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和算命之間是有小區別的,類似的關係就好比易經與搖卦的道理是一樣的。有人看周易不是為了佔卜,只是單純的喜歡,研究裡面包含的智慧;而學命理跟算命的區別也是這樣,命理之中包含了許多智慧:做人、用人、識人、看人……
儒家給人生規定了八個流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就是「格物致知」就是學習階段,「誠意正心」則是定目標下決心的階段,「修身齊家」則是開始落實的階段,「治國平天下」那就是大富大貴的階段了。從命理的角度去看,先是命理入門,在學斷命技巧,而後在研究命理之機,得有所悟,最後選擇自己的道路,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
跟許多很多學命理的人交流過後,發現自學與師傳的真的是不一樣。自學的玩家的毛病處在容易臆斷,這個原因是處在,初學者們在看到其他命理師介紹解釋的文字中,發現「這條論斷」與自己很相似,從而主觀的覺得這條就是符合自己的命理,於是乎就按照這個思路往下進行。師傳玩家則不會有這個毛病,因為不懂就問,上邊有師父給解釋,師父解釋不通的那就別叫師父了。師傳玩家玩家有個小毛病就是略帶有死性,眼見開闊的稍好一些,真有那種認真本門真法一心修煉,不理世俗的學生。
我是主攻八字,之前學過測字,以後打算研習大六壬,我說的這個大六壬跟網上能找到的那個解釋不一樣,有一句話是形容大六壬的「六壬盡人事」,大六壬、太乙神數、奇門遁甲並稱三大絕學。既然是絕學了,自然流傳到現在估計也是面目全非了。我說這話可不是貶低同行的意思,只是說現在世面流傳的小門小道用的那些套路,跟八字八卦沒啥區別,根本沒必要分門別類的說自己學的就是奇門遁甲。
「五行通天地,八卦定乾坤」。奇門遁甲大家都知道「奇」是指三奇,即乙、丙、丁,「門」是指八門即「開、休、生、傷、杜、景、死、驚」。遁甲則指六甲旬首遁入六儀即「戊、己、庚、辛、壬、癸」。學生在具體學習的過程會用到很多八卦的知識,這也是命理互通有無的關係。所以個人建議是先把命理基礎夯實好了,再去系統的研究「八字」跟「八卦」的內容,最後再去看法這三奇的領域。別做一個傻傻的初學者,學的模稜兩可的算命技術。一卦不明,誤人一事;一命不明,誤人一生。
這兩天百家號的朋友很給力,推薦漲得比以往快很多,也高興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命理的認知。見解談不上,只是比大家多學了那麼幾年。這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是幹這個的,自然最這個的理解比較深。
接下來就分享一下「從命理到算命」的轉化過程。現在網上興起命理熱,這個「命理」到底怎麼解釋更恰當一些呢?我覺得引用南懷瑾的「對周易八卦」的解釋庚符合一些。他說周易八卦可以分為三部曲「理、相、數」這個「理」就有點類似之前說的儒家裡的「存天理,滅人慾」,理就是不變的道理這麼解釋容易拉人上道一些。那麼「命理」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命運的道理」或者「人生的道理智慧」是不是就更有利於我們的社會生活。
算命從本質來說更像是一種職業,從民國就有走南闖北的江湖術士,靠算命來賺錢。既然是職業那麼就有職業道理和職業操守,這個相對於行業跟從業人的良心角度來說的。一般我們都知道算命的有「四算四不算」的規矩。簡而言之就是「富者多收、貧者少收,算命不收錢,白送一條命」,對「壽數將近之人不收」「運無好運者不收」「大劫無法化去之人不收」「心不誠言即鬼神者不收」。說是這麼說,真這麼去做的很少。
在民國有三大命理大家「南袁北韋中樂吾」,他們三位先生的八字與著作我前邊的文章都有分析。這裡想補充說明一點就是把三位先生的八字放在一起比較,發現還是韋千裡的八字略勝一籌,看事跡也是韋先生的命途稍好一些。這裡也就是告訴大家,算命先生也是普通人,叫「半仙」「大師」都是略帶諷刺與戲謔之意。算命先生的本事有高有低,能力有深有淺,最忌諱的就是「深一腳淺一腳」得情況,好處你說少了,壞處你添油加醋,這跟行騙沒有什麼區別。
最後還是得說「悟性」很重要,也就是天賦。關於命理學天賦的文章我也發過,可以翻翻找找看看。「老醫少卜」用在命理、算命、心理都很適合。久病成良醫的事情不一定靠譜,但是老者行醫都是靠經驗,算命跟心理師都是需要幾十年的職業經驗積累,少卜則是說年輕人的頭腦靈光,思想轉變快,不拘於一時不變通。
說這麼多,但願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關注、轉發、評論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