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讀中學,我們學工學農還學軍

2020-09-05 蘇東文


我讀的書不多,五年小學,四年半中學,三年電大成人大專。這裡,只說說我讀中學時的那些事。

我讀的中學,在當地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一所學校。它的校名叫衡陽市鐵一中學,創辦於 1943年,已有70多年的輝煌歷史。現為湖南衡陽市教育局直屬公辦高級中學、省重點中學、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位于衡陽市珠暉區雁城東路以北、槎湖大道以東交匯處,是一所擁有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的中學。

我進入這所學校讀書是在1972年3月,正逢文革後半期。當時,校名為衡陽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簡稱衡鐵一中),還是一所隸屬于衡陽鐵路分局的企業中學(2004年,按照國營企業改革要求劃歸衡陽市管理,改為衡陽市鐵一中學),校址在衡陽市江東區玄碧塘(現在的學校是前幾年遷址新建的),就讀的學生基本上是鐵路職工子弟,另有小部分當地駐軍軍人的子弟。那個年代,大型國營企業不僅要生產經營,還要承擔職工和家屬的生活後勤服務。當時的衡陽鐵路地區,也是一個獨特的企業社會了,職工和家屬加起來有7、8萬人,鐵路自己建有學校、幼兒園、醫院。僅學校就有12所,4所中學,8所小學,鐵路子弟都在鐵路自己的學校讀書。當年,小學學制改為5年,中學學制改為了4年,初中2年,高中2年。


那時候,我父親在廣州鐵路局第二工程段工作,我家就住在鐵路分局機關旁邊的一棟職工家屬房裡,距衡鐵一中大約有15分鐘的路程。在就讀衡鐵一中前,我在衡陽鐵路第五小學讀書5年。畢業後,按照居住的地域,劃分到了衡鐵一中讀中學。

就當年學校的教學設施設備而言,衡鐵一中可列入全衡陽市最好的幾所中學之一。進入學校,右邊是一個籃球場,左邊是4個籃球場、一個排球場和幾個桌球臺組成的大操場,再往前就是一排排教室、老師的辦公室和其它建築。房舍大多是簡單的磚瓦平房,最前面一排教室是紅色磚牆的兩層樓房,後面還有一棟三層磚瓦結構的樓房。在那個年代,顯得非常醒目。在學校後面的右側,建有一個足球場,也是學校開會的操場。全校當時開設有40多個班級,2000多學生。

我入校的班級編號為50班,有47個同學,分別來自衡陽鐵路地區的7個鐵路小學,另有幾名附近部隊的軍人子弟。初中時,我的班主任是廖賢質老師,他教英語。高中後,班主任改為李志明老師,他教語文。廖老師是一個清瘦的中等個頭的中年男子,面容俊秀,性情溫和,平時說話不多,讓學生感覺有些嚴肅。也不知道為什麼,相貌平平、身高才1米42、在班上男同學裡排隊15位、小學又沒做過班長的我,竟然入了廖老師的法眼。開學第一天,他就指定我做了班長。至今,我也不明白,老師看中了我什麼。


做了班長不久,又不知道我表現出了何德何能,年級組竟然又選拔我做了一年級紅衛兵中隊的中隊長。接著,再順理成章地被任命為學校紅衛兵代表委員會委員。此後,整個中學期間,我一直都擔任這三個職務,真的是榮幸之至,寫下了我青春的光彩。

最榮耀的,還是在1976年5月,我作為學校唯一的列席代表出席了當年衡陽地區召開的全區首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暨知識青年先進集體(個人)表彰大會。並在會上擔任學生列席代表組組長,負責學生組的活動。後又執筆起草了全地區應屆高中畢業生上山下鄉幹革命的倡議書。

我們這一屆學生,在讀高二時,正巧遇到教學體制改革,學生由春季畢業改為秋季畢業。因此,我在1976年1月份讀完高二,再接著重讀了一個高二下學期,等到秋季了才高中畢業。整個中學讀了4年半。

那時,學校教育走的是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取消了大中專招生考試,中學畢業生一律「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以培養合格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同時,全面推行 「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的北京12歲小學生黃帥的「革命小將」的「造反」精神,向「師道尊嚴」開戰。高中後,又學習「白卷」英雄張鐵生,考試都實行開卷,讀書成績已不重要。期間,還先後開展了「批林批孔」和「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中學期間,最有意思的,是實行開門辦學。所謂開門辦學,就是學生走出校門,學工、學農、學軍,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此,每學期,各個班級都要安排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或去工廠學習工業生產知識,或去農村社隊學習農業生產知識,或去軍營學習軍事知識,簡稱「三學」。其實,也就是去工廠、農村勞動,請部隊戰士到學校軍訓。在4年半9個學期裡,我先後3次學工、5次學農,1次學軍,全滋全味地體驗了「三學」的滋味,嚼盡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不過,實事求是地講,「三學」,還是有利於我們成長的。記得我們班三次學工都是在衡陽市裡的一家汽車修配廠,時間各一個月。每次,40多個同學都被分到不同的車間、班組,分別學習車、鉗、銑、刨、磨、摸等工種操作技術,給工人師傅當學徒,和他們一起幹活,在幹中學,學中幹。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工人的質樸、善良、聰明和團結,也學到了一些基本的生產技能。在我們班5次到農村學農中,親身體驗了農村生活的艱苦和農業勞動的艱辛。可以說,這對後來我們培養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精神和自立、自信、自強的意志品質無疑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相關焦點

  • 我們共同走過的路——學農
    讀了三年中學沒有學過工,因為工廠並不歡迎學生進去,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高危作業多,怕萬一發生意外自找麻煩。那時一些大型企業本身就辦有技工學校,車鉗鉚電焊技術門類齊全,技工學校的學生年齡和我們差不多,又多是職工子弟,所以他們學工輕車熟路,一般普通中學的學生根本難以涉足。倒是農村還是比較歡迎,天寬地闊的,來幾十個學生娃往地裡一撒,也看不見幾個人影。
  • 杭州學軍中學社團活動和選修課異彩紛呈,看完都想去
    學軍人說,我們「愛玩」,我們更加「會玩」!處處留心皆學問,小興趣也能玩出大名堂!玩在學軍,玩出風採杭州學軍中學社團活動和選修課異彩紛呈。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生物科技節上學軍學子的手繪圖譜學軍人還把這份「會玩」的精神,帶到校園之外的大型活動賽事中,取得多個「第一」的好成績。
  • 清華北大信息學體驗營落幕 學軍中學「結緣」人數遙遙領先
    6月2日至6日,在清華、北大2018年信息學體驗營中,13位來自杭州學軍中學的同學全部順利通過上機考試和專業面試,與兩所大學"結緣",數量位居全國中學第一。我們提倡的是自主性、探究性學習,尤其當學生水平越來越高以後,老師教授的方法和技能比重逐步減少,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在校長陳萍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徐先友帶領著學軍中學的金牌隊員,在各大賽場上屢獲佳績。2018年5月,第30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中國隊選拔賽暨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精英賽(CTSC2018),學軍中學榮獲7枚金牌,遙遙領先,全國第一。
  • 我記憶最深刻的中學語文老師
    後來我的作文分數在班上開始時常名列前茅了,85分至90分常見,權老師打的最高分就是90分,我學工的收穫《我的師傅》就獲得了90分。常讀到一些大作家,在接受訪談時,談及如何走上寫作道路時,常會說,我的作文被老師在課堂上朗誦鼓勵了。
  • 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學軍中學再次取得好成績
    ,學軍中學高一年級的金策同學以滿分成績獲得了金牌。我還常常在網上找其他選手比賽,比誰做得快,覺得有成就感,很刺激。」慢慢地,金策在數獨界變得小有名氣。  金策說,小時候,他就很喜歡數學,學過奧數。「在推理、反應速度和快速判斷等方面,奧數和數獨有點類似。中學時,學習緊張了,空餘時間少了,但周末也會堅持做幾道題目。要去比賽時,做得更多。做數獨,對鍛鍊自己的邏輯能力和推理能力也很有好處,對學數學很有幫助。」
  • 學軍中學五位男生獲得全國信息學奧賽金牌 目前已被保送北大清華
    五位金牌選手和教練徐先友老師合影  上周,學軍中學承辦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學軍中學5位高二男生拿到金牌,入選國家集訓隊,目前他們已被保送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還有7人獲得北大、清華一本線預錄取學軍中學今年的競賽成績位居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快報信息學夏令營同步開營,來自全國的金牌教練和金牌選手們,給130多名「電腦迷」小營員,打開了通往信息學的興趣通道。一名六年級男生說,聽了幾天課,感覺信息學就像一塊磁鐵,不斷吸引著我。
  • 杭州學軍中學梁敬勳入選2020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
    齊心協力,再接再厲經統計,進入國家集訓隊的260人來自全國83所高中,其中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60人,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各有50人。全國看來,浙江省發揮出色,以45人高居榜首。
  • 杭州學軍中學信友隊隆重舉辦NOI全國信息學奧賽教練培訓班!
    他指出教練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要重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教練對學生的培養,不僅僅局限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還應該包含人格品質的塑造。圖:徐先友老師汪星明老師,北京市十一學校信息學競賽教練,NOI30周年被CCF評為「全國十大鑽石教練」, 輔導學生獲國際金牌2枚、全國金牌13枚。
  • 煙臺街·街面憶往 | 複課不到兩年我們就「高中畢業」了,我們學到了什麼?
    我們畢業後,南校區全歸呂劇團,北校區改為煙臺七中,東方紅中學不復存在。複課那天是1969年3月9日,農曆二月二,當時已不興過民間節日。我們200多個學生在針織器材廠駐校工宣隊員引導下,走進南校區。教室在一幢連外廊的兩層歐式木質建築裡,紫色木地板,南北大玻璃窗,北窗還配有木製的雨搭子,教室寬敞明亮。當時正值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全民皆兵。
  • CSP-J/S2019杭州學軍中學信息學奧賽信友隊再創佳績!
    2019年11月16-17日,CSP-J/S在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舉行,杭州學軍中學信息學奧賽團隊「信友隊」再創佳績:58名同學取得提高級一等認證,人數位居全國第一;初中組比賽,14名同學取得入門級一等認證,人數位居全省第一。
  • 60多人被北大、清華提前「相中」,學軍中學的強大基因在哪裡?
    無論是三位一體還是強基計劃,對於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學軍中學一直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年高考結束,學軍有兩個神一樣的班級曬出驚豔成績單:她現在就讀於北京大學元培學院,上半學期學了數據科學,現在轉學英語了。「想多了解些領域,再決定將來做什麼。」「我小學是嘉綠苑小學,初中在文瀾中學,超出分數線十幾分進了學軍。」
  • 高中裡難尋的「小班化教學」,學軍中學這家新「分號」實現了
    孫同學告訴鹿姐姐,因為她享受到了一波隱藏福利:「我們西高學子不僅能享受到杭城高中裡難尋的『小班化教學』,從去年起,還能享受到學軍中學的優質教育資源!」 加入學軍大家庭半年多, 「化學反應」很美好 去年,杭州市西湖高級中學成了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的新「分號」——2019年9月,西湖高級中學正式加盟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新名字為「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
  • ...杭州學軍中學畢業生奪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主教練說他有很多優點
    不僅如此,他還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每天睡覺前,讀一下《21世紀英文報》。  在高中期間,他就是同齡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獲得了非常多的獎項。進入學軍中學後,他就跟著學校數競團隊的老師學習。  他認為,數競道路並不辛苦,因為在參加數競過程中他體會到做題的快樂,領悟到數學的奇妙,越學數競,自己越覺得無限魅力。  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校長邊紅平是國際數學奧賽著名金牌教練,在梁同學上學軍中學之前,他們就互相認識了。得知梁同學獲得了金牌,邊校長表示「早有預感」。
  • 我的工讀一中
    升入初中的那一天起,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工讀故事"就開始了。 濰坊市工讀第一中學,簡稱「工讀一中」,是文革前響應"學工、學農"的政策號召辦起來的一種邊學習文化知識邊參與工農業生產勞動,注重文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當時是很迎合形勢、迎合社會風潮也是很吃香的,這一點從當年的人民幣1角錢都設計畫上了學生排隊扛著鍁走出校園參加生產勞動的圖案紋樣就可以證明。
  • 好老師 | 餘淑萍:心裡有火,眼裡有光,在學軍中學一直認真教書,無私奉獻
    後來,這名男生發展特別出色,還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他工作後專門回到母校,為自己當年的幼稚向餘老師表達他的歉意和感激。在這些傑出校友隊伍中就有一位名叫周潛的校友。周潛參加工作後,也常回母校看望老師。他說:「如果我沒到學軍中學讀書,沒遇到關心我成長的餘老師和任課老師,以我當年的學業水平去讀一所很普通的中學,也許我很難上大學,也就不可能有我現在的成就。」這是周潛對母校學軍的感激之言。
  • 西湖高級中學教師團隊亮相學軍集團學術節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11月25日—26日,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第十四屆學術節暨第十二屆校園文化節之同課異構研討活動順利舉行。集團內四校區老師以及各兄弟學校老師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結束後,各學科專家針對教學情況作出精彩點評。  學軍教育集團西湖高級中學的老師們在此次活動中競技於臺,收穫頗豐。
  • ...記九江一中代表團赴杭州學軍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毛國俊報導:為提升九江一中的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實驗水平,促進學校競賽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競賽教師搭建更好的平臺,11月3日,九江一中副校長江明海、九江一中八裡湖校區副校長楊海新、科研處主任呂良豔、科研處副主任柯堯等一行四人,前往杭州學軍中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參觀考察。
  • 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校長邊紅平:我們偏愛全面發展且具有...
    △ 邊紅平校長帶你逛校園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實習生 何思瑤)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是錢江世紀城與杭州學軍中學教育集團強強聯手、傾情打造的4.0版旗艦學校學校還擁有多元特色餐廳,1212個餐位,實行人性化自助自選就餐方式。四人一間寢室,配備全櫸木家具、中央空調和空氣新風系統,24小時供應熱水。服務保障一流,給予學生無比美好的幸福。  學校的師資、管理由學軍中學負責,按照學軍中學教育集團實行一體化辦學、統一管理,共享學軍的優質教育資源,引進數理化生信國際金牌教練,所有引進的在職教師具有省市級榮譽。
  • 杭州學軍中學梁敬勳奪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
    更厲害的是,中國隊的李金珉是全世界唯一一名滿分選手,他來自重慶巴蜀中學。來自溫州樂清知臨中學的韓新淼、中國人大附中的依嘉和杭州學軍中學的梁敬勳包攬了世界第二、第三、第四名。值得一提的是,梁敬勳同學斬獲了杭州第一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