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無所事事混吃等死」怎麼破?明明想要改變就是做不到?

2021-03-02 小灶能力派

本文作者Taka:@  | 來源:重構自己,感謝作者授權小灶發布。

全文共3408字,預計閱讀需要9分鐘。

大家好,我是 Taka~

前幾天有讀者給 Taka 留言:

明明知道有事情要做,要學習,要上進,但就是打不起精神,就是動不起來

每天日復一日重複著無所事事混吃等死的生活,不知道要怎麼打破這個狀態

你可能因為許多理由想要改變自己,但卻因為做不到而感到苦惱,因為「理想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之間的差距而感到痛苦,實際上所有人都存在這個問題

當你無法實現願望,可能會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沒有自控力」,「無法堅持」,「性格有問題」。

給自己貼上這些負面標籤並沒有意義,這種自我貶低的內疚帶來的痛苦不會帶來改變,只會造成行動癱瘓,逃避到更深處的洞穴裡去。

想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的怪圈,關鍵就是——改變自己的「行動方式」

但是在行動前,我們總是不知不覺給自己設置了很多的障礙。

擺脫誤區

不需要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再開始做

當我們想擺脫無聊生活的時候,比如想要開始運動的時候,內心不自覺地會想

最後,你依然什麼都沒做,繼續在家裡躺屍

事實上,你可能永遠都「準備」不好。

每次考試前,大家總會覺得時間不夠,這裡沒記住啊那裡沒練好,考試時間越近就越焦慮。但是再給你2個月的時間呢,你可能還是覺得沒有準備好。因為題目做不完,書看不完,練習都是沒有盡頭的。

過度思考會導致行動癱瘓,難以前進

不要等到充滿「幹勁」和「動力」再開始 


相信「要有動力才能行動」,是一個毀滅性的習慣。

每個人都有不在狀態的時候,甚至比狀態飽滿更加常見。精力不足,疲倦了,生病了,或者跟別人吵架了心情不好,這時候很難激發動力去做困難的事情。過去生活的慣性和大腦偷懶的「最小阻力原則」,會讓你什麼都不想幹

最近 Taka 寫作的時候總是拖延症犯了,開頭沒寫幾個字就不想寫了,總覺得自己沒有狀態寫不出來,然後就開始拖延,而且非常焦慮。

但是慢慢發現,那些一流的作家都提到同一件事:

不要等到有靈感的時候才開始寫作,不要總在心情好的時候才會寫作。

職業作家都是把寫作當成每天必須要完成的任務,無論狀態好還是不好,無論此時此刻有沒有靈感,比如村上春樹每天不寫完4000字之前什麼事都不會幹。

所以 Taka 也找到了對付自己寫作拖延的方法,就是設置固定的時間,到點就去寫,狀態不好,心情不好,犯困犯餓,也得在這個時間段裡寫滿。事實上,用這種方法克服開始的惰性和情緒,往往都能超額完成任務

人類是行動和意志不協調的麻煩動物,我們往往會受到感情和意志的影響作出非理性的錯誤行為。

在你出現一個想達成想法和目標的時候,直接去做,先屏蔽掉你的情緒和感受。扔掉那些糾結,恐懼,憂慮和自我否定,你腦子裡那些七七八八的想法,行動會變得更加簡單。

所以不要「等」到有動力的時候再做,不要「等」最好的時機,不要「等」最完善的計劃。

明天就開始,「明天」永遠也不會到來。

用「最小行動」來開始

為了實現改變,把自己從無所事事的混沌狀態中拖出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開始行動。用行動打敗焦慮,用行動把自己拉回現實和當下。

而「開始行動」的關鍵: 

一、降低行動難度 

二、創造好的結果

如果你給自己設置:每天要運動一個小時,大腦立馬會覺得好花時間啊,而且要累死人了,想想就很痛苦,於是永遠也不會去做。

但是如果說每天只需要站起來活動5分鐘,是不是就輕鬆多了,而且馬上就能夠完成?

《微習慣》的作者史蒂芬·蓋斯就是用這種方法完成了拖延了好多年的運動計劃。

他把最小行動推進到最極致的地步,方法也特別簡單: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基本就是它經過大幅縮減的版本。讓自己每天實施1到3個「小得不可思議」的行動。

比如把「每天做100個伏地挺身」縮減為「每天挑戰1個伏地挺身」的目標。把「每天寫3000字」縮減為「每天寫50字」的任務。

就是這麼簡單到聽起來好像在侮辱智商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減少你大腦對改變的牴觸情緒,邁出最困難的第一步。

因為這些行動目標小到幾乎不會失敗,你才不會因為各種特殊情況而放棄,產生正面反饋的積極效果,激勵你繼續完成,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

不管你給自己設置什麼目標,從最小行動開始去做,去執行這些頻繁重複細小任務。

通過「WOOP」法則堅持

有些事情開始很簡單,但很難堅持下來怎麼辦?事實上,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從來也沒人教過我們「堅持」的方法。

這裡有一個實用的小方法,這樣做計劃,成功率至少提升一半

WOOP 法則是指4個步驟: 

1.W(Wish)願望:剛開始使用的時候,可以從更實質和短期的目標開始,你的願望是什麼?

2.O(Outcome)結果:假如你的願望實現了,它最好的結果是什麼?圍繞這個結果展開想像。 

3.O(Obstacle)障礙:是什麼會妨礙你實現願望,圍繞這個障礙展開想像。 

4.P(Plan)計劃:最後,制定一個「如果XX障礙出現,那麼就採取XX行動去克服它」的計劃。

比如一般情況下,我們做計劃是這樣的:每天學習30分鐘。但是什麼時候學習?怎麼學習?不想做怎麼辦?突然有事情打擾了怎麼辦?很多問題都是不確定而模糊的。

最後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到了第二天,突然有加班,同事聚會,或者因為疲憊,生病,心情不好,就會把這個任務一推再推,不斷往後拖。

直到睡前發現還是沒有完成,又開始責備自己怎麼這麼沒有毅力,然後暗下決心,明天一定要好好運動.然後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但是有效的 WOOP 大法是這樣設置計劃的: 

圖片來源:《WOOP思維心理學》

本質上這個方法讓你在心理上對行動進行預演和彩排,針對障礙設置相應的行動,減少突發事件的幹擾。

給自己在潛意識裡下達具體的指令,這樣到了第二天,大腦可以跳過「想做還是不想做」的糾結,直接考慮「去照著做」就行了,提高「做到」的概率。

WOOP 法則可以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下次再設置計劃的時候,就換成這種方式吧。用的越多,效果越好。

用「創造」取代「消費」

最後關於行動的一點就是:

轉換你的身份,從「消費者」變成「創造者」,是打破無所事事的焦慮最好的方法。

而且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複雜,對於某個特別的問題,深入思考,搜集資料,記錄梳理,分享出去,這就變成了你自己的「創造」。

有人總說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東西?那你可以回顧下自己在什麼方面花費的時間最長。並且不僅僅停留在「消費」和「享受」的層面,關掉頁面什麼都沒留下。

比如有同學說,我就是愛吃。行啊,再往深一步看看呢:你能不能把你吃過的好吃的記錄下來,分享出去。

你能不能研究下怎麼把食物拍的好看,或者這道菜有什麼來歷和傳統,或者這家餐館有什麼故事.持續的研究和分享,說不定你就成了美食博主了呢。

飼主在公司圖書架上放了一本《料理的科學》,大家都覺得特別神,用科學試驗和成分研究的方式來探討為什麼一個食物會好吃,以及用原理上講怎麼搭配和烹飪會更好吃,腦洞也真的是很大。

比如有同學說,我就是愛看劇看綜藝。那你能不能去扒下皮,能不能啃生肉麻煩的時候練習翻譯加入字幕組,能不能寫個劇評影評,能不能搜集下資源當個B站up主,別人只要想看劇都能給出建議和推薦?

比如有同學說,我喜歡看小說。那你能不能看完寫個薦書貼,能不能寫個書評,能不能研究下小說有什麼套路,能不能自己寫個小故事?

 .

這些步驟困難嗎?當然困難,比你躺在床上刷手機困難很多。

做不到怎麼辦?不想做怎麼辦?請參考前兩步

就是在這種不斷嘗試和行動中,找到自己喜歡而且擅長的事情,就算短期還是沒找到,至少,你不再焦慮著自己每天兩手空空的混吃等死了

相關焦點

  • 總是「無所事事混吃等死」怎麼破?為什麼明明想要改變就是做不到?
    每天日復一日重複著無所事事混吃等死的生活,不知道要怎麼打破這個狀態。你可能因為許多理由想要改變自己,但卻因為做不到而感到苦惱,因為「理想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之間的差距而感到痛苦,實際上所有人都存在這個問題。
  • 沒有混吃等死的工作,只有混吃等死的人
    圖片來源 | yestone.com03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的問題:公司裡有太多混吃等死的「鹹魚」,是種怎樣的體驗?緊接著有很多人回復,紛紛跪求公司的聯繫方式,是否還招人等等,熱鬧非凡,畢竟人這輩子追求的不就是舒舒服服地混吃等死嗎?但是,他們好像都忘了財富自由和混吃等死的區別了。還有的新人會跟著部門裡的老人一起鬼混,但是他們沒有任何資格去這樣做。
  • 間歇性鴻鵠大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是怎麼回事?
    你說他認真學習吧,不行,經常會渾渾噩噩;你說他徹底不學吧,也不對,偶爾還要爆發一波正能量,還不肯老實躺地上等死。 這種狀態呢,其實不僅出現在學渣身上,普通學生甚至部分小學霸也會有,無非就是比例不同而已——學渣鴻鵠大志時間很短,混吃等死時間很長;學霸鴻鵠大志時間較長,混吃等死時間較短。
  • 莫讓躊躇滿志,變成混吃等死
    這人世間許多事情都很難,這也難,那也難,但是要說最難的,最難的就是堅持,有時候,我們因為某些事情,好像忽然激發了自己內心的動力,變得積極向上起來,變得躊躇滿志起來,摩拳擦掌,鬥志昂揚。
  • 介紹混吃等死的廢柴,《不求上進的玉子》憑什麼拿豆瓣高分?
    在頹廢的生活中,人的意志會慢慢消沉,雖然它早就發出了刺激信號,但頹廢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作品通過玉子生活的點點滴體現的就是這樣一種變化。日本大把的廢宅青年,或許就是導演的靈感源泉,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和躺,沒有目標的做事,無精打採的和鄰居交流,嫌棄父母的囉嗦,甚至開始抱怨社會。
  • 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我想,這是第一次最真切地感受到,做一個「斜槓青年」是這麼幸運。斜槓青年,是近年來常被提起的一個詞。什麼意思?就是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最大的問題就是愛吃又不肯運動,所以一個疫情下來,整個人圓了大概兩圈。這樣,真的不好。扯了這麼多的心靈雞湯,似乎該切入正題了。如何選擇第二職業,成為一個「斜槓青年」呢?
  • 真人電視劇「女高中生的無所事事」海報主視覺圖解禁
    真人電視劇「女高中生的無所事事」海報主視覺圖解禁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1-09 10:51:53
  • 如果打工猝死,做一天日結玩三天的「三和大神」呢?
    在深圳的三和人才市場中,可以看見這麼一幫人混跡街頭:他們低成本生存著,通常靠做日結維生,吃5元的「掛逼面」,喝2元的大瓶「掛逼水」,做一天150元的日結就閒玩三天;嘴裡罵著「黑心工廠」,一入夜就泡在網吧,抱著混吃等死的觀念度過一天又一天,他們被外界稱為三和青年。倘若每日生活成本低於50元,則進入了他們口中所說的「掛逼」狀態,也即成為「三和大神」。
  • 梁冬 |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想「做什麼」,卻不想「不做什麼」?
    瞿鵲子跑去問神仙長梧子:「我曾經聽孔夫子說,聖人不會天天想著到底要幹點兒什麼,不接近好處,也不害怕壞處,內心沒有孜孜以求的感覺,也不會隨便攀緣,好像什麼也沒有說,但好像又什麼都說了,好像說了點兒什麼,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這種聖人「遊乎塵垢之外」。「塵垢」就是指塵世,聖人是遨遊於塵世之外的。
  • 「快來人啊,有人羊水破了」
    我睡了個午覺,醒來就溼了!」我剛想說話,妹子一連串問題就扔了過來:「醫生姐姐啊,我還有五天就到預產期了,怎麼忽然尿床了呢?會不會有什麼毛病啊?寶寶會不會有問題啊……啊!」「怎麼了?怎麼了?」這聲驚呼又把我嚇了一大跳。「我……好像又尿了!」妹子有點不好意思。
  • 「NLP育兒系列」快速改變的兩個視角
    他認為,心理學家總是在尋找「原因」,從來沒有對你如何崩潰的過程發生過興趣,也不在乎你如何繼續維持崩潰的狀態。他舉了一個例子。傳統的治療會探求夫妻之間出現問題的緣由,大家可能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探索歷史,進行所謂的「心理考古」。薩提亞沒有這麼做,她要求夫婦回想早期的戀愛時光,當他們開始沈醉溫馨時,她就要求他們彼此對看。她可能會說一些這樣的話:「我要你了解,這個人就是十年前,讓你深深愛戀的人。」
  • 教育孩子要「慎始」---寫給父母
    第一個故事:有一個爸爸臨終時,告訴他的兒子說:「我想要吃肉。」兒子一想,爸爸平常最喜歡吃肥肉,所以立刻買了一大塊肥肉,煮好端來給他的爸爸。沒想到,這個爸爸看到這一大碗肥肉,止不住悲哀,放聲大哭。兒子困惑的問:「爸爸你怎麼了?」
  • 不是「勤奮」,而是「稀缺性」,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
    想辦法把自己的「愛好」、「天賦」和「服務他人」結合起來,這就是我們躍遷的捷徑。3、我們要約束自己「採取與決定一致的行動」。你說,這不是廢話麼?不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嘛!——真的嗎?事實上,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做和自己的決定「南轅北轍」的事情。明明想要考一所好大學,但上課依然打醬油、自習課回回開小差。明明想要努力提高自己,結果一下班就葛優躺、打遊戲、刷朋友圈。
  • 「師門」中做「真人」的十二招
    所以和中醫同好打交道,不論醫術誰高誰低,總是我在問、在學、我在吸收對方功力;但對方從我身上,學不到什麼東西,因為他不甘心(做不到)聽我的話。這是一種能量上的「水往低處流」,你做得出「低處」,你就是贏家。至於那些力求表現、力爭上遊的弟子,我也不好意思說你蠢,就說你「逼格太高」,或者說「你搞錯了」好吧?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有真才華的徒兒,在師門中,如果學不會隱身術,會待不下去的。
  • 為什麼你的改變總是無法堅持?
    你打算堅持寫作,結果不到一周就將筆擱置;你計劃跑步瘦身,結果沒鍛鍊幾天就放棄了;你準備學習英語,結果卻有很多藉口一再拖延。為什麼生活的變化總是遙遙無期?為什麼想要的改變總是無法堅持呢?01 專注於系統,而不是目標當我們想要改變的時候,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設立一個目標,就像新年伊始大家都喜歡給自己立各種flag一樣。目標就是你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寫出一篇廣受歡迎的爆文,減肥到體重100斤以下,英語達到四六級水平等等。
  • 推文《皇妃是個女裝太太怎麼破!》,朕的心上人和妃子在一起了?
    推薦一波古色古香的純愛小說,強推《皇妃是個女裝太太怎麼破!》,這本小說設定真的超級帶感的,女裝大大穿成燕國男扮女裝的皇妃池錦,就在他想要混吃等死的時候發現原身身份不簡單,於是企圖出宮暗查,想要絕地求生,然後遇上了皇上,並且懷了對方的孩子,然後跑路了,強推這本哦喜歡的小可愛記得點擊加收藏1.
  • "三和大神"是混吃等死+不勞而獲?學者:無奈的反抗
    他們「破罐破摔」,抵制枯燥無味的流水線工作,在三和周邊「混吃等死」,樂在其中。在網絡自媒體上,三和甚至被渲染成中國最接近「嬉皮士樂園」的地方。這些報導滿足了讀者的獵奇心理和對精神烏託邦的需求。田豐:讓他們融入城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對他們進行就地培訓,現在深圳有些工廠還是需要就地培訓的。提高三和青年的收入待遇是最好的方法,這讓他們起碼對生活有個期望。現在三和青年的問題就是他們對生活沒有期望,破罐破摔。他們想像當中的期望值是他們的能力遠遠達不到的。這就好像學習差的學生去考試,看了一眼卷子就知道自己會不及格,那這些差生為啥還花那麼多時間認真答卷子呢?
  • 「科普」 孩子做不好就是「笨」?他可能做不到
    【科普】 孩子做不好就是他可能做不到!!!Hello各位old鐵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康復知識課堂,最近有一些家長朋友們反應,小朋友很多時候會有一些奇怪的舉動。例如:孩子穿鞋總是不分左右腳,寫字筆畫和部首顛倒,閱讀或抄寫竄行,跳字,屢次不改,做事或寫作業磨蹭,動作不協調,笨拙,膽小害羞,怕人碰觸等行為,然後家長朋友們就很上火啊,(怎麼個情況???孩兒他爸媽小時候也不見得這樣啊!)
  • CK 的這個小姐妹品牌,用「理工男」的方法做內衣
    所以,今天玩物君就來給大家安利一個「好穿的內衣品牌」。它就是:True&Co. 。Michelle Lam 很懊惱,難道女生們就要被這些「破布」包裹著?不能這樣,女生的胸部明明就是「天賜之物」。所以 Michelle Lam 決定,既然買不到舒服的內衣,那麼就自己做。
  • 「讀書破萬卷」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沒數過自己讀的書,應該不到一萬本。不過……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