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講述我用第一招成功整治熊孩子的「拖延症」。但是,熊孩子啊,熊孩子,哪可以一種「藥」徹底把「病」治好!
過一段時間,速算做多了,他們覺得乏味,乏味了就會怠慢,這樣達不到腦袋高速運轉的效果,勢必又開始「拖延」。
最後,我又發掘了整治「拖延症」第二招:快速彈練習曲。
01 「有新意」和「保持新鮮感」是孩子學習的吸引點。
持續的速算練習,孩子覺得乏味。他雖然願意去做題,但是已經缺乏激情。所以,我必須找另一種替代的方法,讓孩子覺得「有新意」,「有新鮮感」,這樣繼續保持他們的激情。一次偷偷看他彈琴,手指在琴鍵上奔跑,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指,生怕彈錯音,那個神情非常專注。彈琴代替速算,應該是不錯的方法。
02 快速彈奏是學音樂的人必須掌握的技能,學音樂的人不能有「拖延症」。
學音樂的人都知道,拍子不等人。誰都要學會跟準拍子,誰都要學會快速演奏技巧。如果合奏時候你總是慢,你就會出醜;在樂團你總是跟不上拍子,你會被踢出團;你的獨奏總是把快板變慢板,你就是演奏失敗。學音樂的人,可以「慢」嗎?
快速彈奏的時候就是強迫自己一定要掌握「快」「快」「快」的技巧,強迫自己不能「慢」「慢」「慢」。久而久之,你會忘記了「拖拉」的方式!
03 彈琴需要眼,耳,手和腳並用,高度的協調能力需要極高的自控能力和專注能力,比速算更加「技高一籌」。
在彈琴的過程中,孩子一邊看譜,耳朵要聽聲音是否正確,左右手彈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再加上延音踏板,這樣「左右開弓」,如果你分心,誰都無法完成演奏。這個比起速算只是計算,更需要高度專注能力和自控能力。
我的快速練習曲方法:
1,逐步加快法:利用拍子機,讓孩子一點點加快速度,一步步加快速度的同時把孩子的專心度一點點提高。
2,從簡單到難:可以先選擇簡單一點的曲子進行,再選難的;也可以先選其中一段他最熟練的開始訓練,再增加到整首曲。
3,交替法:把速算和快速彈練習曲交替使用,這樣保持新鮮感哦!
4,上一招的禮物誘惑法和增加準去率都可以用。
這一個「快速彈練習曲」的方法,還讓我意外收穫了一個成果:激起了孩子的奮鬥心!現在每一首練習曲,他都非常願意去挑戰速度,不達到要求誓不罷休。
每一次他失敗的時候我問他:「已經夠快了,彈不來就算啦!」
他會堅定地說:「不能算,我可以的!」
對付「拖延症」可以用這些「曲線救國」的方法,單純的催促是效果甚微的。
不要埋怨這些「速算」和「練琴」不是「速效藥」,「熊孩子」的賴皮你要更「賴皮」去對付他,你一定要有「耐性」!
你比他更「賴」,他才會「投降」!
現在我家「熊孩子」,吃飯快,作業快,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任務,晚上準時睡覺!
我省心了,大家也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