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魚:為什麼總把我們悶在罐裡做成罐頭?身體構造決定的
對於海鮮,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會選擇生吃,因為這樣能夠最大程度保留海鮮的鮮味以及更好地保存其中的營養物質。不過在有些情況下,人們也會對海鮮進行醃製保存,製作成一種非常大眾化的食物,罐頭。
說到用製成罐頭,就不得不提到一種相當「悲催」的魚,那就是沙丁魚。沙丁魚從誕生之日起,它的命運似乎就和罐頭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但凡捕撈到沙丁魚人們都會把它做成罐頭,所以沙丁魚就納悶了,為什麼其他魚都可以就著新鮮直接食用,而唯獨老是把我做成沙丁魚罐頭呢?
說到底還是沙丁魚的「身體」太特殊了。第一個原因是沙丁魚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這會使它們不耐保存和運輸。而且沙丁魚富含極易氧化變質的不飽和脂肪酸,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吃到,味道就會變得很差。因此做成密閉的罐頭便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長時間保存方式。
第二個原因是沙丁魚體內有很多的肌間刺,你可以直接理解成骨刺非常多,直接食用非常麻煩。而醃漬的處理能軟化這些細刺,使其能和魚肉一起吃掉。所以製成沙丁魚罐頭還有便於食用的原因在裡頭。
最後補充一個小知識,把沙丁魚製成罐頭是來自法國人的創舉,而美國人將它發揚光大。人們為了更加方便和簡單的食用海鮮才發明了罐頭這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