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伊始,趕集網圈定了新的競爭對手,CEO楊浩湧表示,趕集兩年內在線招聘營收超過15億,將全面趕超前程無憂。在2013年,趕集網在招聘領域悶頭快跑,全年有10.9 億人次通過趕集找工作,日均300萬人。而在年後為期15天的招聘節活動中,3712萬求職者湧入能夠提供「先行賠付」保障的「天驢專列」,對接102萬家企業提供的近3000萬工作崗位。這一數據再次刷新業內對趕集招聘業務的認知。
在線招聘一度是外資追逐的熱門領域,並一度形成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三分天下」的市場格局。如今中華英才網已經沒落,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固步自封,在盈利與用戶中無法取得平衡。而「黑馬」趕集網卻交出增速近200%的答卷,高出前程無憂10倍以上。靠平臺發力的趕集網是如何做到的呢?
優化用戶體驗 讓好產品說話
「很少有網際網路公司把服務員、保安、前臺、行政助理等大眾招聘職位放在首頁,但我們從來不會隱藏。」楊浩湧說。反觀其他招聘網站,首頁均是大幅廣告,不僅無法快速找到匹配職位,求職前更要先提交精確的簡歷,這令很多中基層求職者無從下手。
以往招聘網站與中基層需求的不匹配是趕集網發力的契機,「之前的招聘產品讓用戶求職效率很低,但趕集的用戶看到招聘機會後,可以直接撥打企業電話,甚至不用投簡歷,直接和老闆溝通就行了。」楊浩湧告訴記者:「一個小鮮花店的老闆,在自己的門店裡沒有電腦,你要投簡歷我上哪兒去收簡歷?所以,我們整個的用戶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創新商業模式 免費+收費並行
十多年來,在線招聘已經形成了「企業發需求,應聘者投簡歷」的B2C模式。然而,這種傳統的「賣簡歷」的模式在網際網路思維盛行的時代遭遇了發展瓶頸,尤其是成本控制嚴格的中小企業對性價比的要求更高。為此趕集網推出免費和收費並行的商業模式。
「第一天我們就是免費的,不管你是一家搬家公司還是鮮花店,在趕集網上發信息和用戶投遞簡歷都是免費的,以此為基礎我們形成了一個大的平臺。」楊浩湧表示,如果中小企業招人需求緊急,那麼便可以選擇趕集網相應的套餐,平均15份簡歷得有5個面試,5個面試有一個入職。
據悉,前程無憂最便宜的套餐也要2000多元,而在趕集網一份簡歷只要4元,100元置頂一個禮拜,甚至不想花錢免費的也可以。面對中小企業海量的招人需求,趕集網免費、高效、一切為用戶考慮的招聘服務顯然更接地氣。
楊浩湧將這種商業模式稱為用戶主導的模式,「我們的產品形式對現有的產品模式是一種顛覆。我們的產品體驗一切為用戶考慮,用戶希望看見電話就打電話,用戶希望看見明顯的職位我們就放在那裡,一切替用戶考慮的時候,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自然而然就來了。」
把握移動網際網路 平臺聯動效應展現
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諸多巨頭們看到了其中的商機,BAT紛紛加入無線戰局,趕集網對此也不遺餘力,推出了C2B模式的工作通等無線客戶端產品,用戶可以隨時發布需求,讓好工作找上門,更可以免去被電話騷擾的煩憂。
「趕集網已經有超過50%的流量來自無線,在明年該比例將達到70%。」楊浩湧說。
平臺聯動效應也成為吸引用戶的法寶之一。「因為用戶在趕集網上找完工作找房子,找完房子找服務,找完服務還可以交友、還有處理二手貨、二手車、家政服務等等,能解決生活中很多的問題。」楊浩湧說,例如在趕集網房產業面上,用戶能同時看到周邊高薪工作,每個職位信息頁面,也有周邊住房的跳轉選項。不同類目服務互相拉動,平臺聚合優勢顯著。
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新的顛覆式的商業模式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新和平臺效應,這三駕馬車並行,讓趕集網迅速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楊浩湧充滿信心地表示:「兩年內在線招聘營收超過15億,全面趕超前程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