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薦書
【每早七點 15分鐘 閱讀一本書】
(書蟲評論:向下滑動查看)
閱讀過程太嗨了,太能故弄玄虛了,除了真兇我幾乎把裡面的人物都懷疑了一遍
看到最後推理部分,心裡是湧起一股享受的感覺,這感覺和x悲劇的感覺有點相似。真的很好,細節這麼散,邏輯感我都快要跟不上,結果艾西恩竟然順手拈來的把 一切整理妥當。
引人入勝
真沒看出來是中國人寫的……
打算看第二遍,這樣我就知道作上帝是什麼滋味啦!作者是北京人,我真是被他的名字和故事欺騙了。
居然是國產,太神奇了= =
閃蒼大神 我膜拜
推 薦
曾以《犯罪心理學—ID》為題、署名閃蒼在網絡上得到了超人氣點擊和熱評,並被三百多家網站轉載。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懸疑環環相扣,推理縝密嚴謹。本書主線講述了一個中國心理醫生捲入美國某城市連環殺人案中,他憑藉自己的淵博學識對案件進行了抽絲剝繭的調查,並以過人膽識粉碎面具殺手陰謀。輔線是醫生的身世之謎。醫生長期被人監視卻似乎渾然不知。面具一案雖結,但醫生帶著所有的謎團從眾人的視野中消失,讀者只有期待該系列的下一部作品才能揭曉謎底。
內容簡介
該作品曾以《犯罪心理學》、《ID》為題、署名詹姆斯·梅裡布克,閃蒼在網友中引發震動——它是一部罕見的原創推理作品。
美國西部城市波特蘭陷入驚恐之中——殺人案接踵而至,每一位受害者都被剝去了臉皮,屍體上都留下了鐵釘、硬幣等「記號」,身旁還有一行血字:「面具即將歸來!」
是密碼,還是預言?
警方一籌莫展,案件撲朔迷離。惡作劇般的血字出現在街頭,一個自稱殺了人卻不知屍體和兇器所在的女性來警局投案,而她的男友在城市的另一端被謀殺……老警官薩姆蘭邀請神秘的中國心理醫生塞斯·沃勒幫助分析案情,塞斯·沃勒依靠對人類心理和行為的敏銳直覺,對案件進行了抽絲剝繭的調查。正當二人聯手之時,面具殺手又更新了「遊戲規則」。
形勢刻不容緩,一定要揭開面具殺手的靈魂黑幕,一定要趕在殺手的前面挽救更多人生命……
作者簡介
艾西,曾用筆名艾西恩。某重點大學心理學專業畢業,不想給患者開昂貴藥品,於是成為自由心理諮詢師,出沒於京城各個角落,以研究不同的心理為樂。擅長情緒療法、行為療法,7年時間接觸近200個病例。涉及幻覺、人格障礙、躁狂抑鬱症等各種心理問題。治癒率65%。
精彩書摘
2003年3月20日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 傍晚 一切都在孕育著……
18時34分,波特蘭市中心的某個街角,年輕男子懷抱著巨大的禮品盒。他匆忙的樣子和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神情,叫任何人都會感慨曾經擁有過的年輕時代。
他不時低頭看看手錶,愈發加快了步伐,「但願不要遲到,我的親親。」這樣喃喃自語著,他鑽進了專門等待他的計程車……
19時40分,卡爾文東街行人罕至,這光景放在平日可不常見。街道把口的咖啡屋裡,只剩下老闆麥瓦和瑪莎女士。店裡靜悄悄,惟有電視機在聲嘶力竭地吼叫著。
誰都知道,最近兩個月不太平!
「很抱歉,」電視臺主播小姐在接到了工作人員遞過來的稿件之後這樣說道,「請原諒現在不得不暫停有關數月前校園槍擊事件的後續報導,插播一條新聞。市警局的羅伯特局長鄭重宣告,對於近來發生的『面具殺手』連環殺人案件。市警力已展開盡心全面之調查,目前也得到了FBI相關專家的幫助,相信此案咫日可破。同時,他也敬告各位尊敬的市民,依據FBI資深心理分析師的估計,殺手有可能在近日活動,提請各位市民不要在晚上獨自外出……」
「哦,多麼諷刺啊。在那些笨蛋警察躍躍欲試的工夫,我這裡的客人們都被嚇跑啦!這時候還說什麼警告?呸,我看他們心裡巴不得多出現幾宗案子,要不然怎麼能破獲得了呢?!話說回來,這位小姐,」老闆用尖利的冰錐刺碎厚厚的冰塊,倒在已鎮好的冷咖啡上,把杯子端到了瑪莎面前,「這一杯算我請客,看來您苦苦的等待是沒有結果了。那麼,您喝完這杯咖啡就請早點兒回家吧。像您這樣漂亮的小姐,一定要多加注意啊!」
瑪莎此刻有些頹然地合上手機。這已經是第七個電話了,不知道為什麼,那該死的傢伙就是不接電話。才剛剛訂婚,就這麼不把我放在眼裡了嗎?
……
書
評
面具之下——向我心中的原創大師致敬
作者:悠SKY—指間沙
時間:2010-12-21
想寫一寫這部小說很久了,一直都沒有動筆,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它帶給我的震撼是無可比擬的。他是推理小說,但是又超越了單純的推理,我不懂本格,不懂變格,不懂社會派不懂硬漢派,但是我知道,這本書無論是情節技巧,還是人物刻畫,還是罪案推理,還是思維結構都是我所看到的一流作品。在閱讀中,除了驚悚懸念的體驗,還有就是對於作者的熟稔的寫作手法以及驚人的博學而嘆服。
從《沉默的羔羊》之後對於連環殺手和犯罪心理學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大一時基本翻遍了圖書館所有國外有關連環殺手的小說。個人覺得連環殺手和其他小說有著莫大的區別,與警方鬥智鬥勇,往往在殺人後留下線索預告,是一場正與邪高智商的聯合對抗;同樣的,連環殺手的動機更是耐人尋味,這一類的小說往往滲透了犯罪心理學,心理痕跡等專業內容,兩者在這個不見硝煙的心理戰場上鬥智鬥勇也同讓令我為之痴迷不已。然而看的多不代表就是好的,絕大多數小說都如過眼雲煙一般,合上書,甚至都無法記起兇手的名字。我承認自己在挑作者的時候往往選擇忽略國內作家,因為在看過的不多國內連環殺手小說中,兇手幾乎千篇一律的作案手法,而作者在文章結構線索上往往比較單一,背景環境設置窄小,文字駕馭上與相對比較成熟的歐美作家更是可笑,我幾乎沒有見過真正意義上的長篇原創推理小說。直至《面具館》。
整部小說構架於美國,其中的社會環境,無論是西方神話,宗教,抑或社會體制,民眾生活均真實而敏銳,文筆更是西化,如果不去查,完全看不出是由一位中國人所著,老實說我還以為是美國某暢銷小說作家。在寫作技法上甚至採用了國內難得一見的多線式劇情和多主角式構架,作者不僅做到了令多主角互不矛盾,甚至做到互相補充,彼此交叉。同樣作者豐厚的心理學造詣支撐起整部小說框架,而其在法醫學,昆蟲學上的造詣則足以令整部書精彩紛呈,絕非普通推理小說所能及。整部小說讀下來,好不酣暢淋漓!
中國醫生作為整部小說的靈魂人物,他博聞強識,他才華橫溢,同樣的,他神秘莫測的身世更是叫人浮想聯翩。
在迷霧重重的線索紛繁的四件連環殺人案中,看中國心理醫生如何剝繭抽絲,步步為營,揭開黑暗中詭笑的面具。
小說以四件連環殺人案件開始,每一位受害者都被剝去了臉皮,屍體上都留下了鐵釘、硬幣等「記號」,身旁還有一行血字:「面具即將歸來!」
是密碼,還是預言?
警方一籌莫展,案件撲朔迷離。惡作劇般的血字出現在街頭,一個自稱殺了人卻不知屍體和兇器所在的女性來警局投案,而她的男友在城市的另一端被謀殺……
於是塞斯·沃勒—一位神秘的中國心理醫生登場了。
書
評
MASK
作者:往wang
時間:2015-07-24
最近很是無聊,某天心血來潮,下載了一本社會心理學來看。雖然沒什麼好看的,但是卻激發了我看心理類書籍的欲望。
很久以前,看了《槍王之王》這個電影,聽說了《犯罪者與動機》這本書。然而,今天的我卻找不到電子書。於是,下載了本《犯罪心理學》看看。不想,這是本名為《面具館》的小說。
20多萬字,斷斷續續看了幾天才看完。
小說帶有一種的濃重的外國文學的氣息,主要人名差不多有20個左右。由於作者是中國人,使得名字比較好記。小說場景轉換頻繁,顯得有些突兀。小說中有大量的人物對話以及內心推理。結尾部分有些倉促,但並不生硬。
作者是北京人,寫得很有外國的味道。儘管有些地方不免有中國鄉土的感覺,但是閱讀的時候總感覺是譯者的原因。作者肯定對外國文學有很深的了解。人名都是外國的,可能不太好記,不過看著看著就記著了,畢竟有20多萬字呢。對於小說場景轉換頻繁,我覺得是作者故意為之。這樣不僅可以製造混亂,給讀者難以招架的感覺,還能牢牢把握住讀者的心理。每到驚險、關鍵處,場景一轉,妥妥地吊著讀者的胃口。其實,文章具體心理分析的內容並不是很多,前面通過沃勒醫生來突出心理分析這一方面,然而並沒有太多的具體內容。結局,之所以覺得倉促的原因是,劇情發展太快,先是卡洛斯看到斜著的釘子,懷疑魯夫,後是卡洛斯死後沃勒通過去他家裡,然後分析,最終看透一切。這一部分,進行的太快,可能是我等常人智商硬傷,跟不上節奏,覺得倉促。
看完之後,仔細想想,故事是很連貫的,儘管殺了11個人,卻沒有絲毫生硬或是難以理解的地方。
此外,為什麼卡洛斯沒有被剝去臉皮呢?我覺得是作者自己也不捨得讓這個可愛的小夥兒這麼慘吧。死就死了,還是不要被殺手奪去臉皮吧。
沃勒醫生無疑就是作者心中理想的男人形象,溫柔高智商,有著神秘的身份和傳說的過去,不過沒有本我,有些難以接受。
小說裡面牽涉過的《藍湖》、《島》、《O的故事》等書,估計作者都看過。作者博覽群書,佩服佩服。另外,文章大量充斥著的性心理的描寫,並且分析的相當到位。我覺得作者讀過很多性心理的書,對性心理有著很深的理解。
作為犯罪心理的小說,作者對變態心理學肯定還是有一些研究的。不過,我覺得要是作者對變態心理的研究跟性心理還是有一些差距的。若是對變態心理多一些具體分析,我想這部小說會更好。
這真是一部好小說,它有著愛情,犯罪,性,變態,推理,驚悚等等,絕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