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落戶臨港

2020-12-11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3月26日下午, 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以下簡稱「項目中心」)籤約儀式在上海臨港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的第一個科研機構完成籌建、正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正式批准的中國第1個、全球第10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弗勞恩霍夫製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所長、斯圖加特大學工業製造與管理研究所所長Thomas BAUERNHANSL,弗勞恩霍夫製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項目經理Michael LICKEFETT,斯圖加特大學工業製造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Marco HUBER教授等7位德方嘉賓,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張全,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史文軍,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常委、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杰,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吳曉華,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甌,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沈偉國,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洪海,臨港集團副總裁朱偉強,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羅鵬,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孫麗珍、金隼,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杜朝輝、常務副院長彭志科、副院長王皓等中德雙方智能製造領域權威機構領導、企業嘉賓及師生100餘人參加了籤約儀式。籤約儀式由奚立峰主持。

張全代表上海市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致辭,對中國第一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智能製造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標誌,此次弗勞恩霍夫協會、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臨港地區強強聯合,對於中國和上海的智能製造發展具有裡程碑式意義。上海市科委將圍繞產學研合作的關鍵環節,打造一批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推動優質創新資源共享集聚,加快產業結構專業化,不斷探索新型產學研模式,促進國內外產學創新,形成各類優勢互補。他認為此次籤約開啟了上海智能製造的新徵程,希望能夠產出一批重大科技和產業化成果,成為智能製造領域具有國際水平的研發機構,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產業升級做出新的貢獻。

史文軍代表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在致辭中指出,上海智能製造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弗勞恩霍夫協會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強強聯合,將在整合資源、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孵化方面,助力上海智能製造產業發展。上海市經信委將堅持市場導向、政府引導,繼續為智能製造產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對項目中心後續建設給予全力支持。他希望合作雙方以此次籤約為契機,將研究機構打造成應用技術研究、產業合作的標杆示範項目,共同推動上海以及長三角智能製造發展,為推動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全力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發揮應有的作用。

陳杰表達了臨港管委會對項目中心建設的支持。他希望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領域開展更多的深入合作研究,實現更多成果轉化,賦能高端產業發展,助推科技創新進步,助力臨港智能製造中心建設。他表示臨港管委會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項目中心在臨港的高水平運營和發展,整合資源、搭建平臺,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共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水平建設。

沈偉國代表上海科創投集團致辭,認為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強強聯手,共建智能製造項目中心的模式,創造了國際頂尖的非營利性科研機構與國內一流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為科技創新型機構的合作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科創投集團將聚焦國家戰略,發揮國有創投的「示範」作用,推動項目中心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助力項目中心邁上新臺階。

國際生產工程科學院(CIRP)前任主席、弗勞恩霍夫協會資深教授Fritz KLOCKE代表弗勞恩霍夫協會視頻致辭,向所有支持、促成項目中心正式成立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他希望雙方將在智能製造領域開展更廣泛、更卓有成效的合作,並且能持續推廣這一合作模式,推動中德合作關係深入發展,帶動智能製造產業的進步。

Thomas BAUERNHANSL在致辭中指出,弗勞恩霍夫協會成立於1949年3月26日,今天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成立70周年的紀念日,中國第一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與總會正好在同月同日誕生,對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雙方在近兩年的籌備過程中,為搭建中德科研合作機構和文化的橋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解決了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設立科研機構的法律問題,奠定了雙方未來合作的穩定基礎。他希望雙方推進工業價值創造的數位化轉型,發展信息物理系統,培養人才,共同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

林忠欽代表上海交通大學致辭,對出席籤約儀式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林忠欽在發言中指出,2017年在臨港管委會、上海交通大學的積極推進下,上海交通大學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從備忘錄到正式合約,雙方通過多次詳細談判協商,摸索出了合作的新路線,創新了產學研合作機制,為國外著名非營利科學研究機構與我國進行深度合作理順了法律規範,開創了國內外非營利性科研機構與我國共建科研基地的先河。他表示,中國第一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落成於上海交通大學,不僅是上海市智能製造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中的重要裡程碑,也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一個重大進展,希望項目中心成為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智能製造研究和轉化基地,為製造強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奚立峰、Thomas BAUERNHANSL、吳曉華分別代表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籤署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正式合約。林忠欽、張全、史文軍、陳杰、吳曉華、Thomas BAUERNHANSL、沈偉國、Michael LICKEFETT、黃甌、Marco HUBER、徐洪海、Joerg SIEGERT、朱偉強共同為項目中心揭牌。

會上宣布了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戰略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成員,聘請林忠欽擔任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Fritz KLOCKE擔任戰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聘請奚立峰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Thomas BAUERNHANSL、陳杰擔任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Marco HUBER 、曹兆敏、Christoph MITTERER為專家委員會委員;項目中心任命Michael LICKEFETT 為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德方主任,王皓為中方主任。

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的成立不僅推動了臨港建設國際智能製造中心的進程、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而且對我國建設非營利共性技術研發機構起到了借鑑作用。項目中心由弗勞恩霍夫協會官方授權,法律定位為從屬於上海交通大學的成本中心。2017年10月14日,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三方籤訂了合作備忘錄,開始籌建該項目中心。之後上海交通大學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開展了歷時一年多的詳細談判,雙方共同努力解決了國際非營利性機構進駐中國的一系列法律問題,包括弗勞恩霍夫協會進入中國的非營利屬性問題、協會人員在華長期工作的稅收、勞動屬性等,探索出了我國與國際非營利性機構合作的新路線,為我國建設非營利的中間型研發轉化平臺提供了很好的體制機制借鑑。

作為德國工業4.0和中國智能製造強強聯合的研究平臺,項目中心將集聚優勢科技創新資源,發揮智能製造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推動上海科創中心、臨港國際智能製造中心建設,為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助推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技術和體制支持。

附:

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簡介

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全稱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成立於1949年3月26日,以德國科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約瑟夫·弗勞恩霍夫(Joseph von Fraunhofer)的名字命名,總部位於慕尼黑,致力於面向工業的應用技術研究。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是全球最高水平的應用科研機構,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為成功的非營利共性技術研發機構,世界上最高效的技術轉移機構,為德國工業提供了強大的創新驅動力,是德國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一員。據2016湯森路透發布的全球最具創新力政府研究機構25強榜單,法國原子能與可替代能源委員會、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在該榜單上名列三甲。

弗勞恩霍夫製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IPA)簡介

弗勞恩霍夫製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是弗勞恩霍夫協會下屬研究所,是工業4.0研究領域的領頭羊,在信息物理系統、下一代工業總線、數字孿生技術、先進感知技術等方面具備雄厚的實力。

該研究所位於德國斯圖加特,依託於斯圖加特大學,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工業4.0相關的製造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年均科研經費超過八千萬歐元,在弗勞恩霍夫各研究所科研經費排名中位列第三,在所有製造領域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中排名第一。IPA是弗勞恩霍夫協會中工業4.0方向最為權威的研究所,在德國工業4.0研究和應用轉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視頻報導:http://v.sjtu.edu.cn/reports/report2-1571.html)

相關閱讀:

[CHINA DAILY]New smart manufacturing institute launched in Lingang

[XINHUANET]Fraunhofer research center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人民網]國內首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落戶上海臨港

[看看新聞Knews]視頻|中國首個弗勞恩霍夫科研機構落戶上海臨港 助力智能製造技術應用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成立
    本報訊 3月26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雙方將在臨港地區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
  •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海外項目中心將在上海臨港開建
    央廣網上海10月1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今天下午,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下屬弗勞恩霍夫製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IPA研究所)與上海交通大學和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正式籤署合作備忘錄,將依託各自優勢在臨港合作建設弗勞恩霍夫智能製造項目中心,進一步完善了臨港地區智能製造的創新生態體系。
  • 中國首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在上海臨港成立
    3月26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依託各自優勢在上海臨港地區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這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正式批准的第1個、全球第10個項目中心。
  • 德國工業4.0牽手中國智能製造,國內首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正式成立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報導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訊(侯樹文 記者 王春)3月26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籤署正式合約,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以下稱「項目中心」),標誌著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的第一個科研機構正式成立,即全球第10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
  • ...工業4.0和中國智能製造在上海臨港強強聯手,這個世界級科研機構...
    上觀新聞報導 今天下午,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依託各自優勢,雙方將在臨港地區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這將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成立的第1個、全球第10個項目中心。
  • 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首個中國科研機構成立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3月26日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在臨港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3月26日電 (記者 繆璐)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26日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在臨港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以下簡稱「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籤約現場機器人為滑鼠裝配零件展示。
  • 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德...
    6月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德城市生態發展合作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該項目中心將落戶楊浦區,是繼上海交大與弗勞恩霍夫智能製造項目中心成立之後,弗勞恩霍夫與交大共建的另一個重要研究平臺。
  • 上海交大-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新聞—科學網
  • 中國智造與德國工業4.0強強聯合,在臨港建世界級科研機構
    機器組裝無人機3月26日下午,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雙方將依託各自優勢在臨港地區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以下稱「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
  • 弗勞恩霍夫協會 | 智能製造新概念
    智能製造新概念   【中文條目】弗勞恩霍夫協會   【英文條目】Fraunhofer Society   【德文條目】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 V.
  • 上海交大-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
    -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供圖   搭建中德合作平臺 上海交大-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   中新網上海6月3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儀式3日在上海舉行,項目中心未來將作為中德在城市生態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平臺,致力於為中德及全球科學家構建廣泛而深入的合作機會
  • 中國工程院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專題會在上海舉行
    9月16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承辦的「2020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IEID2020)——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專題分會」在上海舉行。
  • 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一行來訪設計學院
    11月6日上午,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國際合作處中國業務總工程師Christoph Mitterer,建築創新聯盟主席Thomas Kirmayr和建築物理研究所副所長Gunnar Grün,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FPC_UD@SJTU)主管Li Hong等一行訪問設計學院,設計學院院長阮昕
  • 蒲江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共建「中德中心」
    交流會上,蒲江縣舉行了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攜手合作共建「中德中心」項目啟動儀式。據了解,此次大會由成都市商務委、蒲江縣政府聯合主辦,由成都歐盟項目創新中心和成都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聯合承辦,大會藉助「歐洽會」平臺,突出合作區與歐洲各國在投資、貿易、科技等領域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廣成都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
  •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要開了臨港變身"假日之地"還會遠嗎
    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  在這裡,既可以感受到豐富的海洋文化,更充滿了青春的氣息。矗立在上海海事大學的吳淞輪、上海海洋大學的明湖、鏡湖,都是不容錯過的風景。    智能製造工業之旅(此線路籌備中)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展廳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上海)致力於打造「創新研發、規模轉化」雙輪驅動的工業網際網路功能型平臺
  • 上海臨港:智能製造基地吸引交大團隊「搬家」
    中青在線上海8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有一個特殊的員工,他是原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副院長習俊通。如今,他辭去行政職務,帶領著一支168人的高精尖團隊紮根在距離上海市中心超過70公裡的臨港科技城,為科技城裡的新興產業企業提供各種技術支持。習俊通現在是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2016年6月1日,上海交大第一臺高精尖設備從學校被搬到了臨港,兩年來,研究院為長三角地區的300多家企業提供過服務,直接幫助企業解決他們在生產、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 智能製造,跟洋教頭學什麼
    德國工業4.0相中江蘇智造根據雙方籤署的《備忘錄》,江北新區將牽手有「歐洲中科院」之稱的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在江北新區打造應用研究中心和智能製造創新平臺。其中,應用研究中心側重於為江蘇企業智能製造提供智能製造技術和生產系統定製化服務;展示中心展示一流的中德智能製造,如智能化樣板生產線和車間;培訓中心提供中德雙元制培訓方案,培養智能製造產業人才;標準化中心致力於中德兩國智能製造領域的標準研究基礎工作,承接工信部中國智能製造2025戰略標準化部分項目。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 IOSB-INA、美國...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宋顯珠致辭 籤約儀式在賽迪大廈舉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宋顯珠作了致辭發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德智能製造聯盟秘書長王鵬,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光電
  • 上海臨港新政,部分核心特殊人才可直接落戶
    ,含三個新城中心商業項目 10月31日,綠地與上海市奉賢區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聚焦奉賢新城中心商業商務區,共同推進建設具有國際化水平的綜合體項目。 此次籤約的三個項目位於上海奉賢新城中心商業商務區,該區域將圍繞「上海之魚」(核心景觀湖,佔地8.74平方公裡,將是上海面積最大的人工湖),重點發展高端商業、娛樂、休閒度假和低密度生態居住等產業。
  • 理工大學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材料力學研究所籤協議
    中新網甘肅新聞11月29日電 據蘭州理工大學網站披露:11月18日至22日,蘭州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夏天東教授帶領學校科技文化代表團,對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材料力學研究所(Fraunhofer IWM)和柏林工業大學進行了工作訪問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