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煩心事,律師「坐門診」——北京延慶「法律門診」探索農村公共...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題:村民煩心事,律師「坐門診」——北京延慶「法律門診」探索農村公共法律服務新模式

  新華社記者白陽

  「全體村民,北京城裡來的常律師今天在我們村『坐診』,有法律問題的村民,請馬上來大隊進行諮詢。」

  周一下午,珍珠泉村的大喇叭準時響起了「法律門診」的「開診」廣播。不一會兒,村委會的辦公室裡,「坐診」律師身邊就圍滿了前來諮詢的群眾。

  「我婆婆和我愛人一起出錢蓋的房子,將來怎麼分?」「我和鄰居對一處共同過道的劃分有爭議,咋解決?」……諮詢的村民求知若渴,解答的律師耐心細緻。

  這是記者在北京市延慶區珍珠泉鄉調研採訪時看到的一幕。

  延慶區地處北京遠郊,轄區內大多是山地,長期以來交通不便,法律資源較為薄弱。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引入區外法律力量,通過推行「法律門診我來選」「農村法律明白人」等新機制,探索公共法律服務新模式。

  「原來我們村民打官司,得跑到70多公裡外的城區找律師,費時又費力;自從律師每周來村裡『坐診』,法律上面的問題當場就能解釋得明明白白,還能用專業知識及時調解村民之間的矛盾,大家對他們都很信服。」珍珠泉村黨支部書記於甫琴說,村裡開了「法律門診」後,村裡的糾紛數量明顯少了,村民們「遇事找法律」的意識明顯增強。

  據統計,自2019年6月以來,來自全北京16家籤約律師事務所的84名「門診」律師,累計在延慶區服務近5萬人次,參與接訴即辦63次,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有效滿足了當地群眾的法律需求。

  延慶區開展農村「法律門診」的探索實踐,是我國大力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根據今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的《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到2022年,我國要努力實現涉農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層執法質量明顯提高,幹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明顯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

  記者從北京市司法局獲悉,北京市已於近日出臺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對本市法治鄉村建設作出全面統籌。

  根據該計劃,到今年年底,北京市民主法治示範村覆蓋率要達到15%,到2022年要達到30%,在廣大鄉村全面營造法治可信賴、正義可期待、權利有保障、義務須履行、道德應遵守的良好法治氛圍。

  為此,北京市下一步將繼續完善涉農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重點推動生態涵養區立法工作;推進涉農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深化面向農村基層的鄉鎮綜合執法改革;強化鄉村司法保障,搭建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庭、站、點」三級參與治理網絡;加大農村黑惡勢力犯罪案件的督辦力度,推動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建立銜接機制。

相關焦點

  • 北京延慶暢通鄉村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
    這是記者在現場看到律師積極引導村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矛盾糾紛的一幕。在北京延慶珍珠泉鄉,這樣的場景每周定期出現。大喇叭一響起來,村民們便陸陸續續聚到鄉裡的「法律門診」裡「尋方問藥」。「村裡的糾紛主要是房屋、遺產、宅基地的事兒。我們是土方法,律師們法言法語更權威、更透徹。」
  • 北京暢通鄉村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
    這是律師積極引導村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矛盾糾紛的一幕。在北京延慶珍珠泉鄉,這樣的場景每周定期出現。大喇叭一響起來,村民們便陸陸續續聚到鄉裡的「法律門診」裡「尋方問藥」。我們是土方法,律師們法言法語更權威、更透徹。」珍珠泉村黨支部書記於甫琴告訴記者:「在延慶區,遠一點的鄉鎮距離市區要兩三個小時車程,不同問題需要找的專業律師也不同,律師和村民時間錯位的情況時常發生。2019年6月起,延慶區創新村居法律顧問制度,律師們每星期來一次,開出「法律門診——我來選」的特色「藥方」,力求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法律服務需求。」
  • 甘泉"法律夜門診"十年如一日 今年將施行"社區律師"
    東方網4月7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家長裡短的矛盾、鄰裡間的糾紛……如何巧妙化解普通百姓種種雞毛蒜皮煩心事?對此,甘泉路街道另闢蹊徑,開設了「法律夜門診」,由具有法律知識的志願者輪流「坐診」,為居民把脈開方。
  • 肺炎疫情期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慶醫院門診就診須知
    肺炎疫情期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慶醫院門診就診須知  1、口腔科停診  根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規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口腔診療工作的通知》要求,延慶區醫院全面暫停口腔門診常規診療工作。
  • 老西門街道開辦"法律夜門診" 對症下藥很有一套
    老西門街道開辦「法律夜門診」 對症下藥很有一套  8月裡,颱風來回折騰,老西門街道的18個「法律夜門診」照開不誤。從2015年開出第一場「夜門診」至今,3年來,「法律夜門診」從一個到18個,服務人群從轄區居民到無地域限制。創新社會治理,提供法律服務,傳播法治思維,「法律夜門診」對症下藥有一套。
  • 海曙古林:網格化「法律門診」 零距離服務村社
    古林鎮結合轄區內中小微企業遍布的實際情況,將村(社區)法律顧問的理念引進到網格中進行服務,將轄區30個村(社區)分為10個網格,由浙江金漢律師事務所10位律師組成團隊,每位分包一個網格,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律師們加入各村(社區)的企業宣傳服務微信群,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諮詢,線下定期值班,為轄區企業提供法律顧問「問診」服務,積極營造「親清護企」營商環境。
  • 農村宅基地上自建房屋法律不管,村民怎麼蓋都行嗎?
    ■點擊右上角【關注】「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頭條號,私信回復「諮詢」,即可享有一對一法律服務諮詢。而對於「農村自建房屋的安全、設計以及是否需要竣工驗收等問題,在全國都屬於監管盲區和法律空白」。那麼,農村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的行為法律真的不管嗎?
  • 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到農村最後一公裡——益陽市積極探索法治鄉村...
    益陽市司法行政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落實《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瞿海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鑑定、法律援助、仲裁、司法所、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加快建設覆蓋城鄉、高效便捷、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和社會多層次、多領域、多樣化、高品質的法律服務需求。
  • 開設「夜門診」,當好親子家庭「貼心醫生」
    區婦聯充分利用廣大奉城父母夜晚閒暇時分,舉辦各類特色「夜門診」,讓知識豐盈家庭生活,讓智慧提升家教質量。在6月3日第一期針對考前焦慮的心理諮詢「夜門診」贏得廣泛好評後,第二期「夜門診」也在眾人期盼中向廣大家長朋友們走來。
  • 最新:北京可提供兒科門診的醫療機構增至149家
    央廣網北京1月17日消息(記者孫冰潔)時值流感高發期,全國多家醫院兒科一度爆滿,為緩解這一局面,北京市衛計委此前發布了147家可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的二級醫院名單。記者今日(17日)獲悉,目前北京市在對上一份名單進行綜合考察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調整,將可提供兒科門診的醫療機構數量新增至149家。
  • 北京協和醫院疫情期間門診服務指南(門診時間+掛號)
    北京協和醫院疫情期間門診服務指南  門診開放時間調整為:2020年2月3日至2月9日每日上午8:00-12:00安排半天門診,2月10日後根據北京市相關規定逐步恢復門診;近期門診大樓每日早7:00起對外開放。每日開診科室及配套化驗檢查安排詳見北京協和醫院APP和官網官微通知。
  • 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醫保可報銷
    同時,要求各省(區、市)要合理設定支付政策,對已納入門診慢性病或特殊疾病保障範圍「兩病」患者的待遇,繼續按現行政策執行。  此外,醫療機構要優先使用集中採購中選藥品,保障患者用藥需求,避免重複開藥。據了解,目前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實行了長期處方制度,長期處方用量一般超過一周,不超過3個月。
  • 他不坐門診,卻每天在住院部看門診
    黃遠桃醫生在基層會診 新湖南客戶端7月18日訊(記者 段涵敏 實習生 談馨)大家都知道,要想看病得先掛號,再到門診相應的科室候診。但要找湖南省腦科醫院神經內科黃遠桃醫生看病的患者,都是在門診取個號然後直奔病房。 「每天來的不下十個,都是慕名而來找黃醫生。」7月18日,護士長龔愛梅告訴記者,黃遠桃是負責病房病人的副主任醫師,目前醫院沒有安排他坐門診,但出院患者介紹來的親戚朋友,每天都絡繹不絕湧進了他的辦公室。 記者觀察發現,黃醫生看病細緻、注重溝通。一個病人要花近10分鐘詢問病情和體格檢查。
  • 北京各大醫院春節門診開放時間來了
    大家忙著過年,可以擇期看病的患者往往會避開春節,北京各大醫療機構也會開啟假日門診模式。發熱門診很多人出現發熱、尤其是出現夜裡高燒,都會匆匆跑急診,其實,因發熱到醫院,可就近去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就診,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 陳愛華:坐門診的專家級護士長
    她是一名護士,卻和醫生一樣坐門診;和醫生一起參加疑難雜症的會診;還經常被邀請外出講課、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肛腸科護士長、主任護師、腸造口治療師陳愛華。這讓陳愛華非常好奇,在她的職業生涯中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於是就向Aziza了解這是哪種護理方式。Aziza是一位馬來西亞人,為人特別樸實,她告訴陳愛華這是傷口造口治療,能使腸造口患者以及一些傷口感染癒合不佳的疑難病症患者在短時間內得到康復。陳愛華覺得這種治療方法很適合推廣,經常一有空就向Aziza學習傷口造口治療。
  • 北京婦產醫院開設高齡孕婦門診 昨日投入使用 產前診斷門診直接...
    本報訊(記者張小妹)二孩政策帶來了生育小高峰,也出現了一批高齡孕產婦,今後高齡孕產婦來到北京婦產醫院,可以到專門的「高齡孕婦門診」就診。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北京婦產醫院了解到,籌備一年的「產前診斷中心」正式在北京婦產醫院門診樓啟用,該中心設立兩間手術室,以及三間臨床診室,開設高齡孕婦門診、遺傳諮詢門診、產前診斷門診及胎兒門診。產前診斷中心首日接診50餘人在北京婦產醫院(東院區)門診樓的四層,一個新牌子剛剛掛上——「產前診斷中心」。這個使用面積達425平方米的中心,設置兩間手術室和三間臨床診室。
  • 瀘州市納溪馬村「解憂閣」 專解村民煩心事
    四川新聞網消息(陳維江 曾運吉 文/圖)在瀘州市納溪區豐樂鎮馬村黨群服務中心,有這樣一間叫「解憂閣」的袖珍小屋,雖然屋子小,可它卻解開了不少村民心中的疙瘩,讓一個個帶著滿腹牢騷甚至怨氣而來的村民,在經過村兩委坐班幹部的調解下,都笑容滿面而歸。村民們都說,這個「解憂閣」硬是神了,再大的火氣走進去,出來時都煙消雲散了。
  • 【北京婦產醫院】關於近期門診及病區探視通知
    北京婦產醫院關於近期門診及病區探視通知尊敬的患者朋友和家屬:您好!根據2020年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精神,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及就診需求,北京婦產醫院對門診出診及病區探視做出調整,請廣大孕產婦、患者和家屬來院就診和探視時,做好個人防護,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請理解並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
  • 7位老人北京門診掛號記
    10月12日,北京的天氣分明是響晴薄日,劉蓮蕙卻拎著一把長柄雨傘,出現在廣安門醫院的門診樓裡。她穿著灰色的羊絨衫,外面套著藍印花布的褂子,落落大方,只是走路有點瘸。「我今年本命年,要不是年初摔了一跤還做了手術,走路可利落了!」84歲的劉蓮蕙告訴記者,她不願意拄拐,擔心讓人看出老態,拿著長柄雨傘可以維持些體面。
  • 春節北京各大醫院門診信息
    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東院  2月18日(初一)、2月19日(初二)門診停診;  2月20日(初三)2月24日(初七)門診對外開放;  2月25日(初八)起正常上班。高幹門診初二、初四、初六、初七上午開半天門診。急診科、國際醫療部急診、感染疾病科24小時接診。  北京中醫醫院  初四至初七正常門診,其中特需門診、特色門診、口腔科、肝病科、腫瘤科、肛腸科上午半日門診。急診24小時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