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有很多人在學校學習不好但是在以後的生活中很成功,還有很多人在學校學習很好但是在以後的生活中很失敗?
為什麼有些人選法律專業,有些人選醫學專業,還有一些人選會計專業?
為什麼有些人在醫學院是成績全優的學生,但是畢業後,給病人看病的時候屢屢出錯?
為什麼一些有天賦的孩子在學校裡考試成績全優,而另一些同樣有天賦的孩子卻不及格?
02 能力還是思維風格?
通過對思維風格的理解,我們就可以解答這些問題以及其他許多問題。
在我們的社會中,對人才的認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理想化的學業成就和工作表現。
然而,在《思維風格》這本書中,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卻認為,當今學校和工作場所的智能標準都是基於相互匹配而不是真正的能力。
也就是說,「成功」通常是個人和組織思維風格兼容的結果,「失敗」往往是思維風格衝突的結果,而不是缺乏能力。
作者結合從科學研究到個人軼事的各種範例,以批判的立場,解釋了為什麼能力傾向測驗、學校成績和課堂表現,以及工作績效常常無法識別真實的能力。
《思維風格》一書自問世以來,因極強的批判性和理論創新性一直被學界廣泛引用,尤其在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書中提出的思維風格概念、類型以及心理自我管理理論集以往風格研究之大成。而在現實層面,書中的思想對學校教育和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大量的教育實踐者開始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學政策和具體方式,強調給予學生寬闊的學習空間,以釋放其固有的主動性和創造力,而不是強行讓學生以一種執行、貫徹的方式與特定的教育教學模式相匹配。
另外,書中提出的各類思維風格量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社會各領域人才的鑑別和選拔提供了強有力並令人信服的工具。
03 認識作者羅伯特·斯滕伯格
羅伯特·斯滕伯格,美國極具天才的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會(APA)前主席(2003),被《普通心理學評論》(2002)列為20世紀最傑出的100位心理學家之一。研究領域包括人類智力和創造力、愛情和人際關係等,是智力三元理論的建構者,也是人類愛情三角理論的提出者。
斯滕伯格所獲得的榮譽包括:心理科學協會(APS)詹姆斯·卡特爾獎,國際實證美學協會(IAEA)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獎,美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分會愛德華·桑代克職業成就獎,以及2018年度格文美爾心理學獎。他是美國教育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還擔任行為與腦科學協會聯合會(FABBS)主席。
斯滕伯格筆耕不輟,其中被譯介國內的作品就達十幾種,如《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成功智力》《超越IQ》《思維教學:培養聰明的學習者》《智慧·智力·創造力》《愛情心理學》等,這些書都得到讀者的廣泛認可,也使他成為最負盛名的心理學家之一。
04 斯滕伯格談思維風格
我曾先後就讀並畢業於五所學校:託斯卡納小學、梅普爾伍德初中、哥倫比亞高中、耶魯大學和史丹福大學。
在每一所新學校,我的表現都比在前一所學校的更好—有時候是好一點,有時候是好很多,但總是更好。與此同時,我也觀察到,有些人在求學過程中的表現越來越差。
我們並不特別:有些學生每次升學後都比以前表現得更差,有些學生每次升學後都比以前表現得更好,還有一些學生每次升學後的表現都沒什麼變化。這是隨機的嗎?不是。
那是由於有些學生在每次升學後更努力或更不努力?
不是。那是什麼?
在我們的社會,任何人都會想到的第一個解釋可能是能力。
在此,我們把教育系統視為一個巨大的漏鬥;但這是一個特殊的漏鬥,因為它內部有一系列過濾器,在每個相繼的階段,允許通過的人越來越少。每個過濾器,代表一個學校,有不同細度的濾網。
頂級精英學校相當於有非常精細濾網的過濾器,只允許優等生通過;一般的精英學校相當於有中等細度濾網的過濾器,允許相對較好的學生通過;普通學校相當於有粗糙濾網的過濾器,允許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
能力並不能解釋我所說的現象。如果我們把教育系統視為有過濾器的漏鬥,那麼我們可以預料,幾乎每個學生在每次升學後都會比以前表現得更差,因為漏鬥變得更窄或過濾器更細。這樣的解釋 不會說明,在每次升學後(漏鬥變窄或過濾器變得更細),為什麼有些學生的表現會更好。但許多學生確實一直在進步。
還有另一種解釋,它與思維風格有關——我們喜歡以何種方式使用我們所擁有的能力。在求學和職業生涯的相繼階段,人們的表現會更好或更差,因為環境與人們的思維風格會有更好或更差的匹配。
在本書中,我將論證,思維風格和能力一樣重要,甚至可以說比能力更重要,無論能力的定義有多廣泛。因此,社會、實踐和情緒智力的概念,或者多元智力的概念,擴展了我們對人們能做什麼的理解,但是風格的概念擴展了我們對人們喜歡做什麼的理解—他們如何利用他們所擁有的能力。
當你的思維風格與環境匹配得很好時,你就會蓬勃發展;與環境匹配得不好時,你就會很痛苦。
在求學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學科領域,受重視的思維風格也會不同,其結果是,在求學過程中(或工作經歷,或人際關係方面),你可能會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取決於你的思維風格與環境期望匹配得如何,以及環境如何評價你。
同樣,在不同的職業和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受重視的思維風格也會不同。本書將講述思維風格,以及它們如何與不同的環境相匹配。
05 關於《思維風格》
斯滕伯格的想法是挑戰性的,他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極聰明的孩子只有在遠離落後教育之後才會脫穎而出。
——《教師雜誌》(Teacher Magazine)
斯滕伯格是一位多產和卓越的作家。本書提出的思想對教育者、僱主和心理學家都極具啟示,所提供的信息非常有助於那些需要對他人的貢獻和價值做出評判的人意識到可能對成就或表現產生巨大影響,但與能力幾乎沒有關係的風格差異。
——《當代心理學》(Contemporary Psychology)
這是一本精心構思的書,對認知風格進行了全新的審視,對於學生、教育者、僱主、研究人員以及所有對思維和智力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閱讀》(Readings)
《思維風格》現已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