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可以看會電視/遊戲嗎?」你是怎麼回答的

2020-09-05 好媽媽的課堂

「媽媽,我可以看會電視/遊戲嗎?」

一、面對孩子這樣的請求,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態度:

1.放任派的家長。

為了讓孩子消停一點,覺得與其不停闖禍,不如讓他安靜地玩遊戲吧,自己也輕鬆一點。

這種做法,後果也很直接,大多數孩子分不清好電視和壞遊戲,沉迷其中,學習生活都受影響。

2.相對這種家長,更多的是嚴防死守派的家長。

看電視是全家「公敵」,不玩看電視,不玩遊戲,母慈子孝,一看電視,一玩遊戲,家庭氛圍弄的雞飛狗跳。

可是這種一味禁止的做法,一樣無效,只會讓孩子在高度渴望中,越發沉迷電視遊戲。

有的家長也很糾結:

你不讓孩子看電視玩遊戲,有可能把他逼成一座孤島,他不懂得通過遊戲電視找到與小朋友們共同交流的話題。

二、堵不如疏,但疏的方式,肯定不是放任自流。

家長的態度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不同的做法,決定了孩子不一樣的未來。

心理學者葉壯這些年,在遊戲和育兒之間,找到了一個非常科學又管用的方法。

讓孩子在不影響學習和生活之餘,越玩越聰明,親子關係越玩越親密,讓孩子邊遊戲邊成長,令人驚豔。

於是,我們好好總結了一位極具理性思維老爸的方法,用三步法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第一步:請先徹底放下你對遊戲/電視的偏見

「我家孩子有時間就玩遊戲/電視,不給玩就鬧,肯定是遊戲成癮了,怎麼治?」

家長們需要理性去分辨自家的孩子,是普通的愛玩還是真正有心理障礙:

1. 在花了多少時間玩遊戲這件事上說謊。

2. 為了獲得興奮感,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

3. 玩的時間減少時,會煩躁或不安。

4. 通過遊戲來逃避其他問題。

5. 為了能玩遊戲,不在做日常工作,也不完成作業。

6. 偷遊戲,或者偷錢買遊戲。

只有當孩子越頻繁做出以上標準中的行為時,家長的確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不能只單純地抵制遊戲。遊戲只是一個釋放壓力的載體,它並不是電子海洛因,媽媽不需要過於緊張,要科學、理性地去對待,要學會去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

第二步:幫助孩子自己做好遊戲的主人

相信很多媽媽們應該跟我之前的想法是一樣:

可以讓孩子玩遊戲,但遊戲的主動權必須在我們手上,比如玩什麼遊戲?以及什麼時間玩遊戲?

家長不管怎麼行?!

在遊戲主動權上,我們除了信任孩子,沒有別的辦法了,我們能做的只有配合他們來管理好遊戲時間。當然,這種信任,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進行管理了,也並不意味著放養,給孩子自由不等於告訴他不用自律。這也是父母的智慧。

尤其是比起所謂的雷厲風行執行,比如「說好了玩20分鐘,就不能玩了,不管怎麼樣你都要停下」的硬碰硬,

我們需要的是充分做好支持工作。

很多大人都難以把控住,我們去指望孩子有超強自控力,這太不現實。

聰明的家長,會從剛開始就出手:給孩子買一個專屬的遊戲設備,設立歸屬感,讓他知道,拿到它,就是遊戲時間,跟學習時間、吃飯時間是一樣的。

就算是玩網遊也會給孩子一個專門手機或ipad,其他的手機或者ipad一律不允許下載這個遊戲。

不然,就會造成孩子先拿爸爸的手機玩,爸爸有事拿媽媽的,媽媽的被拿走後,再打爺爺奶奶手機的主意。

這樣不僅孩子每次都玩不盡興,時間還被大量的佔用了,家長要管,也沒有好的切入口。

此外,現在的電視或者投影儀,都可以連接遊戲,儘量在遊戲時間,讓孩子在大屏幕上玩。

不僅僅體驗感更好,

從心理學上來看,小屏幕由於隨手可操作,更容易無限佔用孩子的碎片時間,大屏幕反而能縮短孩子的使用時間。

當有了專屬設備後,你會發現,孩子的遊戲時間管理,越來越順暢。

你只需再把握兩個關鍵點就行了。

1、有了專門的設備,那就給孩子一個專門的遊戲時間。

因為沒有專門的時間,孩子很容易利用所有的碎片時間來玩,對於什麼時間玩、玩多久,這種關鍵問題都是混亂的,管理就無從談起了。

2、通過遊戲來規定時間。

不要生硬地把時間固化,要根據遊戲來制定。

比如,以「闖關」為單位的,那就以此為節點,讓他完成任務。

在時間安排上,讓孩子自己安排,比如晚上約同學一起開局,或者晚飯後等等。

遊戲時間也不必一成不變,根據學習和生活,可定期更新。

第三步:自己補上電視/遊戲這堂課

說到遊戲,家長再開明,歸根結底還是會擔心孩子變壞。

看到孩子玩槍戰的遊戲,總擔心打打殺殺的,會不會開啟他的「暴力」開關;看到交朋友的,又擔心會不會遇到心懷不軌的成年人。

既然你如此害怕,為什麼不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你的擔心,是對遊戲完全不懂造成的,因為不了解,所以害怕。

想要心裡有數,唯有自己「補上電視/遊戲這堂課」。

這樣你才能知道孩子到底在看什麼玩什麼,唯有這樣,你也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選出適合的遊戲。

讓肩對肩代替面對面

帶娃不易,我們需要挖空心思,也需以身作則,自己拿著手機不放,總是高高在上,很難獲得孩子的尊重。

孩子對遊戲的態度,取決於家長的態度。

心理學家大衛.巴斯有個觀點:

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面對面,就是你說我聽,我說你聽,運氣好的話能彼此溝通下來,運氣不好就會變成單方面。


另一種是肩並肩,就是咱兩一起去做一件事。


作為父母,不管我們多麼掏心掏肺,只要面對面和孩子交流,很多時候他都置若罔聞。

如果我們轉換到肩並肩的交流模式中來,一起坐在屏幕前玩個遊戲,做個任務,打個怪,放下父母的架子,做親密的「戰友」「玩伴」時,很多建議孩子更容易接納。

彼此接受更重要,我只希望,他眼中的我和真實我,沒有太多的差別!

的確,不管是遊戲時間,還是不插電時間,親子共遊時,彼此尊重,做個好的玩伴,比做個好爸爸、好媽媽也許更重要吧。

相關焦點

  • 「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你會怎麼回答?
    因為在假期,我們最常聽到這句話:「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 面對孩子這樣的請求,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態度: 放任派的家長。 為了讓孩子消停一點,覺得與其不停闖禍,不如讓他安靜地玩遊戲吧,自己也輕鬆一點。
  • 「媽媽,我想看電視」,兩個媽媽不同回答,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家裡的電視又大,節目又多,想怎麼看就怎麼看!體感遊戲比手機好玩多了。小熊要上學了,媽媽給小熊報了特長班,但是小熊還是比較沉迷看電視,甚至不願意去特長班,媽媽尋思著,小熊就要上學了,再這樣下去不好,想控制一下他的癮。可是小熊不知道遺傳了誰的基因,特別會撒嬌:「好媽媽,就一會兒,讓我看一會兒唄。」
  • 「媽媽我作業寫完了,為什麼不讓我看電視、玩遊戲?」怎麼回答?
    文 | 齊麗娟孩子問:「媽媽我作業寫完了,為什麼還不讓我看電視、玩遊戲?」媽媽:「打遊戲對你不好,你已經看了三個小時了不能再看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 小智上小學一年級,周末上午小智一直在看電視,已經看了一上午電視了,小智媽媽忍不住道:「你們老師布置的作業寫完了嗎?」小智一聽癟了癟嘴:「作業很少很簡單的,一會兒就寫完了,我要看電視。」,小智媽媽:「寫完作業再看電視!」
  • 「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你的回答,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為在假期,我們最常聽到這句話:「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 面對孩子這樣的請求,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態度: 放任派的家長。 為了讓孩子消停一點,覺得與其不停闖禍,不如讓他安靜地玩遊戲吧,自己也輕鬆一點。
  • 「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你的回答,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為在假期,我們最常聽到這句話:「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第二步:幫助孩子自己做好遊戲的主人相信很多媽媽們應該跟我之前的想法是一樣:可以讓孩子玩遊戲,但遊戲的主動權必須在我們手上,比如玩什麼遊戲?
  • 「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你的回答,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為在假期,我們最常聽到這句話:「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第二步:幫助孩子自己做好遊戲的主人相信很多媽媽們應該跟我之前的想法是一樣:可以讓孩子玩遊戲,但遊戲的主動權必須在我們手上,比如玩什麼遊戲?
  • 「媽媽,可以給我零花錢嗎?」你是怎麼回答的?
    看見我來了,小外甥鬧得更兇了,他一邊蹬腿,一邊嚎啕大哭:「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有零花錢,就我沒有?」「別的同學考100分的時候,你怎麼沒看見?零花錢零花錢,我看你像零花錢!」小外甥還在為自己辯駁,但姐姐始終沒有鬆口。
  • 「都延遲開學了,為什麼還不讓我看電視?」媽媽的回答發人深思
    兒子想看電視打發時間,我完全可以理解,可理解不等於縱容。思慮再三,我決定給兒子寫下這封信。電視讓你快樂一陣子學習讓你快樂一輩子兒子,我知道你天天窩在家學習很不開心,老想看電視,玩遊戲。可媽媽想對你說:學習的痛苦只有短短數十載,學習的福報卻讓你受益終生。
  • 媽媽,我的兩個蛋蛋可以孵出小寶寶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有兩顆蛋蛋,它們還會跳呢?是我下的蛋蛋嗎?」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夜晚,我一如即往的幫包警長洗澡,四歲半的包警長自己洗小雞雞,他突然開口問道。聽著他這個問題,我笑著回答:「是的,你有兩顆蛋蛋,它們叫睪丸。」
  • 「我可以再玩3分鐘嗎?」兩位媽媽不同的回答,成就娃不同的教養
    如果您家孩子請求「再玩3分鐘」,您會怎麼回答的呢?01「媽媽,我可以再玩3分鐘嗎?」「一個男生,你玩什麼不好,非在那織什麼毛衣?」「別玩了,趕緊讀書去!」只有小力心裡知道,他只是在擺樣子給媽媽看,他發誓這次考試,必須給媽媽考到最差的名次,懲罰媽媽!而現在他之所以這麼乖,無非就是「好漢不吃眼前虧」。
  • 每個媽媽都逃不掉的終極提問:我是從哪裡來的?你會怎麼回答?
    據說每個人都曾經好奇的問過媽媽:我從哪裡來的?但當我們也擁有了自己的孩子,當他問了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呢?嗯,對我們來說,這還真是一個挺尷尬的問題。, 還有數不清的種子同時都想到媽媽的肚子裡安家,可是這個遊戲的規則是:只有那顆跑得最快最強壯的種子能進來。
  • 寶寶3歲前可以看電視嗎?看完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媽媽不再糾結
    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糰子媽最近有點糾結,孩子2歲了很迷電視,糰子媽不知道這麼小的孩子到底可不可以看電視。周末小區裡寶媽聚會的時候,糰子媽很好奇地詢問大家,「你們家孩子都喜歡看電視嗎?」寶媽們不約而同地表示「很喜歡!」不過對於是否要給孩子看電視的選擇寶媽們卻看法不一。
  • 「媽媽,你和爸爸半夜在玩遊戲嗎?」,媽媽的回答,給出滿分答案
    導讀:「媽媽,你和爸爸半夜在玩遊戲嗎?」,媽媽的回答,給出滿分答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你和爸爸半夜在玩遊戲嗎?」,媽媽的回答,給出滿分答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你會死嗎?」這樣的問題怎麼回答
    你可能還不知道,看起來諱莫如深的「死亡教育」,對於孩子是一堂意義非凡的人生課程。5歲的安安稀奇古怪的問題越來越多。有天安安問她奶奶:「奶奶你有媽媽嗎?你媽媽呢?」奶奶說:「有啊。」安安又問:「那你媽媽呢?」奶奶:「沒了……」安安:「去哪了?」奶奶:「死了……」安安:「為什麼會死啊?」奶奶:「人老了啊,老了就會死。」
  • 「讓我看電視我才吃飯」,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回答的
    許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吃飯的時候,孩子非鬧著不吃,如果有客人在還會仗著這個,故意要挾家長:「讓我看電視我才吃飯!」為什麼孩子一到讓吃飯都是這樣「講條件」?而很多家長也都會選擇妥協,讓孩子看一會兒再吃飯,或者邊吃飯邊看。
  • 「媽媽,什麼是死亡?你會死嗎?」我選擇這麼回答
    在第一次看了他被壓在地上求饒的視頻後,我也感到很憤怒,尤其是在他被壓幾分鐘後,難受的在那裡喊「媽媽,媽媽」的時候,我感覺心特別的痛。一個那麼強壯的大漢,能喊出媽媽來,難以想像,當時他正經歷著怎麼樣的痛苦。而在弗洛伊德去世的第五天,是他媽媽逝世兩周年的日子。
  • 「媽媽,我能再玩10分鐘嗎?」父母這樣回答孩子也太贊了吧
    「媽媽,我還想再玩10分鐘遊戲,好嗎?」「求求你啦,就10分鐘,我保證!」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親子對話中。看似是日常的小事,其實是孩子在向父母討價還價,嘗試觸碰父母的底線。「媽媽,我可以再玩10 分鐘嗎?」「可以再讓你玩一會,現在時間還早,媽媽再讓你打2局遊戲,2局結束以後,就該睡覺啦!」
  • 父母會讓孩子看電視嗎?二胎媽媽說,我就是給孩子看電視的家長
    我是佑佑兜兜媽媽,今天我們討論一下,「你會讓你的孩子看電視嗎」這個話題。對於這個話題,我覺得很多媽媽都會對孩子看電視持否定的態度,並且為了以身作則,不止不讓自己的孩子看電視,使用電子產品,包括自己也是一樣。甚至很多的媽媽為了阻止孩子有看電視的行為,家裡不買電視機,或者用家裡不聯網去杜絕。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如果孩子問: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會怎麼   回答呢?「放寒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著媽媽反覆問著。媽媽被問得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小靜捧著手機,盯著屏幕裡的動畫片,連忙點頭應著,看都沒看媽媽一眼。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笑笑媽媽卻回答:「媽媽帶你去遊樂園吧,你不是老想去玩。」「有媽媽的陪伴,還能去遊樂園,這可比玩手機好太多了呢。」媽媽們想要手機成為孩子親近的人,取代自己的位置嗎?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附寒假課程資源)
    「放寒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著媽媽反覆問著。媽媽被問的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小靜捧著手機,盯著屏幕裡的動畫片,連忙點頭應著,看都沒看媽媽一眼。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