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上學,你想去幹嘛?」
隔壁家又傳出鄰居老哥那震天的怒吼!記不得這是第幾次大清早聽到他這樣無奈的吼聲了,每次都很同情那老哥,同時也感到陣陣後怕,看著家裡還在屋角堆積木的小子,總是免不了擔心他以後會不會也抗拒上學。
不愛學習,不喜歡學校;
毫不誇張地說,在我國10個學生恐怕有9個都不愛上學。很少孩子會主動學習,他們不喜歡上學,也不喜歡學校。就像隔壁家的那個小子,他爸爸為了這事兒真是操碎了心,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哄也哄了,可那孩子就是油鹽不進。
當然,像這個孩子厭學那麼嚴重的學生是少數的。多數孩子儘管心裡有一百個不願意走進學校,但終究還是把所有的不喜歡埋進了心裡。但你能明顯感覺出他們去上學時低落的情緒、不安的心理,這與放學、周末、假期完全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
為什麼孩子都不愛上學,不喜歡去學校?按理說,在學校裡都是同齡人,孩子們應該感到快樂才對。學校的各種活動豐富多彩,孩子們應該感到新奇才對。導致這樣的原因有很多,但有兩個原因值得大家深思。
負擔很重、學習太苦;
學習靠的是毅力和耐心,這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和注意力,比起玩樂,這顯然要難得多。換句話說,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反人類」的過程,所以孩子會逃避這也很好理解。
然而,儘管大家都明白,但卻沒有一個人敢讓孩子放鬆。現在社會壓力那麼大,你不努力就有可能要被淘汰。沒有人甘願平凡,所以現實中,所有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子女能在未來迎頭趕上,成為人上人。
於是,大家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增添課業負擔。學校和老師也會為了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地給孩子傳導壓力。所以,減負口號年年喊,但孩子的負擔不減反增!不是減不下來,而是沒有人願意減、沒有人敢去減。
本身學習就很痛苦,壓力負擔又這麼重,孩子能不抗拒嗎?
束縛很多、快樂太少;
孩子不願意上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的束縛太多了,快樂太少了!
撇開學習本身,也沒幾個學生愛學校,因為他體驗不到快樂。音體美等「副科」很有意義,學生很喜歡!無奈的是,這些課程不在考試範圍,所以一直都躺在課表上。語數英很枯燥,但在考試目錄中,所以天天上。要知道,哪怕是「人參鮑魚」這樣的珍饈美味,頓頓有那也會讓人心生反感。
很多學校為了安全,發明了很多有「創意」的做法。比如:「上下課無縫對接」、「課間教師護導」等等,看上去高大上,實際就是通過任課教師將學生關在教室裡。下課除了上廁所不允許出教室,下課在教室裡不能吵鬧、不能追打,只能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看書、做作業。學校的行政人員來回巡視,發現吵鬧的就要扣分。
學生的安全事故確實少了,但孩子們快樂的童年也隨之消散了。每天被「禁錮」在教室內,就是成年人也受不了,更何況還都是一群處在活蹦亂跳年紀的孩子。就這樣的生活,誰會喜歡?孩子如果不抗拒,那才是真的不正常。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去學校,不僅因為學校裡有小夥伴,更因為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活動、遊戲。那時候生活條件差,男生玩打仗、打紙板,女生跳房子、跳皮筋兒,玩得那就一個痛快!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器材多了,校園裡反倒沒有了孩子的歡聲笑語。
或許是人們的素質提高了,孩子們也更有紀律意識,校園很安靜、孩子們都在教室裡用功學習。只是,這樣的校園總感覺少了點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