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會突然之間發現孩子對於躲柜子這件看似枯燥乏味的事情展露出非凡的熱情,而且不管自己怎樣勸解孩子,孩子也總是我行我素。
鄰居家的孩子雪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小丫頭看著文文靜靜,但聽她媽媽抱怨道,最近孩子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總是喜歡翻箱倒櫃,尤其是喜歡去尋找那些角落裡的小物件。
一個不留神還鑽到衣櫃裡去了。孩子是開心了,但雪雪媽媽可就苦惱了,一地狼藉總是得自己去收拾吧。
那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表現呢?
這其實是孩子發育的一個信號,說明孩子的發育已經過渡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分享的重點,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是指孩子發育到一定階段時,會通過物體的位置運動變化來看待所處的空間。而這個時候孩子也會慢慢發現,原來物體和物體之間是分離的,因此孩子也會通過拋撒或者移動物體等行為來感知自身與空間之間的微妙聯繫。
兒童教育學家孫瑞雪曾經說過,兒童空間敏感期的發展會從0歲持續到6歲,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個敏感期。
那麼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除了我們開頭提到的鑽柜子之外,還有哪些典型表現呢?
第一、熱衷於各種孔或者洞洞
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會特別喜歡洞洞。就比如說在外面散步的時候,會主動去尋找井蓋上的小洞,還可能會把撿來的小石子扔進小洞裡。
而《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中曾經說過,無論洞在哪裡,都會被孩子發現,因為孩子的生命此刻就對洞感興趣。
第二、把玩具壘高再推倒,周而復始
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的另外一個比較明顯的表現就是喜歡把物體搭高,然後再自行推倒,重複循環,並且樂在其中。孫瑞雪曾經說過,壘高再推倒是一種最典型的感知空間發展的能力,是對空間的感受過程,是兒童智能發展的關鍵所在。
所以說,當家長如果發現自家孩子總是習慣性地把辛辛苦苦搭建完成的積木推倒,那並不是孩子故意變得頑皮了,而是空間敏感期正在發揮作用。
在這個階段,任何他能夠掌控並且能夠從高處推倒的東西都會成為他快樂的來源。
第三、重複性的爬樓梯
有些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的時候,會非常喜歡反覆的去爬樓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相對來說對於手的掌控力會更好,他必須具備成熟的掌控能力之後,才敢用腳去探索世界。
當孩子對於簡單重複的爬樓梯活動感到厭倦時,他或許就會解鎖新的招式,比如說倒著走樓梯,或者是從高處往下跳等等。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呢?
第一、充分認識敏感期的重要性,並且理解孩子
對於到處亂扔東西,或者是喜歡鑽到衣櫃裡的孩子,家長不要主觀臆斷覺得孩子就是在與自己對著幹,而是應該及時地學習育兒知識。
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除了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之外,還可以更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孩子各階段的發育特點,並且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度過某些特殊的時期。
就比如說今天所分享的空間敏感期這個概念。除了這一點以外,家長還需要從內心真正接受孩子的行為,在敏感期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與關懷,而且家長也可以嘗試轉換思路,比如說可以這樣想:孩子之所以調皮搗蛋,恰恰說明孩子的認知能力又在飛速發展。用積極的想法去寬慰自己,不是更好嗎?
第二、給孩子設置一個更為安全的自由環境
要想把握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家長也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更為自由的探索空間,因此也就需要我們儘可能地拔除孩子身邊的潛在的外界危險因素。
比如說可以去商店採購一些防撞角,把家裡稜角鋒利的地方都包裹起來。
同時也要留心家中物件的擺放是否穩定穩固,儘量不要存在晃晃悠悠的沉重物體的危險情況,那樣很可能會加大發生意外的概率。
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但也是家長最容易忽略的地方,窗臺。美國全球兒童安全組織顧問張詠梅曾經指出,家裡最容易發生安全隱患的地方就是窗臺。所以窗臺的防護工作一定要做好。
第三、學會放手,給予孩子適度的自由與空間
當孩子擁有相對安全的周圍環境之後,接下來父母要做的就是勇敢地放手,讓孩子自行去探索。
或許有些家長會認為年齡的客觀因素會導致孩子並不能很好地規避危險,但其實孩子對於周圍環境的把握有著天然的防禦與自衛意識。
著名的視崖實驗就可以有力地佐證這個觀點。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以36名年齡在6~14個月之間的嬰兒作為研究對象。
每個嬰兒都被放在了視崖的中間板上。研究人員先讓母親在較深的一側輕輕呼喚自己的孩子,然後再在淺的一側呼喚自己的孩子。
結果發現孩子在玻璃板上緩慢爬行時,只要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個視覺上表現出低洼的危險部分就會停下,不會爬過去。
這也就進一步說明了孩子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能夠保護自己遠離潛在的危險,所以家長需要「退居二線」,放心地讓孩子去發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用愛將孩子牢牢禁錮起來。
第四、適時地在日常交流過程中加入空間描述詞
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刻意地加強空間詞彙的使用,這樣子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建立空間的基本概念。
比如說,家長把玩具放在孩子的面前,然後與孩子這樣交流,小車車在你的前面,可以幫媽媽拿過來嗎?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慢慢教會孩子分清左右。
就比如說孩子在穿衣服的時候這樣下達清晰的指令:先伸出左手,然後伸出右手。
這樣的指令重複也能夠加深孩子的印象,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也能夠逐漸擁有將左右這個空間概念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加以靈活運用的能力。
所以說,還是希望各位家長在孩子處於敏感期的時候,能夠用更為平和的態度去對待。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朝著更為理想的方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