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糰子媽最近有點糾結,孩子2歲了很迷電視,糰子媽不知道這麼小的孩子到底可不可以看電視。周末小區裡寶媽聚會的時候,糰子媽很好奇地詢問大家,「你們家孩子都喜歡看電視嗎?」寶媽們不約而同地表示「很喜歡!」不過對於是否要給孩子看電視的選擇寶媽們卻看法不一。
圓圓媽媽認為,「我家孩子淘氣,只有看電視的時候才能安靜會兒,而且我覺得看電視也能長知識。所以我覺得給孩子看電視沒啥問題,孩子喜歡就好。」而歡歡媽媽則認為,「我覺得孩子那麼小不大適合多看電視,孩子坐在電視機前一動不動的樣子看起來有點呆呆的,再說感覺對視力也不大好。」
聽了大家的討論,糰子媽更加困惑了,那麼兩三歲的寶寶到底可不可以看電視呢?」
早在1999年的時候,美國兒科學會就公開提出,0-2歲的寶寶不適宜看電視;2-4歲的孩子每天坐在電視前的時間儘量不要超過1小時。
在孩子2歲以前,視力尚處於發育的狀態中,電子產品中活躍的畫面會影響到孩子的動態視力發展,妨礙孩子的三維感知力發展。與此同時,固定的畫面概念還會導致孩子產生思維定式,使得孩子缺少想像的空間,進而束縛了孩子的想像力。
此外,2歲以前喜歡看電視的孩子語言方面的表達能力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孩子缺少與他人交流的機會,語言表達沒有足夠交流練習的空間。
此外,最新研究表明,3歲以內接觸電子產品過多的孩子,更容易產生注意力方面的障礙,比如說在入學後產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力障礙等問題。
1. 對時間有所管控
孩子們的自制力很弱,如果父母不加管控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沉迷其中。所以父母們有必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控制好他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比如說2歲以上的孩子最好不要超過1個小時,並且儘量保證一次觀看的時間不要太長。
2. 對觀看的內容有所把控
一些節奏比較快的內容並不適宜孩子接觸,因為這會導致孩子沒有思考的時間而疲於被動接受畫面所傳遞的信息,看起來孩子看得很認真,但是事實上孩子所吸收的內容很有限。父母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慢節奏並且故事前後沒有關聯的內容,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有所理解。
3. 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在孩子喜歡看電視的問題上也可以處理得更加靈活一些,適當地轉移注意力可以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不可以看電視」的要求。比如說,父母可以選擇和孩子做遊戲或者是外出玩耍的方式來滿足孩子的娛樂需求。
4. 增加與孩子交流的時間
有研究表明,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交流會更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所以父母們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親子溝通,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了解孩子的喜好,這遠比把孩子放到電視前更加有意義。
父母們對於孩子喜歡看電視的習慣有所把控,這對於孩子的成長發育而言是非常有好處的,畢竟注意力集中會讓孩子在固定時間內獲取的知識更多。
1. 減少對孩子的超限幹預
當孩子做某件事時,父母所給予的過多「關注」有些時候有可能會成為對孩子的超限幹預。比如說父母不斷地打擾孩子的思路,雖然是為了糾錯,但是卻讓孩子無法進行認真思考的狀態,孩子的專注力也就隨即遭到了破壞。
2.激發孩子自身的能動性
當孩子對於某個方面表現出更強的興趣時,孩子會更加願意為其花費時間和精力,這時候孩子身上的主動性就被調動了起來。所以父母們要去用心探索調動孩子主動性的契機,讓孩子更好地沉浸其中。
3.注意勞逸結合
孩子們保持專注的時間是不斷發展的並不如大人們想像得那麼時間久,所以在專注力保持的間隙應該有一段放鬆的時間,如果父母過於勉強這不僅會讓孩子覺得很有壓力,還會讓孩子產生消極的專注力體驗。適當地勞逸結合才能夠有助於孩子集中精神更好地投入其中。
對於孩子是否可以看電視的問題,父母們應該給予重視,把孩子從電視機前調動起來,帶著孩子去接觸更加豐富有趣的事物,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會更加有意義。
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櫻桃媽媽陪你一起育兒,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