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鍾帆)繼沙河城市公園之後,成都市成華區又一個大型生態公園即將竣工對市民開放,標誌著該區圍繞「文旅成華」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全域增綠」、「公共空間品質提升」等工程,大幅新增公園綠地面積,加快推進美麗家居公園城區建設工作取得新進展。
今日,記者從成華區獲悉,「閉關」十年的全新北湖即將「歸來」,經過9個月精心打造的北湖生態公園(一期)將於元旦節正式對外開放。在記者先行前往探景時,北湖熊貓國際旅遊休閒區管委會(簡稱「北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短短十餘年時間,北湖興衰起伏的成長史,折射出城市演進的生態發展之路。」
//繁華中沉寂//
農家樂驟然興起,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北湖生態公園位於成華區龍潭街道,南臨三環熊貓綠道,北鄰老龍青路,西側緊挨蜀龍路和成綿樂客專,東臨片區級服務業集聚區,總面積約1198畝,其中,水體面積約458畝。今年3月,北湖生態公園建設項目動工開建,由成華區鑫農公司作為項目業主,對老北湖進行駁岸清理、整治,實現景觀和功能的提檔升級。該公司工程部部長殷之介紹,老北湖公園的綠地面積只有200餘畝,此次整治提升過程中,對周邊生態用地進行了有機整合,如今煥然一新的北湖生態公園裡,綠地及配套佔地面積達到740畝,翻了將近兩番。
記者探訪時注意到,儘管是人工湖,並且剛剛接受了整治提升,北湖生態公園整體觀感仍然頗有野趣。
湖畔綠道上,一座景觀牆記錄了北湖的由來:
秦入蜀後,公元前311年,秦相張儀修建成都城池。由於大量取土建城,在城北十裡外形成了幾片窪地,今北湖所在之地,即是其中之一。窪地積水成池,當地人用來養魚,並形成了悠久的養魚傳統。成華區委、區政府於2004年開始,利用窪地圍堰成湖,建成了北湖。
也就是說,該片區的生態本底經歷了2000多年的積澱,但正式成湖的時間並不長。到2010年,北湖公園被宣布暫時閉園時,「北湖」年僅6歲。不少網友們用「被遺忘的地方」「冷落」「凋零」這樣的字眼,來表達當時對北湖傷懷、惋惜之情。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6歲的「北湖」突然由「熱」變「冷」?成華區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說:「粗放式的發展,讓北湖的生態遭到了破壞。」
有網友也回憶了那段歷史:成都農家樂的興起,最早是郫縣農科村,後來是錦江區三聖鄉,再後來是成華區北湖。那時候,交通不發達,私家車也少。北湖不僅近,還多了水上運動項目,生得恰逢其時,農家樂辦得有聲有色,熱鬧非凡……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北湖沉寂的速度比大多數市民記憶中的更快,2008年起成華區就在著手片區整治了,但是因為涉及拆遷、重新規劃等等一系列事項,2010年起閉園升級。也是因為這些事項耗時較長,直到今年3月,整治提升項目才正式動工。因此,北湖整整「沉寂」了10年。
//陣痛中新生//
緊臨熊貓基地,重點打造「三區八景」
「升級改造北湖,拆遷沿湖農家樂,恢復北湖片區生態,既要面臨眾多經營商家,還要面對當時遊客的不理解,所以一開始從上到下壓力都很大,前期工作時間也比較長。」北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成華區依託北湖和熊貓基地兩大特色資源優勢,將這一區域發展定位為北湖熊貓國際旅遊休閒區,功能區規劃生態綠地面積為20平方公裡,佔比高達56%。「具體到北湖生態公園,在建設規劃設計中,我們兼顧了生態和文化兩大屬性,倡導大熊貓悠然自得、儒雅禪意的生活文化,既突出生態之美,又體現國際範兒。」
「我們在建設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遵循了原來的地勢地貌,保留了原來的綠化基礎。不過由於綠地面積擴大了很多,大家再來遊園的話,可能會感覺『北湖還是那個北湖,公園已經不是那個公園』了。」殷之介紹,北湖生態公園建設項目重點打造了「三區八景」。
「三區」是指三大主題區,分別為歡樂活泉雲橋區、夢幻竹海綠道區、森林湖光禪道區。
「八景」是指八個創意文化景觀,即熊貓驛站、愚水禪音、獨山古梅、閱湖長廊、竹稍雲橋、月光山丘、螢火竹舍。
此外,公園裡還分散著雲霞松堤、古榆松房、臥波亭、幽篁蹊徑等若干小型特色景點。
「元旦節開放的是一期工程,涉及綠地及配套佔地面積450畝;另外290畝是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與市民們見面。」殷之說。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北湖生態公園的確稱得上「三步一景、五步一園」。在雲霞松堤,噴霧裝置營造出雲霧繚繞的意境,讓人感覺仿佛登上了高山。遠望湖面,有環衛工人乘著一葉扁舟打撈枯葉,晃眼一看,又好似武俠劇裡的隱士高手獨自泛舟湖上。熊貓書吧臨湖而建,給喜歡讀書的市民創造了一個雅致、安靜的閱讀空間。
登上公園制高點月光山丘遠望,有一座200米的景觀橋正在往湖面方向修築。它並不會跨到對岸去,而是在最高處與一棟三層建築接駁;2.1萬平方米的夢幻竹海,已經種上了10萬株楠竹,待到盛夏時節,竹林茂密,可沿著蜿蜒的綠道在其間漫步;寬闊平坦的綠道兩旁是成排高大的藍花楹,明年五六月,藍紫色小花將競相開放……現在的北湖生態公園給大家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間,成都又將迎來一個「打卡」聖地。
//摸索中前行//
聽取市民意見,增設兒童遊樂設施
北湖生態公園內共打造了7座人行景觀橋,由於園區擴面後覆蓋了多條市政道路,規劃建設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周邊用地性質、景觀特點、人流量分析及水源保護用地等因素,讓其中4座跨越了市政道路、1座跨越了馬鞍山排洪渠。
熊貓基地一直是成都城北的一大優質資源,人氣日益高漲。隨著北湖生態公園的建成對外開放,必將吸引更多旅遊休閒人流,完善該片區配套設施成為推進功能區建設的重點。在北湖生態公園各個入口附近共計建了500個停車位,園內有10處公共服務驛站,包含衛生間、茶室、售賣、書吧、熊貓文化展示館、監控室等功能,公園的開放將對熊貓基地的服務配套能力形成一定的補充。
公園一期項目部分景觀成型後,有市民反映,園內兒童遊樂設施偏少。成華區鑫農公司立即展開研究論證,決定對二期建設方案進行局部調整,增加5000平方米的兒童遊樂設施。此外,現在公園內還有數條高壓線路,對園內景觀有所影響。不過,這些線路即將被改埋到地下,鐵塔明年就會拆除。
記者昨日探訪時,三環路上,公園南大門處,有一個開闊的廣場,一座16米高的熊貓造型雕塑正在這裡安裝。建成後,市民和遊客們看到它,就可以確定:北湖生態公園到了。
成華區鑫農公司總助夏建瓊介紹,這座雕塑附近還規劃了一個熊貓文創展示空間,「以後遊客們來這裡,可以了解熊貓保護、熊貓外交等一系列知識,還可以選購自己心儀的熊貓文創產品。」
·連結·
到2020年成華區將建成30個公園
為推動轄區「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目前,成華區正大力實施全域增綠,規劃新增了18個共3900畝的市政公園,規模五城區第一。
去年,已建成聖燈公園、杉板橋公園等6處共600餘畝市政公園。
今年,總投資8.36億元,實施北湖生態公園、沙河城市公園、城東體育公園、羊子山公園、海濱公園二期、二仙橋公園二期6處共1400畝公園;同時對新華公園、麻石煙雲公園2處現有公園180畝進行提檔升級。截至目前,羊子山公園、沙河城市公園、新華公園、麻石煙雲公園已完工;北湖生態公園正施工建設,其他公園加快前期工作。
明年,計劃總投資5.34億元,實施白蓮池文化公園、保和公園、雙水碾公園、同樂公園4處共1300畝公園。
到2020年,成華區計劃建成公園總數30個,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5.2平方米,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圖片由成華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