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萬物復甦,一切都充滿了生機。為了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提高身體抵抗力,幼兒園會開展很多戶外活動。孩子們卸下沉重的冬衣,在暖暖陽光的照耀下,像脫僵的「小野馬」般不停地跑跳,玩到興奮時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
每天早上入園,當老師從家長手上接過孩子時,就已經把他當成自己的寶貝,傾注了全部的愛。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磕碰,最心疼的就是老師,他們恨不得受傷的是自己。接下來,我們聽聽幾位老師的心聲:
孩子受傷,家長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家長雖然心疼,但能理解老師的工作,而有些家長一下子火氣就上來了,馬上打電話責問老師為什麼沒看好自己的孩子,甚至告到園長那裡。
案例:
王老師是一位新上崗的幼師,在組織孩子開展早操活動時,強強由於跑得太快不小心跌倒,膝蓋受傷擦破了皮,王老師趕緊帶著他到醫務室處理。哭了一小會兒,強強又跑去和小夥伴玩去了,王老師心裡卻非常難過,趕緊給家長打電話解釋,但是家長不依不饒,告到園長那,這讓王老師非常受傷。
家長的過激反應不僅讓老師傷心難過,對孩子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1.影響孩子的性格
孩子本身對磕碰、疼痛這些事情是有一定忍耐度的。小磕小碰時,大多數孩子經過短暫的哭泣後就繼續開心地玩耍了,可如果家長反應過度、情緒激動或者大聲斥責他人,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件特別可怕的事情。
為了防止這種"可怕"的事情發生,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不敢冒險,不敢和小夥伴玩遊戲,這對孩子性格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2.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
如果發生了磕碰,家長在孩子面前埋怨老師、斥責幼兒園,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磕碰受傷完全是別人的錯,和自己沒有關係。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學會把責任都推卸給別人。
3.限制孩子的成長發育
學齡前的孩子,精力非常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動和探索,才能促進身體和心理的發育。由於孩子肢體控制還不十分熟練,難免會出現磕碰,如果一點磕碰都不允許發生,那就只能犧牲孩子的活動空間和探索機會,這對孩子成長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怎樣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呢?以下方法家長不妨試試:
小傷口,不在意
一般磕碰的小傷口,老師肯定會帶孩子去醫務室處理,不會有什麼大礙,家長不用太過緊張。
先問原因,再下結論
如果孩子受傷之後出現哭鬧、告狀等情況,家長一定不要衝動,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幼兒園和老師。
對老師多一些寬容
孩子在家,幾個大人看護,也無法完全避免孩子的磕碰,更何況在幼兒園裡,一個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呢?家長要多理解老師的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教會孩子對他人寬容,也會讓老師非常感激,以後會對孩子格外上心。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每一次磕碰都是教育的契機,家長可以藉此機會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險的,讓孩子慢慢學會保護自己。
老師沒有三頭六臂,沒法做到事事完美,但老師疼愛孩子的心和家長是一樣的。希望父母們對老師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呵護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每日|幼教|資源|分享
幼兒園手工、幼舞蹈、早操、律動、
教案、課件、環創、工作計劃、總結、老師隨筆、
觀察記錄等幼師資源,讓幼師少備點課,幼兒園工作更加輕鬆點
親,記得分享到朋友圈,別忘記了@ 做幼教和幼兒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