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家大舉衝入動力電池回收!一個370億元藍海市場爆發在即

2020-12-20 能源100

前言:近年來,隨著政府的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市場逐步普及,同時也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隨著補貼新政和雙積分政策的全面落地,市場競爭漸趨「白熱化」。同時,無論是市場增量、投資熱度等都表現出高昂的姿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刻不容緩。

7月25日,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將推動汽車生產企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回收服務網點,充分發揮現有售後服務渠道優勢,與電池生產、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及綜合利用企業合作構建區域化回收利用體系。做好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相關信息公開,採取回購、以舊換新等措施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刻不容緩

近年來,隨著政府的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市場逐步普及,同時也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隨著補貼新政和雙積分政策的全面落地,市場競爭漸趨「白熱化」。同時,無論是市場增量、投資熱度等都表現出高昂的姿態。據統計,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接近80萬輛,而2018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量均超過60萬輛,若按照此增速來看, 2018年銷量將逾百萬、2020年或可逾2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市 場發展的最大引擎,我國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

2016-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月度銷量:

2016-2018年新能源商用車月度銷量:

但是在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的背後,一個嚴重又棘手的問題擺在了眼前。由於,動力電池的壽命普遍在3至5年,在2013至2015 年的動力電池已經達到報廢標準,並逐步開始流入廢舊市場。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99萬輛。行業專家從企業質保期限、電池循環壽命、車輛使用工況等方面綜合測算,2018年將迎來第一個動力電池報廢高峰。2018年~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的動力電池體量將達到12萬~20萬噸。有更激進的觀點認為,到2020年,報廢量將達到28萬~30萬噸。

中國動力電池報廢回收量(千噸):

針對如此大規模報廢的動力電池,國家高度重視,政策也密集出臺,不斷出臺動力電池回收政策,完善回收體系建設。早在2016 年 12 月,工信部便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主體責任。2018 年 3 月 2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 務 部、質檢總局、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構建回收利用體系,探索多樣化商業模式,鼓勵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密切合作,以滿足市場需求和資源利用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建立穩定的商業運營模式,推動形成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規模化市場。

歷年公布回收政策如下:

目前,市場上普遍使用兩種較為常見的方法「梯次利用和資源再生」, 根據鋰電池容量來區分,100%~80% 段滿足汽車動力使用,80%~20% 段滿足梯次利用,20% 容量以下進行報廢回收。一般來說梯次利用適用於磷酸鐵鋰電池,而資源再生則適用於三元鋰電池。據相關數據統計,相較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循環壽命更長,80% 循環壽命可達 2000-6000 次,寧德時代曾分別在25℃、45℃、60℃的溫度下進行實驗,綜合考慮儲能設備的使用條件,退役後的動力電池可繼續作為儲能電池使用至少五年。

磷酸鐵鋰電池的梯次利用

所謂的梯次利用,針對沒有報廢,只是容量下降無法被電動汽車繼續使用的電池。指將電池組拆包,對模塊進行測試篩選,再組裝利用的方法。

動力電池平均使用年限為5-8年,其性能隨著充電次數的增加而衰減,當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動力電池不再適用於電動汽車。但退役的電池經過檢測、維護、重組等環節,仍可進一步在儲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家庭用電、低速電動車等諸多領域進行梯次利用。

梯次利用一:儲能電池

今年10月30日,中國鐵塔與11家主流新能源汽車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梯次電池利用。根據協議,雙方將按計劃、有步驟、分批次地組織開展全國範圍內的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合作,網點及人員對接。中國鐵塔的基站遍布全國,對於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在規模化消納、使用場景、隊伍支撐等方面都具有的天然優勢。中國鐵塔副總經理高步文介紹,預計到2020年,中國鐵塔將消納全國電動車的退役動力電池。截至目前,中國鐵塔已使用新能源汽車梯次電池800M瓦時,合計1萬噸,在8萬基站安裝30萬組電池,減少碳排放8萬餘噸。

數據顯示,中國鐵塔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近200萬個鐵塔,是大型儲能設備的最大用戶,配置需求足夠容納退役動力電池二次利用。鐵塔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擁有 180 萬座基站,備電需要電池約 54GWh;60 萬座削峰填谷站需要電池約 44GWh;50 萬座新能源站需要電池約48GWh。合計需要電池約146GWh。以存量站電池6 年的更換周期計算, 每年需要電池約 22.6GWh;以每年新建基站 10 萬個計算,預計新增電站需要電池約 2.4GWh。合計每年共需要電池約 25GWh。

目前,中國鐵塔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場景主要是機房備電,將在儲能應用、移動發電等領域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拓展,持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例如:中國鐵塔在晉中等地利用梯次電池為金融機構等對電力保障要求高的客戶實現不間斷供電,不僅避免傳統普通油機發電存在的擾民和消防、環保等問題,還具備更強續航能力,可提供更好的維護保障。

目前,政府鼓勵電池企業和車企與鐵塔合作,開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試點。目前鐵塔已經建立了 57 個試點基站,運行狀況良好。2017 年,中國鐵塔進一步擴大試點規模,在五個省建立了總計 0.3GWh的梯次利用基站,2018 年 1 月中國鐵塔還與桑德集團等 16 家企業籤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夥伴協議。2018 年 7 月 25 日,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擴大梯次利用試點範圍,以 17 個省市和地區(包括京津冀地區、山西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青海省、寧波市、廈門市) 以及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為試點, 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

國內梯次利用的試點項目:

國外梯次利用項目:

梯次利用二:低速電動車

儲能電池另一大領域便是低速電動車,面對梯次利用動力電池這一新興市場,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應用事業部總裁李俊峰認為,租賃或成為推廣該類型電池的主要模式。李俊峰認為,梯次利用動力電池有兩種途徑,在企業用電成本有所降低的情況下,該類型電池可主要用於儲能;若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成本能夠低於鉛酸電池的使用成本,這些動力電池也可用於低速電動車及二輪、三輪電動車。

儘管梯次利用動力電池市場潛力巨大,但市場開發過程中的阻礙也不可忽視。考慮到梯次利用電池的高故障率,後服務市場中的電池維修及回收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將成為制約梯次利用動力電池的主要障礙之一。天津職業技術示範大學正在與天津猛獅進行技師培訓合作,培訓課程計劃每期招生300人,時間為3個月。培訓將從電機、電池、電動自行車和低速電動車的拆解與組裝等多個環節展開。天津職業技術示範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副院長李小鵬認為,培訓主要是為了提高學員的動手能力,讓他們能夠直接適應崗位需要。為了突出重實踐的特點,老師是來自於各個車企、電池企業的高級工程師。」李小鵬表示。第一期培訓已於去年11月結束,首批進行培訓的30人以在校研究生為主,培訓方向為電池相關監測模具或系統的開發,主要是培養電池維修培養檢測工程師或技校講師。

三元電池的資源再生

年初(1月26日),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範行業發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保障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交通運輸部、商 務 部、質檢總局、能源局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於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行業專家從企業質保期限、電池循環壽命、車輛使用工況等方面綜合測算,2018年後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預計到2020年累計將超過20萬噸(24.6GWh),如果按70%可用於梯次利用,大約有累計6萬噸電池需要報廢處理。

電池的回收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就在前幾年的鉛酸蓄電池生產及回收中,由於當時沒有建立廢舊鉛酸電池完善的回收體系,以至於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汙染。有相關數據顯示,當時在我國每年產生的330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中,正規回收的比例不到30%,就是在城市化程度頗高的北京,廢舊鉛酸電池回收也不理想,據《北京日報》就報導,只有1%的廢鉛酸電池進入了正規回收渠道,相當一部分進入「黑市」。監管和懲罰力度不強使得不少非法企業進入到鉛酸蓄電池的回收市場,一些小作坊和黑心廠商胡亂拆解,不僅浪費了原本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也大大破壞了當地環境,汙染土壤和水質。

在隨後政府的環保重拳和高壓整治之下,加之出臺了各項完善產業鏈的政策,鉛酸蓄電池的汙染、回收問題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產銷不斷增長,與之對應的動力蓄電池的產銷也大幅擴張,為了避免重走當初鉛酸蓄電池的老路,在第一批廢舊動力蓄電池即將到來之前,政策已然開始對回收市場進行管理。

7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按照《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和《新能源汽車廢舊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發布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名單中有五家企業,分別是華友鈷業、豪鵬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環和光華科技。

作為主營業務其一便是電池回收的格林美來說,電子廢棄物的拆解業務一直是公司重點戰略之一,格林美表示將積極探索再生資源料場運營模式,轉型升級城市礦山業務。 格林美在國內率先提出「資源有限、循環無限」的產業理念,積極倡導開採「城市礦山」,突破性解決了中國在廢舊電池、電子廢棄物與報廢汽車等典型廢棄資源綠色處理與循環利用的關鍵技術,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天津、江蘇、浙江、山西和內蒙古等省市和南非德班市建成十六大循環產業園,建成廢舊電池與動力電池大循環產業鏈,鈷鎳鎢資源回收與硬質合金產業鏈,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鏈,報廢汽車綜合利用產業鏈,廢渣、廢泥、廢水循環利用產業鏈等五大產業鏈,年處理廢棄物總量三百萬噸以上。 從格林美2017年營業收入構成中,我們可以看到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48.55%,近乎一半。

2017年營業收入構成(分行業):

2017年營業收入構成(分產品):

2017年,格林美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銷售量達3.34萬噸,生產量達3.35萬噸。

不僅是行業老大格林美對於電子廢棄物領域的持續拓展,其餘企業也開始大力進入,7月25日,從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商 務 部、市場監管總局、能源局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浙江省被認定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地區,其中再生利用體系建設華友鈷業牽頭。 據華友鈷業官網消息,本次試點將由華友鈷業牽頭相關企業開展,主要任務為回收拆解網點建設、環保拆解線研發、再生冶金回收率提升、冶金技術研究,商務模式創新及標準制定。目前公司在衢州已建成了再生資源項目,已在建自動化拆解和冶金生產線為工信部《鋰離子電池材料全生命周期綠色製造項目》,該項目中提純冶金再生中心輻射整個浙江。

相關資料顯示,在動力蓄電池的「隔壁鄰居」廢舊動力鋰電池方面,其所創造的回收市場規模在2018年將超過53億元,2020年將超過100億元,2023年廢舊動力鋰電池市場將達250億元。隨著動力蓄電池報廢量的提升,電池回收市場將迎來新的春天。 據E車匯報導,迄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有望根據適用場景依次展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已經積極布局電池回收利用領域。目前,國內已有部分企業開始率先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業務。

目前,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奇瑞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寧德時代、比克電池、格林美、桑頓新能源等動力電池生產商及天能、超威等鉛酸電池生產企業,也早已在電池回收領域先後布局。上汽與寧德時代3月籤署協議,計劃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5月格林美與北汽鵬龍戰略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車動力回收體系,5月國軒高科牽手巡鷹系能源攻堅鋰電回收利用等。

在政策大力規範和企業積極入駐的大環境下,動力蓄電池市場逐步走上規範和健康發展之路,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巡視員李力在8月1日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宣貫會」講話中指出,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按照規範管理、試點示範、政策扶持、有序推進的思路,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並要求全行業積極主動落實相關管理要求。李洧副總經理在致辭中表示,中汽中心將繼續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與全行業一道深入、紮實推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為生態文明社會建設做出新貢獻。

370億元市場 誰將成為下一個大贏家?

據東方證券研究測算,動力電池回收市場2020年規模凸顯,2025年將達到370億市場空間。根據測算的廢舊電池年報廢量,電池回收利用每年的市場效益規模在100億元以上。此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等文件中也提出支持相關企業開展電池回收,上海市曾出臺政策:企業回收動力電池政府將補助1000元/套;深圳則建立動力電池利用和回收體系:每賣一輛車廠商拿出600元、政府拿出300元,用於回收動力電池。政府配套的補貼,使電池回收利用效益更加可觀。以年處理5000噸廢舊三元鋰離子電池及其生產廢料的產能規模為例,每年可產生4828萬元的利潤。為了爭奪這市場份額,除了電池企業外,一些上遊原材料和下遊企業以及專門負責回收電池的企業正在加快布局。不過,電池回收如何實現盈利仍是一大挑戰。

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曉東認為,梯次利用雖然能夠降低電池使用周期的成本,但財務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如果一個電池組整個循環壽命可以做到5000次的話,比如,在電動汽車上針對高使用率的出租網約車,用五年,使用1500次的循環壽命,通過儲能峰谷調節,再用五年,差不多使用3000次左右的循環壽命,還可以用在UPS上,最後做材料回收。但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是,隨著時間年限拉得很長,財務成本會變得非常高。此外,在無法把握未來電池價格的走勢情況下,你對後面的梯次利用不能貼現,當第一個用戶就沒有價值。他認為,要把電池梯次利用和商業模式結合起來,換電模式可以作為一種選擇。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也同樣表示,從目前來看,電池的回收是不掙錢的,回收完了以後,這些原材料賣出去只能滿足回收成本的1/3到1/2,政府應該在政策上給予這些回收企業相應的支持或者對其進行補貼,因為回收企業也要賺錢,否則很快就會關張。此外,建立回收產業的時候地方政府也要給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土地。

儘管動力電池回收的風口已經來臨,市場規模也極其巨大,但是前路漫漫依然坎坷,智東西認為,首批上市的電動汽車已經開始進入置換期,鋰離子電池大規模報廢無可避免。無論是從環境保護還是資源最大化利用角度而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都已是箭在弦上。想要將新能源汽車徹底打上「綠色環保」標籤,邁過動力電池處置這道坎是必不可少的。雖然現在段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在我國仍處於初級階段,但在國家不斷出臺的密集政策的推動下,加上車企、電池回收企業等相關企業的努力和合作,相信不久的將來動力電池回收將很快發展成熟,讓新能源汽車更加綠色環保。(來源:上海有色網 作者:胡巖 洪璐 寧紫微 覃晶晶)


相關焦點

  • 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報廢高峰期 電池回收行業正在形成新的藍海市場
    可見,針對市場廣闊、前景向好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其發展目標進一步延伸並指向了整車製造、智能網聯、電池回收等更加具體的環節。以動力蓄電池回收環節為例,我國新能源汽車在2013年前後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按照動力蓄電池普遍為5到8年的使用壽命計算,2020後將迎來報廢高峰期。那麼,這些即將從新能源汽車上「退役」的動力蓄電池將去哪兒?新能源汽車的後市場由誰接盤?
  • 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回收是個偽風口?
    回收效果層面,德國環境部資助的電池回收項目顯示,火法冶金回收鈷和鎳可以,但對鋰回收效果不好;溼法冶金對磷酸鐵鋰電池的綜合回收率可達85%以上,對三元鋰電池綜合回收率可達95%以上。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面臨的3大問題表面上看,隨著電動汽車的日益增多,動力電池行業即將爆發。
  • 新能源車殘值有救了?加速前進的動力電池回收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約為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億元)。預計2025年左右,這一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2億元)。而到2030年,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數字將達到18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63億元)。
  • 新能源動力電池「退役潮」來襲,各路資本如何搶灘掘金?
    以當前的技術水平估算,車用動力電池的壽命為5到7年。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到2020年,中國將產生約24萬噸的退役鋰離子電池,2022年將產生53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大量動力電池進入報廢環節,將產生一系列安全、環境和資源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背後,或將是一片巨大的產業新藍海,企業、資本將如何掘金?
  • 梯次利用仍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重點方向
    22家企業入榜《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第二批)梯次利用仍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重點方向2020年12月16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第二批),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企業入榜
  • 新能源汽車迅速擴張帶來的「另一面」:動力電池回收難
    先是收購了瑞典的NEVS新能源汽車集團,後來又花費高額用在動力電池這一塊,可見許家印對於新能源這一領域還是十分看好的。雖然市場有著發展前景,但是也無法忽視動力電池「報廢」的情況。目前對於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採取的普遍方式是梯次利用,如果新能源汽車報廢的電池能力殘餘能夠達到70%以上的,會經過挑選、測試的環節用在儲能或是家庭用電等方面。
  • 動力電池迎來報廢高峰期:新能源汽車都該換電池了
    2013年前後,我國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並於2014年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按照動力電池5到8年的使用壽命,2020年前後國內動力電池將進入報廢高峰期。大規模採購純電動公交車是在2015年開始的,預計在2023年會大規模的有退役電池。從退役電動汽車和公交車拆解下來的動力電池,會進入回收企業進行檢測、評估。資料顯示,我國共有208家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今年前七個月企業註冊量為41家。
  • 退役動力電池往哪去?2019年特斯拉電池回收業務收入已達1.64億美元
    雖然特斯拉中國官網並未公布回收電池的價格,但從此前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的一個說法判斷,回收電池報價大概在3000美元~7000美元(約合人民幣兩萬元~4.8萬元)。高價回收電池作為特斯拉重要的售後保障政策,目的之一是吸引更多消費者,但回收電池本身也不是賠本買賣。
  • 超30萬輛電動車電池將退役 工信部升級電池回收標準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數據,2020年國內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將超過20萬噸(24.6GWh),如果按70%可用於梯次利用計算,大約有累計6萬噸電池需要報廢處理,另有業內預估,這將帶來超過100億元的電池回收市場。
  • 動力電池、快遞包裝,這些廢舊物品回收利用又有新辦法
    來源:一財網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資源化回收—材料再造—動力電池包再造,這套城市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創新模式,化解了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的全球性難題。依靠這一模式,格林美(武漢)城市礦產循環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已經與200多家電池廠商和車企建立廢舊電池定向回收合作關係,建立起了以城市為主體的廢舊電池回收體系。在物流、電商行業,面對大量快遞包裝帶來的環境汙染之痛,最近也有了解決辦法。2017年京東物流攜手上下遊合作夥伴發起「青流計劃」,推動供應鏈綠色化。
  • 巴斯夫、優美科建正極材料工廠 構建歐洲動力電池本土供應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歐洲動力電池版圖日漸成形,本土供應鏈體系建設也同步開始。外媒報導稱,歐洲投資銀行(EIB)與比利時正極材料巨頭優美科籤署了一份1.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的貸款協議,幫助優美科在波蘭建設一座正極材料工廠。
  • 一場動力電池非法回收的狂歡
    隨著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大批動力電池進入淘汰期。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9~2024年,亞太地區的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將以最高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同時,中國是電動汽車和儲能等應用鋰離子電池回收的最大市場之一。
  • 電動車的保值率有救了 首家動力電池回收平臺上線
    在二手車市場流通的基本都是燃油車,很少見到純電動車型,這是大多數逛二手車市場的消費者都會見到的現象。究其原因,還是電動車的電池折舊高,原車主不願意賣,二手車消費者也擔心續航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在以後或許會得到緩解,因為國內上線了首家動力電池回收平臺。
  • 動力電池報廢潮將至 回收利用須追本溯源
    「動力蓄電池使用年限一般在5—8年,有效壽命則在4—6年,這意味著第一批投入市場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基本處於淘汰臨界點。」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通常動力蓄電池容量衰減至80%以下時,將不能完全滿足汽車動力需求,可以梯次利用於其他領域。
  • 龍頭企業副總裁: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行業 中國可做到世界領先
    今天第8期,我們將聚焦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今年新能源車與作為核心部件的動力電池生產商的股價、市值屢創新高。有這樣幾個年輕人,多年前即看到電池回收的巨大市場空間。生產、消費、回收,再投入生產,形成一個商業閉環。風口已來,他們是如何抓住機遇的?瞪羚報導組為你揭秘。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8期:特斯拉「百萬英裡」新電池系與...
    他們發明的新工藝能製造出鎳鈷錳三元材料(NMC)電極和新的電解液,使電池充放電循環壽命高於4000次,使特斯拉的電池壽命提升到目前3倍以上。疫情減緩市場回暖 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降幅收窄自疫情爆發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量接連下滑,隨著國內抗擊疫情形勢的持續好轉,以及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逐漸回暖。
  • 隨著智能化家具盛行充電電池迎來市場藍海 鋅基電池將普及
    目前國內的充電電池品牌也有很多,如超威電池、南孚電池、鋅超力電池、品勝PISEN等等。而在眾多可充電電池的選擇中,什麼類型的電池效果最好呢?眾所周知,一般充電池可分為鎳鎘充電池、鎳氫充電池、鋰電池、鉛蓄電池、鐵鋰,目前最新材料還有鋅鎳電池,也叫鋅基電池,電力更足安全度也更高。
  • 2020年報廢量將達32.2Gwh 加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
    伴隨新能源汽車發展,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越發引起關注——部分動力電池開始進入報廢期,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有研究預計,到2020年動力鋰電池報廢量將達32.2Gwh,約50萬噸,到2023年,報廢量將達到101Gwh,約116萬噸。
  • 寧德時代陰影下的動力電池生死競賽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劍指全球
    強者恆強一般發生在行業成熟期,而尚處爆發前夜的新能源電池環節,就已經被寡頭壟斷,眾二線企業還沒享受到行業成長的紅利就要直面「出清」。 毫無爭議,寧德時代(SZ:30075)在市場份額和市值上都坐穩了「鐵王座」,可謂名利雙收。
  • Sandra Retzer:德國動力電池回收政策框架及相關項目
    本次會議由一個高峰論壇和三個主題峰會組成,在關於「動力電池產業投資與運營創新」主題峰會上,主要研討了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競爭格局,主要技術發展趨勢及投資價值分析;動力電池行業市場規模、產能規模及投資分析;上下遊產業鏈的投資協同:動力電池行業所處的政策環境分析;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態勢;全球主要動力電池你也發展戰略分析;商業模式創新打造電池金融生態;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