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從水稻中獲取大量的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方法,這提示轉基因水稻種子可能是人血清白蛋白的一個有成本效益的來源,而且可能有助於滿足全世界對這種蛋白的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雜誌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生科院楊代常教授,楊代常教授主要從事植物胚乳細胞蛋白質轉運的分子機理與分子農業醫藥研究。2006年起,主持國家「863」項目「水稻胚乳細胞生物反應器技術平臺及其應用」。
目前人血清白蛋白的需求量很高,這種蛋白被廣泛用於藥物和疫苗的生產,以及治療嚴重燒傷、肝硬化或者出血性休克。目前全世界範圍內血漿都十分緊缺,各國除了從血漿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之外,都試圖採用生物技術生產、重組。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改造了水稻種子從而製造大量的人血清白蛋白,佔了種子的總可溶性蛋白的大約10%。他們然後開發了一種從水稻種子中純化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從每公斤水稻種子中獲得了大約2.75克人血清白蛋白。生物化學測試提示,從水稻中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與從血液中獲得的人血清白蛋白在物理和化學性質上相同。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從水稻中獲得的人血清白蛋白在治療大鼠肝硬化方面與從血液中獲得的人血清白蛋白的效果相同。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提示轉基因水稻種子可能是人血清白蛋白的一個有成本效益的來源,而且可能有助於滿足全世界對這種蛋白質的日益增長的需求。
楊代常教授研究組早在09年就成功地從稻米中提取了人血清白蛋白。他們將水稻胚乳作為一個蛋白質「生產車間」,把人血清白蛋白因子轉入到一個水稻基因組內,形成一個水稻品種。之後,在水稻種子的成熟過程中,人血清白蛋白也在不斷地合成、積累;待到水稻種子成熟後,就可以從中大量提取了。(來源:生物通 萬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