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林曉瑩)「講臺+課桌」的標配變成了「大屏幕+可移動桌椅」;指尖輕觸講臺前的大屏,圖文並茂的教程一目了然;實時編輯標註和保存功能,讓教師和學生每一個交互過程「雁過留痕」……日前,浙江工商大學對部分老教室進行了智慧化升級改造,共建設了45間智慧教室和一間教學可視化中心,讓師生們眼前一亮。
18年前,浙江工商大學入駐杭州下沙高教園區,那時網際網路才剛剛起步。如今,教學樓歷經風雨,設施陳舊,學生多次向學校反映:教室裡網絡不好,筆記本使用不方便,師生互動沒有一個開放的場景……為此,學校今年投入1500多萬元,打造符合現今大學生學習習慣的智慧教室。
記者在其中一間智慧教室看到,室內設有8臺多功能工作檯,每個工作檯前可以坐8名學生。工作檯配有一塊公共顯示屏和一個信息盒,信息盒用於控制學生自帶的筆記本和平板電腦,手機可接入公共顯示屏。
據悉,每間智慧教室投入在30萬—40萬元不等,除硬體外,還有專門的軟體和系統支持,可以說給教室加了一塊「科技芯」。
「同一工作檯上的學生可將自帶終端設備上的內容投到公共顯示屏上和大家共享,雙屏設計便於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對展示內容進行對比和點評。教師也可以利用中控面板將自己或任意小組學生的屏幕分享到每一張工作檯的屏幕上,輕鬆實現組間互動和集中講評。」浙江工商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李華金說。
智慧化改造只是開端,如何使用好教師是關鍵。在浙江工商大學,所有使用智慧教室的教師要參加專門的培訓,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方式融入教學。
浙江工商大學教授王曉辰在課堂上喜歡提問題、寫板書。以前總是寫了擦、擦了寫,如今有了智慧教室,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塗鴉」。「智慧教室引入手寫電腦屏幕功能,老師直接在白板上書寫,內容就同步到屏幕上,還有記錄功能。老師輕鬆一點,就推送到了學生的電腦或手機上。」
現在除了上課,學生普遍喜歡預約到智慧教室自習。「今後我們將擴大智慧教室的覆蓋面,同時加強對師生的培訓,讓新技術更好地為大學課堂服務。」浙江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金一斌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1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