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和中國智能製造在上海臨港強強聯手,這個世界級科研機構...

2020-12-1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是全球最大、最高水平的應用科研機構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為成功的非盈利共性技術研發機構,世界上最高效的技術轉移機構,為德國工業提供了強大的創新驅動力,是德國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一員。

上觀新聞報導 今天下午,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依託各自優勢,雙方將在臨港地區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這將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成立的第1個、全球第10個項目中心。

 

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全稱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成立於1949年,以德國科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約瑟夫·弗勞恩霍夫的名字命名,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致力於面向工業的應用技術研究。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是全球最大、最高水平的應用科研機構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為成功的非盈利共性技術研發機構,世界上最高效的技術轉移機構,為德國工業提供了強大的創新驅動力,是德國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一員。據2016湯森路透發布的全球最具創新力研究機構25強榜單,法國原子能與可替代能源委員會、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在該榜單上名列三甲。

作為「德國工業4.0」和中國智能製造強強聯合的研究平臺,此次成立的上海交大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將推動臨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製造中心、打造全球協同的科技創新區,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項目中心將秉承弗勞恩霍夫協會非營利性、行業共性技術研發與服務、避免技術轉化獨佔性的宗旨,針對工業4.0核心技術開展公共研發,對汽車、航空航天、造船等行業的國家骨幹企業、中德合資企業開展廣泛的工業4.0共性技術服務。

 

經過前期的籌備,項目中心已初步建成了中德「未來智造體驗中心」,這是一條面向未來製造模式、能夠充分體現目前德國工業4.0和中國智能製造領先水平的演示生產線,全面詮釋智造概念,展現未來車間場景,體驗人機環境互動。目前,中德聯合團隊已突破一系列工業4.0、智能製造前沿、共性技術,包括信息物理系統製造總線、實時數字孿生系統、人工智慧互動糾錯裝配、人機共融協作製造系統等。

相關焦點

  • 中國智造與德國工業4.0強強聯合,在臨港建世界級科研機構
    機器組裝無人機3月26日下午,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雙方將依託各自優勢在臨港地區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以下稱「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落戶臨港
    3月26日下午, 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以下簡稱「項目中心」)籤約儀式在上海臨港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的第一個科研機構完成籌建、正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正式批准的中國第1個、全球第10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
  • 德國工業4.0牽手中國智能製造,國內首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正式成立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報導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訊(侯樹文 記者 王春)3月26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籤署正式合約,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以下稱「項目中心」),標誌著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的第一個科研機構正式成立,即全球第10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
  • 中國首個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在上海臨港成立
    3月26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依託各自優勢在上海臨港地區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這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正式批准的第1個、全球第10個項目中心。
  • 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首個中國科研機構成立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3月26日電 (記者 繆璐)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26日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在臨港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以下簡稱「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籤約現場機器人為滑鼠裝配零件展示。
  • 上海交大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成立
    本報訊 3月26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正式合約,雙方將在臨港地區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製造項目中心
  • 2020智能製造、工業4.0案例TOP30
    2020智能製造、工業4.0案例TOP30RK企業案例專家點評1航天科工雲雀協同研發平臺2.0版鯤鵬展翅2格力電器智能製造領域5G專網棋行天下3中國商飛商飛智能製造系統CIMS壯志凌雲4海爾智家「5+7+N」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相得益彰5比亞迪全擎全動力智造平臺篤行致遠6吉利控股「智能魔方」CMA架構厚積薄發7京東方第6代柔性AMOLED
  • 智能製造、工業4.0和數位化製造的異同
    2015年,作為我國未來十年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和未來三十年實現製造強國夢的奠基性文件的《中國製造 2025》明確提出:「智能製造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智能製造在我國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新契機,已成為我國現代先進位造業新的發展方向。
  • 允升科技 | 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工業4.0等熱詞的概念和關係
    工業物聯網不僅包括傳統的軟體要素,還包括硬體傳感器、雲服務平臺和智能控制等。工業物聯網除了要求數位化外,更側重於製造和運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然而對於現在的中國工業,仍然處於「工業2.0」階段與「工業3.0」階段之間,積極向生產自動化方向發展。
  • 強強聯手!資生堂成為首個入駐東方美谷的世界級化妝品企業
    CBO 記者張慧媛美耀「東方」,「資生」萬物;強強聯手,美力創新。今日(3月17日)下午,資生堂集團入駐上海東方美谷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奉賢博物館舉行。就此,資生堂正式成為入駐上海東方美谷的首家世界級化妝品企業。資生堂在籤約儀式中宣布,將在東方美谷建立新的研發機構,持續推進中國市場本土化。
  •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海外項目中心將在上海臨港開建
    該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有望成為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首個官方合作的項目中心和其第10個海外項目中心。此次籤約既是落實兩國總理關於深化中德合作的具體舉措,也是調動國際科技創新資源共同參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新成果,將極大增強上海在「工業4.0」領域研究的實力,對於「中國製造2025」的製造強國戰略是一個重要的支撐。
  • 工業4.0的50個專用名詞點評! - 智能製造 - CIO時代—新技術...
    成組技術無疑是柔性製造、CIMS乃至系統工程的最基礎技術。中國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和時間都被邊緣化了,成組技術曾經有過輝煌但更多的是沒落的二十年,恐怕是當下中國智能製造不得不回頭重新補上的課。在工業4.0時代,靠著機器人和智能終端的精準控制,TQC或將不再是成為棘手的問題。但中國製造業的當下,這卻仍然是核心問題。唯德國是瞻的同胞們要注意了——這件事德國甩中國幾條街。
  • 上海臨港:智能製造基地吸引交大團隊「搬家」
    中青在線上海8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有一個特殊的員工,他是原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副院長習俊通。如今,他辭去行政職務,帶領著一支168人的高精尖團隊紮根在距離上海市中心超過70公裡的臨港科技城,為科技城裡的新興產業企業提供各種技術支持。習俊通現在是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2016年6月1日,上海交大第一臺高精尖設備從學校被搬到了臨港,兩年來,研究院為長三角地區的300多家企業提供過服務,直接幫助企業解決他們在生產、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 同濟曼海姆EMBA 與你一起探索德國工業4.0
    德國擁有強大的設備和車間製造工業,在世界信息技術領域擁有很高的能力水平,在創新工業科技產品、嵌入式系統、自動化工程和複雜工業過程管理方面也有很專業的技術,這些因素共同奠定了德國在製造工程工業上的領軍地位。德國工業4.0,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0年公布的《高科技戰略2020》中,當中提出了一系列促進位造業發展的創新政策。
  • 德國工業4.0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德國工業4.0與我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意義相近。我國在分析國內外市場的基礎上,遵循產業升級與轉型的客觀規律,編制中長期十年規劃,頒布了中國製造2025,其主線是兩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進智能製造,主要形式是「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都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針對製造業發展提出的戰略舉措。
  • 全球工業4.0大獎為何頒給中國?幕後科技團隊:中國版弗勞恩霍夫研究所
    沒有深入到智能製造這座巨大冰山的水下部分,就無法縱觀整個龐大的智能製造體系。只有深度下潛,方可一睹其博大。11月28日,全球工業4.0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德國ROI-EFESO工業4.0獎首輪獲獎企業揭曉。
  • 全球工業4.0大獎為何頒給中國 幕後科技團隊:中國版弗勞恩霍夫研究所
    沒有深入到智能製造這座巨大冰山的水下部分,就無法縱觀整個龐大的智能製造體系。只有深度下潛,方可一睹其博大。11月28日,全球工業4.0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德國ROI-EFESO工業4.0獎首輪獲獎企業揭曉。
  • 上海這個神奇工廠讓人大開眼界
    下了訂單,機械臂從倉庫拿取相應部件,由AGV小車送到產線上裝配、緊固,再燒錄進程序……全程自動,一套根據客戶需求、完全個性化定製的工業產品就此「出爐」。同濟大學工業4.0學習工廠內,記者花了幾分鐘就從頭到尾看完了這套簡短高效的流程。來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發展這些年來,學習工廠承接了近20項國家智能製造專項。
  • 中國工程院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專題會在上海舉行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弗勞恩霍夫智能製造項目中心主任王皓等專家帶來了九場精彩報告,圍繞智能製造、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產業創新等進行了專題分享。專家們圍繞5G、工業網際網路、超精密測量技術、航空高端製造、人工智慧技術、未來機器人等內容進行了互動交流,就產業政策、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非營利研究機構與創新創業孵化體制機制等共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共議技術革新與轉化、產業變革的未來趨勢,展望智能製造的發展前景。
  • 最全解讀上海智能製造三年計劃 深度剖析重點產業戰略布局(附圖表)
    《行動計劃》中提到,到2021年,上海計劃進一步深化5G、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數據和製造業融合程度,打造成為中國智能製造應用新高地、核心技術策源地和系統解決方案輸出地,推動長三角智能製造協同發展。 據《行動計劃》顯示,具體目標有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