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總愛躲柜子、鑽箱子、搭帳篷?原來是空間敏感期在作祟

2020-12-23 媽咪有梨渦

在電影《寄生蟲》裡,我們發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行為:

電影裡富人家庭的那個小男孩,很喜歡躲進帳篷裡。

直到看到電影後半段我們才知道,原來男孩的這一行為,和他此前的一段特殊經歷有著非常大的關聯:在孩子更小一些的時候,曾經看到過"鬼",受到過驚嚇。

於是這個小男孩從此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只有當躲進帳篷裡的時候,才能夠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一點安撫。

因此,帳篷的庇護,是孩子尋求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這主要是因為,嬰兒最開始是在母胎內成長,而母胎內的環境就是漆黑狹小的。當孩子長大之後再進入這樣的環境中,他們仿佛回到了最開始的那個地方,被溫暖包裹著,這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安全體驗。

但是大部分父母會發現,自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便被保護得很好,也是會經常出現"搭建小窩"的現象。

他們喜歡在桌子上搭一條被子,讓四周垂下來,自己躲在桌子底下;或者當家裡出現了一個大紙箱,孩子會去把紙箱翻過來,躲進裡面。

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喜歡躲在封閉狹小的空間裡呢?除了安全感以外,還和孩子的空間敏感期有著巨大的關聯。

什麼是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是由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來的一個理論。

空間敏感期,也就是孩子對空間表現出極大興趣的的一個特殊階段,這個階段一般處在孩子0-6歲

這個時期的他們,會特別喜歡鑽進一個密閉狹小的空間裡面,或者經常扔東西壘東西。這是他們探索空間的一種方式,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感知他們和物品、空間之間的關係。

孩子從0歲開始就會開始出現探索空間的行為,這時的他們,一般會有這樣的表現:

喜歡把東西從高處扒拉下來,然後再找到東西,放到高處,再把它扒拉下來。

這一反覆的行為,讓孩子開始對"許多東西並不是一體的,原來也是可以分離的"有所認知。

到孩子2-3歲左右,會開始喜歡用手去插孔。他們樂於把手插進瓶子裡、吸管裡、鑰匙圈裡,然後再拔出來。這時他們的行為其實是在探索空間大小,他們用手去感受一些細小的空間,同時也在鍛鍊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

除此之外,2-3歲的寶寶,還非常喜歡躲進床底下、柜子裡、桌子下等較為封閉的空間裡。

這也是他們探索空間大小的一種方式,但此時的他們,已經不是用手,而是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探索工具。

孩子通過這樣的空間探索,能夠形成自己的空間概念,對前後上下左右的認知會慢慢豐富起來。

空間敏感期的探索對於兒童來說非常重要,在這一階段的發展,會影響到他們以後的智能發育,同時決定他們未來探索世界的能力。

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空間敏感期?

1. 和孩子一起搭建帳篷

除了網絡上買來的兒童小帳篷和紙箱以外,毛巾、被子等也可以作為孩子搭建帳篷的工具。

父母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躲進被子裡,用自己龐大的身軀為孩子支撐起一個稍微更高一點的空間。雖然這種行為在大人看來非常無聊,但是孩子卻樂此不疲。

因為他們能夠在這個空間裡,在父母的身旁,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2. 和孩子一起捉迷藏

捉迷藏這個遊戲之所以能夠經久不息,的確和孩子空間敏感期的發展需要有很大關係。

大小空間的交替能夠給孩子帶來許多樂趣。孩子在捉迷藏的時候,身處不同的空間能夠獲得不同的感受,而這些感受都是孩子的樂趣來源。除此之外,還能讓孩子更加善於觀察周圍的環境,同時獲得部分方位概念。

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捉迷藏遊戲,讓孩子去發覺家中的隱蔽空間。

3. 和孩子一起搭積木

搭建積木這一遊戲,也能夠讓孩子了解到更多的空間概念。

父母在和較為年幼的孩子一起搭建積木的過程中,因為這時的孩子還無法真正懂得積木的玩法,父母可以讓孩子儘量把積木搭得非常高之後,再讓孩子把積木推倒。這一反覆的過程,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空間的存在。

除此之外,如果是3歲以上已經有自我認知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們搭建積木的過程中搭把手,引導孩子搭建出一個細節處更加豐富與完善的小動物或者小房子,這都有助於孩子在空間敏感期的思維發展。

4. 給予孩子更安全的防護措施

很多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還非常喜歡上躥下跳,一會兒爬到桌子上,一會兒從沙發上跳下來。有些父母在看到這樣的現象之後,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會嚴令禁止他們做出這樣的行為。但是這種禁止,雖然保護了孩子的人身安全,卻傷害的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以及智能發育。

因此,家長們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安全的成長環境。

家長可以在孩子容易被磕碰到的桌角貼上防護貼,在他們經常玩耍的地方鋪上軟墊或者地毯,只要是容易導致孩子受傷的地方,父母都可以在那上面下一番功夫。

這樣的做法,既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加安全的玩耍空間,同時父母也可以更加放心。

總結

孩子出現喜歡"搭建小窩"的現象,除了為了獲得安全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正處於空間敏感期。而空間敏感期這一階段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它會影響到孩子的空間概念以及智能發育。因此,父母可以在平時幫助孩子搭帳篷,和孩子捉迷藏、搭積木。並且給予孩子更加安全的防護措施,讓孩子能夠得到"上竄下跳"的自由,從而讓自己的空間思維得到更加活躍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小孩子為啥總愛鑽箱子、搭帳篷、躲柜子?原來是空間敏感期在作祟
    相信很多家長會突然之間發現孩子對於躲柜子這件看似枯燥乏味的事情展露出非凡的熱情,而且不管自己怎樣勸解孩子,孩子也總是我行我素。鄰居家的孩子雪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小丫頭看著文文靜靜,但聽她媽媽抱怨道,最近孩子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總是喜歡翻箱倒櫃,尤其是喜歡去尋找那些角落裡的小物件。
  • 經常用被子搭帳篷,和生理心理都有關,這兩個遊戲更好滿足孩子
    看網友們分享的自家孩子的相同的事情: 1、周末帶了兩天孩子,她最喜歡蒙在被子裡,支起個小帳篷,異常興奮; 2、寶媽讓哥哥牽好妹妹,等到吃完飯後,就發現他們用被子和枕頭搭了帳篷,孩子躲在裡面很開心; 3、孩子就喜歡這樣,不喜歡正兒八經的帳篷,就要用被子搭的;
  • 寶寶總是把玩具往地上扔怎麼辦?不要錯過空間敏感期
    通常在2歲左右,寶寶就進入空間敏感期,也就是對於空間探索的熱情到達了較高的程度。這是因為多數寶寶在這個年齡都走得比較穩當了,也能靈活地爬上爬下了。二、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進入空間敏感期?除了扔東西之外,寶寶進入空間敏感期的表現還有:把物品塞入瓶子、罐子或者盒子中;把容器中的物品倒出來;把積木搭得高高的,然後再推倒;躲到柜子、箱子等狹小空間裡;爬樓梯、爬桌子、爬窗戶等……三、空間敏感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時期,家長們可能會覺得有些煩惱。
  •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生理和心理共同需求,兩個遊戲可滿足
    一連好幾個晚上,二寶都讓爸爸媽媽給他搭帳篷,他在裡面躺著非常愜意,語言能力也迅速爆棚。「爸爸在裡面,媽媽在裡面,寶寶在裡面」,「爸爸在後面,媽媽在前面,寶寶在中間」,有關方位的詞也一下子理解運用了。大寶小時候也是這樣,睡覺前經常讓爸爸用被子給他搭帳篷。
  • 寶寶愛上鑽洞,專家:給孩子建立空間感,別錯過「空間敏感期」
    所有的巨型紙箱子都被他鑽了一遍,甚至還挑出了適合自己大小的,霸佔著不出來,說是自己的"窩",那個小冰櫃箱子硬是在客廳放了一個月。空間敏感期的寶寶愛鑽洞愛鑽洞的可不止閨蜜的姑娘和大寶,在社會新聞裡我們常常看到令人噴飯的內容,主角也往往是正在敏感期"探索"空間的熊孩子。
  • 孩子喜歡用被子搭帳篷,背後隱藏著2個心理需求,來做遊戲吧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記得糖果小的時候,總是喜歡用被子來搭帳篷,明明給她買了那麼多玩具,可她唯獨對被子情有獨鍾。夏天曬被子的時候,女兒也喜歡在裡面鑽來鑽去。孩子天生喜歡鑽「帳篷」身邊不少寶媽也和我說,寶寶好像對帳篷一類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喜歡在帳篷裡爬來爬去,還將自己喜愛的玩具熊、小汽車甚至是喝水杯子拿進去。每次媽媽找不到孩子的時候,十有八九是躲進了帳篷裡。
  • 孩子喜歡扔東西,積木一搭就推倒?把握五點幫助孩子開啟空間思維
    閨蜜跟我抱怨說,原來自己的寶寶就是個可人的小棉襖,最近忽然成了混世小魔王。各種玩偶各種扔,而且陪她搭積木的時候,寶寶總是沒人任何理由就推翻,氣得她牙痒痒!我告訴她這是空間敏感期來了。她一臉的懵。空間敏感期?空間敏感期是個啥?有什麼用?什麼是空間敏感期?
  • 「31個敏感期」第十彈;空間敏感期
    空間的敏感期 3-4歲空間敏感期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會有不同的表現:1.孩子首先會發現物體之間是彼此分離的,所以喜歡把東西從高處撥拉到地上,找到後再拿到高處撥拉下來,如此循環,感受最初的空間概念。2.接下來會發現一個空間有裡外的概念,裡面的能抖出來,外面的能塞進去。所以往小洞眼兒裡塞東西是孩子1歲左右樂此不疲的工作。3.孩子開始喜歡不斷壘高,推倒,再壘高,再推倒,這個對空間的感受過程是兒童智能發展的關鍵所在。4.接著孩子會對一個狹小的空間非常感興趣,比如鑽到大衣櫃裡,桌子下面,躲貓貓是這個階段最受歡迎的遊戲。
  • 撕紙,鑽桌底,咬人...是正常行為,別再吼孩子了!
    例如愛撕紙,家裡的各種紙都會被撕、一言不合就急躁開始咬人、不管環境有多髒悄無聲息就鑽到桌子底、柜子裡、窗簾裡... ...這些其實這些行為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孩子的這三類行為!01鑽桌底空間的敏感期在孩子鑽桌底的時候,他們開始探索空間和結構,了解自己和空間、物品的關係。他們會想:「咦,這個桌底的空間有多大?
  •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文 | 小麗兒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你有沒有這樣子的印象,小時候總是喜歡用被子搭起一個空間,進進出出,鑽來鑽去的,並且把各種玩具、布偶都往裡面搬,營造一個小家的感覺。
  • 孩子在「空間敏感期」,有4個讓人頭疼的表現,你家孩子佔幾個?
    >沈女士懷孕時感覺寶寶在肚子裡一直很活躍面,於是一直叫胎寶淘氣包,寶寶出生後還真的跟這個名字很搭,確實比別的孩子淘氣很多。寶寶摔東西的行為很常見,跟性格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處於一個成長階段,說明寶寶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扔東西?那是因為到了關鍵的「空間敏感期」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扔東西所謂空間敏感期,是指孩子發育到一定的階段,會通過物體的位置、運動以及彎曲的視界來探索空間,形成空間概念。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將手裡的東西扔出去的原因。通過把手裡的東西扔出去,然後觀察東西掉落時的運動軌跡、落地的距離甚至是落地時發出的聲音來感受空間的概念。當孩子處在「空間敏感期」時,他的每一次扔東西都是在探索的過程,並且通過這個過程來感知世界,突破自我。
  •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為了滿足自己對空間的探索,家長別忽視
    甚至還會要求小剛,幫他把被子搭成一個三角的帳篷形狀,然後自己躲在被子裡面,就好像是睡在一個小帳篷裡一樣。這就讓小剛感到非常奇怪了,難道孩子躲在烏漆抹黑的被子裡,不會感到害怕嗎?但是孩子卻表示,這個遊戲一點兒也不害怕,而且非常好玩,躲在被子裡,就好像在捉迷藏一樣,非常的有安全感。
  • 寶寶為什麼喜歡帳篷?家裝裡的兒童房設計學問
    在網上看各種家裝美圖的你,會不會有這麼個疑惑為什麼很多尤其是國外的效果圖裡,兒童房總是會有一頂小帳篷呢?蒙特利梭博士認為,1~6歲是兒童的「空間敏感期」。寶寶們在這期間會對空間表現出特別大的興趣,他們會通過鑽洞、壘東西、扔東西等多種方式來探索、感知空間。
  • 繼痰盂俠之後,「鍋蓋俠」也橫空出世,孩子的空間敏感期真傷不起
    寶寶突然喜歡把自己藏起來,鑽進柜子或蒙進被子?你家寶寶有以上異常行為表現嗎?比如:爬樓梯,爬沙發,鑽柜子等等在這些行為當中,「空間洞」的吸引力對孩子最大,什麼鍋碗瓢盆,凡是有洞的東西,孩子就都會拿起來看,用手指捅,這就是他們探索的方式。
  • 寶寶太調皮?其實是「空間敏感期」來了!
    寶寶太調皮該怎麼辦?怎樣應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如果你發現,你家寶寶每天上躥下跳,爬高爬低,不要以為是寶寶太調皮,這是寶寶的「空間敏感期」到來了!空間敏感期的特徵1、喜歡扔東西寶寶喜歡扔東西,是因為他們感到物體和物體之間是分開的,是有距離的。這種體現空間關係的遊戲,讓他們覺得很快樂。所以寶寶們會不顧媽媽的警告,而自顧自地扔東西。
  • 寶寶愛鑽洞、扔東西?家長別著急,這說明孩子「空間敏感期」到了
    今天朋友跟我說,她家的寶寶又解鎖了一個新的「遊戲」,那就是鑽洞,看著孩子偷偷把手指往插座裡塞的時候,朋友默不作聲的把家裡所有的洞都堵上了,因為她知道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來了,家裡的以後將要開始不「太平」了。
  •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既是生理也是心理需求,兩個遊戲可滿足
    事實證明,孩子們將經歷一個敏感的空間時期!「空間敏感期」是在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育理論。「太空敏感期」指的是0-6歲的孩子,他們會在特定的時間對太空產生極大的興趣。他們通過建造事物,扔東西,鑽洞等方式探索太空,並感知太空與物體和物體之間的關係。空間。
  • 孩子總喜歡亂扔東西?是「空間敏感期」到了,父母合理引導很關鍵
    大腦對物體、空間以及事物關係等等邏輯思維的構建可以陪伴孩子一生。一、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1、喜歡扔東西在處於空間敏感期時,寶寶會感覺到每個物體是獨立的,是分開的、有距離的,所以喜歡扔東西。桌下、門後、窗簾後、衣櫃裡,寶寶喜歡躲在這種隱秘的地方,讓父母來找尋自己的位置。因為在寶寶眼裡,藏貓貓並不僅僅只是個遊戲,而更多的是寶寶這樣可以直觀的體驗到空間關係,這讓他們感覺到很新奇,並且興致很高。
  • 孩子喜歡鑽小洞洞?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01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一直從出生要持續到6歲。最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發現原來,物體之間是分離的,因此孩子就特別喜歡扒拉東西、上躥下跳以及「躲貓貓」等,這些都可以給孩子提供直觀的空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