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你願與我一起嘗盡天下美食嗎?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物。後來隨著飲食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菜品。這些菜品在一定程度就是一個地方的招牌,人們只要聽到或者吃到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菜,就能想起這個菜所代表的城市和文化。
「川、魯、粵、淮揚、閩、浙、湘、徽」,這是我們中國人都熟知的八大菜系。八大菜系也是中餐的代表,它幾乎涵蓋了中國地區所有的美食。只要提起一些代表菜,人們也都能脫口而出。比如說西安的肉夾饃、東北的豬肉燉粉條、北京的烤鴨等等,但是有一個城市,提起名字,人們也很難想起有什麼代表性的美食,這就是河南。
事實上無論是問河南本地人還是外地人,說起河南代表性的美食,大家可能只會想起燴麵。可是這在河南的大廚和美食家眼裡,就是一種羞辱和嘲諷。因為燴麵只能算是一種小吃,根本沒資格代表整個河南的美食。只有硬菜、大菜、名菜才能排上號,畢竟豫菜也曾經輝煌過,但是讓人尷尬的是,沒有人能具體說幾道豫菜的菜名。
若是追溯到歷史前期,豫菜的內涵還是挺豐富的,曾經還風光無限,輝煌一時。那時候豫菜的地位跟魯菜簡直不相上下,還有望名列八大菜系裡,而且中國最早的餐飲連鎖店也是豫菜館。
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商朝的伊尹就提出了「五味調和、以湯說美味」,這也是與豫菜有關的最早的烹飪理論。洛陽水席,就曾經名震一時,一直到宋代,汴梁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清明上河圖》裡面描繪的飯館、酒樓、小吃街,在大街小巷都能找到蹤跡。當時在這些地方能見到的菜餚就達到了上百種,豫菜也是在這個時期達到鼎盛。
後來隨著朝代更迭,戰亂四起,豫菜的勢力就滑落了,再到明清時期,豫菜就更加勢孤了。因為豫菜沒緊跟飲食發展的腳步,其他省市的菜系由此崛起,各有特色,各有拿手菜。相比之下,豫菜能被人記住的招牌菜,幾乎是不存在了。
一直到1949年,豫菜還短暫的輝煌過。據當地媒體報導,(zhou)總(zong)理(li)還決定採用豫菜為國宴菜,不過真假到底如何,也已經沒法證實。
其實說起豫菜落沒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另外的八大菜系都是產生於經濟發達的地區,但是河南一直飽受戰亂的困擾,還曾經出現過饑荒,一直到今天經濟也不是很發達。再加上豫菜的口味,沒有讓人記住的特色,豫菜味道中和,不像川菜辣、粵菜甜,它更加是綜合了東南西北的口味融為了一體。
到了八十年代以後,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好了起來,街上的飯館也開越多,川菜、粵菜、魯菜、乃至西餐、日本料理,各類菜系開始大肆流行起來,豫菜卻一直是悄無聲息,逐漸就被其他菜系給取代了。
說起豫菜存在感越來越低,主要是因為豫菜的口味過於居中。豫菜還曾一度被人們稱為「八大菜系之母」,在歷史變遷中也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沒法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造成了如今尷尬的現狀。
歡迎大家關注五味凡間,一起閒聊世間美食!
南方飯館米飯隨便加,北方卻要按碗收費,原因與能吃無關
這種東西導致玉米減產,農民看著犯愁,外國人卻當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