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正式發布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獲獎名單,上海從全球350個城市中脫穎而出,獲得最高殊榮「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成為第一個獲得「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的中國城市。而就在此次獲獎10天前,11月8日,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工匠」評選決賽落下帷幕,10名獲獎者最終獲得上海「智慧工匠」的稱號。
2020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工匠」合影 新華網發
發揚「兩彈一星」精神,摘取科技明珠
「我覺得作為工程師,就是專注自己的領域,把東西做好。」2020「智慧工匠」、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擬設計經理張鵬展說。2003年,張鵬展從西安交通大學微電子專業畢業,從事集成電路模擬設計17年。如今,瀾起科技的DDR5第一代晶片即將進入量產,第二代晶片也正在研發中。
集成電路一直被譽為電子信息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正因如此,成為此輪大國博弈的焦點。在內存接口晶片領域,瀾起科技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二。
張鵬展負責的時鐘設計和電源,被稱為內存接口晶片的「靈魂」,高性能的時鐘設計,既要解決晶片內器件噪聲和電源擾動的問題,還要面對外界苛刻的環境變化。經過張鵬展團隊的努力,瀾起科技製造的內存接口晶片,功耗低於同行業同類產品。
和張鵬展一樣,肖素枝也在一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多年來一直從事視覺傳感器檢測的她,曾被「兩彈一星」的紀錄片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們一定不能忘卻過去,我們應該傳承老一輩科技工作者不怕困難的優良傳統,努力發展我們自己的技術,讓國家真正成為一個科技強國。」
2020「智慧工匠」星邏人工智慧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肖素枝(左一) 新華網發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是兩彈一星精神,同樣也是肖素枝對自己創業的寄語。作為星邏人工智慧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從4年前決定創業那刻起,她便開始了全年無休的生活。
如果說汽車的未來是無人駕駛,那麼無人機的未來是真正的「無人」。儘管名為「無人」,但實際上,現有無人機仍有「飛手」在地面操作,而星邏智能在全自動飛行的無人機方面研究多年。
星邏智能將「家」安在了臨港,對於創業企業,臨港給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在臨港新片區,星邏建設了全球第一個無人機通用機庫,它好比無人機的「五星級酒店」,飛機從起飛到巡航、探測,再到回巢、充電,全部實現自動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能自動監控行人是否戴口罩的星邏無人機,成為國外客戶爭相購買的「抗疫神器」。短短3年多時間裡獲得如此多成績,更讓肖素枝感受到國家和政府的溫暖,「有了這麼多支持,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好,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做好?」
「跨界工匠」:A面是頂尖醫生,B面是智慧工匠
今年是「智慧工匠」評比選樹的第五個年頭,也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年頭。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除了去年聚焦的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今年活動方擴大了甄選領域,希望在更寬泛的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找到能充分體現「網際網路+」融合創新的「能工巧匠」。於是,在智慧工匠決賽舞臺上,人們看到了一位醫生。
2020「智慧工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周建橋(左一) 新華網發
無論在好大夫在線,還是微醫平臺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周建橋都「一號難求」。作為國內頂尖甲狀腺和乳腺超聲(簡稱甲乳超聲)醫生,他是病人眼中的指路明燈。
近幾年,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等信息科技的興起,周建橋意識到,可以用人工智慧輔助基層醫生診斷。2017年,他發起組織中國甲狀腺與乳腺超聲人工智慧聯盟,建立起覆蓋全國415個醫院、1500多個醫生的甲狀腺與乳腺超聲資料庫。基於AI和大數據構建深度學習模式,甲狀腺與乳腺超聲人工智慧聯盟推出了最具有中國人代表性的、高泛化能力的甲狀腺AI系統,同時開發了智能掌超系統,可以快速幫助醫生進行超聲智能識別、精準診治。
這並不是周建橋第一次將醫學和科技相融。
233封,這是周建橋與素有「國內醫療界華為」之稱的邁瑞醫療研發部之間溝通郵件的數量,「比大家談戀愛時寫的情書還要多」。2010年,國外高端彩超設備配備了「彈性成像」技術,可以明顯增加乳腺癌超聲診斷的準確性,但國產超聲設備往往被認為不具備這個技術。
「不信邪」的周建橋將幾乎所有國外超聲設備的白皮書全部研究了一遍,並根據中國病人特徵找出了很多Bug,「國產設備一定要最優化」。在雙方的合作研發下,2011年,邁瑞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可以半定量測量乳腺周邊組織硬度的中端超聲診斷儀, 2015年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可以定量測量乳腺周邊硬度的高端超聲診斷儀,彈性成像功能超過了國外品牌。周建橋也因此獲得邁瑞頒發的特殊貢獻獎。
A面是頂尖醫生,B面是智慧工匠,作為「跨界工匠」,周建橋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溫暖的、智慧的、愛國的、有情懷的好醫生,立足上海,推動瑞金的智慧醫療惠及千家萬戶。
2020「智慧工匠」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研發體系與仿真技術部部長黃博(左四) 新華網發
今年的「智慧工匠」還有眾多獲獎者,他們是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研發體系與仿真技術部部長黃博、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南研究院副院長朱明華、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田蘇梅、騰訊科技(上海)高級研究員謝天憶和達而觀信息搜索推薦部部長於敬、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智能製造事業部技術總監沈洲、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技術總監方逸洲等彭,作為上海這座城市的建設者,他們為城市美好生活付出了汗水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