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高翔、賈法雷)7月26日,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正式揭牌。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喻家山天文臺同時啟動規劃建設。除了九宮山天文臺,湖北將再增一座天文臺。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
近年來,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發展迅速。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點火升空,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天問一號邁出了我國對火星探測的重要一步,而作為為後續更多太空探測任務提供儲備人才的天文系建設更是至關重要。天文學的發展水平某種意義來說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杆,也將在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系的成立具有深厚的科研積澱。該校物理學院黨委書記張凱介紹,1983年10月學校開始建設實驗室天體物理教研室(掛靠物理系),1996年在引力實驗中心重新組建天體物理團隊,2014年物理學院成立粒子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從事粒子、天體物理、宇宙學等方面研究。2017年,圍繞天琴空間引力波計劃開展引力波天文學相關理論研究。
「龜蛇故地晴川城,襄河漢水長江濱。曾侯遺圖驚四海,屈子問天動三靈。鸞荊鳳楚有新願,篳路藍縷啟雲林。待到黃鶴歸來日,但使萬匯叫蒼旻。」在揭牌儀式上,天文學系系主任鄭小平教授以一首原創詩歌表達華中大天文學人篳路藍縷的決心和問天求索的精神。他介紹,目前天文學系擁有教學天文實驗室和數值模擬實驗室,為學校天文學人才培養開闢了陣地。系裡的研究方問主要包括星系和活動星系、緻密天體、引力波科學和天文技術,天文光學技術等。在超大質量黑洞活動性、不同尺度緻密天體綜合研究、脈衝星計時陣列搜索超大質量雙黑洞、脈衝星輻射機制、伽瑪暴、黑洞雙星、宇宙線以及引力波科學和探測技術、光學望遠鏡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見證了揭牌儀式,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喻家山天文臺同時啟動規劃建設。「對喻家山天文臺、天問科普公園、星空館、天文實驗室和天文館,我們都進行了實地勘察,其中喻家山天文臺是規劃建在武漢市最高峰喻家山的1.5米級雷射測距臺站,將為未來發射的天琴衛星實現毫米級測距精度提供技術支持,促進天文技術進一步提升。」天文學系常務副主任吳慶文教授介紹,作為先進光學實驗平臺,喻家山天文臺將有力推動光學設計和實驗、光纖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雷射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在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普及方面發揮巨大作用。華中科技大學還將打造湖北省內首個天文科普公園,為中部地區大中小學生及市民提供一流的測地觀天科普基地;星空館則是利用喻家山的窯洞打造最美星空館,思考和回答「天問」。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在揭牌儀式上表示,華中大天文學系的成立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它將與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相得益彰。同時,喻家山天文臺的建設對科學普及和人才培養都非常有利。「我們期待有更多人能對星空多一份仰望、多一份思考。」
連結:哪些高校開設了天文學系?
國內專門設有天文學系的高等院校並不多。目前包括北京大學天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系、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文系、廈門大學天文學系、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雲南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河北師範大學空間科學與天文系、西華師範大學天文系和貴州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清華大學去年開設天文系。
此外,武漢大學、廣州大學、天津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設立了天體物理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建立了天體物理研究所,山東大學建有天文臺。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的天文系,都有五六十年歷史。
【糾錯】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