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就是無痕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2020-12-17 騰訊網

家庭教育就是無痕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1、當你業餘泡在電視機旁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懶惰;

當你在下屬面前趾高氣揚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自負;

當你和愛人吵得昏天黑地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自私;

當你在乞討者面前漠然走過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冷酷;

你要記住,在孩子面前,再小的事也會對他造成影響,哪怕是隨地吐一口痰,或者扔一根小小的菸頭......

2、養育孩子,前半生用心,後半生就省心;前半生省心,後半生就要傷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3、「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成就一個人和毀滅一個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千千萬萬個日子的結果,是我們潛移默化的結果。

4、教育,簡單的說,是以生命影響生命;以心靈點燃心靈;以品格傳遞品格;以行動帶動行動!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我是子曰媽媽,是一名家庭教育研究者、兒童心靈輔導師,也是6歲寶寶的媽媽,育兒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更多育兒育己知識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潤物細無聲
    大概因為自己從事教育的緣故,經常有同學、朋友、同事和以及全國各地一些家長在微信給我留言,問得最多的是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顯得很茫然,他們沒有方向不知從何著手。我總是會說,父母的陪伴和榜樣很重要,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就來自父母和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畢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受過高等教育,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當今中國的學歷,只要3%的人接受過本科教育。我們作為父母,最重要也最簡單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實踐。這就是我常和朋友們說的潤物細無聲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無形教育。
  •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是我閱讀某炮兵學院丁寶泉教授撰寫的 第三、軍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現代化軍隊建設要求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其中政治合格是第一位的。所以,教員在向學員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員樹立遠大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員要完成好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必須全面提高育人的能力。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育人的能力呢?丁寶泉教授的經驗是: 首先,政治思想素質要高。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正如盧梭所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義重大。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首先父母也應做到有修養。父母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環節。它決定著孩子長大成人後,品德是否高尚、處事是否得當,這一切的意義對孩子的人生而言,要遠大於遺傳智力的影響。
  • 鞭子教育,還是潤物細無聲?
    如何教育孩子,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呢?這不,剛剛出完成績,大夥就熱火朝天的討論起來了。有這麼一個班級,就是我們口中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的班級。每次大型考試,都考年級第一。可即便是這樣的班級,依然在被大家吐槽。因為這個班級的班主任,實行的是「鞭子教育」。
  • 教育的最高境界「潤物細無聲」,一流家長做得最好,三流家長最差
    《親愛的小課桌》中,教育專家張敏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對於「潤物細無聲」的概念剛開始並不是十分的理解,直到這兩天看了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卓立的《歡迎來到一年級》才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所謂的潤物細無聲,更多的是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所以教育看似主體是孩子,但是更多的主動權在父母手上,孩子是否優秀,起跑線在父母手中。因為孩子沒有三教九流之分,但是父母卻有一流、二流和三流之分。
  • 潤物細無聲——「陪伴的力量」百場家庭教育巡講進賢縣南臺鄉專場成功舉行
    11月26日上午,由南昌市婦聯及南昌市家庭教育協會聯合舉辦的「陪伴的力量」家庭教育公益講座走進進賢縣南臺鄉,來自市家庭教育協會的趙振華老師以「陪伴的力量」為主題,為70餘位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的經驗,講解了陪伴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 潤物細無聲——漫談教育的潛移默化作用
    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依據施教者的不同主體來說,教育大致可分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施教者一般來說,主要是父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一舉一動對孩子都有一定的影響,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一種無形的影響。家庭教育是零散的,也是隨時隨地發生著,存在著的。
  • 好的教育,都是「潤物細無聲」
    我怒氣衝衝地走到教室裡,想把他喊出來,狠狠地對他進行批評教育,然而看到了他的樣子,突然,我停下來了。他一個人窩在座位上,眼皮耷拉著,好像有些懊悔,又好像有些不滿。我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我必須先冷靜下來,如果我帶著情緒對他劈頭蓋臉的一通批評,也許他能接受、能理解、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也可能是表面認錯,實際上不以為然,甚至當面頂撞老師。這樣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使矛盾激化。
  • 《小課桌》,急功近利的你該明白最高級的教育其實「潤物細無聲」
    教育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現代社會似乎是一個家庭擺在非常前面的必選項,每一個家長都希望給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都希望孩子能夠明白自己的苦心,能夠懂得自己對其的安排。但其實急功近利的你想要孩子成才的話,需要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在《親愛的小課桌》中在場的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教育理念,最高級的教育形式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應該讓孩子感覺不到自己被教育了,而自覺的去做一件事情。
  • 潤物細無聲的上一句 「潤物細無聲」上一句是什麼
    詩中有一句詩為「潤物細無聲」,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詩的上一句是什麼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落下,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的田間小徑黑茫茫一片,唯有江邊漁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顯得格外明亮。  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溼的花叢,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賞析  《春夜喜雨》這首詩描寫了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
  • 高州市石鼓中學優秀班主任蔡世宙,潤物細無聲,教育貴無痕
    教學上蔡老師能認真鑽研教材,能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蔡老師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巜論新〈課標〉下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一文獲高州市教育學會論文一等獎,《學生寫作訓練之蔡老師見》一文獲一等獎。教育論文《如何轉化後進生》和《師生情感交流創建和諧班集體》兩篇都獲得學校一等獎。
  • 理論學習需要「潤物細無聲」
    舉辦專題讀書班,開展研討交流活動,徵集學習心得文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積極動員,形成了更加重視學習、加強學習的好風氣。然而,也有少數地方或領導幹部對理論學習缺乏「靜氣」,熱衷於喊口號、唱高調,聲勢可謂不小,學習卻難覓實效。
  • 家長,無聲教育
    ++家庭教育重在潛移默化,依賴於家長優良品德的影響和循序善誘的引導,這才是最好的教育藝術。因為大多數時候,潤物細無聲,要比聲嘶力竭來的更為有效。
  • 潤物細無聲是課程思政的應然樣式
    研討會期間,聯盟高校圍繞「應用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主題,交流了各校在「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做法,並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現階段及「十四五」期間推進完善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特色凝練、質量引領,實現「潤物細無聲」育人效果的工作思路並形成共識。
  • 「每日一習話」潤物細無聲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教師學生,在同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
  • 各國藝術教育 如何做到潤物細無聲
    藝考,是為了更好地接受藝術教育。蔡元培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認識美醜,培養高尚的興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實際上,藝術教育從來不是單調地關注藝術本身,也不是人們每年關注哪些明星考生能考上藝術院校,而是要關注整個人生觀,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進而喚醒美感。  因此,最合適的藝術教育也一定是潤物細無聲的。
  • 勞動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
    當前國內的大多數校園中,勞動教育可能長期處於一個「缺課」的狀態。隨著勞動教育缺失的「後遺症」逐漸顯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出現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能躺著絕不坐著」的「勞動恐懼症」。各方也因此重新認識到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從中小學到高校,都紛紛通過開設勞動教育課等方式,讓「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觀念植根學生心間。
  • 愛,潤物細無聲
    原標題:愛,潤物細無聲西安高新逸翠園學校七年級(1)班 薛戈菲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儘管時光易逝,歲月滄桑,卻美麗依舊。在我的記憶裡,奶奶的愛就是最美的風景,這種愛沒有轟轟烈烈的事件,有的是瑣碎的關心,精細的呵護,輕輕的嘮叨和無限的寬容。一瞬間,記憶的匣子慢慢打開,美麗的風景綻放開來。
  • 【教學風採】教育如劍道無痕
    教育無痕,就是在教育過程中不留痕跡,以一種自然和諧的方式實施教育。這裡的「痕」作「痕跡」理解。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時要善於把教育意圖隱蔽起來,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對話者的身份,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發揮影響作用。這就是「教育無痕」的基本含義。
  • 在鄭州遇見詩意校園 讓教育在時時處處「潤物細無聲」
    文化育人方法既有「灌輸式」的文化知識教育,更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式的隱性教育。把二十四節氣畫到校園,改善校園環境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一班一主題,一班一特色,讓每個班級都有獨特的班級文化;結合校園環境,開展校園採摘活動,讓學生在採摘的過程中感受詩意人生。鄭州各學校堅持環境育人,讓環境說話,讓教育在時時處處,讓學生從每一棵樹中汲取力量,在每一朵花中浸潤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