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報廢量將達32.2Gwh 加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

2020-12-11 電池網

伴隨新能源汽車發展,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越發引起關注——部分動力電池開始進入報廢期,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有研究預計,到2020年動力鋰電池報廢量將達32.2Gwh,約50萬噸,到2023年,報廢量將達到101Gwh,約116萬噸。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從全球範圍來看,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2.8萬輛,2016年為77萬輛,同比增長率為42%,到2020年預計銷量會達到300萬輛,甚至會更高。

中國已成新能源汽車推廣第一大國,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0.7萬輛,預計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70萬輛。根據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200萬輛,屆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

伴隨新能源汽車發展,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越發引起關注——部分動力電池開始進入報廢期,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有研究預計,到2020年動力鋰電池報廢量將達32.2Gwh,約50萬噸,到2023年,報廢量將達到101Gwh,約116萬噸。

面對回收利用這一新現象、新問題,有必要借鑑一下國外動力電池的回收體系,從而加快國內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的建設。

國外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分析

日本在回收處理廢電池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從1994年10月起,日本電池生產商採用電池收回計劃,建立起「蓄電池生產—銷售—回收—再生處理」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這種回收再利用系統是建立在每一位廠家自願努力的基礎上,零售商家、汽車銷售商和加油站免費從消費者那裡回收廢舊電池,最後由回收公司進行分解。

同時,從2000年起,日本政府就規定生產商對鎳氫和鋰電池的回收負責,並基於資源回收,面向產品的設計;電池回收後運回電池生產企業處理,政府給予生產企業相應的補助。

此外,日本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規範廢電池的回收,比如,基本法即《促進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綜合性法律,包括《固體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節能法》《再生資源法》等;專門法,包括根據各種產品的性質制度的專門法規。

美國對於廢電池的回收,主要以市場調節為主,政府通過制定環境保護標準對其進行約束管理,輔助執行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廢舊電池立法涉及聯邦、州及地方3個層面,其中《資源保護和再生法》《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從聯邦法規角度,採用許可證管理辦法,加強對電池生產企業和廢舊電池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監管。《含汞電池和充電電池管理法》主要針對廢舊二次電池的生產、收集、運輸、貯存等過程提出相應技術規範,同時明確了有利於後期回收利用的標識規定。紐約和加州的產品管理法案中覆蓋了鋰離子電池產品,要求製造商制定在不犧牲消費者和零售商利益的前提下制定電池收集和回收計劃。

在回收制度方面,由電池協會制定押金制度;政府建立電池回收網絡,利用附加環境費的方式,通過消費者和電池生產企業共同出資作為政府回收資金的支持;廢舊電池回收企業以協議價將提純的原材料賣給電池生產企業。

自2010年2月1日起,英國開始正式實施歐盟一項電池回收新規:要求年銷售電池超過32千克的商店必須負責回收舊電池。規定指出,電池製造商應當肩負起實現回收目標的主要責任。

2009年起德國《電池法》開始生效。根據這些法律,德國境內出售電池的商戶,必須設立電池回收點。回收箱必須至少每周清空一次,轉運到回收工廠。電池生產和進口商必須在政府登記,經銷商應免費收回廢棄的可攜式電池或蓄電池。

德國政府立法回收,生產者承擔主要責任,利用基金和押金機制建立了廢舊電池回收體系市場化,實現了良好的效果。電池生產商負擔廢棄電池的收集、處置和循環利用的支出,工業電池的生產者和使用者可通過協議方式約定經費的負擔問題。用戶有義務將廢舊電池交給指定的回收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1998年成立共同回收系統基金會GRS,電池企業按其電池的市場份額、重量與類型支付管理費用, 可以共享基金會的回收網絡。GRS基金會2010年開始回收工業電池,並隨著儲能產業的發展不斷擴張回收版圖。

總體來看,國外電池回收產業以市場調節為主、政府約束為輔,並將法律作為防治電池汙染和實現再循環的重要保障。發達國家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機制,充分實施「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再利用法律強制力對各個環節進行規定,約束整個電池生命周期的各個相關主體,使其必須按照法律規定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並對違反法律規定的主體進行嚴厲的懲罰,健全回收體系。

國內動力電池回收體系

2012年,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規定:要加強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體系,明確各相關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2014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研究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政策,探索利用基金、押金、強制回收等方式促進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建立健全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體系。

2016年以來,工信部相繼出臺《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2015年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3個文件,明確廢舊電池回收責任主體,加強行業管理與回收監管。

中國動力電池回收體系不斷完善,雖明確了動力電池回收責任主體,各城市對電池回收利用政策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在落實方面差距甚遠,體系存在短板。

第一,缺少針對性法律。規範廢舊電池回收的主要是環保部等出臺的部門規章和指導性文件,僅有原則性規定。第二,無明確責任約束。相關法律法規效力層級低,同時十分零散。沒有任何強制性措施保證電池生產企業承擔回收責任。第三,回收體系不完善。大量廢舊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非正規回收企業擁有成本優勢,使得正規回收企業面臨材料不足局面。

動力電池回收是一個複雜、相互制約的產業,其發展需要匯聚多方合力,形成良性互動循環,才能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此,構建國內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議可從四方面進行。

第一,押金和獎勵並行制度。一方面培育消費者動力電池回收的意識,一方面提高企業和消費者積極性。第二,布局回收網點建設。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回收拆解企業、綜合利用企業,以多種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廢電池回收網點。第三,無害化處理成本轉移。以徵收附加環境費的方式,將回收成本轉移給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消費者。第四,生產商應基於資源回收面向產品設計。電池生產企業,應在產品設計時,考慮回收利用的便捷性、環保性。

(作者系資源強制回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廢電池回收利用專委會秘書長、贛州市豪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相關焦點

  • 新玩家大舉衝入動力電池回收!一個370億元藍海市場爆發在即
    由於,動力電池的壽命普遍在3至5年,在2013至2015 年的動力電池已經達到報廢標準,並逐步開始流入廢舊市場。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99萬輛。行業專家從企業質保期限、電池循環壽命、車輛使用工況等方面綜合測算,2018年將迎來第一個動力電池報廢高峰。2018年~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的動力電池體量將達到12萬~20萬噸。
  • 動力電池、快遞包裝,這些廢舊物品回收利用又有新辦法
    來源:一財網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資源化回收—材料再造—動力電池包再造,這套城市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創新模式,化解了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的全球性難題。依靠這一模式,格林美(武漢)城市礦產循環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已經與200多家電池廠商和車企建立廢舊電池定向回收合作關係,建立起了以城市為主體的廢舊電池回收體系。在物流、電商行業,面對大量快遞包裝帶來的環境汙染之痛,最近也有了解決辦法。2017年京東物流攜手上下遊合作夥伴發起「青流計劃」,推動供應鏈綠色化。
  • 巴斯夫/優美科布局歐洲廢舊電池回收
    摘要很顯然,優美科與巴斯夫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布局凸顯出歐洲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的決心。隨著電氣化進程加速推進,歐洲也在加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布局。外媒報導稱,芬蘭能源供應商Fortum、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和俄羅斯諾裡爾斯克鎳業(Norilsk Nickel)籤署了一份合作意向書,計劃聯合在芬蘭Harjavalta建設一個動力電池回收基地,打造一個產業鏈閉環,從而回收和重複使用廢舊電池中有價值的鈷鋰等貴金屬。
  • 一場動力電池非法回收的狂歡
    自2009年實施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示範運行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數量不斷增加,生產的動力電池與日俱增。2013年開始,我國電動乘用車進入快速推廣期,動力電池的裝機量也跟著水漲船高。《中國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技術與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之前,我國動力電池總量不足2萬噸,2015年超過30萬噸,2018年較2015年翻了4.2倍,約為125萬噸。
  • 梯次利用仍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重點方向
    22家企業入榜《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第二批)梯次利用仍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重點方向2020年12月16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第二批),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企業入榜
  • 武漢2000個小區設有回收箱,12年2億隻廢舊電池得到專業回收利用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李金萍 趙銀龍 實習生鍾思瑜)昨天早上出門買菜時,家住白沙洲大道紅霞村的市民劉阿姨,將家裡的4個空電池投進了樓下的廢舊電池回收箱。在武漢,有2000個小區安裝了廢舊電池回收箱,由武漢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定期回收。
  • 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回收是個偽風口?
    2009年起德國《電池法》開始生效。依據法規,電池生產和進口商需在政府進行登記,經銷商要組織回收,而用戶則有義務將廢舊電池交給指定回收機構。同時,德國環境部資助了兩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示範項目(Li BRi 項目和 Litho Rec 項目),並以此來促進德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研究。
  • ...11月全球動力電池投擴產能超過433GWh 11月電池裝車量排行榜發布
    1-11月全球動力電池投擴產能超過433GWh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11月全球範圍內動力電池投擴產項目達到28起,總金額超過1700億元,涉及動力電池產能超過433GWh   合縱科技成立新能源廢舊電池回收公司   合縱科技於12月8日成立四川雅城新材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公司經營範圍包含新材料技術研發;電池製造;電池銷售;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不含危險廢物經營);電子專用材料研發等。
  • 退役動力電池往哪去?2019年特斯拉電池回收業務收入已達1.64億美元
    特斯拉近日上線電池回收服務,其亮出的回收政策,不由讓人點讚:可以處理「不再滿足客戶需求的任何電池」,報廢的鋰離子電池「100%回收利用」。車主要換電池時,只需將車送到特斯拉服務中心,中心把舊電池拆下來,為車主換上全新的電池。
  • 動力電池報廢潮將至 回收利用須追本溯源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對2016年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以下簡稱《規範條件》)和《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行了修訂並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對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提出了更完善、更安全、更節能環保等要求。
  •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已經在低速電動車行業率先實現
    開採「城市礦山」,將動力電池所蘊含的所有能量和有用材料「吃幹榨盡」,是上市公司格林美當前正在做的事情。對於貴金屬與稀有金屬相當貧乏的我國而言,如果能夠利用回收利用而解決相當一部分稀有金屬材料的來源,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將功不可沒。
  • 加速前進的動力電池回收
    2月7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精真估聯合發布了2020年1月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數據顯示新能源二手車(三年車齡)的保值率整體偏低,其中插混電動車為40.7%,純電動車僅為35.3%。1月2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2019年本)》和《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19年本)》,對動力電池回收做了進一步的規劃和引導。
  • 廢舊電池回收不只一條路 多角度對症報廢難題
    【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整體來看,我國廢舊電池回收呈現向好趨勢,但是想要提升回收率仍要繼續努力。而針對乾電池、蓄電池、鋰電池、動力電池這樣不同類別的電池產品,在回收渠道設立上其實可以嘗試區別對待,優勢互補。
  • 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新規:「五大總成」是什麼意思?
    知情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修訂版即將出臺,修改後的辦法將允許報廢「五大總成」交售給再製造企業。  「五大總成」是指汽車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後橋和車架。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預計到2020年,我國報廢汽車市場空間有望超過1000億元。
  • 辛學喆:到2023年,LG化學動力電池產能將達250GWh
    「目前,LG化學動力電池總產能為130GWh,2023年包括圓柱電池在內的產能將擴大至250GWh」,LG化學全球執行長辛學喆(Hak Cheol SHIN)在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透露,同時,他還預測認為,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市場,將從2020年的480萬輛增長到
  • 巴斯夫、優美科建正極材料工廠 構建歐洲動力電池本土供應鏈
    2020年,隨著歐美汽車企業特斯拉、通用、大眾、奔馳、寶馬大舉進軍電動汽車領域,以及政府更為積極主動的補貼政策,全球電動化趨勢已勢不可擋。然而,動力電池供給短缺和產業鏈羸弱正在成為歐洲電動化最大掣肘。除了中國電池企業之外,歐洲本土電池企業甚至韓系電池企業都得到了歐洲投資銀行(EIB)的資金支持,為其在歐電池產能擴充提供「糧草」支援。歐洲投資銀行(EIB)在歐洲電池聯盟會議上確認了對「強大、獨立的歐洲電池業」的承諾,並重申2020年將提供超過10億歐元(10.9億美元)的融資。
  • 新能源汽車迅速擴張帶來的「另一面」:動力電池回收難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從企業質保期限以及電池循環壽命進行綜合測算的話,動力電池的報廢高峰期即將迎來。2018年至2020年這期間,全國累計報廢動力電池的體量將會達到12萬噸至20萬噸左右。這樣的數字還是令人比較震驚的,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到新能源汽車這一領域中。但是動力電池的續航能力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早在2009年開始就已經啟動了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戰略。
  • 超30萬輛電動車電池將退役 工信部升級電池回收標準
    針對工信部1月2日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2019年本)》(以下簡稱「《規範條件》」)和《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19年本)》(以下簡稱「《辦法》」),一位多年從事動力電池回收的企業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 行業分析│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典型場景與推廣應用難點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語mybattery隨著新能源車推廣普及的程度逐步加大,未來的動力電池將面臨大規模退役的問題。2020年,最早推廣的一批新能源車型即將退役,預計今年的退役規模將達到25GWh(約20萬噸)。如何利用好、管理好此等規模的廢舊動力電池,值得全社會共同思考。
  • 廢舊家電如何規範回收
    根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18》,2018年我國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四機一腦」)理論報廢量約為1.5億臺,報廢重量超過406萬噸。廢舊家電數量巨大,回收處理情況如何?據生態環境部統計,2018年,包括廢舊家電在內,7456萬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入正規企業規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