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第二志願

2020-09-03 閒讀與苦讀

人們常常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第一志願上。這些年,隨著考試嚴酷性的不斷升級,關於填報志願的說法,也越來越霸道了——那就是,全力以赴關注你的第一志願。某些大學的錄取人員公開宣布,我們是不會錄取第二志願的學生的。因為你的熱愛不夠專一,錄來也學不好的。

高考形勢特殊,僧多粥少,對於學校的取捨,旁人不好議論是非。但我以為,如果把高考報志願的經驗推而廣之,把第一志願至上,擴散成人生選擇的一大信條,就有商榷的必要了。

人生的選擇絕少是唯一的。

聽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講座,談到男女青年挑選戀愛對象時,他說,如果你在讀大學的時候,一眼掃去,本班級上的異性,有三分之一以上可以成為你的配偶候選人,那麼……

講到這裡,說是懸念也好,說是徵詢民意也好,他成心留出一個長長的停頓,用蒼藍色的眼珠掃視全場。臺下發出洶湧的低語聲,均說,「那他就是一個神經病!」

異國的心理學家抖抖肩膀說,「喏!那他或她,就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這觀點有點好玩,也有點聳人聽聞,是不是?當然,他指的尋找伴侶,是在大學校園內,智商和背景有大的相仿,並不能波及到整個社會,說某個男人覺得與世上三分之一的女人都可成眷屬,才屬正常。

但這一論點也可以說明,既然結為夫妻這樣嚴重的問題,都不妨有一手或是幾手打算,那麼,在其他場合的選擇,當有更大的彈性。

當孤注一擲地把自己的命運押在某個「唯一」頭上的時候,我們實際上處於自我封閉和焦灼無序的狀態。內心流淌的是自卑和虛弱。以為只有這狹窄的途徑,才是抵達目的地的獨木橋,無法設想在另外的情形下,還有道路尚可通行。某些人的信念雖執著但脆弱,難以容忍自己的不成功。由於太懼怕失敗的陰影了,拒絕想像除勝利以外,事態還同時存有1000種以上暗淡的可能。他們能夠採取的自衛措施,就是放下眼帘。以為只要不去想,不良的結果就可能像鬼魅,只能在暗夜中遊走,不會真的在太陽下現身。

於是每當選擇的關頭,我們可以看到那麼多鴕鳥似的奮不顧身,色厲內荏地跑跳著。到了沒有退路的時候,就把小小的腦袋埋入沙荒。他們並不僅僅騙別人,首先的和更重要的,是用這種虛張的氣勢,為自己打氣加力。他們拒不考慮第二志願,覺著給自己留了退路,就是懦夫和逃兵。甚至以為那是一個不祥的兆頭,好像夜啼的貓頭鷹,早早趕走方平安。他們竭力不去前瞻那潛伏著的敗筆和危險,好像不帶糧草就殺入沙漠的孤軍。即使為了應付局面多做準備,也是馬馬虎虎潦潦草草,虛與委蛇地寫下第二、第三志願……不走腦子,秋水無痕。不敢一針見血地問自己,假若第一志願失守,能否依舊從容微笑?

可惜世上的事情,不如願者十八九。當冰冷的結局出現時,很多人就像遇到雪崩的攀援者,一墮千丈。

此刻,你以前不經意間隨手填寫的第二志願,就像保險繩一樣,在你下墜的過程中,有力地拽住了你,還你一方風景。

驚魂未定的你,此時心中百感交集。被第一志願拋棄的巨大失落,使百骸俱軟,無暇顧及和珍視第二志願的援手。你垂頭喪氣地望著崖下,第一志願的遊魂還在碎石中閃著虛光。有人恨不能縱身一跳,以七尺之軀殉了那未竟的理想。即便被親人和世俗的利害勸得暫且委曲求全,那心中的苦鬱悲涼,也經久不散。

第二志願如同灰姑娘,龜縮在角落裡,打掃塵埃,收拾殘局,等待那不知何日才能蒞臨的金馬車。

其實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守節般的效忠第一志願,愚蠢不說,更是浪費。候鳥是在不斷的遷徙當中,尋找自己的最佳棲息地,並在長途艱苦的跋涉中,鍛鍊了羽翼。在屋簷下盤旋的鳥,除了麻雀,還能想出誰?

尋找第二志願的過程,實質上是對自己的一次再發現。除了那最突出最顯著的特點之外,我還有什麼優長之處?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之間,可否像兩位相得益彰的前鋒,交互支援?我還有哪些潛藏著的特質,有待發掘和培養?平日疏忽的愛好,也許可在失落中漸漸顯影?

第二志願的考慮和填寫,也許比第一志願更取捨艱難。維妙維肖地預想失敗,直面敗後的殘局和補救的措施,決非樂事,但卻必需嘗試著在出徵前就布置退卻和迂迴的路線,並在這種慘澹經營的設計當中,規劃自己再一次崛起的藍圖,是一種經驗,更是勇氣。

也許是因為駭怕面對這種挫折的演習,有人驚鴻一瞥般地擬下第二志願,並不曾經歷大腦深遠的思考。他們以為這是勇往直前背水一戰的魄力,殊不知暴露的只是自己乏于堅韌和氣血兩虛。

不可搪塞第二志願。它依舊是人生重要的選擇,是你面對逆境的備份文件。它是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支撐點,它是無懼無悔的屏障,它是一個終結和起跑的雙重底線。

或許有人以為,有了第二志願第三志願……,人就易頹敗,多疏樂。這是一個謬論。亡命之徒不可取,它使人鋌而走險,一旦失利便是絕望與死寂。不妨想想雜技演員。有了保險繩的時候,他們表演會無後顧之憂,更精妙絕倫。

在填寫第一志願的時候,把其後的每一份志願也都認真地考慮,這是人生不屈不撓的法門之一。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只靠「聽」,能懂嗎?

相關焦點

  • 女性的真摯細膩:淺談畢淑敏的散文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畢淑敏善於用文字把愛的道理細細切碎,便於讀者消化;她的文字,細膩溫馨,填滿我們的匱乏愛的內心;她把文字化作甘泉,緩緩流入,滋潤我們乾涸的情感世界在畢淑敏的散文中女性這一部分她勾畫了女人一生中要扮演的不同人生角色,女兒、女友、妻子、母親以及女性所特有的細膩複雜的心理世界。可能是由於畢淑敏的特殊經歷,所以在她的這些散文中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那種初為人母的「小母親」們既喜亦憂的心情,而是一個令讀者感到熟悉親切的理智而成熟的母親。如在《下午去開家長會》裡,畢淑敏將母親去開家長會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 畢淑敏散文作品中女性心靈的智性是怎樣的?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畢淑敏是一位極富才情且口碑不錯的女作家。她曾有過特殊經歷,憑藉著開闊的視野、豐富的閱歷,其散文創作道路也在不斷拓寬,贏得了大批讀者。她集醫生、作家、心理諮詢師於一身的畢淑敏,曾經說過,在其文本中將這三者統一起來匯聚在一起是她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畢淑敏的散文作品中,散發著女性心靈的智性。
  • 不容忽視的女性色彩——讀畢淑敏散文有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無論是畢淑敏的什麼類型的散文,我們都可以看到她文本中呈現的女性心靈的智性,從中讓我們看到了她作為一位女性作家所具有的靈氣與智慧。在她的心理諮詢所裡,前來諮詢的絕大部分為女性,而在些需要幫助的女性面前畢淑敏從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角度出發,以一位長者的角色慢慢地引導她們,讓她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女性應有的權利和自由。如《女孩,請與我同行》裡,寫一時髦青年女子外表的豔麗與內心的空虛的不成比例。
  • 夜讀丨畢淑敏:提醒幸福
    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寧津融媒體中心主播司書翠,今天與您分享畢淑敏的一篇散文《提醒幸福》。《提醒幸福》作者:畢淑敏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天氣剛有一絲風吹草動,媽媽就說,別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識了一個朋友,爸爸就說,小心他是個騙子。
  • 聽奶奶講故事,「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繪本」出版
    這一次,畢淑敏為孩子們帶來心靈成長書,也是她在兒童繪本領域的首次創作,「因為我做了奶奶」。近期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神秘島品牌特別策劃的新書「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繪本」上市。8月31日,「聆聽孩子的內心世界」新書發布會在北京「第二書房」舉辦,繪本作者畢淑敏,童書出版人、兒童教育作家三川玲,第二書房創始人、全國「十大讀書人物」李巖,童書譯者、著名閱讀推廣人孫慧陽等嘉賓來到現場。說到寫童書,有個緣起,「我的小孫子會跟在我的後面說,奶奶講個故事吧。」
  • 畢淑敏《一個人就是一支騎兵》:每個人都會獨自走過一段人生
    對於斜槓青年畢淑敏來說,無論是作家還是心理諮詢師,又或者是內科醫生、11年在阿里高原衛國戍邊的經歷,都不過是她眾多斜槓中的其中一項,然而她卻總是可以把每一項都得讓很多「專職」人士都無法企及。亦師亦友的心靈對談《一個人成為一支騎兵》是畢淑敏的一本散文集,也是她與青年人們之間的心靈對談,有人或許說它是雞湯,可我卻認為它是一種力量,一部分是因為畢淑敏老師豐富的經歷所帶給她的人生智慧和生活經驗,一部分也是因為她心細如髮的觀察和循循善誘的勸慰。
  • 畢淑敏:讓自己幸福,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畢淑敏說,我們對幸福的追求,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意義,感受到人生價值的莊嚴。著名作家王蒙稱畢淑敏為"文學的白衣天使",與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不同,"文學的白衣天使"會引領我們走出迷惘和悲傷,每當我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們迷失在黑夜中時,閱讀的力量是動人心魄的。
  • 畢淑敏散文:成千上萬的丈夫
    未完待續……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 作家畢淑敏首次嘗試兒童繪本,以動情故事做兒童科普
    最近,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神秘島品牌特別策劃的新書「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繪本」上市,並在北京第二書房舉辦了以「聆聽孩子的內心世界」為主題的新書發布活動。繪本作者畢淑敏,童書出版人、兒童教育作家三川玲,第二書房創始人、全國「十大讀書人物」李巖,和童書譯者、著名閱讀推廣人孫慧陽到場與讀者分享心得體會。
  • 「志願文學」獲獎作品展播:散文《鐵河書》
    今天是第33個「國際志願者日」,中國青年網將集中展播首屆志願文學徵文活動的獲獎作品,以此吸引並激勵更多專業作家、文學愛好者以及社會各界關注志願者的工作和生活,創作出更多的志願文學精品,弘揚志願精神,謳歌奮進的新時代。
  • 畢淑敏答網友問:在非洲旅行如何保證人身安全
    畢淑敏在挪威畢淑敏,作家、心理諮詢師,著有《畢淑敏文集》十二卷。2008年,畢淑敏用稿費買了兩張船票與其子從日本橫濱啟航,乘「和平號」航海環球旅行114天。畢淑敏:有錢的非洲人,吃西餐的比較多。窮苦的非洲人,吃很簡陋的飲食。比如衣索比亞就會把一些豆子和雜糧煮熟,也很好吃。 趙督: 非洲人對我們中國人友好嗎?畢淑敏:非洲是個很大的地方。各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我覺得大多數非洲人對中國人是友好的。
  • 畢淑敏最溫情的10句話,句句治癒人心
    ——畢淑敏《造心》有些東西,並不是越濃越好,要恰到好處。深深的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畢淑敏《恰到好處的幸福》生命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你必得一個人和日月星辰對話,和江河湖海晤談,和每一棵樹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鬢廝磨,你才會頓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時間之貴、死亡之近。
  • 畢淑敏首次給孩子寫成長繪本
    原標題:畢淑敏首次給孩子寫成長繪本 「當我的小孫子跟在我後面說,奶奶講個故事吧,我覺得真的是今生今世最重大的責任降臨到我身上了。」「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繪本」昨天上市,這是她在兒童繪本領域的首次嘗試。
  • 畢淑敏散文:心理拒絕創可貼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 畢淑敏教兒子「學」生病:總有一天,你會遠去,獨自面對許多苦難
    有一天,畢淑敏看著兒子精神不佳,習慣地摸摸他的頭,兒子一別頭,可是就這一瞬間的觸摸,畢淑敏知道了兒子在發燒。畢淑敏對兒子說:「你病了。」兒子回道:「噢,這感覺就是病了,我還以為我是睡覺少了呢!媽媽,那我該吃點什麼藥?」
  • 畢淑敏:人生有三件事不可儉省
    最近讀到作家畢淑敏在某報發表的文章,裡面有段話寫的特別好: 「人生不可儉省的三件事:第一是學習,第二是旅遊,第三是鍛鍊。」學習 關於學習,畢淑敏說:「機遇是牽著婚紗的小童,如果你不學習,新娘就永遠不會出現在你人生的殿堂。」
  • 畢淑敏首次創作兒童繪本聚焦心靈成長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記者史競男)「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繪本」日前已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系列圖書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在兒童繪本領域的首次嘗試,從兒童視角出發,展現了孩子們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畢淑敏說,在創作中她努力貼近生活、貼近家庭、貼近孩子的成長曆程,希望能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萬物之美、人情之美、品格之美。責任編輯: 邱麗芳
  • 著名作家畢淑敏用奶奶的心給孩子獻心靈成長繪本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應妮)升級為奶奶的著名作家畢淑敏31日攜新書「畢淑敏給孩子的心靈成長繪本」現身,這是她首次基於多年經驗,結合兒童生活中常見問題創作而成,也是畢淑敏在兒童繪本領域的首次嘗試。
  • 畢淑敏寫作行醫也是心理諮詢師,其本人如何跨過「心裡那道坎」?
    王蒙曾說,他希望作家中真正有醫生,而不僅是有成名前行醫的記錄——「咱們這裡有個畢淑敏」。近日,畢淑敏出版了三部心理學相關作品《與自我狹路相逢》《心靈的萬千氣候》《修養情緒的處方》,筆者因此來到她家採訪。
  • 畢淑敏:捉刀
    這篇文章也便因此被我銘記,但奇怪的是,在此後畢淑敏的文集中沒找到這篇,尋找這篇文章還是頗費了一番事兒,是付了費的。作家王蒙曾評價畢淑敏為:「文學的白衣天使」。可見畢淑敏的寫作是帶著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這篇《捉刀》不也如此嗎?她難道不是以一位家長的身份在思考作文教學,委婉地批評作文教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