戶體驗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

電商平臺上的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包括提供運費險等等。另外,我們不得不承認,電商客服的服務也做得比很多實體店都要好,這就足以彌補掉了電商的某些短板。

其次,實體店在解決效率這件事情上,遠遠的輸給了電商。實體店想要做得越來越好,並不是整天琢磨產品,而應該琢磨服務,琢磨該怎麼儘可能的為用戶節省一些時間,提升效率。

二、價格

實體創業跟電商創業,兩者需要投入的成本和需要承擔的風險都相差得很大。實體店屬於重資產項目,而電商屬於輕資產項目。

跟電商相比,實體店的老闆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同時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跟實體店的老闆相比,基本上不需要承擔租金的電商老闆,跟消費者之間的議價空間更大,靈活性更強。

同樣的產品,因為實體店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大,再加上在採購的成本方面,很多實體店同樣處於劣勢,這就導致在產品的價格上也處於劣勢。

最後我們發現,想要把實體生意做得越來越好,除了需要提升服務(用戶體驗)和效率以外,還需要儘可能的降低中間損耗,把更多的中間損耗轉化成利潤,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產品的性價比,才能在保證總體盈利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為消費者省錢。

作為商家,誰能幫消費者節省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誰就能獲得更多客戶,誰能獲得更多客戶,誰的收入增長空間就更大。

對於大多數實體店的老闆來講,不是你的產品不行,而是你的服務做得還不夠好。沒能很好的解決效率問題,同時也沒能很好的解決中間損耗過大的問題。

很重要的四個問題:

1.為什麼說現在的實體店老闆,想要把生意做得越來越好,必須要懂得藉助網際網路工具?

因為藉助網際網路工具能夠幫你提升經營效率,也能幫助消費者提升購物效率。

2.為什麼說現在開實體店不要輕易投入重資產?

因為你一旦投入重資產,砸幾十上百萬資金進去,在價格上你很可能就沒了優勢。

3.為什麼質量一樣的產品,在地攤上可以賣得比實體門店裡的更便宜?

因為人家投入的是輕資產,議價空間更大。

4.2021年起,怎麼把實體店生意做得越來越好?

提升服務質量,提供個性化服務,在無法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堅決別投入重資產。輕資產起步,循序漸進。同時,藉助網際網路工具來提升門店的經營效率。

在產品不變的前提下,服務、時間(效率)、金錢,這三個問題才是大多數消費者真正關心的問題。解決了這三個問題,也就解決了收入增長的問題。

你有什麼收穫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讓更多牛人認識你!

相關焦點

  • 解析:2016實體店即將重新崛起的十大信號
    但要知道,在關店的背後,則是更多新興品牌正強勢崛起。零售這塊,本土快時尚熱風、UR、MJstyle在大舉逆襲。本土的設計師品牌及新興潮牌,同樣吸引眼球,在不斷擠佔更多市場份額。餐飲這塊,這幾年是本土快時尚餐廳及明星店崛起之年,外婆家、小南國、蘇浙匯、盤古餐飲、57度湘、海底撈等十幾家未來有機會成為百勝般的全球餐飲集團。
  • 2020年做什麼較好?線下實體店和線上電商優劣對比
    近幾年來,由於電商的崛起,對線下實體行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面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線下實體行業也要跟隨時代的需求,進行變革。所以,2020年線下實體行業不得不重新審視,新的零售思路。 那實體行業在電商的大趨勢下,如何進行變革呢?
  • 「實體店」閉店潮之後「淘寶店」也迎閉店潮,下一站經濟在哪裡?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電商行業迅速崛起,而電商平臺來勢洶洶,給實體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創傷,近些年不少實體店都接連倒閉了,甚至有店家在倒閉前拉著「生意難做,馬雲害的」、「最後三天,馬雲我恨你」的橫幅,由此看來似乎因為馬雲引領的電商潮,導致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很多店鋪都難以支撐,最後只能倒閉關閉收場
  • 實體店即將重新崛起?二十個信號告訴你
    實體經濟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敗給了自己。傳統的一打品牌,線上銷售越好,線下關店越狠。價格優勢就是關鍵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商家就會被自己打敗。    天貓大戶、三隻松鼠、噹噹,都要開實體店,核心就是讓消費者體驗更多的新產品,以促進線上銷售。    噹噹的書店首店長沙1200方,計劃3年開1000家。說明對電商來說,線上客戶增長很可能已達瓶頸,再不拼實體店市場,就真要落後了。    轉折七:中國商業地產商的競爭在加劇!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相比中國的電商的熱火朝天的場面,日本顯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像大阪城、心齋橋、難波、天神橋、梅田等,一到節假日人滿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說購物天堂-東京了。為什麼日本的實體商業能抵擋得住電商經濟的衝擊呢?
  • 實體店大規模倒閉,是因為電商崛起還是租金太昂貴?看完心情複雜
    逛街的時候,大家都習慣去人群聚集最多的商鋪去,人流擁擠的店成為我們消費打發時間的好去處,但近幾年,實體店越來越不景氣,一條街上半年不到店面更替了好幾撥,昔日繁華的購物中心如今都變成了轉租退租,倒閉關門的悽涼場景,很多人都說現在生意不好做,最大的壓力就是房租,年年上漲,入不敷出的經營狀態最終只能關門
  • 電商網購家電比實體店便宜的原因終於真相大白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壯大崛起,網購家電市場份額土po%,許多朋友喜歡網購家電,認為網購家電因為沒有房租水電成本,比實體店便宜很多,買到的是物美價廉,但一些朋友也對此提出了質疑,同品牌家電為什麼網購渠道比實體店便宜這麼多,今日我們一起來扒一扒這裡的門道,也許會顛覆你過去的認知
  • 服裝實體店如何跨界明星IP社交電商,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流量裂變?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行業,不僅改變了國民經濟結構,也讓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網購浪潮下,作為小微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店如何逃脫四面合圍,八面夾擊? 實現一個門店兩份收入的巨星行動,3位從業十餘年的服裝店主,深入了解移動網際網路如何精準賦能實體經濟,把流量變為「留量」。
  • 大量實體店倒閉,該不該馬雲「背鍋」?最關鍵原因已被確認!
    然而,電子商務的興起給實體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導致了大量實體店的倒閉。很多人說這是馬雲害的,馬雲該不該背鍋呢? 雖然馬雲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但也給實體店帶來了衝擊。然而,這只是一場良性的競爭,所以不能說這是馬雲造成的。即使沒有馬雲,中國的電子商務也肯定會崛起,也許只是幾年之後。畢竟,這是一種趨勢。馬雲曾經說過:不是實體店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店不行了。
  • 香江海購自帶明星光環 全國布局跨境電商線下實體店
    明星與電商平臺,一個有帶貨的天然屬性、一個是賣貨平臺,兩者有說不完的「親密關係」。深諳此理此道理的香江海購在創立時就拉了內地人氣男明星舒嘉穎入夥。有著「新韓流開山鼻祖」之稱的在韓出道中國人第一代明星舒嘉穎無論在財力與各種資源上都起著關健性的作用。如今,香江海購承載著跨境電商實體店的夢想,在全國開了上百家跨境電商實體店。
  • 「探究」線上渠道崛起之際 家電實體店將該如何生存
    而且像是溫水煮青蛙那樣,不是一下子把線下實體門店殺死,而是一天比一天難過的折磨著。關鍵在於線上像淘寶、京東日漸壯大,加上後續來的拼多多們的出現,線上銷售大增使得線下門店客流逐漸減少。傳統家電經銷商們面臨著有史以來巨大的挑戰。商業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家電實體門店如何打破客流量瓶頸呢?這是實體門店繞不過去的問題。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一、 過去10年,電商的猛然崛起,實體商業確定受到了一定範圍的重創。 四、實體店如何擺脫電商衝擊?實體店如何做到新零售和線上線下融合?社交電商如何實現實體店轉型聯盟,建立管道收益呢?
  • 實體大量閉店,2020年下半年還能再開店嗎?
    2020年的疫情讓很多人心有餘悸。因躲閉疫情和家庭原因,我也窩在老家長達半年之久,8月底才來到我的大武漢。聽親人們講,武漢已經開放3、4月了,已經基本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街上人來人往,該堵的地方已經在堵,商場也已經、夜市也變得熱鬧非凡。可回到小區,原來開滿店鋪的底商,掛出門面轉讓、出租的店鋪竟有近十多家。
  • 嶽小靜:實體店未來5年的出路在哪裡?實體店盈利爆破系統(一)
    今天先講布局,實體店如何提前布局,開始布局不好,後面做得就會非常累。問大家兩個問題?1,客源,也就是能有多少人到店裡來消費,如果你解決了客源問題,是不是在哪裡開店都不是問題。這裡暫且稱它為外部要解決的營銷。
  • 與國內相反,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
    在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非常好,不僅僅造就了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更是讓馬雲登上過中國首富,不得不說,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很大。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不少實體店鋪遭遇重創,不少人紛紛轉型去做電商,有的人無奈閉門不幹了。
  • 從跨境電商體驗店爆棚談為啥電商鍾情於線下體驗店
    從2015年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看,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大手筆的開始拓展線下渠道,比如今年阿里290億入股蘇寧,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看中了蘇寧1600多家實體店的優勢;2015年3月電商京東宣布:京東在北京市的第一家母嬰實體體驗店正式營業;2015年3月雷軍宣布:小米兩年內將在印度開100家體驗店,進軍海外市場;「雙12」即將來臨之際,當當網日前對外宣布,將在3年內開1000家線下實體書店……除此之外
  • 雙11大戰:實體店以打折方式居多 電商價格仍佔優勢
    記者隨即在商場內逛了一圈,發現線下實體店的促銷方式還是以傳統的打折方式居多,不過打折力度較平日更大,多數店鋪選擇打五六折,有些店鋪甚至拋出了一折誘惑,令人十足心動。   那麼,今年「雙11」電商又是如何應對的?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有限,當電商帶走了一定流量之後,實體行業自然就會損失一部分流量。
  • 電商業務激增之後,阿迪達斯仍想增開實體店
    2020年第三季度,這家德國運動品牌在總收入下降3%的情況下,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51%。第二季度,該品牌總收入下跌34%,但線上銷售額同比增幅高達93%。羅斯特德表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在線業務的發展加速了兩到三年。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歐美市場,該品牌在全球有70%的門店處於關閉狀態。
  • 電商到底該如何繳稅?
    網際網路經濟的快速崛起,使電商納稅話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和行業的關注。目前,我國電商納稅的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對電商徵稅存在哪些政策和技術上的難點?徵稅後,消費者網購還能享受到價格實惠嗎? 哪些電商沒繳稅?相比之下,C2C電商也就是個人開的網店不繳稅或少繳稅的情況比較普遍,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少繳的稅收額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這份報告的分析樣本,主要來自某大型電商平臺B2C與C2C模式網店,各210家,涵蓋電器、服裝、食品、圖書、酒水、家具和化妝品等7個行業。該課題組按照所在行業平均稅負,測算了全國C2C電商少繳的兩個主要稅種即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的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