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萬人失業的警醒:有存款,真的太重要了

2020-12-17 騰訊網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疫情之下,可以說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從上周起,許多企業都陸續復工,這本來是個好消息,可就在前幾天,有個朋友卻跟我哭訴自己被一上班就被裁掉了!

確實,為了應對資金壓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計劃裁員:

華為將裁員7000人

3M全球裁員1500人

K哥之王裁掉所有員工

新潮傳媒裁員500人

......

就拿餐飲行業來說吧。

春節本是餐飲旺季,但今年,除去星巴克、麥當勞少數餐廳,堂食的餐飲企業基本上暫停營業了。

海底撈原定內地門店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暫停營業,因疫情宣布延長暫停營業的時間。有人根據財報算了一下,海底撈員工工資等成本 8.36 億元/月,以海底撈預算不足 30 億的現金儲備,不算原材料成本的話只能撐 3 個月。

西貝餐飲董事長接受採訪時稱,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的時間損失營收 7-8 億元人民幣。兩萬員工工資一個月的支出就在 1.5 億元左右,西貝帳上現金也撐不過 3 個月。

疫情之下,無人能倖免,經濟牽一髮動全身,不過企業有自己的壓力,個人也不得不擔憂起來。

為什麼會擔憂呢?我想,大概是對「金錢」的恐懼。

成年人的底氣,來自存款。你可以問問自己,現在手裡的錢,夠活6個月嗎?

比起擔心感染,那些每月總是超前消費、不顧存錢理財的人更多的是在擔心下個月的卡債、房貸車貸、花唄......

這次的疫情,給這些人又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也揭示了一個人生真相:

生活不會只有美好,而成年人的安全感和底氣,來自於存款。

沒有存款會怎樣?

沒有存款你會處處受制於錢 ,沒有存款你會錯過很多機會

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有些朋友因為北上廣的房租一直上漲,搞得自己特別狼狽,只能一直往郊區搬,甚至有些直接放棄在北上廣的工作。

有些人因為突然想學個技能,但手裡一直沒有餘錢,就得臨時開始攢錢,耽誤自己的學習。

有些人手裡沒存款,就一直想換工作又不敢換,既是換工作,也不敢給自己太多的空檔期認認真真的找工作。

甚至有的人突然有機會參加個重要活動,或者上臺演講等,發現自己連一套好的西裝都買不來。

財富的差距並不在多少,而是在於思維

首先要明確是「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的區別是什麼?

《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中,託馬斯 J. 斯坦利 在尋訪多位富翁後,通過大量的事實對比後發現: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最根本的區別:富人會不斷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卻一直在獲得負債。

「窮人」只想著掙錢花錢掙錢花錢,關注的是眼前的日子。

看到打折就心動,突然得到一大筆錢,也會迅速花沒,從沒想過如何讓錢發揮更大的價值......

「富人」看的不止是眼前的日子,而是更長遠的價值。

他們懂得理性消費,同時拓寬收入來源,主動把握機會,讓錢為自己工作。

該如何理性省錢?

1、養成計劃消費的習慣

個人要有個人的消費預算,家庭要有家庭的花費預算。儘量少用信用卡,多用銀行卡。

巴菲特說,他自己很少用信用卡,用太多信用卡的人不容易心疼錢。我自己很少用信用卡,基本上用銀行卡上的錢,消費時能肉眼看見支出,電子銀行上的帳戶明細最近3個月的加減號分布會提醒我,理性消費。

2、不管收入多少,你都要養成存錢的習慣

你為什麼存不下錢?

原因無外乎是:錢不夠花、覺得存錢沒啥用、活在當下最重要、認為錢是掙來的不是省來的 。

《財務自由之路》中提到過:沒有人能僅僅通過掙錢就變得富有,財富產生於你對金錢的留存。許多人都有一個不明智的想法——等我掙到足夠多的錢,一切都會好轉起來。

但實際上,生活水平會隨著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你的需求往往總是和你所擁有的一樣多。更進一步地說——不儲蓄就只能負債。

金融投資大師約翰 鄧普頓在19歲時就決定,存下每月收入的50%。他說,這些存下50%的月份是他的「關鍵時刻」。

巴菲特還是一個報童的時候就開始存錢,他存下了他能省下來的每一美元。他說自己的財富秘訣就是:儲蓄,投資;繼續儲蓄,繼續投資...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灌毒雞湯,我現在掙的錢都不夠花,哪有錢來儲蓄?

當你還覺得無法做到的時候,日本一位33歲的姑娘,在2019年被日本電視臺評為「日本最省錢女孩」,她卻能靠省錢,省出了三棟千萬豪宅。

姑娘在視頻裡說,自己從18歲開始就立下目標,要在34歲前買下3棟樓,然後退休。

她的衣服穿別人不要的,家具全靠撿,每天夥食控制在人民幣10塊以內,晚餐吃2塊錢的烏龍麵,不捨得買碗就直接拿鍋吃。

在積累財富中,冷漠是種態度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大衛 巴赫曾提出一個概念:「拿鐵因子」

它是指那些日常不起眼且不必要的花費,長期來看數額也是非常嚇人的。

比如,有些人在早晨上班前,都要先去星巴克買一杯咖啡。一杯拿鐵雖然只要30塊,但10年下來,可能就會花掉你11萬,這簡直比很多人一年的薪水還要高了。

在積累財富中,冷漠是種態度。

那些對所有消費類別都表現出高度社會冷漠的人具有更好的機會去積累財富。這種對他人開的車、穿的衣服以及娛樂方式的冷漠(想一想最新的智慧型手機)與長期積累財富的能力有關。具體而言,社會冷漠可以幫助我們抵禦生活中的炫耀性消費競爭。

日本生活家有川真由美,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去旅行時,她在免稅店看好了一件衣服。這件衣服和她平時的穿衣風格有差異,但設計感卻是十足。她試穿了一下,感覺很漂亮,很適合自己。

但在冷靜下來後,她又開始思考:考慮後,她決定放棄購買。

因為她太了解自己,這種風格的衣服,對她而言只是過過癮,新鮮勁不會超過一個月。

以可靠的標準進行衡量,我們就會發現,對周圍變化的冷漠與一個人的年齡和收入無關,與淨資產有關。那些花時間關注別人的消費,並一直惦記著最新、頂級的消費品(如電子設備以及首飾)的群體不太可能積累財富。

富人的投資觀

1、強自制力

有很多人認為,富豪們只不過是繼承了家人的財產,才變得富有。但事實卻恰恰相反,86%的富豪都是靠自己積累財富白手起家。

他們有著強自制力,花更多時間來規劃投資,不光有著明確長、短期目標,而且在做項目時還很少分心。

2、投資你最重要的資產——大腦

60%寫的富豪都認為他們投資成功與他們自身努力學習以及受到良好教育有密切關係。

富豪們都捨得花時間積累專業知識,研究投資以及投資方式。

富人平均每月花11.34小時打理自己的資產和投資,普通人每月只花8.7小時。

3、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富豪們更加青睞那些傳統投資類型。

數據顯示,超過60% 的富人將不低於30% 投資放在退休帳戶裡。近40% 的富人將不低於30% 的投資放在房地產上。只有約6% 的百萬富翁用其部分資產換取土地使用權,很少有富人(4%)將無形資產(如版權或其他智慧財產權) 作為他們投資組合的一部分。養老金帳戶、人壽保險、房地產以及有價證券是富人們最青睞的投資類型。

在知乎上有看到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很多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都很節儉?」

比如,扎克伯格無論是外出參加活動還是演講,他永遠都穿著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褲。

仔細觀察,這個世界上,確實好多富豪都是越有錢越是堅持樸素、節儉。

這不禁讓我想到經典電影《阿甘正傳》裡的一句話:一個人真正需要的財富就那麼一點點。

也應了中國的古話:

縱有廣廈千間,夜眠三尺之地。

我們的一生中,需要用金錢堆砌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太多。

有時,你賺多少都覺得窮?並不是你賺的夠,而是你花錢的「姿勢」不對。

— End —

本文選自時代華語圖書

相關焦點

  • 太突然,美國又有2200萬人失業,不怕失業還高薪的職業原來是……
    太突然,美國又有2200萬人失業,不怕失業還高薪的職業原來是....失業,是最近繞不開的話題。前幾日,美國勞工部稱疫情以來,美國的失業人口數已達2200萬,已有逾524萬美國人首次申請了失業救濟。國外疫情形勢險峻,但是國內疫情已經趨於穩定,就沒有大規模失業狀況的出現了嗎?如果你真這麼想,那你就太太天真了,世界經濟是一個聯合體,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疫情的衝擊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嚴重的多。
  • 疫情過後,總算知道在日本擁有存款有多重要!
    為什麼疫情變得更嚴重,日本卻一直沒有再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為什麼「10萬日元」的補助對日本人民那麼重要?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疫情的嚴重性,更沒有人相信疫情能持續這麼久,對於生活在日本,常常經歷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人來說,更沒想到這場疫情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窘迫。
  • 疫情之後的警醒:「睡後收入」太重要了!
    來源:投資家來源 | 水木然學社(ID:smr8700)作者 | 水木然,巍教練一:牛人都靠「睡後收入」這次疫情,讓我們深刻領悟了一個大道理:「睡後收入」真是太重要了之前我們羨慕的是鐵飯碗,然而鐵飯碗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即使沒有「新冠疫情」,很多人的工作崗位在未來的5~10年中,依然會被「5G+AI+機器人」所取代,只不過這次疫情是讓很多變化加速到來了。
  • 疫情期間失業,怎麼才能領到失業補助金?
    這個時候咱們人事的專員就去問他,說你們被裁員之後有沒有去領失業補助金?因為咱們都知道國家為了應對疫情出現了一系列的,就是說失業人員也是給予了一一定的補貼,就是說如果你符合就是說失業人員的條件的話,是可以去領取什麼失業補助金的,對吧?而且如果你在領取失業補助金的半年之內就6個月,然後還沒有找到工作的話,然後也是可以再進行補貼的。
  • 快三十歲,沒存款,單身,脫髮,窮,我明白了什麼最重要
    我是一個94年的到現在已經二十六,明年就是二十七歲了,在我這個高職畢業後就兩年之後,才發現這個時間過得這麼快時間真的不等人,時間在你猶豫,或者是換工作換來去或者是,在你迷迷糊糊沒有目標的時候,時間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快速的過去。
  • 失業50萬人!美國這一行業真的「涼了」
    失業50萬人!美國這一行業真的「涼了」 摘要 【巨虧近500億!失業50萬人!美國這一行業真的「涼了」】僅上半年就有超3600家公司申請破產,單月600多份申請,美國企業在疫情中苦苦掙扎!
  • 如果馬上失業,你的存款能撐多久?
    終於有一天丸子告訴我她要裸辭了,我告訴她:裸辭我支持,不過你先規劃一下辭職之後你要怎麼度過這段空窗期,什麼時候準備新簡歷什麼時候投簡歷約面試,稍微規劃有個大概數。另外,存款夠不夠給你留足夠的時間找工作?
  • 我國2億人繳失業保險,僅200多萬人領取!領失業保險者只佔10%
    也就是說,十多年前有1億人參保,是200多萬人受益;十多年後擴到了2億人參保,還是200多萬人受益,等於參保受益率下降了約一半。第三個問題,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存越來越多。今年4月的調查失業率是6%,6%就意味著大約有2600萬~2700萬人失業,如果不改革失業保險的制度規則,那麼還是200多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這就難以體現制度的保障作用。把失業保險過高的領取門檻降下來NBD:當前的失業保險條例提出了三種可以領取失業金的條件。
  • 今年的疫情會導致大量失業嗎?
    我表姐,去年剛買房,今年就失業了。去年買的房子大概70多萬,首付了3成,月供3000多。而且房子在郊區,她在市區上班,所以得一邊租房一邊交著房貸。她原本月薪1萬,一個月支出大約需要6千多。她是做外貿行業的跟單,疫情影響,公司已經沒有訂單,老闆宣布停工4個月。停工期間沒有工資。社保也需要自己繳納。她老闆說希望大家理解。畢竟疫情期間大家都非常不容易。確實今年是會有很多人失業的,所以如果有一份收入還穩定的職業,真的應該要珍惜,不要想著還有更好的,現在招聘也減少了,所以會比較困難。
  • 二次疫情暴發,這一行業或有4600萬人失業!巨頭也撐不住...
    中小公司紛紛倒閉破產,而航空巨頭也只能依靠著「斷臂求生」在疫情中艱難生存,若全球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航空運輸行動組織預測,到明年年初,全球航空業裁員人數或將突破4600萬人,超過全球航空業從業者人數的一半。
  • 美國進入史上最嚴峻就業寒冬,4月超2000萬人將失業,每十人就有一人失去工作
    13.04.2020
  • 2020年底約旦失業人口料達62.9萬人
    原標題:2020年底約旦失業人口料達62.9萬人 來源:駐約旦哈希姆王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根據約旦「工人之家」最新預測,到2020年年底,約旦失業人口將達到62.9萬人。疫情前約旦失業人數為35萬人;疫情中約有3.3萬約旦籍海外勞工失業,約有14.6萬人將失去工作。疫情後約有10萬求職者進入勞動力市場。隨著約旦海外勞工的陸續返約,加上其他因素,2020年約旦失業率料大幅上升。根據世界銀行估計,2019年約旦僑匯為37億美元,這一數字在2020年前4個月同比下降了6%。
  • 疫情下登記失業率不升反降:上千萬失業人員是如何「消失」的
    在我國現行的就業指標體系中,新增就業是一個重要指標,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就業出現了同比微降,減少了6萬人。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卻減少了95萬,這說明疫情對於就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張瑩在21日的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就業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
  • 328.3萬人!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遠超預期,意味著什麼?
    有分析指出,這還只是美國實施禁足令以來首周的數據,按此推算,接下來幾周美國失業人口將會超過幾千萬,遠遠超過1929年經濟危機水平。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也稱,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申請失業保險,所以真正的失業人數遠超過了300萬。
  • 5800萬人搶奪工作大作戰!疫情下疲軟的經濟,就業已成痛點
    5800萬人展開搶奪工作大作戰!疫情下疲軟的經濟態勢,就業已成痛點!今年,真的是很不尋常的一年,我們儘是歷史的從見證者!今年有八百多萬的畢業生即將走出校園,他們很多人都在自嘲,說自己是最慘的一屆畢業生!很多學生剛剛被通知複課,轉眼就迎來了畢業!有些畢業生連一張畢業照都沒有來得及拍,就已經畢業了!
  • 日本新華僑報:畢業即失業,疫情下日本招聘崗位大幅減少
    日本新華僑報:畢業即失業,疫情下日本招聘崗位大幅減少
  • 美國一個月2000萬人失業,這是什麼概念?啥情況?
    根據美國5月8日最新公布的數據,4月裡面,僅一個月內美國竟然有2000萬人失業,簡直不可思議!其失業率飆升至14.7%,是歷史上大蕭條以來的「最高峰」。2000萬人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考慮到美國人口只有3.2億,勞動人口只有1.6億,也就是說,過去一個月,美國每8個人就有1個失去了工作。
  • 疫情下的印度貧民窟:失業、借債與抱團自救
    底層居民的失業自救食品、消毒液、肥皂、牙膏……蘇雷什·庫馬爾和同伴們正在清點物資,分成一包一包裝好,準備分發給因疫情而失業的鄰居們,購買物資的錢是蘇雷什與友人們眾籌來的。他告訴記者,身邊的司機同行通常一天收入1000盧比,其中300盧比是油錢,此外還要維護車輛,支出生活開銷,一旦失業,日子將難以為繼。(圖說:蘇雷什一家人。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生活在達拉維的司機中有80%~90%都不是合同工,是按月、甚至按天結工資。」蘇雷什告訴記者,「現在我估計80%以上的司機都失業了。」
  • 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85.3萬人 比前一周增加了13.7萬人
    當地時間12月10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在截至12月5日的一周中,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85.3萬人,比前一周修正後數據的71.6萬增加了13.7萬人。過去四周美國單周平均新增申請失業救助人數為77.6萬人,較前四周平均值增加35500人。
  • 一周美國328萬人失業:疫情防控,東亞為什麼比西方做得好?
    疫情也在重創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高達328.3萬人!其實,外界普遍預期,因為疫情,美國就業形勢會惡化,但通常預估也是160萬人會失業,因為,上上周這個數字還只有28.1萬。328.3萬人,實在是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這是個什麼概念?