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代表,歷時29年時間建成,建築規制堪比皇宮

2020-12-20 冷月印記

贛州龍南市,地處江西省最南端,這是一座歷史悠久、客家圍屋眾多的城市,境內分布著376座各具特色的客家圍屋,是世界上擁有客家圍屋最多的市,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客家圍屋客家人的傳統居所,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如今不少也成了遊人青睞的景點。

在龍南眾多的客家圍屋中,有一座最為著名,它不僅規模龐大,時至今日保存也最為完整,且圍屋的功能非常齊全,它就是「關西新圍」,龍南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圍屋。

關西新圍,地處龍南市東南約20公裡處的關西鎮,如今不僅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西新圍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距今已200多年歷史,為當地的名紳徐名鈞所建,徐名鈞在經營木材生意時發了大財,後又經營其它產業,伴隨著家丁不斷興旺,原有建築稍顯擁擠,於是建造了這座圍屋,為建造這座圍屋耗時29年、耗資百萬,因圍屋毗鄰古老的西昌圍而被稱之為新圍。

很多人或許都知道,客家人建造圍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防盜防匪患」,所以建築整體給人的感覺格外封閉,且圍屋四角還建有炮樓,牆體也是十分渾厚,進出圍屋只有一道門,是一道厚鐵皮包裹木頭的大門,看起來格外的堅固。

關西新圍佔地近12畝,從剛才的航拍圖也可看出,關西新圍整體呈長方形,圍牆高約9米,其牆體十分厚,最厚處達到了2米,足可見其堅固程度。走進關西新圍,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建築,內部建築共三層高,每層有圍屋79間,房屋數量十分多,且功能明確。

雖然是聚族而居,但關於財產分配並不是家族式的共同財產,除了不可分割祠堂、水井等共同財產外,生活在這裡的人財產是獨立的,每家都有臥室、庫房等,這樣極大地減少了家族的矛盾,而一旦有敵人來犯,全家族又會集聚在一起共同抵禦。

關西新圍的核心是祠堂,處於整座建築群的中軸線上,這裡是徐氏家族的「聖殿」,也是圍屋內建築規制最高、裝飾最奢華的地方,這種布局與皇宮非常相似,且布局嚴謹、工整,因此關西新圍也有著「散落在民間的皇宮」之稱,還被不少遊客稱之為「東方古羅馬城堡」。

古井是整個家族的共同財產,至今依然有水且十分清澈,圍屋中的古井基本都可以看到魚,井中養魚也是有說法的,若是魚戲水其中,證明井水可正常飲用,以防止有敵人來此投毒。

歷經200多年風風雨雨,關西新圍至今保存的非常完好,無論是房頂的小青瓦還是青磚,皆盡顯古色古香。即便不是第一次到關西新圍,對於不少人來說這裡依然給人一種如臨迷宮的感覺,一間間房屋由長廊相連,中間又有甬道相通,走著走著發現又回到了原點。

徐名鈞在家中排行第四,因此稱之為徐老四,眼前這座房屋即是當年徐老四居住過的廂房,至今依然徐氏後裔生活在這裡,據說只有大概兩三家人家,生活氣息也格外的濃鬱。

相比其它房屋,這裡的裝飾要相對比較豪華一些,尤其是那些木雕,且都是包金的鏤空雕刻哦,眼前所看到的鏤雕是一隻鳳凰,造型栩栩如生,格外精美。

作為贛南客家圍屋的代表,關西新圍還申報了世界遺產的後備名單。當然,關西新圍還有許多值得遊覽的地方,一般來說至少要遊覽4個小時左右,方可體會其精華之處。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或聽說過「關西新圍」?對這座客家圍屋有什麼印象?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江西被忽略的寶藏旅遊小城,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就在贛南
    贛南指的是江西南部地區,主要由贛州及下轄3區13縣2縣級市組成,其面積非常大,足足佔了江西全省面積的四分之一。贛南不僅有紅色故都、江南宋城之稱,還是中國三大客家聚集地之一,為「客家四州」之一,在其境內分布著600多座格局特色的客家圍屋。
  • 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贛南客家圍屋,被譽為民俗建築史上的奇蹟
    作為一個福建人,對於客家人所居住的房屋的印象只停留在了土樓,直到來到江西贛州,來到贛州的龍南,見到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客家圍屋--關西新圍,才真正的感受到客家圍屋的魅力所在。在這裡可以了解贛南客家文化,了解圍屋的歷史來源與人文故事。
  • 客家圍屋,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歷經滄桑可安好?
    秋高氣爽,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的關西新圍,遊客絡繹不絕,賞花海,逛圍屋,好不熱鬧。客家圍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它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杆欄式」、雲南「一顆印」合稱為中國傳統五大民居古建築。而建造圍屋的客家人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從古至今,它經歷了6次遷徙,其中的辛苦與無奈,難以言說。
  • 古代建築奇蹟之一江西客家圍屋,安遠東升圍記錄陳氏家族財富興衰
    東生圍的歷史及其建築風格東生圍,江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西省安遠縣鎮崗鄉老圍村境內,該圍屋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當地「二品武功將」陳朗庭所建,至今已有158年歷史,圍屋坐東朝西,長94米,寬93米,佔地面積10391米。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贛南就是現在的江西南部,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厚,質樸無華,務實避虛。「遷海令」,沿海居民向內地擠壓,部分人回遷到贛南,與世居贛南的客家交錯奠定了贛南居民的現代格局。
  • 江西省龍南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客家圍屋行政公益訴訟案
    【基本案情】   贛南客家圍屋是贛南客家人聚族而居建設的特色民居,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  【調查和督促履職】   2019年5月,江西省龍南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龍南市院)以貫徹落實《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為契機,針對地方人大代表交辦的「裡仁鎮漁仔潭圍和沙壩圍無人管理,有安全隱患,希望檢察院加強公益保護」線索,對客家圍屋保護公益訴訟案立案調查,組織對漁仔潭圍、
  • 「世界圍屋之都」龍南,擁有376座客家圍屋
    然而,不同的民族之間,各自的生活習俗和習慣都是不盡相同的,在眾多少數民族之中,最出名的就屬於客家了。客家獨特的房屋建設以及人民穿搭非常符合時下的時尚元素,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去客家聚集地旅遊參觀,但若說最好的客家聚集地,那就不得不提到贛南客家圍屋的「龍南市」了。
  • 客家圍屋,守住惠陽的故土鄉愁
    ▲秋長街道官山村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是惠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它肇始於唐宋,興盛於明清。由於客家人不斷地遷徙,圍屋既保留了客家的古樸遺風,又融入了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成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 惠陽客家圍屋的樣式主要是方型圍屋和半圓形圍屋,圍屋通常背靠山坡而建,前面則有半圓形的池塘,主要分布在秋長、三和、良井、鎮隆等街鎮。散落在惠陽鄉村大地、青山綠水間的客家圍屋,以歷史悠久、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選址講究、結構科學、工藝精湛而聞名遐邇。
  • 贛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客家文化城則可以讓你了解客家文化
    贛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客家文化城位於贛縣的東南角,文化城內的建築都是按照客家傳統新修的,裡面配合著一些文化展示,能讓遊人比較全面地了解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城內有客家宗祠、太極廣場、藝術長廊、客家博物館、風情街、九曲迎恩橋等主要景點,裡面配合著一些文化展示。
  • 贛州檢察機關辦理的督促保護客家圍屋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全國十大典型案例
    【基本案情】贛南客家圍屋是贛南客家人聚族而居建設的特色民居,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調查和督促履職】2019年5月,江西省龍南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龍南市院)以貫徹落實《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為契機,針對地方人大代表交辦的「裡仁鎮漁仔潭圍和沙壩圍無人管理,有安全隱患,希望檢察院加強公益保護」線索,對客家圍屋保護公益訴訟案立案調查,組織對漁仔潭圍、沙壩圍、關西新圍、燕翼圍、烏石圍五座具有代表性的圍屋進行現場調查,通過實地勘查
  • 江西贛州五龍客家風情園,夏雨中的客家圍屋,故鄉熟悉的老屋景色
    五龍客家風情園地處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沙河大道,距市區0.8公裡、火車站2公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東鄰貢江,與贛縣客家文化城隔江相望。園區內山水環抱,風光秀麗,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目前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五龍客家風情園佔地面積2000畝,其中水域300多畝,綠林800畝。圍屋,是客家先民在贛南廣袤大山裡留下的建築傳奇,銘刻著客家人的歲月滄桑。
  • 洛陽打造「客家祖源地」:客家之源紀念館預計明年9月建成
    而為打造「客家祖源地」這一品牌,「十三朝古都」河南省洛陽市官方近日透露,客家之源紀念館及大谷關客家小鎮項目預計將於明年9月建成。據《洛陽日報》報導稱,9月22日,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我市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0餘名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文化研究專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等齊聚一堂,暢敘根親情誼。
  • 走近客家建築,感受濃濃客家文化
    客家建築即是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有三種樣式:客家排屋、客家圍屋、福建土樓,在建築美學視野中,客家民居有千姿百態的建築造型。客家民居與其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一樣有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
  • 客家圍屋,最具科學性和藝術感的中國古建築代表,客家文化之一
    中國建築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發展璀璨奪目,從尋常百姓家到王公府邸,建築藝術發展到了極致。其中的推動者就是隱藏在中國各地的民間工匠,正是他們的智慧和技藝傳承讓中國的古建築藝術發揚光大。客家民居,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建築。
  • 《圍屋喜事》建築篇|圍龍屋:承載著客家人的偉大智慧
    客家圍屋,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獨具特色。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主要分布在粵北、贛南、閩西這三個地區。影《圍屋喜事》的故事主要講城市日益擴張、地產遍地開花的大環境下,馬家祖屋的老住戶們與地產商展開鬥智鬥勇的故事。影片主人公馬文文是傳媒精英,為爸爸堅守傳統文化的毅力所感動,遂以客家文化為內容策劃紀錄片,影片以馬文文的視點,向觀眾展示了眾多客家建築的精華。如下圖,位於興寧市蘿崗鎮的「善述圍」。
  • 探訪客家非遺文化「擂茶」的秘密
    雅溪古村的圍屋一直都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佼佼者,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雅溪村的先祖陳氏興建圍屋的原因是由於當時的全南偏僻荒涼,盜賊流寇經常出沒騷擾百姓,客家人身無躲避之處。陳氏家族為了自保,邀族人合議一起建造一座土圍,以防盜防寇,確保家族人身財物安全。歷盡艱辛終於把土圍建成,名為福星樓。
  • 江西曹氏圍屋裡的古建築,地處大餘縣雲山腳下,總面積5萬平方米
    說到贛南客家圍屋,現存的圍屋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龍南的關西新圍、楊村燕翼圍、桃江龍光圍,安遠鎮崗的東生圍,定南歷市的虎形圍。這些圍屋雖然「年齡」不一,但造型均為方形,早被贛南人民所熟知。位於大餘左拔鎮雲山村的一處小盆地中,「藏」著一座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的曹氏圍屋,距今有450多年的歷史。曹氏圍屋不僅年代久遠,還是贛南難得一見的一座圓形圍屋,現還有200多名曹氏後人在此居住。
  • 贛州龍南:客家圍屋「東方的古羅馬城堡」
    贛州龍南:客家圍屋「東方的古羅馬城堡」 2017年12月24日 07:58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nbsp&nbsp&nbsp&nbsp&
  • 贛州龍南縣的客家圍屋遊記
    先是看到這張機票,接著百度到贛州龍南縣有客家土樓圍屋,然後就決定邀請媽媽一起去參觀。在龍南縣到楊村鎮的路上,驚喜地看到路邊突兀的群峰美如畫卷。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想置身其中。楊村鎮的燕翼圍。距離龍南縣城10公裡的漁仔潭圍,也叫客家酒堡。裡仁鎮新園村的慄園圍。慄園圍是贛南圍屋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始建於明代弘治辛酉年 , 距今500多年的歷史。這個圍裡面就像個村莊,如今仍有不少人在此生活,裡面有八卦廣場、農耕區和戲臺等。
  • 田間腐殖質下面一層最好泥土建地客家圍屋,究竟有什麼特色?
    圍龍屋(也稱為圍屋、轉龍屋、客家圍屋)是客家人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為了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滿足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包含多種建築形式的客家民居,客家圍屋是一種極具嶺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