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裡,哪裡就是幸福」「我會持續努力,解讀『未來教師』的語言密碼與精神密碼,勇往直前,向陽而生」「我的樣子,我們的樣子,就是溫州教育的樣子」「為人師者,要有智慧,更要有愛」……8月25日上午,一場面向溫州教育系統12萬教職工直播的「思想築基、師德鑄魂」專項教育活動動員會暨「講好我的教育故事、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暑期師德專題報告會在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舉行,7位溫州本地優秀教師上臺分享精彩的「我的教育故事」,給大家帶來的感動和情懷刷爆了朋友圈。
報告會上,溫州市教育局副局長伍挺就「思想築基、師德鑄魂」專項教育活動作動員部署。伍挺說,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師德是教師的靈魂,要牢記殷殷囑託,堅守育人為本、師德為先,要深刻體會三個「切記」:
一要切記,我們的一思一品體現著教育的價值觀,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二要切記,我們的一心一意蘊含著崇高的育人觀,潛心教書育人,是教育最美好的時刻,將給學生以後的為人處世、就職從業帶來深厚長遠的影響;
三要切記,我們的一言一行關係著群眾的教育觀,更關係著「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職責和使命。
就如何抓實「思想築基、師德鑄魂」專項教育活動,伍挺強調要聚焦「五個到位」:動員部署要到位、思想學習要到位、查擺問題要到位、整改落實要到位、建章立制要到位。同時,就強化三大保障,確保有力落實、有序推進專項教育活動提出具體要求。
甌海區第二幼兒園園長賈令廚分享了「奶奶教我當幼師」的故事。她90歲高齡奶奶是甌海區最早的幼兒教師之一,是奶奶的言傳身教,使她從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成長為名園長,用三年時間負責建設三個園區,詮釋了兩代人的幼教夢和教育情懷。
樂清市大荊鎮第六小學音樂老師陳曉雯,從一名支教教師,到決定長期留在這所鄉村學校,她用音樂獨特的魅力,給鄉村兒童打開了另一扇窗,並以此撬動課堂變革,創造出鄉村學校的另一種可能。
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科學老師蔡呈騰,用「教、讀、看、寫」概括了自己作為一名理科老師的日常生活,他平時鑽研教學,還喜歡看電影,喜歡閱讀各種書籍,更是一位「寫作愛好者」,撰寫並出版了幾十篇論文和多本著作,字數加起來有百萬之多。他將文理思維結合,運到教學當中,更好地教,教得更好,讓他成為學生心中最喜愛的老師,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名優秀教師的成長之道。
瑞安市湖嶺鎮中學英語老師周亮燕,從一所農村學校好不容易選調去了瑞安城區,卻因為忘不了山區學生們的夢想和家長們的託付,縱然每天要來回奔波80公裡,還是毅然選擇回到山區,「逆行」的教育故事讓人感動、使人敬佩。她說,作為一名教師,當你把學生放在心裡的時候,老百姓就會把你放在心裡,山區也是教育的一個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每個有夢想的教師都可以在這裡演繹屬於自己的精彩,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坐標。
溫州第二高級中學語文老師王佩佩,一位85後的青年教師,努力踐行「用心陪伴學生成長」的教育理念,做明亮有光的未來教師。她憑著一顆求真務實之心,一腔執著上進之情,全批全改學生的每一篇日記,組建暑假語文公益學習俱樂部,為畢業班的學生寫歌,與學生同向而行,積極展現了當代師生教學相長的新風尚。
溫州市教師教育院袁從容老師從教31年的時間中有過3次身份的轉變,她以終身學習姿態,分享了如何從教師到師訓員、再到師訓員+教師的身份轉變。在兼任溫州外國語學校生物教師的雙重任務下,她始終保持一顆教育人的初心,積極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打造有吸引力的課堂。
甌海中學鄭小俠老師從教21年,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其中15年堅守在高三陣地。為了把勤奮、上進、誠實、善良、責任這些優良品質自然而然地烙印在學生心中,鄭小俠凡事親力親為、以身作則,是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暖心男老師。疫情期間,他通過雲思政的方式,設計以疫情故事為題材的系列微課程,受到廣大師生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