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字 ↑【北大清華講座】加關注,知識改變命運!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楊絳《我們仨》
名校課表分享:請在本號對話框中輸入:北林課表、中傳課表、首師大課表、人大課表、北大課表、北師大課表、北郵課表、學院路共同體課表、 中科院課表、北理工課表、自動提取。更多分類信息請進入本公號底部參看【講座分類】【演出展覽】菜單欄。
- 提要 - 土耳其人到底是什麼人?
十字軍東徵起因是什麼?
奧斯曼帝國如何崛起?
引文丨北京時間2016年7月16日凌晨,土耳其總理宣布,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的「部分軍官企圖發動軍事政變」。截至晚上8點,政變陰謀者已造成1440人受傷。目前已有161位烈士。2839人涉嫌參與政變被捕。約20名政變陰謀者遭擊斃,約30人受傷。
作為「一帶一路」西端和當代伊斯蘭世界的重要國家,土耳其對中國人來說,就像隔著一層面紗,看不清真實面貌。那麼,土耳其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關於土耳其,你所不知道的那些歷史究竟是什麼樣的?今天的土耳其政變可以追溯至怎樣的歷史根源?大家都學過中學歷史,都知道土耳其人是突厥人,最牛的時候控制了整個蒙古大草原,西邊直達裏海,後來以阿爾泰山為界,分裂為東西突厥,東突厥被唐朝打敗後收編,西突厥後來遷移到中亞。如果我們看看地圖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土耳其與突厥人在中亞的老家隔著裏海和好幾個國家呢,怎麼突厥人就能跑到土耳其去安家落戶呢?而土耳其的土著居民哪兒去了?這就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民族遷移史了。
(突厥人後裔分布的國家有: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其他的斯坦國家。中國新疆的維吾爾族人,其實都是突厥人的後裔)
突厥人是遊牧民族,趕著牛羊是不可能遊過裏海到達土耳其的。
在裏海與興都庫什山脈之間卻存在著一個豁口,在阿姆河流域與錫爾河流域之間形成的這個關鍵性的通道區域就是中國歷史書上提到的「河中地區」,地理位置極其關鍵。這是一條從草原直達伊朗的天然通道,古代的絲綢之路必須經過河中地區,然後才能進入中東腹地。可以說,河中地區是個大通道,向北可連到大草原,向西南方向可直插伊朗的高原腹地,進而就可以到達兩綢之路就要從河中地區走,未來的新絲綢之路也要經過這個地區。
這也是歷史上遊牧民族襲擊兩河流域的必經之地,中東是農耕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區之一,如果想要防備遊牧民族的突襲,必須在河中地區組織防禦,守住興都庫什山脈和裏海之間的豁口。反之亦然,遊牧民族如果想洗劫文明的腹地,就必須佔領河中地區,在此集結,然後才能發動進攻。歷史上的規律都是這樣的。(河中地區就在興都庫什山脈和裏海之間的巨大豁口處,是連接中東地區和突厥遊牧民族的交通要道)
公元7 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迅猛擴張,到了750 年的阿巴斯王朝時代,阿拉伯國家已經完全控制了阿姆河流域,並且在這個地方設防。公元751 年,在河中地區附近的怛羅斯,唐玄宗的部隊和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的軍隊打了一場大會戰,結果唐朝大敗,被趕出了中亞地區,阿拉伯軍隊完全控制了河中地區,達到了鼎盛的階段。
突厥人在與阿拉伯人在河中地區對峙交流時,很多部族接受了伊斯蘭教。既然突厥人已經皈依了,那就變成穆斯林的兄弟了。
後來,阿巴斯王朝走向衰落,開始大量僱用突厥人作為僱傭兵去完成軍事任務。於是,越來越多的突厥人成為阿巴斯王朝的僱傭軍,這樣一來,突厥人開始大量滲透到中東的核心地區。其中最厲害的一支部族叫塞爾柱突厥人,在阿巴斯王朝日漸衰落之時,反客為主,在1055 年控制了巴格達,迫使阿拉伯朝廷授予他們「蘇丹」的稱號,也就是伊斯蘭教保護者的意思。
從此,阿拉伯人的大權旁落了,哈裡發成了名義領袖,主要負責宗教事務,而蘇丹掌握了伊斯蘭世界的實權。塞爾柱人就建立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帝國—塞爾柱突厥帝國,在整個中東歷史上起到了關鍵性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1071 年,在土耳其東部凡湖以北的曼齊克特爆發了東羅馬帝國與突厥軍隊的大決戰,突厥人憑藉強大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力,大敗東羅馬軍隊。
曼齊克特戰役是一場標誌性戰役,遊牧民族打到了歐洲的家門口了。東羅馬帝國的失敗,導致帝國東部的防禦體系被徹底摧毀,安納託利亞的門戶洞開。短短幾年時間,從中亞趕來的突厥人就如潮水一樣湧入了土耳其東部地區,人口比例開始出現歷史性翻轉。(突厥軍隊與東羅馬帝國軍在土耳其凡湖以北的地方決戰)
由於突厥人步步逼近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拜佔庭王朝只得向羅馬教皇求救,這才引發了近200 年的十字軍東徵。
1096 年,十幾萬人的十字軍第一次浩浩蕩蕩地從君士坦丁堡殺進土耳其,突厥人在當地畢竟時間太短,立足不穩,結果羅姆蘇丹國把首都也丟了,四下潰散。好在十字軍的目標是耶路撒冷,並沒有在土耳其戀戰,而是南下敘利亞,攻克了耶路撒冷。
為什麼敘利亞、伊拉克的突厥軍隊沒能擋住十字軍呢?
因為當時的塞爾柱突厥帝國已經衰落了。原因是建立不起來中央集權制度,蘇丹們賜給總督們的軍事採邑規模過大,足可建國,這些人上馬治兵,下馬治民,軍政民事財權一把抓,中央政府一旦癱瘓,帝國很快就會分裂。所有的遊牧民族都碰上過這個問題。
再加上十字軍東徵之前,蘇丹去世,王子們爭權,地方割據,周圍分封的公國馬上宣布獨立,大帝國四分五裂之後,自然是擋不住十字軍東徵的。
除了來自西邊的十字軍的衝擊,更嚴重的威脅是來自東面的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的大軍也是從東北方向的豁口殺進中東地區的,先徵服了伊朗,然後攻入伊拉克,巴格達的哈裡發拒不投降,結果蒙古大軍血洗了巴格達,據說80萬巴格達居民被殺,哈裡發全家裹在地毯裡被戰馬活活踩死,阿巴斯王朝徹底覆滅。
最終,蒙古人統治了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地區,這就是著名的伊爾汗國。當然,蒙古人的遊牧觀念與先進的農耕文明格格不入,分封制導致的帝國分裂與塞爾柱突厥帝國如出一轍。當伊爾汗國走向衰落之時,另一支突厥部落逐漸崛起,這就是威震世界600 年的奧斯曼人。(成吉思汗的孫子孛兒只斤·旭烈兀——伊兒汗國的建國者)
當1280 年奧斯曼本人繼承父親基業時,他把擴張的方向鎖定在東羅馬在土耳其西端仍佔有的領土。結果,奧斯曼人用僅僅不到兩代人的時間,就基本肅清了東羅馬帝國在安納託利亞僅存的領土,並開始準備攻入歐洲了。
此時,東羅馬帝國內部已經腐敗透頂,兩個共治皇帝約翰五世和約翰六世為了爭奪權力,甚至不惜引狼入室。約翰六世為了藉助奧斯曼人的力量除掉競爭對手,竟然邀請奧斯曼人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奪取對手掌握的色雷斯地區,也就是現在土耳其歐洲領土部分。
在歐洲戰線,奧斯曼人攻入保加利亞、馬其頓、塞爾維亞、希臘等越來越多的歐洲領土,歐洲王公紛紛俯首稱臣,包括東羅馬帝國在內;在東線,他們在土耳其本土的勢力也在向東滲透。到了土耳其本土,奧斯曼用的是和親政策。通過這種和平與聯姻的方式,奧斯曼帝國逐漸地成為了安納託利亞最大的國家。
就在國勢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勢之下,突然之間奧斯曼帝國竟然土崩瓦解了。(帖木兒)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帖木兒帝國在中亞崛起了,就在奧斯曼人不斷攻入歐洲領土的同時,帖木兒大軍卻從河中地區的大豁口殺進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帖木兒統帥大軍15 萬,最終攻入土耳其在安卡拉附近拉開了決戰架勢。奧斯曼帝國皇帝趕緊從歐洲戰場回來迎戰,奧斯曼巴耶濟德一世的軍隊約7 萬人,到達安卡拉近郊,奧斯曼大軍與帖木兒大軍展開決戰,這就是1402 年爆發的著名的安卡拉戰役。最終結果是奧斯曼皇帝巴耶濟德一世戰敗被俘,奧斯曼人120 多年苦心經營的帝國大廈,竟然在14 個小時的戰鬥裡轟然倒塌。從1402年到1413 年,奧斯曼王子們內鬥不止,竟然讓王位虛懸了11 年之久,史稱「大空位時期」。
從大空位時期結束到蘇萊曼大帝即位,奧斯曼帝國經過100 年的制度建設, 到16 世紀中期,終於完成了從遊牧民族的部落聯盟到中世紀超級帝國的華麗轉身,正是有了這樣的制度保障,奧斯曼帝國才能維持長達600年的統治。
蘇萊曼大帝很像中國的漢武帝,前人積累下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已經到達了一個臨界點,站在這樣一個起點上,蘇萊曼大帝終於可以完成一個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空前的大擴張。
在歐洲戰場上,蘇萊曼大帝攻陷了貝爾格勒,徵服了匈牙利,打垮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差一點攻下維也納,鋒芒直插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整個西歐為之震撼。
在亞洲戰場上,蘇萊曼大帝攻佔了伊拉克,反覆打敗波斯的薩法維王朝,佔領了高加索以南的三個國家,即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軍隊向南一直打到了阿拉伯半島(包括漢志),也就是現在的麥地那和麥加都被它徵服了。
同時,奧斯曼的海軍力量也非常強大。在地中海上,奧斯曼的海軍成了與威尼斯並駕齊驅的海洋霸權;在印度洋,奧斯曼海軍與葡萄牙人爭奪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在亞丁灣附近趕走葡萄牙人,控制了葉門;最遠打到了東南亞的蘇門答臘島,幫助當地的穆斯林反抗地方政府。
16 世紀堪稱是奧斯曼帝國最輝煌的世紀,版圖包括了地中海的大半圈,黑海成了它的內湖,巴爾幹半島幾乎被囊括,中東除了波斯也盡屬奧斯曼所有,其版圖規模遠勝西歐諸國,可以與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相提並論。在世界上,除了中國的明朝之外,在幅員和人口方面,奧斯曼已是世界第二大國。
18 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興盛,使世界貿易體系開始發生劇烈的變化,歐洲由此進入了經濟的正循環。通過新航路的發現,歐洲掌控了海洋貿易的大通道。奧斯曼這個遲鈍的巨人卻無法應對這一切,逐漸喪失了貿易通道的控制權。內憂外患之下,帝國開始走向黃昏。
在奧斯曼帝國歷史上,1683 年最後一次圍攻維也納以大潰敗告終,可以作為標誌性的撞牆事件。這次戰役反映出西方越來越強大。奧斯曼人敗得太慘了,這對奧斯曼敲響了警鐘,他們開始意識到歐洲可能發展出了一套特殊的技藝,如果能與伊斯蘭的傳統相結合,就能再現奧斯曼的雄風,這是奧斯曼版的「中體西用」觀念。
在18世紀以後漫長的時期內,奧斯曼帝國都是在對周邊國家的大小戰爭中度過的;每一次戰爭的失敗都會引起奧斯曼帝國內部緩慢的改革,而這種小修小補式的變革只是延長了這個老邁帝國走向崩潰的時間。
到1918 年,隨著一戰的結束,奧斯曼帝國的體系全盤崩潰,只剩下孤零零的土耳其一個了。奧斯曼帝國搞了200 年的改革,憲政也有了,多黨制也建立起來了,最終卻還是崩潰了。
一戰以後,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開始了將土耳其改造為現代國家的艱辛之路。凱末爾改革直接影響著土耳其在二戰、冷戰以及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的土耳其歷史。大約18世紀開始,如果算到今天,土耳其人已經搞了300 年的西化改革了,仍然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大國。以上內容摘自《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沉澱兩年的全新力作《鴻觀》,從時事、經濟、歷史三大角度,為你揭開隱秘在事件與現象背後的大國博弈與地緣戰爭之謎。由北京紫圖圖書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
匯聚、分享、交流、碰撞。北京高端名家講座、文化活動第一發布和交流平臺!2010年誕生於北大清華校園中,涵蓋人大、北師大等北京各高校、及社會最高品味的開放免費講座和活動,5年50000場。經濟人文、社科管理經典,學術思想前沿。大師身邊宜聆教,未來精英共成長!
在本微信公號中分別輸入【北大】【清華】【人大】【北師】二字可自動提取四校當日講座信息!分類信息請參看本公眾號底部【講座分類】【演出展覽】菜單欄。
講座信息報送渠道1、講座文案海報私信至新浪微博@北大清華講座-北京活動 (及時處理)。2、文案海報私信至本微信公眾號後臺(晚上處理)。3、講座文檔海報郵件發送至郵箱778617662@qq.com 歡迎報送和推薦高質量的講座和活動!
原創文章投稿郵箱:bqjzyc@126.com 。
諮詢和意見反饋請加微信:wangxy_369 ;合作請加QQ:778617662 。歡迎關注
【滬寧杭講座活動】微信公眾號:hnhjzhd ;北京高校同學聯誼的
【同學之約】微信公眾號:bqtx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