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颱風「黑格比」登陸中國,浙江台州地區最大的純海景住宅小區玉環坎門渝匯藍灣國際小區損失慘重。該小區20棟11樓一位林姓老人在關窗戶時不慎從11樓墜亡。小區至少有10多戶業主家陽臺被吹毀,有幾十戶門窗被損壞,居民家裡的家具、家電,如洗衣機、桌子等被吹下樓,地上停放的車輛遭到損壞。
對此,玉環發布官微消息稱,從調取的竣工圖紙對比發現,(墜亡老人)住戶自行將開放式陽臺改造成封閉式陽臺。由於颱風持續時間久、風力強,最大瞬時風力達16級,改造的窗戶牢固度不夠,造成門窗損壞。此後,還有媒體報導,當地居民改造陽臺(俗稱「包陽臺」)的做法不在少數,有些是為了增加獨立空間保護隱私,有些為了增加居住舒適度等,但是相關的安全隱患卻常被忽視。
這個解釋是否全面科學,有待全面調查結果。不過對該小區有至少有10多戶業主家陽臺被吹毀的事實而言,上述理由還遠遠不夠。
面向大海,春暖花開。面向大海的建築,尤其是高層居民住宅還面臨著暴風驟雨,甚至地震海嘯的襲擊,生命財產安全不容忽視。此次渝匯藍灣國際小區在颱風面前的遭遇不僅證實了面向大海高樓的安全性值得關注,更是向所有臨海建築敲響了警鐘。這裡既有來自自然的風險,也有人為的隱患,尤其是建築質量。
渝匯藍灣國際小區位於浙江台州市玉環坎門街道西南部,公開資料顯示,該樓盤是「台州地區最大的純海景住宅小區」,佔地面積380畝,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小區有高層、小高層、別墅、排屋等,由浙江渝匯置業有限公司開發,浙江實事集團承建。
由於玉環是一個海島縣,陸地資源非常有限,包括渝匯藍灣所建的不少建設地塊,都是之前通過大規模圍海造地得來的。因此,開發商會在有限的土地上蓋小高層和高層建築,以獲得最大的面積和最高利潤。從城市建築來看,1到3層為低層建築,4到6層為多層建築,10到18層為小高層建築,19到33為高層建築。不過,由於一二線城市的建築土地越來越少,為了儘量利用有限的土地,高樓越來越多,連三四線城市都在大量蓋小高層和高層。
表面上看,渝匯藍灣國際小區的小高層和高層並沒有違反國家《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規定,樓層截至到33層或者一百米以下,但是,在面向大海的時候是需要考慮颱風這樣的自然因素對住宅的影響。
8月4日15時在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境內登陸的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風力達到12級以上,屬於颱風(熱帶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速分為超強颱風、強颱風、颱風、強熱帶風暴、熱帶風暴、熱帶低壓6個等級),面對這樣的風暴,當地已經疏散和轉移38.1萬人至安全地點,說明颱風威力之大,破壞力之強,而且當地的建築尤其是小高層和高層建築更要經受颱風的考驗。
從11樓跌落的老人所在的20幢為海景房,正對風口,遮擋物少,風力大,老人關窗時被風暴吹落下樓既證明了颱風的威力,又表明這樣的小高層和高層建築即便質量合格,也讓居住者面臨風險。而且,浙江是颱風比較「偏愛」的省份。從1949年至今的71年裡,在今年黑格比之前,共有45個颱風登陸浙江,這也意味著不到一年就會有一次颱風光臨浙江。
中國從1979年開始實行商品住宅全價銷售試點,近40年時間修建的面臨大海的高層和小高層建築都面臨著颱風的挑戰,渝匯藍灣國際小區在颱風襲擊下人亡財損,說明沿海地區面向大海的建築,尤其是高層建築需要再次考慮是否提倡和是否可以修建,如果需要修建,標準也應比其他商品樓房更高,也就是要增加抵禦颱風,甚至是超強颱風、強颱風襲擊的能力和質量。
不僅是浙江,中國有很多省份都會遭遇颱風襲擊,登陸中國的所有颱風中,接近90%都在華南地區,包括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浙江,以及香港、澳門,其中颱風最常襲擊的是廣東。從1949年到今年8月,共有166個颱風直接登陸廣東沿海,平均每年有2到3個,遠超其他省份。因此,經常遭遇颱風襲擊的省份在修建面向大海的建築時,都要慎重考慮小高層建築和高層建築。
不只是此次的黑格比颱風造成了渝匯藍灣國際小區的人員死亡和財產損失,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現象。2018年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登陸廣東沿海,登陸後將繼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在狂風暴雨肆虐下,深圳國銀民生大廈等超高層建築發生部分幕牆掉落,樓房內亦有明顯晃動感。
對於颱風對建築的影響,建築專業人員認為,颱風和強颱風登陸毀壞建築外維護結構的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風力太多造成高層建築層間側移過大;二是因群樓的狹管效應引起;三是風致效應引起;四是面板強度不夠引起;五是設計不合理(包括造型奇特、迎風面太大、玻璃沒有夾膠等)。
例如,颱風和強颱風來襲時,狹管效應會使高層建築的部分外牆表面因風速過大而產生巨大負壓,玻璃幕牆或大塊牆板像雪崩一樣脫落,高檔門窗等也會突然崩塌、墜落傷人。現在,渝匯藍灣國際小區有人員死亡和財產損失,說明不只是狹管效應,其他的風致效應和設計不合理等因素,也是造成災害的重要原因。
儘管當地宣傳部門認為房屋無質量問題,而且在沿海地區,房屋窗戶在颱風季被吹碎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已經造成人員死亡和陽臺被吹毀,有的業主家整個門窗被吹走,家具裸露在外,客廳內一片狼藉,這些情況顯然已不是正常情況。
而且,該涉事小區質量問題纏身,2011年11月1日,小區二期17號樓出現嚴重不均勻下沉,導致樓體向西傾斜,地下室一根框架柱被壓碎約20公分。17號樓出事一個月後,邊上的21號樓又被發現承重牆上出現了大量裂痕。專家得出的結論為大樓樁基承載力不足。
至於導致老人死亡的20幢樓是否有質量問題,需要調查來得出答案。但是,面臨大海的樓房,尤其是高樓,需要更高的房屋質量以抗禦暴風驟雨已毋庸置疑。否則,就是在拿人的生命冒險,而且是謀財害命。
文/張田勘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