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 春)2月11日,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獲悉,商標圖形智能檢索功能已經正式上線,這是繼商標網上服務系統全面上線、商標資料庫免費向社會開放後,商標信息化建設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是我國商標審查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的新起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商標註冊申請量迅猛增長,商標審查尤其是圖形商標審查的難度持續加大。一件複雜的圖形商標,需要在資料庫中比對成千乃至上萬件商標。記者採訪過一位審查員,他審查過一件複雜的圖形商標,比對了1.6萬次,耗時3天。智能化程度低導致審查員工作強度大,嚴重影響審查效率,已成為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中亟須破解的難題。
為實現審查效率與審查質量雙提升的改革目標,商標局積極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商標審查中的應用。2016年4月圖形檢索工作小組成立以來,多次組織專題調研。2018年7月,在北京華智經緯公司、上海依圖公司、騰訊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商標智能檢索功能在6家商標審查協作中心推廣試用,經規模化測試,取得預期效果。
智能檢索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商標審查工作由純人工檢索向「以圖搜圖」智能檢索的轉變,有效避免人工判斷可能存在的標準不一的問題,大幅壓縮商標近似比對數量,解放了審查生產力,查看數量從原來的數萬件商標圖樣減少至約5000件。
據了解,截至目前,在商標五方成員國(中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我國發揮數據優勢,積極探索,後來居上,率先實現將圖形智能檢索功能應用至審查實踐中,摸索出一條適合我國的智能審查道路。我國從商標擁有量上的領先者向智能審查標準制定者的角色轉變,將顯著增強在國際合作中的話語權。
據介紹,商標局將繼續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商標審查深度融合,擴大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商標領域的應用範圍,加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商標審查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商標公眾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