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窮不交三朋友,落難不求三種人」,人在低谷不妨看看

2020-12-14 歷史國學智慧

一個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有為了生活奔波勞累、遇到苦難的時候。古人在這一方面,留有一句俗語:「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指的是當你貧窮的時候,不要與三種人交朋友;當你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也不要去求三種人。

這也是老祖宗給我們的勸誡,說到這裡你可能問,這到底是哪三個朋友,哪三個人呢?下面就由老段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人窮不交三朋友

第一友:和你非常相似的人

眾所周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都想要走向更高級的圈子,交到非常厲害的朋友,當你貧窮的時候,只去交往和你同病相憐的人,但你們的經歷是那麼的相似,他能夠對你擺脫窮苦有什麼幫助呢?答案肯定是沒有的。

第二友:意志消沉的朋友

這種朋友,不僅不能帶動你的積極性,給你正能量,還會給你帶來很多負面的情緒,你可能要有更大的生活壓力。此時如果你的朋友在和你一樣抱怨生活,抱怨命運的不公,那你們會一起產生更多的怨氣,使你在困境中無法獲得成功,所以這種朋友不值得我們去交。

第三友:不思進取的人

人窮,志可不能短。有些人窮慣了,覺得怎麼做無濟於事,改變不了現狀。最後接受現實,對只能解決溫飽的生活,得過且過。這種人往往也會告訴身邊的人,你怎麼努力都沒用,都是白費功夫。

落難不求三種人

第一種,落難後頭一個離開你的人

眼看你落難,不是拉你一把,而是趕緊和你撇清關係。這種人眼裡心裡只有利益得失。你若是想憑往日裡的交情,去求對方,那只能自取其辱。

第二種,瞧不起你的人

在落難之後,如果去求對方給予一定的幫助,其實得不到任何幫助,反而助長了對方的這種心理,甚至這種會變成一種嘲笑,到了最後自己反而還會成為了對方口中的談資,所以在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哪些朋友真正值得信任。

第三種,幫助過的人

千萬不要去求你之前幫過的人,之前別人對你抱有感激,但是你現在又去求他,這種就會讓人家產生一種你原來是帶有目的性的跟他相處,這樣不僅會使你尷尬,也會使他非常的失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謹記古人留下來的這句話,這句「人窮不交三朋友,落難不求三種人」,告訴我們交朋友的真諦看似簡單,其實他在生活中運用起來蘊含了非常大的道理,需要我們慢慢去品味。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是經典名著、儒學道經謹記在心,偶爾聽一聽祖先留下的民間俗語,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豐富了人民群眾的認知,給大家帶來了借鑑。當然時光茬苒轉瞬即逝,人類也在不斷的進步,很多俗語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的俗語,更加流光溢彩。

「欲知大道,必先學史」,讀史使人明智,了解歷史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

至於要看什麼書,才能收穫到重多「金句」,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語句簡練,通俗易懂,中心內容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其中內容句句都是經典!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很好理解,而且獲益良多!這其實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看格言和諺語的原因。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往往讀到的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生經驗的深刻總結。

世間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筆下能點旌旗軍。

《增廣賢文》從廣義上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這本《增廣賢文》才4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了

相關焦點

  • 俗話說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種人,或許是你想不到的人
    俗話說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種人,或許是你想不到的人在現在這個社會中遇事找人幫忙,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事情。而且現在很多人,交朋友的時候,就一個標準,就是:這個人對自己會不會有所幫助。可見,現在的人有多現實。但是,人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窮不交三人,落難不求三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三種人吧。人窮不交三人:第一種:同病相憐的人大家在交朋友的時候,尤其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這個習慣尤為突出,就是:喜歡跟自己同病相憐的人在一起玩。因為,這時的兩個人是非常有話題的。
  • 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農村人文化不高,但這句俗語說的對
    人窮不交三友有的人窮了一輩子,有的人卻只是窮了一陣子。第一種,就是消極負面之人不能交!這點其實與上面的消極之人有所區別,他們雖然都是那種沒有多少鬥志的人,但不求上進其實比一味消極的人要好一點點,但依然不值得交。這種人在你落難的時候可能特別容易讓人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共鳴感特別強烈。但長期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其實意志是會消沉的,會得過且過,對心灰意冷的人沒有什么正面幫助,更別說幫助我們走出人生的低估了!
  • 俗語:「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啥意思,讓人深思!
    俗語:「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啥意思,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女人落難時,不求這三種人,越求越窮」
    女人你若做女強人,以下這三種人越求越窮。1、不求閨蜜當女人要成為女強人的那一刻起,就要放下所有的面子,然後披上一份虛偽,村裡的老人有句話說的好,你混的比較差的時候,什麼人都不會和你接觸,知道為啥不,因為別人看不起你,因為你失敗了,然而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樣的,女人在落難的時候,是最需要安慰和鼓勵的,這個時候最需要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可能你現在唯一能傾訴的對象只有你的閨蜜
  • 易經: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
    人生起起伏伏、溝溝坎坎,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帆風順,總會遇見一些風風雨雨。得意時,朋友認識了你;落難時,你認識了朋友!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著肚皮!春風得意的時候,看不出誰真假。只有當有一天,你落難的時候,才能真真正正地看清一些人。人到五十,就像這些成熟甘甜的櫻桃一樣,是美好的。
  •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社會瞬息萬變,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經歷起起伏伏。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許你在富有的時間,走錯了道路或因思想的偏差,使生活變得拮据。
  • 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得傳承。
  • 俗話說「人窮不思三人」,其中的三人,分別指的是什麼
    我國古代有很多俗語,在眾多俗語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那就是人窮不思三人。其中這三個人到底分別指的是哪三人,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探討一下,在很多人的一生當中,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需要經過幾經波折和很多的大風大浪,對於人來說生活當中遇到了低谷,遇到了經濟上的困難,我們自然會變得非常迷茫,特別是在人貧困的時候,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思念這三種人。第一種人貴人,什麼叫做貴人呢?
  • 「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真諦實際都在下半句,經商之人不妨看看
    ▲農民腳踏實地種出來的小麥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中國人歷來都明白拜佛求神是沒有意義的,生活只有靠自己用雙手去創造,我們每個人都不單是為自己而活所以我們務農、經商、為官,雖然總是口口聲聲求祖先庇佑,卻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02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就是經過先輩們一代代腳踏實地,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它叫作:「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
  • 俗語:「窮不信兩事,富不交兩人」,啥意思?中年人不妨一看
    如果能領悟到老祖宗話語的精髓,那麼我們的人生道路將會一帆風順,尤其這句俗語:「窮不信兩事,富不交兩人」,啥意思?中年人不妨一看! 窮不信兩事 1、不勞而獲的事情不信 我們身邊就是有這麼一些人,十分的懶惰,天天遊手好閒,什麼事情也不做,
  • 《易經》提醒:人到50,不做三種事情,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
    《易經》提醒:人到50,不做三種事情,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人這一輩子,造物弄人!人生道路起起落落、磕磕絆絆,誰也從來不確保自己順順利利,都會遇上很多的磕磕絆絆。人生得意時,好朋友結識了你;窮困潦倒時,你結識了好朋友!人心叵測,人的內心隔著肚皮!人生得意的情況下,看不出來誰真偽。
  •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早看早收穫,不要懂得太晚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早看早收穫,不要懂得太晚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成功的人,總會對他心生羨慕,但是大家不應該忽視這些人背後付出的努力,特別是在他貧窮的時候,該怎麼樣度過困難期就顯得很重要,今天就分享句俗語給大家
  • 俗語: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人門,老祖宗教你的處世哲學
    俗語: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人門,老祖宗教你的處世哲學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十分高尚的精神品德,就比如我們常說的「貧賤不能移」。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物質的上的貧困而自動的把他同化到了精神上。就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蘇軾、杜甫,雖然他們生前很貧困潦倒但是在文學上的造就無人能比。
  • 俗語「人窮莫說話,位卑莫勸人」,後半句才是精髓,多數人不知曉
    人世間,只有經歷了所有的風雨,人們的思維才會更進一層,古人在這方面就用到「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俗語來概括,事實上,這句俗語的下一句才是精華,大家是否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呢?又是什麼意思呢?圖片來源於網絡:俗語二、人窮別說話,說出來沒有信服力,反而惹人反感與其少說話,倒不如別說話。這話雖然會讓身在社會底層的人感到不舒服,但是仔細想想,這又是不容置疑的現實。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任何場合都是富貴人家說話的地方,現代雖然提倡平等,可是這種分化卻依然存在。
  • 農村俗語:人過四十,富不交二人,窮不管二事,什麼意思?
    人到中年,尤其是四十不惑之年,都經歷了人生上半場的起起伏伏,對於爾虞我詐早已司空見慣,懂得了社會的人情世故,可以說這是到了相對比較平靜而有所成就的年齡。那為什麼農村俗話卻說:「人過四十,富不可交二人,窮不管二事」。
  •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一路說古說今我國文化流傳了很長時間,衍生出了很多民間的俗語,雖然有的聽起來很直接很武斷,但是分析下來並不是沒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就俗語:「人窮不走親,人富不回鄉」。說的就是人窮的時候不要老是走親戚,人富有的時候也不要總是回老家。它反映的就是現在的人心和社會的風氣,為什麼說它是對的呢?
  • 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到家裡的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看,說的說窮人不要去南方,富人都不會去北方。但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俗語裡的南北,並不是單純的指北方,南方,接下來老段就給大家說一下這句俗語的真實意思。
  • 俗語「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老祖宗的告誡,真有道理
    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這句俗語,「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是直接望文生義,那就可以理解為:人過了40歲以後,身體素質衰退,比不了年輕人,有「三種覺」不能睡,有「三種人」不能去求他。
  • 農村俗語:「人窮莫上親戚門,人窮莫忘娘家門」說的對嗎?
    農村俗語:「人窮莫上親戚門,人窮莫忘娘家門」說的對嗎?農村的老人文化不高,但懂的道理卻很多,這些得益於在鄉村流傳的俗語也稱鄉下俚語。這些俗語話糙理不糙,簡單直接不拐彎抹角。俗語是總結的生活道理,恰當運用俗語的談話會讓人印象深刻,容易拉近人與人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