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寶寶在6個月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牙了,有些寶寶出牙比較晚,到10個月才出牙,這些都是正常的。出牙會引起寶寶牙床疼痛,流口水等一系列不適,父母應注意做好護理,為孩子減輕痛苦。
住在我們家對面的鄰居,她家孫女6個月了。最近經常哭鬧,有時半夜都聽見寶寶吵鬧的聲音。一家人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寶寶就是無緣無故的吵鬧。媽媽很擔心,提議帶孩子去醫院看一下,如果寶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儘早發現治療。去醫院後,又是檢查又是抽血,結果啥問題都沒有。醫生說:「寶寶應該是長牙不舒服,才會哭鬧,等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那麼,孩子長牙期間有哪些不適症狀呢?
1. 流口水
大多數孩子在出牙前2個月左右就會流口水。過多的口水容易刺激孩子的皮膚,使孩子長溼疹。
護理:如果發現孩子開始流口水,父母可以用軟布為孩子做幾個圍嘴,並經常更換,用來吸附多餘的口水。為孩子擦口水時,父母的動作要輕一些,並注意使用乾淨,柔軟的毛巾,以免擦破孩子的皮膚。
2. 啃咬
孩子出牙期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咬東西。這是孩子轉移牙床不適的一種特殊方法。
護理:當孩子變得愛咬東西時,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磨牙餅,水果條等可以磨牙的食物,也可以讓孩子咬牙膠,幫助孩子減輕出牙帶來的不適。
3. 哭鬧,煩躁不安。
出牙引起的不適會使孩子變得更愛哭鬧,更容易煩躁。
護理: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新玩具,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做遊戲等方式安撫孩子,還可以給孩子一些可以啃咬的東西讓孩子啃咬,以此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 拒絕進食
出牙期的孩子在吃奶時很容易變得煩躁,有時因為很想把某個東西塞進嘴巴而顯得很想吸奶,開始吸奶後又會因為吮吸使牙床疼痛而拒絕進食。
護理:父母可以將洗乾淨的手指伸進孩子的口腔內幫孩子按摩一下牙床,也可以讓孩子咬一咬。牙床的疼痛減輕後,孩子會安靜下來並開始吃奶。
5. 牙床出血,血腫
有的孩子出牙時牙床會出血,有時還會形成淤青色的血腫瘤。這種血腫瘤千萬不能挑,否則容易引起感染。
護理:用冰塊為孩子進行一下冷敷,可以起到減輕疼痛,促進內出血吸收的作用。如果出血潰爛,父母應及時帶孩子到口腔科請醫生診治,防止繼發感染。
6. 輕微發燒
這是牙齒穿出口腔黏膜過程中所引起的正常發炎反應。
護理:只要體溫不超過38℃,且精神好,食慾旺盛,就無須特殊處理。
出牙期間孩子的口腔極易感染病菌,父母一定要注意為孩子做好口腔清潔,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長牙期。
TIPS: 1.為保持孩子在牙齒萌出期間的口腔衛生,父母應在每次哺乳或餵食後為孩子餵一些溫開水,以起到衝洗殘留的乳汁和食物殘渣的作用。
2.孩子牙齒萌出後,父母可以將乾淨的紗布纏在手指上,幫助孩子擦洗牙齦和剛剛露出的小牙。
3.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吃奶粉,父母應避免讓孩子含著盛有奶液的奶瓶入睡,避免殘留在孩子口腔內的奶汁成為培養細菌的溫床,誘發孩子的口腔感染。
牙齒排列不整齊除了一部分先天遺傳因素外,頜骨發育不良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人們的飲食普遍過分精細,使得頜骨缺乏應有的刺激和鍛鍊,容易導致頜骨發育不良,進而形成牙齒排列不齊。
預防牙齒排列不整齊,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促進孩子的頜骨發育。除了給孩子及時,科學地添加輔食外,在孩子乳磨牙萌出後,適當給他吃一些甘蔗,五香豆等。吃的時候父母要注意指導孩子用兩側磨牙一起咀嚼,否則會因偏側咀嚼導致面部發育不對稱。
我是二胎寶媽,主要分享育兒過程中的經驗與知識,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一下,將持續為你們提供更多育兒乾貨。大家如果有任何育兒方面的問題,可以在下面留言討論,我將會一一給你們回復。
參與投票: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