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龍南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客家圍屋行政公益訴訟案
江西省龍南市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組在楊村燕翼圍跟進圍屋維修整改進程。
江西省龍南市客家圍屋修整後。
江西省龍南市客家圍屋修整前。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傳統建築保護 文化傳承 綜合治理 長效機制
【要 旨】
檢察機關針對傳統建築安全問題,以地方性法規為監督依據,保障法律統一正確實施,並以個案監督推動對轄區內該類傳統建築的整體和長效保護。
【基本案情】
贛南客家圍屋是贛南客家人聚族而居建設的特色民居,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然而,龍南圍屋多為土木結構建築,除得到旅遊開發保護的關西新圍外,其他圍屋均年久失修,保護現狀堪憂,不同程度存在自然破損和人為破壞情況,有較大安全隱患,主要表現為:一是圍屋部分牆體倒塌、梁架塌陷;二是圍屋周邊堆放柴火,電線亂搭亂接,且使用明火生產生活,消防安全設施不齊全、過期或報廢;三是文物保護標誌被損毀、移動或掩蓋;四是文物保護範圍內或建設控制地帶區域存在違規建房、破壞圍屋歷史風貌等現象。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19年5月,江西省龍南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龍南市院)以貫徹落實《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為契機,針對地方人大代表交辦的「裡仁鎮漁仔潭圍和沙壩圍無人管理,有安全隱患,希望檢察院加強公益保護」線索,對客家圍屋保護公益訴訟案立案調查,組織對漁仔潭圍、沙壩圍、關西新圍、燕翼圍、烏石圍五座具有代表性的圍屋進行現場調查,通過實地勘查,調取圍屋普查、維修、開發、利用資料等方式,收集、固定相關證據,梳理出龍南境內圍屋基本情況以及保護監管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於2019年7月向龍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書,並以公開宣告的方式送達,建議其依法履行贛南客家圍屋保護監管職責,及時制止破壞、損毀贛南客家圍屋的違法違規行為,限期維修,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檢察建議發出後,龍南市院主動與行政機關溝通協調,多次到圍屋維修整改現場,協商落實具體整改措施,並邀請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周邊群眾等參與整改成效評估。同時,龍南市院向龍南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案件情況,引起市委書記高度重視,促成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推動圍屋保護工作。龍南市院還結合當地「全域旅遊」戰略,向市委市政府建議將多座具有保護和利用價值的客家圍屋納入旅遊規劃,爭取維修資金,加強文物保護。2019年8月,龍南市委常委會議通過了漁仔潭圍、沙壩圍的旅遊綜合開發投資計劃,維修整改進入施工階段。
本案的辦理推動了行政機關對境內圍屋的整體維修、保護、規劃、利用工作,創新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社會治理新路徑,加快推進了龍南境內47座客家圍屋保護三年維修計劃。龍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出臺了客家圍屋綜合安全保護制度和圍屋保護針對性管理辦法,9處被列入國家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圍屋所在鄉鎮、村均成立了文物管理理事會、安全巡查自治組織等圍屋保護民間組織,實現了對圍屋保護的社會化、常態化。龍南市社會各屆對客家圍屋的保護意識顯著增強,並於2019年9月成功舉辦了龍南市第三屆旅遊文化節「客家圍屋高峰論壇」,客家文化得以更好傳承和傳播。
【典型意義】
贛南客家圍屋是研究和見證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淵源,在中國建築發展史和傳統民間文化傳承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檢察機關針對客家圍屋存在的諸多安全問題,以督促落實地方性法規為契機,與行政機關同向發力推動解決客家圍屋保護的方法、標準、資金等難題,完善長效保護機制,充分發揮民間自治組織作用。檢察機關在個案案例基礎上,主動參與客家圍屋保護的綜合治理和旅遊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為當地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貢獻了檢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