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整理書籍、撿拾垃圾、運送餐具……連日來,一到放學時間,安慶師範大學的校園內就會出現學生忙碌的身影。原來自開學第六周起,該校的5885名新生便開始接力參與為期29周的勞動實踐課程。據該校學生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所有學生每學年均需完成勞動課時」。

當前國內的大多數校園中,勞動教育可能長期處於一個「缺課」的狀態。隨著勞動教育缺失的「後遺症」逐漸顯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出現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能躺著絕不坐著」的「勞動恐懼症」。各方也因此重新認識到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從中小學到高校,都紛紛通過開設勞動教育課等方式,讓「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觀念植根學生心間。

然而,學校要看到,開設勞動教育課並非只是讓學生掃地撿垃圾這麼簡單,在課程的設置和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兼顧科學性和合理性。就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中小學生和高校學子,能夠實現的勞動層次不同,預期的教學效果也存在差別——對中小學生來講,只要能通過體驗勞動提高實踐能力,形成尊重勞動的觀念,教育的目的就算達到;於高校學子而言,其問題可能並不在於勞動「不能為」,而是「不想為」。因此,勞動課的意義可能更多體現在扭轉其對於勞動的偏誤觀念、認識勞動的重要性上。例如,此次安慶師範大學在對勞動實踐課的設置上,就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新生第一學年勞動實踐課由學校統一組織,餘下學年由各學院自行開展。」如此設計,有助於各學院根據學院實際和專業特點,將勞動實踐課與專業相關活動結合起來,也有助於學生深入了解勞動之於自身所學的意義。

此外,勞動教育也要警惕「走形式」「走過場」的風險,而是真正落到實處,讓勞動觀念入心入腦。比如,有高校的勞動教育,安排大一學生輪流停課打掃校園衛生,學生打掃完區域衛生不能馬上離開,而要留守到一定時間點,最終出現了「大批學生手持掃把坐在路邊聊天」的「校園奇觀」。這樣的勞動教育,可能會弄巧成拙,讓學生對勞動更為牴觸。真正能夠起到教化作用的勞動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注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勞動體驗。這就要求從學校到老師,從校園職工到同學,都能以形式契合實際,用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開展勞動教育,以此實現育人目標。(許曉芳)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潤物細無聲的上一句 「潤物細無聲」上一句是什麼
    詩中有一句詩為「潤物細無聲」,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詩的上一句是什麼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落下,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的田間小徑黑茫茫一片,唯有江邊漁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顯得格外明亮。  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溼的花叢,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賞析  《春夜喜雨》這首詩描寫了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
  •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是我閱讀某炮兵學院丁寶泉教授撰寫的在教學中做思想工作,要善於抓住時機,畫龍點睛,恰到好處,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 「每日一習話」潤物細無聲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教師學生,在同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
  • 愛,潤物細無聲
    原標題:愛,潤物細無聲西安高新逸翠園學校七年級(1)班 薛戈菲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儘管時光易逝,歲月滄桑,卻美麗依舊。在我的記憶裡,奶奶的愛就是最美的風景,這種愛沒有轟轟烈烈的事件,有的是瑣碎的關心,精細的呵護,輕輕的嘮叨和無限的寬容。一瞬間,記憶的匣子慢慢打開,美麗的風景綻放開來。
  • 潤物細無聲是課程思政的應然樣式
    研討會期間,聯盟高校圍繞「應用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主題,交流了各校在「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做法,並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現階段及「十四五」期間推進完善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特色凝練、質量引領,實現「潤物細無聲」育人效果的工作思路並形成共識。
  • 潤物細無聲 寧靜其心
    清晨的寧靜,盤腿靜坐,有聲似無聲的音樂,就這樣潤物細無聲流淌在身體的細胞裡,活力滿滿的能量在不斷變換的音符中慢慢暖起來。指尖的跳躍也是越來越慢,全然放鬆,任其自由發揮。同一首音樂如此,學習也依然如此,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境,每天 堅持修持,慢慢來的路上,一定都會來。
  • 情感的世界,不需要潤物細無聲
    大詩人杜甫曾說,好雨向來潤物細無聲,不為名,不為財。這種美好的境界令人神往。然而,在感情的世界裡,「潤物細無聲」則為大忌。做了,不為人知,就很可能會被人誤解,從而導致離自己的渴望更遠。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如此,但更多的,還是有些付出已經成為習慣,成為一種很自然的行為,就像是春雨隨風潛入夜一樣,潤物細無聲,深藏功與名。有個很好的閨蜜曾說,她有一套花錢哲學。在家裡,平常的日常支出,她從來不參與,她寧願一次性給老公一筆可觀的錢。為什麼?
  • 《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名句】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譯 文 及時雨呵知道時節, 在春天它應運催生。
  • 潤物細無聲 感念師恩情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東坡區蓮花小學積極開展「潤物細無聲,感念師恩情」主題活動。
  • 韓劇春夜更新時間 很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愛情
    韓劇春夜更新時間 很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愛情時間:2019-05-29 16:57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劇春夜更新時間 很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愛情 愛秀美 沉寂了許久,小編又開始關心韓劇了,推薦一部最近很火的一部高分韓劇《春夜》,男主是丁海寅,女主是韓志旼,就這個演員陣容還是可以的
  • 地鐵禁聲,文明潤物細無聲
    如何正確打開文明習慣的養成方式,顯然離不開主動自覺的行為,而每個人應多想想自己的行為是否對他人造成幹擾。「潤物細無聲」,文明習慣是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的。除了用法律手段加以規範和引導,還應該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文明的種子植入群眾的心田,讓文明的自覺在群眾心中紮根發芽,由己及人、由點到面鋪開去,以實際行動感染他人,從而形成「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社會效應。
  • 理論學習需要「潤物細無聲」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學習也不能只圖完成任務,對那些理論只是翻看一番就算完成了學習,這樣的學習只是表面上的學習,是應付學習,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真正的學習是需要在「全」上系統掌握,在「深」上不斷解剖,在「細」上不斷鑽研,才能夠讓理論學習有廣度,有深度,有態度。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 潤物細無聲之魏書與程璐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誰說我結不了婚》中魏書對程璐的關心,對程璐的愛便是如此。為了幫助程璐改變當前大齡單身的局面,魏書放各種大招」「吊橋式聊天法」「身體接觸法「等,理論層出不究。可他自己與程璐的相處,讓觀眾感受到的卻不是冰冷的理論,而是脈脈的柔情。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首先父母也應做到有修養。父母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環節。它決定著孩子長大成人後,品德是否高尚、處事是否得當,這一切的意義對孩子的人生而言,要遠大於遺傳智力的影響。
  • 詩詞| 春夜喜雨 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 潤物細無聲的父愛!
    這或許,就是父愛潤物細無聲的偉大!所以,在這個父親節,送給老爸一個Gyms Silky江田水素水杯子。這款杯子,通過將水電解的原理,改善水中的分子,激活水中的能量。25°C的水在三分鐘能生成高濃度水素。隨時隨地都能感受高濃度的水素能量。而且,熱水同樣適用。對於愛喝熱水的老爸來說,未免也是有點棒棒噠!
  • 唐詩閒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老杜一生只有在成都這段時間生活上有了著落,因此,在某個短暫的時間段,他是陶醉於這種安靜的生活的,當一場春雨到來,他滿心喜悅化成了詩句。這是杜甫筆下最經典的一場雨,在詩人眼中,這場雨被賦予了情感,成了」好「雨。
  • 家庭教育就是無痕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無痕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 教師節徵文|潤物細無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原創】故事,潤物細無聲
    身處信息化時代,日新月異的數位化產品看似無聲卻正在大張旗鼓地蠶食人類的訴說和傾聽能力,產生的負面效應因此也喚醒了人們對原始的但卻是最健康交流方式的渴望。需要注意的是,心理修復性的故事選取要特別注意,根據兒童行為的心裡特徵權衡重點的同時,要注意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粗暴式對接,「潤物細無聲」產生的是永久效果,還可根據需要改編和創作,避免千篇一律導致厭煩,從而使孩童關閉語言溝通交流的渠道。 社會關係中最根本最美好的就是語言交流,故事承載了孩童時期內心理想在語言上的最有效轉述和表達,在故事中,孩子和家長會表現為最和諧和密切的同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