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發現,在中山市孫文東路旁的金記餐廳,幾年前就開始推行「半份菜」「小份菜」服務。為避免浪費食物同時嘗到更多樣化的美食,餐廳客人習慣於點半份菜、點半條魚……中山金記餐飲負責人鍾耀松說,餐飲店堅持出「小份菜」,是因為相比以往聚餐的「豪氣」,新菜單更加節約,也符合現在時尚環保的發展趨勢。
隨著全社會健康餐飲理念的轉變,「文明餐桌,節約糧食」在全國掀起一股熱潮。「而中山市推廣『文明餐桌 光碟行動』已有6年之久。」9月8日,據中山市創文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忠誠在中山市第九場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攝影 中山網記者劉萬傑
政府引導層面,中山市文明辦聯合500多家餐飲商家開展「你光碟我送福利」優惠活動,鼓勵消費者完成「光碟行動」並打卡即可獲得餐飲優惠券。這既鼓勵了市民文明用餐,又提振疫情後餐飲消費。走進中山大大小小的餐館,市民隨處可見「光碟行動」的海報及臺面卡座。原來,中山文明辦設置印製了2.4萬張宣傳海報、3萬個臺卡等一批宣傳產品,並發動廣大餐飲商家積極參與宣傳。
中山市商務局與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2020年中山市「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宣傳教育活動方案》,加大對餐飲企業使用「公筷公勺」宣傳引導力度。50多名市商務局志願者還向200多家餐飲企業及廣大市民,派發了1000份倡議書,鼓勵餐廳在醒目位置張貼節約標識、在菜單上標明食材份量,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剩餐打包。
「不少餐企反映,近年來,打包不浪費已成為中山消費者的習慣,若餐桌上有吃不完的食物,基本上都會打包帶走。」 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吳永森說,為共同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該局向市民播放公益廣告公益廣告及消費警示多達50萬次。
在行業發展層面,「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中山餐飲行業也不斷的調整經營、營銷策略,希望將損失減少,同時不斷創新服務模式。許多企業就推出了『半例菜』『小份菜』。」 中山市飲食業商會會長單位、海港城海鮮大酒樓董事總經理麥惠帆說,餐飲企業根據不同食客的消費、就餐喜好、性別、食量等進行了個性化的服務,這些做法很好地迎合了餐飲的營銷市場,也為杜絕餐飲浪費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政府引導、行業監管、激勵全民參與三個層面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中山文明餐桌已融入文明實踐中,大部分人形成了光碟『自覺』。」 張忠誠說。
據了解,未來中山將著力健全長效機制,強化監督檢查,建立成效評估和統計通報機制,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文化氛圍。「中山將考慮進行地方立法,或者通過建立『黑名單』的方式對餐飲浪費行為進行懲戒。」 張忠誠說。
知多D
日常生活中,市民應如何避免浪費、如何保障餐飲安全?
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吳永森:
一是堅決抵制餐飲浪費。增強節約意識,拒絕鋪張,科學點餐,理性消費,吃多少點多少,可選擇「例牌、半份菜」,不夠再加。多人用餐建議使用公筷公勺,鼓勵分餐。在集體食堂進餐,用餐人員應按需、少量、多次取餐,儘量「光碟」;在外就餐時,餐廳服務人員應主動提醒顧客適量點餐,根據用餐人數給出建議,避免浪費,吃不完應打包帶走;在家做飯應按需適量,避免剩飯剩菜。
二是剩飯剩菜不隔餐。剩飯剩菜可短時間存放在玻璃、陶瓷餐具或容器裡。存放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上剩飯剩菜中午吃,中午的晚上吃,最好在5-6小時內吃完。葉類蔬菜不過夜。
三是科學安全貯存。熱的食物不能放冰箱,需放涼至室溫後再放入冰箱。否則,熱的食物直接放入低溫環境,會引起水蒸氣凝結,容易生長黴菌,導致冰箱內環境或食物發生黴變。需要提醒的是,葷菜應儘量在餐後2小時內放入冰箱,以避免細菌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繁殖,產生有害物質,如硫化氫、胺類、酚類等。同時,注意貯存溫度,冰箱溫度應設在0-6℃之間,有利於減緩某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降低食物中有害細菌過度生長或產生毒素的可能性。剩飯剩菜不推薦放在冷凍層保存。
四是再次食用要徹底加熱。剩飯剩菜食用前,要看和聞,判斷無異常後徹底加熱再食用。特別是在夏秋季,如果食物色澤改變、有黴斑、發黏,或酸、臭等異味,說明已變質,不可再食用。五特殊人群要注意。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幼兒、老人、孕產婦以及患慢性病、癌症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人群)應儘量避免食用剩飯剩菜。鑑於部分微生物(如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等)即使在冷藏條件下,也可能會大量繁殖,若食用剩飯剩菜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應儘快就近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