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為啥總愛鑽箱子、搭帳篷、躲柜子?原來是空間敏感期在作祟

2020-12-23 叨車達人

相信很多家長會突然之間發現孩子對於躲柜子這件看似枯燥乏味的事情展露出非凡的熱情,而且不管自己怎樣勸解孩子,孩子也總是我行我素。

鄰居家的孩子雪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小丫頭看著文文靜靜,但聽她媽媽抱怨道,最近孩子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總是喜歡翻箱倒櫃,尤其是喜歡去尋找那些角落裡的小物件。

一個不留神還鑽到衣櫃裡去了。孩子是開心了,但雪雪媽媽可就苦惱了,一地狼藉總是得自己去收拾吧。

那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表現呢?

這其實是孩子發育的一個信號,說明孩子的發育已經過渡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分享的重點,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是指孩子發育到一定階段時,會通過物體的位置運動變化來看待所處的空間。而這個時候孩子也會慢慢發現,原來物體和物體之間是分離的,因此孩子也會通過拋撒或者移動物體等行為來感知自身與空間之間的微妙聯繫。

兒童教育學家孫瑞雪曾經說過,兒童空間敏感期的發展會從0歲持續到6歲,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個敏感期。

那麼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除了我們開頭提到的鑽柜子之外,還有哪些典型表現呢?

第一、熱衷於各種孔或者洞洞

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會特別喜歡洞洞。就比如說在外面散步的時候,會主動去尋找井蓋上的小洞,還可能會把撿來的小石子扔進小洞裡。

而《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中曾經說過,無論洞在哪裡,都會被孩子發現,因為孩子的生命此刻就對洞感興趣

第二、把玩具壘高再推倒,周而復始

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的另外一個比較明顯的表現就是喜歡把物體搭高,然後再自行推倒,重複循環,並且樂在其中。孫瑞雪曾經說過,壘高再推倒是一種最典型的感知空間發展的能力,是對空間的感受過程,是兒童智能發展的關鍵所在。

所以說,當家長如果發現自家孩子總是習慣性地把辛辛苦苦搭建完成的積木推倒,那並不是孩子故意變得頑皮了,而是空間敏感期正在發揮作用。

在這個階段,任何他能夠掌控並且能夠從高處推倒的東西都會成為他快樂的來源。

第三、重複性的爬樓梯

有些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的時候,會非常喜歡反覆的去爬樓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相對來說對於手的掌控力會更好,他必須具備成熟的掌控能力之後,才敢用腳去探索世界。

當孩子對於簡單重複的爬樓梯活動感到厭倦時,他或許就會解鎖新的招式,比如說倒著走樓梯,或者是從高處往下跳等等。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呢?

第一、充分認識敏感期的重要性,並且理解孩子

對於到處亂扔東西,或者是喜歡鑽到衣櫃裡的孩子,家長不要主觀臆斷覺得孩子就是在與自己對著幹,而是應該及時地學習育兒知識。

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除了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之外,還可以更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孩子各階段的發育特點,並且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度過某些特殊的時期

就比如說今天所分享的空間敏感期這個概念。除了這一點以外,家長還需要從內心真正接受孩子的行為,在敏感期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與關懷,而且家長也可以嘗試轉換思路,比如說可以這樣想:孩子之所以調皮搗蛋,恰恰說明孩子的認知能力又在飛速發展。用積極的想法去寬慰自己,不是更好嗎

第二、給孩子設置一個更為安全的自由環境

要想把握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家長也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更為自由的探索空間,因此也就需要我們儘可能地拔除孩子身邊的潛在的外界危險因素。

比如說可以去商店採購一些防撞角,把家裡稜角鋒利的地方都包裹起來。

同時也要留心家中物件的擺放是否穩定穩固,儘量不要存在晃晃悠悠的沉重物體的危險情況,那樣很可能會加大發生意外的概率。

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但也是家長最容易忽略的地方,窗臺。美國全球兒童安全組織顧問張詠梅曾經指出,家裡最容易發生安全隱患的地方就是窗臺。所以窗臺的防護工作一定要做好。

第三、學會放手,給予孩子適度的自由與空間

當孩子擁有相對安全的周圍環境之後,接下來父母要做的就是勇敢地放手,讓孩子自行去探索。

或許有些家長會認為年齡的客觀因素會導致孩子並不能很好地規避危險,但其實孩子對於周圍環境的把握有著天然的防禦與自衛意識。

著名的視崖實驗就可以有力地佐證這個觀點。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以36名年齡在6~14個月之間的嬰兒作為研究對象。

每個嬰兒都被放在了視崖的中間板上。研究人員先讓母親在較深的一側輕輕呼喚自己的孩子,然後再在淺的一側呼喚自己的孩子。

結果發現孩子在玻璃板上緩慢爬行時,只要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個視覺上表現出低洼的危險部分就會停下,不會爬過去。

這也就進一步說明了孩子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能夠保護自己遠離潛在的危險,所以家長需要「退居二線」,放心地讓孩子去發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用愛將孩子牢牢禁錮起來。

第四、適時地在日常交流過程中加入空間描述詞

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刻意地加強空間詞彙的使用,這樣子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建立空間的基本概念。

比如說,家長把玩具放在孩子的面前,然後與孩子這樣交流,小車車在你的前面,可以幫媽媽拿過來嗎?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慢慢教會孩子分清左右。

就比如說孩子在穿衣服的時候這樣下達清晰的指令:先伸出左手,然後伸出右手。

這樣的指令重複也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也能夠逐漸擁有將左右這個空間概念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加以靈活運用的能力。

所以說,還是希望各位家長在孩子處於敏感期的時候,能夠用更為平和的態度去對待。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朝著更為理想的方向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為什麼總愛躲柜子、鑽箱子、搭帳篷?原來是空間敏感期在作祟
    他們喜歡在桌子上搭一條被子,讓四周垂下來,自己躲在桌子底下;或者當家裡出現了一個大紙箱,孩子會去把紙箱翻過來,躲進裡面。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喜歡躲在封閉狹小的空間裡呢?除了安全感以外,還和孩子的空間敏感期有著巨大的關聯。什麼是空間敏感期?
  • 經常用被子搭帳篷,和生理心理都有關,這兩個遊戲更好滿足孩子
    看網友們分享的自家孩子的相同的事情: 1、周末帶了兩天孩子,她最喜歡蒙在被子裡,支起個小帳篷,異常興奮; 2、寶媽讓哥哥牽好妹妹,等到吃完飯後,就發現他們用被子和枕頭搭了帳篷,孩子躲在裡面很開心; 3、孩子就喜歡這樣,不喜歡正兒八經的帳篷,就要用被子搭的;
  •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生理和心理共同需求,兩個遊戲可滿足
    媽媽四:我把被子撐起來,然後兩個孩子都躲進來覺得很新鮮,小孩子果然都喜歡帳篷相似品。媽媽五:自製帳篷很喜歡,拿一床被子蓋到沙發上,鑽到裡面和女兒講悄悄話。家長們很好奇,孩子們為什麼都有同樣的樂趣呢,原來孩子都會經歷一個空間敏感期!
  • 「31個敏感期」第十彈;空間敏感期
    空間的敏感期 3-4歲空間敏感期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會有不同的表現:1.孩子首先會發現物體之間是彼此分離的,所以喜歡把東西從高處撥拉到地上,找到後再拿到高處撥拉下來,如此循環,感受最初的空間概念。2.接下來會發現一個空間有裡外的概念,裡面的能抖出來,外面的能塞進去。所以往小洞眼兒裡塞東西是孩子1歲左右樂此不疲的工作。3.孩子開始喜歡不斷壘高,推倒,再壘高,再推倒,這個對空間的感受過程是兒童智能發展的關鍵所在。4.接著孩子會對一個狹小的空間非常感興趣,比如鑽到大衣櫃裡,桌子下面,躲貓貓是這個階段最受歡迎的遊戲。
  • 不要錯過空間敏感期
    其實,寶寶們這樣做,不僅僅是調皮,而是因為他們到了空間敏感期。一、什麼是空間敏感期?寶寶出生後,就需要用各種感官來感知這個世界,以了解哪些地方是安全的,哪些地方是危險的。二、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進入空間敏感期?林志穎錄製視頻時,他的這對雙胞胎兒子就正好是2歲多一些,把東西往地上扔,恰恰是進入空間敏感期的表現之一。
  • 蒙氏教育:什麼是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對孩子來說的意義在哪裡?空間敏感期呢就是我們孩子用身體來了解身邊的空間和他之間的關係,知道呢這個世界是立體的,可以延伸出去,也可以有很多的限制。從這個不斷體驗的過程當中,我們孩子建立他們與環境之間的安全感。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於空間的探索形式是不一樣的,就是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呢他們的表現形式也是不盡相同。
  • 寶寶愛上鑽洞,專家:給孩子建立空間感,別錯過「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的寶寶愛鑽洞愛鑽洞的可不止閨蜜的姑娘和大寶,在社會新聞裡我們常常看到令人噴飯的內容,主角也往往是正在敏感期"探索"空間的熊孩子。愛上鑽洞的2歲孩子,正處於探知"包裹和容納"模式的空間敏感期。成人已經建立了空間認知:我們看一眼就知道哪個箱子能裝的更多,哪一個能裝的少。自己能鑽進哪一個?但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卻要親身體驗,才能建立諸如"我在箱子裡""我在箱子外"或者"這個箱子能裝得下我"的概念。
  • 繼痰盂俠之後,「鍋蓋俠」也橫空出世,孩子的空間敏感期真傷不起
    可實際上,這真怪不得孩子,早在之前就有專家對此解釋過,之所以孩子會被各種「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空間敏感期」引誘。被異物「卡」後別怪孩子,是空間敏感期作怪,這個年紀要尤為重視孩子們大概從1歲半開始,就會進入空間敏感期,會對身邊的環境甚是好奇,而他們去探索環境的方式也很有「特點」,那就是「融入其中」。
  • 孩子喜歡用被子搭帳篷,背後隱藏著2個心理需求,來做遊戲吧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記得糖果小的時候,總是喜歡用被子來搭帳篷,明明給她買了那麼多玩具,可她唯獨對被子情有獨鍾。夏天曬被子的時候,女兒也喜歡在裡面鑽來鑽去。而家裡沒有帳篷的,也並不影響孩子的興致,他們會在沙發邊緣搭上被子,然後不斷地爬進爬出。「媽媽,我在裡面了,你快來找我啊」,一句話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家長還必須十分配合,先是在周圍找一圈,然後裝作不小心的樣子發現了。每當這時候孩子都會特別開心,並且樂此不疲。
  • 孩子喜歡扔東西,積木一搭就推倒?把握五點幫助孩子開啟空間思維
    閨蜜跟我抱怨說,原來自己的寶寶就是個可人的小棉襖,最近忽然成了混世小魔王。各種玩偶各種扔,而且陪她搭積木的時候,寶寶總是沒人任何理由就推翻,氣得她牙痒痒!我告訴她這是空間敏感期來了。她一臉的懵。空間敏感期?空間敏感期是個啥?有什麼用?什麼是空間敏感期?
  •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既是生理也是心理需求,兩個遊戲可滿足
    突然我想起,大寶小時候喜歡和爸爸搭帳篷,所以父親又玩了同樣的把戲事實證明,孩子們將經歷一個敏感的空間時期!「空間敏感期」是在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育理論。「太空敏感期」指的是0-6歲的孩子,他們會在特定的時間對太空產生極大的興趣。他們通過建造事物,扔東西,鑽洞等方式探索太空,並感知太空與物體和物體之間的關係。空間。
  •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空間的探索,家長別忽視
    甚至還會要求小剛,幫他把被子搭成一個三角的帳篷形狀,然後自己躲在被子裡面,就好像是睡在一個小帳篷裡一樣。這就讓小剛感到非常奇怪了,難道孩子躲在烏漆抹黑的被子裡,不會感到害怕嗎?但是孩子卻表示,這個遊戲一點兒也不害怕,而且非常好玩,躲在被子裡,就好像在捉迷藏一樣,非常的有安全感。
  • 孩子在「空間敏感期」,有4個讓人頭疼的表現,你家孩子佔幾個?
    寶寶摔東西的行為很常見,跟性格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處於一個成長階段,說明寶寶進入了「空間敏感期」。>0~6歲的孩子有時看似令人頭疼的表現,是因為他們處於「空間敏感期」,除了愛扔東西以外還有其他行為。還有的孩子特別喜歡鑽進柜子裡、大紙箱裡、躲在窗簾後面,這是因為他感受到這些比較密閉的空間與廣闊的不同。
  • 是「空間敏感期」到了,父母合理引導很關鍵
    這其實是因為,孩子正處於空間敏感期這個階段,所以家長們要留心重視起來了。為了孩子能更好的發展空間知覺、滿足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這可以讓孩子的智力得到很高的提升,並且更加全面的認識這個世界。《小人國》是一部講述名為一個叫做芭學園的紀錄片,在紀錄片裡有個兩歲的小孩,頻繁地將鞋子扔進垃圾桶裡,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 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01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一直從出生要持續到6歲。最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發現原來,物體之間是分離的,因此孩子就特別喜歡扒拉東西、上躥下跳以及「躲貓貓」等,這些都可以給孩子提供直觀的空間感受。
  • 孩子喜歡將被子當帳篷,是在發送危險信號,家長們需對此提高警惕
    許多寶爸寶媽們都曾發現過孩子有這麼一個舉動,那就是會將自己的被子搭成一個小小的帳篷,然後躲在裡面。 孩子有的時候會喜歡躲在被子裡,或者是躲在一些比較狹小的空間中玩耍。 其實孩子這樣的舉動,可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玩鬧,更是一道發給父母的訊號,家長們對此都需提高自己的警惕。 孩子的行為代表著什麼?
  • 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在車頂搭帳篷
    視界網消息,如今,帶著帳篷去旅遊正成為一種時尚,雖然酒店的舒適性要更好一些,但是有些人更喜歡選擇自己搭帳篷住宿,感受不一樣的旅行體驗。但下面這樣奇葩的搭帳篷方式,我打賭你絕對沒見過。11月9日7時許,包茂高速公路第三支隊二大隊執法人員在巡邏至武隆出城服務區發現奇葩的一幕,只見兩輛SUV轎車車頂多出了兩頂高聳的帳篷,這場景讓有著多年執法經驗的執法人員也是大跌眼鏡,順著搭在車輛的爬梯,執法人員爬上一看,只見帳篷裡面竟然有兩個呼呼大睡的男人,由於帳篷很狹窄,兩名男子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可能,執法人員及時叫醒了他們,這時另外一頂帳篷中熟睡的兩名女子也相繼起來,不僅帳篷裡面,執法人員還發現車裡面也有乘客熟睡
  • 寶寶為什麼喜歡帳篷?家裝裡的兒童房設計學問
    在網上看各種家裝美圖的你,會不會有這麼個疑惑為什麼很多尤其是國外的效果圖裡,兒童房總是會有一頂小帳篷呢?蒙特利梭博士認為,1~6歲是兒童的「空間敏感期」。寶寶們在這期間會對空間表現出特別大的興趣,他們會通過鑽洞、壘東西、扔東西等多種方式來探索、感知空間。
  • 靈魂拷問:為什麼冰箱是柜子,冰櫃卻是箱子?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冰箱是柜子,而冰櫃卻是箱子?仔細想了想,確實被難倒了~平時覺得沒什麼毛病,但是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回事,感覺自己的智商突然不夠用了。話說回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在英文中,icebox指冰箱,icetank指冰櫃,box在英文裡是箱子的意思,而tank在英文裡是柜子的意思,翻譯過來後就造成了這種問題。這個說法看似說得過去,但是仔細想想,如果翻譯的話肯定要適合國人的習慣來命名,所以這個解釋並不夠牢靠。
  • 這個行為原來對孩子這麼重要,爸媽別再阻止啦!
    其實是因為——空間敏感期。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其著作《捕捉兒童敏感期》中解釋道:兒童空間敏感期的發展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讓孩子在空間敏感期得到充分的探索自由對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是孩子在探索過程孩子感受到了一種邊界感,讓孩子對自己與所處空間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對自己的感知更加信任,從中獲得安全感,自信和獨立。同時,這種探索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空間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