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連咖啡作為「幕後」支持者,與中石化在加油站推出「易捷咖啡」。如今,「合資」咖啡終於靴子落地。
12月22日,中石化易捷宣布與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推動「易捷咖啡」規模化進軍加油站消費渠道,未來「易捷咖啡」將在易捷便利店陸續開店。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石化方面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的同一天,「易捷咖啡」北京首店落戶北京龍禹玉泉加油站,正式對外營業。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18日,就有媒體報導稱連咖啡已與中石化易捷達成合作,二者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正式推出"易捷咖啡"並進行獨立運營,主營加油站便利店咖啡業務,中石化將成為新公司的大股東,連咖啡也將參股,雙方還作出3年開設3000家門店的整體計劃。
「試水」結束正式「上岸」
去年9月份,中石化易捷就與「連咖啡」開展合作,在蘇州啟動首批9家「易捷咖啡」門店的試運營,推出咖啡、茶飲等產品,所採用的是加油站便利店業務「外送+到店消費」新零售的模式。
據悉,本次成立合資公司後,雙方將共同建立兼具咖啡專業能力、網際網路創新能力的運營團隊,負責「易捷咖啡」的整體運營。二者也有著較為明確的分工,連咖啡為易捷咖啡輸出完整的運營團隊,主要負責易捷咖啡的後臺搭建、產品研發設計、人員培訓等,而中石化易捷則負責場地支持和易捷咖啡的品牌運營工作。
各司其職的目的是雙方均希望在咖啡市場裡再分一杯羹。無論是與連咖啡成立合資公司還是北京首店的落地,不難看出,中石化易捷對於咖啡市場存在著很大的野心。此次北京門店的落地,也意味著易捷咖啡正式走出蘇州,開始拓展全國市場。
「中石化與連咖啡去年在蘇州的合作可以說是一個試水」,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曾向證券日報表示,加油站賣咖啡肯定是滿足消費端核心需求和訴求的一個布局,從整個模式以及場景的匹配度來看,剛需性會強一點。
背靠3萬多座加油站能否成功?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4年的連咖啡在今年6月份陷入關店風波,接連關閉多家線下門店,其咖啡業務一度陷入停滯狀態。直到今年9月份,深陷資金鍊斷裂和破產傳聞的連咖啡才勉強拿到了新一輪融資,得以再度回歸。不過,連咖啡將全面轉向線上渠道。
放棄線下渠道顯然不是連咖啡想要的,而連咖啡選擇和中石化合作似乎相當不錯,有中石化背書,並且有大量的區別於其他餐飲品牌的門店資源,其門店場景也有差異化優勢,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反觀中石化,受近年來波動不斷的原油價格影響,中石油的淨利潤下滑得非常厲害,今年甚至出現了大幅虧損現象。據其年中報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中石化實現營業額及其他經營收入1.03萬億元,同比下降3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228.82億元,同比下降173.02%。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全新的增長點是中石化所急需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於世界2%的增速,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到2171億元。
如今,連咖啡將與中石化易捷成立合資公司,擴張易捷咖啡的目的不言而喻。在當下瑞幸咖啡爆雷、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急速增長的背景下,咖啡不失為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業務場景。
「中石化易捷推出『易捷咖啡』,是新形勢下傳統商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探索,是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拓展新業態的有益嘗試,『易捷咖啡』作為加油站場景的咖啡運營商,依託中石化3萬多座加油站,2.7萬餘家易捷便利店網點,將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咖啡服務」,中國石化銷售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陳成敏在當天的籤約儀式如此表示道。
確實,中石化易捷有著普通咖啡門店乃至一般便利店不具備的網點數量優勢,據中國經營連鎖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百強名單》顯示,中石化旗下易捷銷售有限公司便利店數量為27699家,位列名單之首。
而咖啡行業確實有大的機會。例如,殼牌旗下的優選便利店(Shell SELECT)每年能在全球賣出2.5億杯咖啡。其零售業務總裁柯一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咖啡生意「要比石油的利潤率高得多」。
總的來說,面對中國咖啡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和潛力,中石化的入局不可避免,而連咖啡在星巴克等老牌咖啡品牌的市場擠壓之下,被動轉型也未嘗不可。此次「易捷咖啡」的正式成立,或將迎來中國咖啡市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