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在說漢字的優點,明天我們就剖析一下他的缺陷,更好的看法他的優缺陷。明天只談缺陷我已經準備好挨噴了。
漢字最大的問題在於:所寫非所讀,學習它既要記住字形,又要記住發音,而字形又很複雜。這是所有詬病漢語的人士都要提出的一個問題。比如,讓一個文盲(中國人)去學習漢語,儘管他能夠說得十分流利,但是,要讓他到達可以看報的水平,沒有幾年的時間,恐怕不行。而不是只要知道一些根本要素,就能隨意讀寫。而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度,特別是像芬蘭這樣的國度的文字,沒有特殊發音變化,只要學會那 20來個字母,和一些根本的發音規則,能把說的100%地寫出來,也能把文字100%地讀出來(儘管不一定知道是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平民化。漢語是最難平民化的語言,儘管我們只需要比英語少得多的詞彙量,我們還得從小學學到中學。英語有不太多的特殊發音變化,不能做到100%所寫即所讀。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拙於口語表達,甚至中國的官員學者都不能通過自己的語言來向社會溝通,這是漢語使用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也是漢字局限了漢語開展的最顯著證據。此外,漢語的四聲,漢語的單音節語素特徵,漢語的詞彙貧乏,漢語的*12*方言眾多,漢語的對外交流障礙,漢語的語法缺失,漢語的表達不嚴謹,。。。等等,都是漢字這個不拼音的落後文字造成的社會語言現象。
從記載語言的角度看,字母拼音文字比漢字要更容易使用,所以也能更忠實地記載語言本身。語言首先是語音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它植物的最根本特徵之一。人類使用語音語言的歷史有十幾萬到五十萬年(各種說法不同)之久,在臨時使用語言的漫常年代裡,人類的大腦已經從外部構造上適應了語言的學習,現代語言學和認知學已經證明了,人類對語音語言的獲取才能是天生的本能之一。既然語音語言的獲取才能是人類的天生本能,一個正常人類從小學會說話是很自然的事情,這個我們都有體會,也都閱歷過。那麼一種可以自然地把語言和語言的書寫方式統一起來,使它們彼此在音素級別上一一對應起來的文字,必然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字母拼音文字就是這樣一種文字,它嚴密地和語音語言相結合,依據約定俗成的語音的字母拼音規則,把語音語言記載下來,這是一個十分自然的進程,使用的根本書寫符號數量十分少(比如英文使用52個字母)。它十分適合自學,是一種人類文字史上最複雜、最容易的記載語言的方式,也十分契合由簡入繁的自然開展規律,所以也是最迷信的文字形式。
而漢字,脫離語音語言的發音天質,割裂了語言的語音特徵,希圖從語義的角度或形象的角度來記載人類的語言內容或社會活動,實在是一種十分
笨拙和原始的辦法。語義是無限的,希圖通過有限的根本書寫符號(Characters)來表(Represent)意,必然要增加符號的數目,但這樣無限地增加,必然要陷於人類圖形記憶薄弱和文字表達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中去,用有限的根本書寫符號來表達全部的語義怎麼能夠呢?這樣勢必要增加根本符號的個數,增加記憶擔負,同時又總滯後於語言的需求而無法完整地記載語言的全部內容,是一種十分難掌握的語言記載方式。
由於上述區別,字母拼音文字使用的根本符號數量極少,一般在幾十個到一百多個左右,而表意文字的根本書寫符號太多,比如漢字的根本書寫符號十分多,新華字典裡有一萬多個,康熙字典裡收了近五萬個漢字,一字一形,一字一音,根本上沒什麼規則,實在是太難記了,用這種原始笨拙的方式記載語言不把人累死才怪!從歷史上中國人書寫漢字就十分費力,毛筆,雕琢,費時費力費錢,所以漢字文化的文字遺產,實在是不多,假如到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去看,中文書籍數量實在是很少,內容也十分狹小。所以從傳統的書寫方式上看,漢字是不容易記載語言。
關於書寫來說,從表意單字的數目上看,漢字也不如拼音文字。比如英文有近百萬單詞而漢字不超越五萬,常用英文字有十幾萬,而常用漢字只有四五千,簡直都是二十倍的關係。所以即使是從表意的角度看,漢字也沒有字母拼音文字更優秀,漢字其實不是一種好的表意文字。有人說漢字可以組詞,說這話的人一定以為拼音文字不能以字組詞。由數十幾萬常用英文單字組成的詞更多,現在甚至很多漢語詞彙都是從英文詞組中借鑑的,觀念(ViewPoint),雙贏(Win-Win),eyeglasses, fireplace, highway, cooking wine, airplane, firefighter, masterroom, cookingtop, sportycar, ballpen, digital camera, ... 假如有人以為字母拼音文字不能組詞,他最好去再上一遍小學,回來再說話。
對記載語音來說,漢字顯然也是不勝任的,在漢字下漢語變得同音字極多,顯然漢字沒能提供足夠的語音空間來包容漢語,使它在語言交流上做到又準確又複雜,同時還可以提供宏大的開展空間,顯然漢字對此無能為力。因為不提供標準語音的漢字,無法記載語音,所以漢語才向單音節聲調語言的方向開展,漢語被漢字逼進了一個狹小的空間。而英語呢,儘管使用超越二十倍於漢字的詞彙量,英語的同音字詞卻十分少,簡直不用重複就可以明白言語者彼此的內容。同時,雖然漢語是單音節語素語言,但實際上英語的單音節字詞比漢語多的多,常用英語字詞多是單音節的,所以說英語的語音效率也比漢語更高,語言表達也更精練
這點十分反中國人的知識,但卻是事實。
有人說現代計算機的應用,已經解決了漢字的這些問題。是解決了一部分漢字記載語言速度慢,休息強度大,破費高,效率低的問題。但是,水漲船高,人類由於使用計算機來處置語言,對語言文字的處置速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而漢字詞彙無詞界,單字無序,字庫龐大,顯示方式複雜,傳輸要求高,無法編程,漢字計算機輸入難,輸入速度慢,不容易普及,輸入辦法多,資料庫編制困難等等,都使漢字在面對新的資訊時代,處於十分為難的位置。進入資訊時代後,世界信息量呈爆發性增長,人類對信息從獲取,記載,貯存,傳輸,處置,顯示等各環節上,對文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漢字記載語言的原始方式,遠遠落後於時代的要求,是「老笨牛」拉菲拉利跑車,十分不配。字母拼音文字天然有序易於檢索,並沒有使這種文字平臺下的信息世界陷入不知所措的地步,而漢字信息世界已經顯示出雜亂無章,無頭無腦的Chaos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