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光陰的詩」公眾號的第76篇原創文章。顧名思義,本號設立的初衷和「詩」有關,是為了鼓勵雪兒的詩歌創作。後來,這個號又增加了很多雪媽的育兒感悟。今天,
我嘗試著把兩個主題融合在一起,談一談日常生活中的「詩教」,這是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參與的終身教育。隨風潛入夜,潤人細無聲。
無論年齡、無論學歷、無論貴賤,包括孩子在內的所有人都可以在讀詩、品詩、寫詩的過程中滋養靈性,豐美人生。原創不易,打賞隨意,歡迎點讚、評論、轉發三連。謝謝!前段時間關於葉嘉瑩先生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了,原本和雪兒閨蜜及媽媽(因為孩子,我們也成了閨蜜)約好周末帶孩子去影院看。沒想到周末竟然都不排片,
可能是覺得這種紀錄片太小眾了吧。無可奈何之下,我上網買了紀錄片的同名書回來。雪兒這兩天因為期中考試,還沒來得及看,我得以先睹為快,感觸良多。
我曾經有幸聽過葉嘉瑩先生一學期講座。在香港讀博期間,我們學校有一個C-Center(中國文化中心),總是請一些大家來講座。有一天,我驚奇的發現葉嘉瑩先生來了!
我高中的時候,有空就翻看父親買的《唐宋詞鑑賞辭典》。某天突然看到李璟《山花子》(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幹)的那篇鑑賞,雖然寫的很長,但我竟然一口氣看下來,還覺得不過癮。之前看鑑賞,我都不會注意作者,這篇看完之後,我記住了作者的名字,叫做葉嘉瑩。然後,我把辭典中所有葉先生鑑賞的篇章都找出來,反覆地看。如果說,
之前我只會讀詩背詩,那麼透過葉先生的文字,我終於明白一點品詩賞詩的門道。那時候還沒有網際網路,不像現在,我們讀到一篇好文章、看到一部好電影,立刻能從好吃的雞蛋找到下單的母雞,搜到作者演員的各種八卦。我完全不知道葉先生的人生故事,
但從她的文字,我總覺得她有很多故事。我也沒有辦法找到其他葉先生的書,畢竟我們那個小縣城連個像樣的圖書館都沒有。但葉嘉瑩這個名字就這樣刻在我心裡。本科研究生期間,我終於在圖書館把葉先生的嘉陵說詩、嘉陵論詞都找來看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葉先生反覆強調的詩詞對於生命的「感發」力量。之前我對詩歌的欣賞和喜愛,更多地是從審美角度,沉醉於語言文字的美、意象境界之美,卻很少覺得千年以前古人的詩歌能和自己的生命有何關聯。這時候有了網際網路,我也搜到了葉先生的八卦,才知道她的命運是如此坎坷,少年喪母、青年失夫(他先生曾因為臺灣的「白色恐怖」而身陷囹圄多年,出來後性情古怪)、中年喪女。然而,她的文字仍然是那樣穩健而幽深,
生活中的痛苦都被詩歌所溶解,留下一片霽月清風。所以博士期間看到葉先生講座的海報,我興奮得幾乎要睡不著覺。我知道葉先生的講座必定一位難求,所以每天都早早就跑去佔位置。來了很多學生,更來了很多先生。
教我的老師們雖然一個個著作等身,卻也在葉先生座下乖乖地做起了學生。我記得那一個學期葉先生都是講《古詩十九首》,經常一下午都講不完一首詩。葉先生戲稱自己是上課是「跑野馬」,往往因為一句詩聯想起無數首詩。
那些我們讀起來「只道是尋常」的詞句,在葉先生那裡就像是解鎖中國文化的超級連結,從一個點自然而然地跳到另一個點,最後編織成一張「籠蓋四野」的無形網絡,讓聽者如痴如醉,講者也不能自已。葉先生的講座總是拖堂,貌似也從來沒有課間休息。我還記得那個學期葉先生一直在咳嗽(《掬水月在手》裡面也提到了那段時間葉先生肺不好),但她停下來喝水的時間都很少,
簡直是用生命在上課。這一學期講座下來,我不但從葉先生得到了文化的滋養,更學到了為師乃至於做人的道理。閱讀《掬水月在手》的時候,有很多地方都讓我停下來仔細思量。
譬如葉先生近年來所提倡的「弱德之美」,在這樣一個崇拜強者、追求成功的社會令人耳目一新。不過,最能引起我共鳴的還是葉先生一直在踐行的「詩教」。從最開始在臺灣教中學、教本科,後來到美國、加拿大教研究生,再後來回到大陸在南開教學的同時做很多普及性的講座,現在九十多歲高齡的葉先生返璞歸真,到幼兒園裡面教孩子。拋開葉先生學術上令人高山仰止的成就不談,
她一直在努力把詩歌的教育變成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參與、可以受益的日常教育。這件事情,早該有人做;這件事情,可惜一直沒有人做;這件事情,終於有了葉先生的推動;這件事情,其實每個家庭都可以做。詩教,可以由葉先生這樣的「大家」來做,
更應該由我們每個「小家」來做。《論語》裡面孔夫子曾經這樣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自古以來,詩教就是日常教育的一部分。相對於德智體美勞這種目標明確的教育,
詩教更側重於生命與靈性的成長。在我看來,學校教育只能完成詩教的一小部分(知識相關的部分),家庭教育才是詩教最主要的實踐場所。《論語》裡面還有一段孔夫子教子的記載相當有趣:「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我記得當初誘導雪兒學唐詩就引用過這句話:你看看,
不學詩的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孔夫子是「聖人」,同時也是一名普通的「父親」。
他這樣教育孩子,我們也可以這樣教育孩子。寫到這裡,您或許想問我要一套實踐指南。我向來認為,在育兒這件事情上,
理念可以共享,但具體的實踐卻要「因家制宜」、「因娃施教」。所以,我會分享一些自己的做法,但僅供參考。
作為父母,您肯定比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孩子。而詩教,就是以詩詞為載體,父母與孩子一起「以心印心」的過程。
首先,做父母的自己先要愛上讀詩、品詩,甚至寫詩。不管您過去是不是喜歡詩,但我相信,
活到我們這個年紀,很容易愛上唐詩宋詞。我從小喜歡詩詞,但家學有限,同時又受到個人趣味局限,算不上真正的懂詩人。比如我年輕的時候不喜歡杜甫,偏愛那些激昂瑰麗的詩詞。但三十多歲以後,人生經過一些起伏,自然而然就喜歡上杜甫。曾經有一段時間反覆閱讀葉嘉瑩先生的《杜甫秋興八首集說》,因為記憶力退化,為了背這八首詩,我還抄了很多小卡片,有空就拿出來看。雖然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再學詩,背誦很吃力,但是我們卻更能夠感受到文字以外的力量,
日積月累,就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而我們的改變,孩子一定會看在眼裡。再來說孩子,詩教應該是分階段的。3歲以前,3-6歲,6-9歲,9-12歲,
我覺得大體可以三年為一個臺階,拾階而上,徐徐圖之。實在要向上追溯,甚至可以把「胎教」也放進來。但我所說的胎教,不是對著肚子裡的寶寶播放胎教唐詩,
而是準媽媽懷孕期間,可以自己多看詩、誦讀之、吟唱之,品鑑之。雪兒在我腹中的時候,不知為何,我空前絕後地偏愛王維,每天睡前必定細品一兩首。我不知道這個「胎教」是不是對雪兒的性格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總體來說她比較隨遇而安、與世無爭,和我小時候的爭強好勝判若兩人。
3歲以前,父母有空就可以給孩子念詩,不管TA能不能聽懂。那時候雪兒哭鬧,我這個新手媽媽別無他法,兒歌催眠曲所知不多,只好搜腸刮肚地背詩給她聽。雖然不一定止哭,但至少我自己的焦慮得到了大大緩解。
我還特別建議父母用方言念詩給孩子聽。我小時候,父親會用抑揚頓挫的家鄉話(我們家鄉話是客家話的分支,讀唐詩宋詞特別好聽,很多用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詩詞,我們家鄉話讀起來都順了)教我念詩,這種聲音至今沉澱在我的記憶裡、夢境中,成為我的思鄉曲。
3-6歲,父母可以帶著孩子讀詩、背詩,不管TA知不知道意思,這就是培養孩子語感的黃金時期。除了背中國古詩,雪兒五歲半跟我去美國訪學一年,之前壓根沒學過英語,她的英語啟蒙就是從背誦英文詩歌(特別是蘇斯博士的詩)開始的。
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詩,都能讓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孩子體會到韻律和節奏之美,TA不一定說得出來,但TA一定學了進去。
6-9歲,除了讀詩、背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詩歌的意思,並且在寒暑假帶著孩子進行「詩詞之旅」。這件事情其實對父母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因為大部分的唐詩宋詞,只要是成年人都能看懂,實在看不懂,我們可以先自學一下嗎。不要把這件事情想像的太神聖,
它就是日常的親子聊天,不在乎聊得深入不深入、準確不準確,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詩和生活密不可分,詩即生活、生活即詩。
9-12歲,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詩歌鑑賞的書籍,帶著TA看。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如果有可能,直接給孩子上「大菜」,不要讓他們看少兒版、通俗版的解讀,直接看「大家」之作(比如我多次安利的《唐詩鑑賞辭典》)。因為這個歲數的孩子識字量足夠了,跟著「大家」讀詩,雖然剛開始會吃力一點(這時候父母就要一旁協助了),
但多讀幾遍,其義自見。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品味一般都不會差,不會把孩子帶偏了,能夠讓孩子明白詩歌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12歲以上,孩子基本上可以自主讀詩、品詩乃至寫詩了,父母只需扮演忠實的粉絲,對他們各種看上去可能還比較「幼稚」的感悟或創作讚美就好了!這正是我現在做的事情。雪兒初中開始,把很久以前我就給她買了的王國維《人間詞話》精讀起來,然而煞有介事地寫起了文學批評。她的批評對象不僅限於古詩,還有新詩。徐志摩、舒婷、顧城、海子,這些人我之前給她提過,但沒有找來詩歌給她看,現在她會自己上網搜,自己品讀。寫完之後給我看,我每次都讚嘆不已,不是為了鼓勵她假裝誇獎,而是由衷地佩服!
孩子天然是詩人,對於詩歌的領悟,有的時候孩子真的比我們強太多了。和我之前反覆強調過的一樣,
教育不能追逐功利,詩教更是如此。但我相信,詩歌浸潤的人生,會更加豐盈美麗。最後,借用《掬水月在手》中葉先生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人生到了最後什麼都帶不走,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但是有一個東西是能夠帶走的,那就是你自己的心靈。」詩教,就是對我們自己以及對孩子最好的「靈」的修煉與提升。還想了解雪兒是怎麼進行中英文閱讀與創作的,可以看這裡:
中文閱讀與寫作
「小」人物的故事會,被「小」作者記錄下來
唯有少女雙眸才能看到的人間至美,送給長假將盡的你
不要讓爛「好」書搞壞了孩子閱讀的品味
其實中考作文題早就隱藏在孩子的每一篇習作中
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或許是最好的讀書狀態
我不想炮製一封初中生寫給方方的信,只想談談正常的中學作文該長啥樣
騙你們生二胎的兩篇「炫妹」作文
命題作文是所有人的童年夢魘吧?三招讓你的孩子夢醒!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呼蘭河
英文詩歌與寫作
有了全能的姐姐,哪裡還需要買繪本?!
雪兒自述詩
每逢放假編詞典:《英語搞笑詞典》有趣人士必備!
人生幾何:孩子一思考,大人就開竅
每個人都是勇士:英文原創+中文字幕演講給同學們加油打氣
做學問,11歲的小朋友也比翟博士認真!
當時間停住日月不分、天地萬物化為虛有:古今中外科學文學的混搭碰撞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的小腦瓜子裡有多少奇思妙想,除非你給她一支筆!
藥不能停!一場病換來兩首詩,值嗎?
Snowflakes
Mirror,Mirror:迴文詩遊戲
Rain
文由胡說起,詩從遊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