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為您介紹的一門技術叫做發酵床養鴨技術,它藉助鴨舍內鋪設的有益菌墊料,通過有益菌的分解,發酵鴨糞便中的有機物質,消除氨氣等臭味。改善的鴨舍環境,使鴨也過上了舒適的幸福生活。同時,有益菌繁殖了大量有益微生物,提高了飼料利用率。小編主要從發酵床的製作、發酵床的優缺點以及在發酵床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的控制溫度、溼度、翻料頻率等各種情況來詳細分析。
一、鴨舍和發酵床的建造
我們先來學習一下鴨舍和發酵床的建造。發酵床養鴨場一般選擇在地勢高,離公路遠,較僻靜的地方建設,最好有充足光照和通風良好的地方。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在鴨舍前建造魚塘,形成魚和鴨共養的經濟模式。每個鴨舍都是一個獨立的空間,用磚牆隔離開,準備運動場和室內兩個活動區,每個運動場還要配備一個水池,以供鴨子戲水的需要。每個鴨舍的建造大小沒有具體要求,可以根據您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後期鴨子投放的密度。室內每隔兩到三米就有可以通風的門窗,以利於最大限度的通風換氣。
我們還要注意一些細節,在鴨子喝水區,設置水槽和腳踏板,腳踏板雖小,但是作用很大,它用來隔離喝水區和墊料區,防止水弄溼墊料造成細菌的滋生。還要在門口設計隔板,使鴨群集中在一個區域活動。在建造場地時,蛋鴨和肉鴨的飼養條件基本相同,但要注意,蛋鴨在產蛋期間對光照要求較高,我們可以在蛋鴨鴨舍距離地面一點五到兩米左右的高度,每30平方米左右設置一個30瓦的照明燈具,以供蛋鴨產蛋期間對光照的需要。
發酵床一般分為地上式和地下式,地下室就是從地表向地下挖二十釐米,填入餡料。地上式的更為簡單一些,也適用於舊鴨舍的改造,在地面上直接填入墊料就可以了。
二、發酵床的配料
發酵床由有機墊料組成,墊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面,麥麩,稻草等,可以佔到總成本的90%左右。我們要注意墊料的主要成分不是固定的,您可以根據具體條件進行選擇。例如玉米面可以換成木屑,稻草也可以換成小麥秸稈、稻殼等。另外,還要準備好事先購買的發酵床微生物製劑。
下面我們以製作一個墊料,厚度為二十釐米,面積為三到五平方米的發酵床為例,介紹一下這種方法,建造這樣一個發酵床,需要玉米面五千克,麥麩五十千克 ,稻草或者稻殼一百千克,有益微生物菌群十千克。準備好這些材料以後,我們就可以來製作發酵床了。由四人按照以下順序進行操作,首先將稻草或稻殼等鋪在地面上,作為疏鬆透氣的底層,然後再將其餘材料均勻的撒上,使他們一層層疊加。在進行來回攪拌翻勻,各種材料充分的接觸有利於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生長。下面在墊料上加水繼續攪拌填料。
我們要特別注意,北方在天氣寒冷的季節製作發酵床時,可以根據原料的惰性來製作墊料。這裡所說的惰性就是原料的分解性,惰性越大的原料效果越好。這些原料的惰性和硬度大小排序為玉米面大於麥麩大於稻草,對惰性大的點了多加點,以更好的啟動發酵。
水與這些材料均勻的混合,溼度太低或太高都不好,使水分含量達到60%左右,以保證有效微生物菌群的大量繁殖。一般情況下,24小時之後墊料就開啟升溫,48小時溫度達到最高,中心溫度可以達到60攝氏度到70攝氏度。五天後溫度下降到四十攝氏度,墊料也就製作成功了。
三、使用發酵床的優缺點
隨後把墊料均勻填好,使厚度達到二十釐米,一個發酵床也就去做好了。一個發酵床就是一個小生物圈,實現零排放,無汙染。
也有人會懷疑,用發酵床養鴨難道就只有優點沒有缺點了嗎?聽小編繼續說,發酵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就是飼養的密度不如網上平養的飼養密度大,如果密度太大,墊料會出現板結,影響飼養效果。第二,在我們翻動墊料的時候,有時候動作幅度太大,會給鴨群造成應激反應,會影響鴨子生長。第三,就是在墊料的重複使用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會造成疾病傳播的風險。第四,如果墊料不能夠重複使用,會增加養殖成本。
四、控制養殖密度
聽小編一說發酵床養鴨的缺點,你一定又在想發酵床養鴨技術會不會很難掌握呢,不要著急,下面我們就結合日常管理來看一下具體的操作。
發酵床養鴨需要控制養殖密度,一般情況下密度不要過大。養殖密度過大,鴨糞在發酵床內難以完全分解,鴨容易生病,密度過小,養殖戶的收入也就降低了,所以每平方米飼養七到八隻鴨就可以了。
五、控制溫度
控制好溫度是發酵床養鴨的關鍵,就是要將鴨舍裡的溫度控制在15到23攝氏度。一般情況下,通過調節門窗的開啟程度就可以達到這一目的。另外,還要注意發酵床內部的溫度。一般我們可以測量發酵床中心溫度。中心溫度最好為35攝氏度到40攝氏度,那麼發酵床表面的溫度就能控制在8攝氏度到15攝氏度之間了。
六、控制溼度
有效的微生物菌群生長,需要潮溼的環境,將表層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25%到30%。當鴨舍內溼度過大的時候,可以打開通風口可以適當松料,也可以採用補充新鮮的乾料的方法,溼度過小的時候則需要適當補充菌液,可以採取噴一百到兩百倍的有效微生物菌液等方法進行增加溼度。
七、控制翻料頻率
發酵床除了養鴨,還可以養豬養雞,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徵,發酵床養鴨相比起來就佔了劣勢。就是因為鴨子大大的腳蹼只會將墊料越踩越硬。另外,鴨子還喜歡戲水。如果建造的鴨舍沒有設置好隔離區域,鴨子喝完水身上和腳上帶的水會滲入墊料上,造成細菌的大量滋生,起不到很好的發酵效果。
在日常管理中,我們要特別注意翻料這個過程,在操作時先將鴨子趕出鴨舍,避免造成鴨子的應激反應。這時我們要深翻墊料,每次翻二十釐米左右,最好每周進行兩到三次。還要注意清理過硬的墊料,特別是門口處鴨群經常踩踏的地方要經常翻料。
除此以外,還要經常補充新的墊料。在鴨子飼養的整個周期內,每隔五到七天進行一次以供養殖的需要。發酵床養鴨的通風很重要,可以採取自然通風,打開鴨舍南北兩面的門窗就可以了。生活在發酵床上的鴨子,由於經常嘴捉發酵床採食墊料中的有益菌飼料,加快了鴨子胃和腸道對食物的吸收。我們可以一天早晚各餵一次,飼料量保持在正常量的80%,也就是餵8成飽就可以了。飲水是鴨子體水分主要來源,及時給鴨子清潔的水是保證鴨子健康和正常生長發育的基本條件。最佳的飲水中還可以適量的添加稀釋兩百倍的有效微生物菌群,有利於鴨的健康。
雖然發酵床養羊借料中的有益菌種在發酵過程中可以起到殺菌作用,但鴨子還是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一些疾病,比如鴨瘟、鴨病毒性肝炎等。我們要事先做好免疫工作,選用抗鴨病毒性肝炎等疫苗,進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定期餵家禽進行免疫利用。
發酵床養鴨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肉鴨和蛋鴨的飼養方法基本相同。我們要注意的是,蛋鴨在產蛋期應減少翻料次數,每十天左右進行一次就可以。另外還要增加飲食營養和光照,這樣才能保證產蛋量。
八、注意消毒
加強各個鴨舍的衛生管理,每隔七到八天進行徹底清掃一次,清理運動場的糞便一般幼鴨在40到45天,蛋鴨在300天左右就可以出欄。
出欄後還要注意消毒,我們可以選用94%的氫氧化鈉的固體,配成2%至3%的溶液,對整個鴨舍進行消毒,不能遺漏一個細節,比如水槽,門窗,發酵床,院子進行消毒。在水池中加入高錳酸鉀一千倍液,進行徹底的消毒。
鴨子出欄後發酵床仍可以繼續使用,可以使用一年半以上。這個時候還需要出料,可以將二十至三十釐米深的發酵床墊料翻出堆在一邊,進行徹底的發酵。如果要繼續進行二次使用,還要將樣本拿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尤其是對大腸桿菌的檢測,如果檢驗合格就可以正常投入生產。如果檢驗後經過了消毒,再次檢測還是不合格的話,只能做肥料使用,避免投入生產後導致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
今天的養鴨技術就講到這裡,關於標題提到的發酵床的製作和多久翻料一次才好這個問題,大家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喜歡小編就關注小編吧,小編不能給您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但是希望大家通過小編分享的養鴨技術,從中學到一點知識,幫助大家都走上農村養殖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